設計方案

時間:2025-06-06 09:52:31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設計方案4篇【通用】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4篇【通用】

設計方案 篇1

  一、現場情況

  XXXX

  二、裂縫處理方案

  1、對縫寬小于0.15mm的裂縫采用封縫膠進行封閉處理:用角磨機清理裂縫周圍表面,然后采用空壓機吹掉灰塵。用膩子鏟涂抹封縫膠。

  2、對縫寬大于0.15mm的裂縫采用化學壓力灌漿補強處理。

  施工工藝流程為:

  裂縫處理封縫封縫檢查配膠灌膠封口處理

  1)裂縫處理

  灌縫前應首先對裂縫進行處理,先用鋼絲刷或角磨機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塵、浮渣、松散層,然后用壓力空氣將裂縫中混凝土碎屑、粉塵清理干凈。

  2)粘貼注膠底座

  將底座底部周邊均勻涂抹一層封縫膠,注意不要將底座的.膠孔堵住,將底座出膠孔對準裂縫,粘貼安裝,底座安裝間距一般為300—400mm。

  3)封縫

  用小鏟刀將封縫膠刮抹到裂縫上,厚度1mm左右,寬度20—30mm,

  梁體裂縫維修

  抹膠時應防止產生小孔和氣泡,要刮平整,保證封閉可靠。

  4)封縫檢查

  為保證空腔封閉并能承受灌漿壓力,對封閉的裂縫密封情況進行檢查。待封縫膠固化后,沿縫涂抹一層皂液,從灌漿咀中通壓縮空氣,若無氣泡冒出,則表示封縫效果良好,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否則應重新封閉。

  5)配膠

  按灌縫膠說明書提供配比和所需用量提取A料和B料分別攪拌,以消除任何沉淀物,把A料和B料倒進干凈的混合容器,混合攪拌至顏色均勻,然后使用。一次配膠量不宜過多,以40—50分鐘用完為宜。

  6)灌膠

  將配制好的灌縫膠裝入注射器,豎向裂縫按從下向上順序,水平裂縫按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灌膠時從第一個底座開始注入,待第二個注膠底座流出膠后為止,用后將第一個底座進膠嘴堵死,再從第二個注膠底座注入,如此順序進行。最后一個注膠底座為排氣用,可不注膠。

  7)封口處理

  灌膠結束后,在24小時內不得擾動注膠底座,待灌縫膠凝固后拆下注膠底座,再用封縫膠把注膠底座處抹平封口,灌膠工藝完成。

設計方案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抓住事物的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

  4.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進而認識祖國河山壯麗,激發愛國之情。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抓住事物特征,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

  (2)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多樣性

  解決辦法:

  1.復習說明文有關的文體知識。

  2.分組討論、填表、比較等方法理解文章的結構內容。

  3.放映教學記錄片《蘇州園林》或結合課文看蘇州園林的照片,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進而認識祖國河山壯麗,激發愛國之情。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說話訓練。課前進行5分鐘說話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要求學生結合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介紹一處建筑物。

  2.以導游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布局,感知文章的結構內容。

  3.分組競賽。學習過程中把全班分為男女兩組,每組成員答對一個問題給本組加1分,課后評出優勝組并選出最佳表現學生以激發課堂氣氛和參與意識。

  4.擬題訓練。學習本文后結合說明文的文體知識進行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同學們,我們偉大祖國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名勝古跡或身邊一個建筑物。(自由發言,進行課前5分鐘說話訓練。)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詩句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嗎?蘇州園林現存近200處,它們有悠久的歷史。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把根據自己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將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煉,創造了一個個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世界。

  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寫的說明文《蘇州園林》

  (一)明確目標

  1.復習說明文的文體知識,明確說明文的閱讀要點。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征、以總分的結構形式進行有條理說明的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全文,然后以導游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朗讀課文時學生自愿朗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以導游的口吻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如下:蘇州園林有100多處。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因此我國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成為其他地方園林的標本。如果誰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應錯過。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回廊。追求自然之趣,不講究對稱是蘇州園林亭臺軒榭布局的特點。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或者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具有一種藝術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在上面安排上橋梁,并且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巖,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真是魚戲蓮葉間的入畫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也相間。沒有松柏,也沒有閱兵似的道旁樹。有的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無限繁華和歡悅。

  蘇州園林里也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增加了景致的層次和深度,幾乎可以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蘇州園林的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薔薇木香,甚至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盡量做到工細而決不庸俗,簡樸而別具匠心。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梁子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墻壁白色,墻壁下面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給人以安靜閑適的感覺。而到花開時節,各種花明艷照眼。

  2.為了加深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放映教學記錄片《蘇州園林》或結合課文看蘇州園林的照片。這樣可以更形象地感受蘇州園林的建筑特色,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出示幻燈片并男女競賽)

  (1)什么叫說明文?

  (2)說明文從對象上可分為哪兩類?從語言角度可分為哪兩類?

  (3)如何理解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征?

  (4)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

  (5)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6)說明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7)說明文、記敘文和議論文三種文體有何區別?

  (8)你認為閱讀這種文體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9)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說明文?并結合說明文的閱讀知識點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

  (1)說明文是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關系等,以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為主的文體。

  (2)說明文從對象上可分為具體事物說明文和抽象事理說明文。從語言上可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

  (3)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征是指本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顯著標志。也就是這個事物所具有而別的事物所沒有的特征。說明事物是首先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就抓住了說明對象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征巍峨、雄偉、莊嚴。

  (4)說明文中為了使說明文字條理化,常運用一定的說明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文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空間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主要用于說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

  (5)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求方法。說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列圖表等。

  (6)說明文的語言,要求簡練、準確,講究分寸。有時也運用生動性的語言進行說明,使說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7)記敘文、議論文與說明文的區別在于:記敘文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動人;議論文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以理服人;而說明文要實事求是地比較客觀地說明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

  (8)閱讀說明文應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明確說明的對象是什么;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說明的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9)(略)

  2.背景、作者簡介。

  背景 這是一篇為攝影集寫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約葉圣陶寫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還沒有把攝影集編好,說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滿意。好在作者從小生長在蘇州,幾處園林他都熟悉。還有,他借助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參考,親手寫了這篇序文。序文寫好后不知何故,這本新的《蘇州園林》遲遲不出版,《百科知識》雜志的編輯部知道了,要求讓他們先發表,于是作者就以贈陳從周教授的詞《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諸園寄深眷》為題目,發表在《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上。發表的時候刪去了最后幾句話,拙政諸園寄深眷這句話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刪去了,題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蘇州園林》

  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員,當過編輯。從191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1921年,他和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了文學研究會,提出為人生的主張。短篇小說集有《隔膜》《火災》等,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長篇小說有《倪煥之》。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在語文教學和教材規范化方面也有獨特的貢獻。

  3.生字詞。(采取形式是男、女各派一名代表,另找一名學生叫寫,看誰寫得對,寫得規范)

  如:軒榭 丘壑 嶙峋 鏤空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

  4.文章內容的具體分析。

  分組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1)作者是如何評價蘇州園林的?

  (2)蘇州園林總的特點是什么?文中圍繞這一總特點如何展開做具體說明的?

  (3)蘇州園林在亭臺軒榭的建筑布局方面有何特點?

  (4)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配合方面有何特征?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如何理解?

  (6)這是一篇寫建筑物的說明文。本文為什么采用邏輯順序,而不采用空間順序?

  引導學生明確回答如下:

  (1)作者評價蘇州園林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一詞確切地說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

  (2)蘇州園林總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文章首先抓住蘇州園林總的特征,然后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角落的修飾,門窗的圖案、色調的處理等七個方面,有條不紊的加以說明。

  (3)蘇州園林建筑的特點是追求自然之趣,不講究對稱。

  (4)蘇州園林假山堆疊的特點是藝術美。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身在山間。而蘇州園林的池沼的特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文中第6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中隔是指有墻壁隔著,不隔是指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界是指有廊子界著,不界是指廊子兩邊無所依傍。這樣就使園林層次多了,景致深了。

  (6)因為本文所介紹的不是蘇州園林某個園林的情況,而是蘇州所有園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紹某個地方的說明文那樣,按照游覽的路線來進行敘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地進行敘述。進而采用了邏輯順序。

  (四)總結、擴展

  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通過周密的觀察,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蘇州園林不同中的共同點,進而圍繞這個中心,把各種景物綜合分成幾個類型和方面,分別加以介紹和說明,做到了以一統百。這種由總到分、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值得我們學習。請同學們再次欣賞教學記錄片《蘇州園林》,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藝術美,進

  而增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評出本節課獲勝組并選出最佳表現同學給予表揚。)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第一、二題。

  (六)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葉圣陶

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1、文因情而生,故語文教學要抓住情字,體現人文性。

  2、語文要讀,詩歌更要讀。在讀中想景,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念人。

  3、讀與寫結合,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工具性。

  4、注重扶放的過渡,滲透學法,授之以漁。

  教學流程:

  一、教學《天凈沙·秋》

  天凈沙·秋(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我國唐代詩歌非常有名,出了許多有名的詩人,你知道的有誰?背一首他的詩。

  2、到了宋代,詞又相當有名,你知道的詞人有誰?請背誦一首他的作品。

  3、而到了元代,曲又非常流行。(板書:元曲)今天學習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板書)讀文章要先讀好題目,天凈沙是這首曲的什么?秋呢?從單單一個秋字,你知道了些什么?(秋季,秋景。)

  4、讀讀這首元曲,多讀幾遍。讀通,讀順,讀出曲的節奏美。

  5、指名讀,隨機點評。

  6、借助注釋,仔細讀讀這首曲子,思考:這首曲寫的是秋天什么時候的景色?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秋天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從落日、殘霞、輕煙可以看出。)

  7、孤村與輕煙,落日與殘霞,老樹與寒鴉,讀完后,你覺得秋天傍晚的景色是怎樣的?(凄涼、冷清、孤寂)

  如果你看到了,你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村子太孤寂安靜了;大發感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看到飽經滄桑、毫無生機與活力的老樹,聽到寒鴉鳴叫,真是凄涼。)

  8、第三句寫的是什么?鴻雁有什么有什么特點?(一點:說明遠,高;影下:說明速度快。)從大雁的這些特點你體會到了什么?(大雁在振翅高飛,大雁的動感美等。這就是冷清之境中的秋的活力。)

  9、最后兩句,作者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顏色)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絢麗多姿、五彩繽紛、色彩斑斕這就是秋的絢麗多姿。)

  10、過渡:在作者眼中,秋是孤寂、凄涼的,又是充滿活力的,更是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

  11、練習讀好。前兩句讀出凄涼、冷清、孤寂的'感覺,聲音要輕、緩。第三句要讀出作者看到飛鴻打破凄涼、冷清、孤寂后的驚喜,讀出飛鴻速度之疾,之快。最后兩句要向人們展示一個五彩絢麗的世界,聲音略快略高。

  12、文因情而生。(板書)白樸的大半生在做官,他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于是選擇了離開。歸隱山林或許是冷清的,這是孤寂的人生;但能在寂寞中振翅高飛,這是奮斗的有追求的人生;在經歷孤寂、奮斗以后,你便會擁有秋天般多彩多姿、絢爛迷人的人生。作者就是通過這首曲來表達這樣的心境的。

  13、配樂朗讀。人們說,詩歌就是音樂,音樂就是詩歌。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節奏美,音韻美。(男生讀,女生讀,教師讀。)

  二、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總結學法:要讀熟,讀出節奏美,韻律美。

  2、指名讀,適時指導。

  3、請同學們仔細默讀《天凈沙·秋思》,用你的一雙慧眼發現它與《天凈沙·秋》

  有那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共同點:曲牌相同,作者朝代相同,都寫了秋季、秋景,都寫了老樹、烏鴉,寫了夕陽西下傍晚時的景色,景色都有令人凄涼的感覺。

  不同點:題目不同,作者不同,景色也有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

  4、這首曲寫了夕陽西下時作者的所見,所思,所聞。夕陽西下,是什么時候?

  夕陽西下,是鳥雀歸巢的時候,看著眼前的枯藤老樹昏鴉,內心無比悲涼,因為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是人們順著彎彎的小橋,沿著潺潺的流水回到溫馨的家的時候,家里有白發蒼蒼的父親,正在縫補衣服的慈母,有活潑可愛的孩子,有勤勞賢惠的妻子可看著眼前這無比溫馨的家的畫面,令人倍感悲傷,我也有一個溫馨的家,可是,此時卻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陪伴作者的只有寒冷的秋風、一匹骨瘦嶙峋瘦的老馬,還有這條漫長的不知盡頭的古道。因為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斷腸人?你因何肝腸寸斷?(因在他鄉,有家難歸,因此情此景此地,因濃的思鄉情。)

  5、集體配樂朗讀。

  6、配樂口頭改寫。

  夕陽西下,在這條漫長的不知盡頭的古道上,慢慢走來一個人,只見他蓬頭垢面,面容憔悴,一臉的滄桑。陪伴他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凜冽的寒風卷著黃沙,打在臉上,卷起他枯黃的長發。眼前,枯藤老樹昏鴉,令人倍感凄涼,小橋流水人家讓人無限羨慕,讓游子不由地想起家鄉那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溫馨的家園;想起了年邁的父親,白發蒼蒼的母親,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勤勞賢惠的妻子夕陽西下,正是鳥兒歸巢,羊兒歸圈,人兒回家的時候。想想自己,今夜又要棲居何處?看到此情此景,游子不由地吟誦出一首曲來

  (師生配樂同誦《天凈沙·秋思》)

  7、我們寫文章要注意對環境、景物的描寫,用景來襯托心情。我們也要記住,文因情而生。

  總評:

  1、文因情而生,故教學要抓住情字,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這兩首元曲都寫了秋景:《天凈沙.秋》通過寫景,抒發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是對人生理想的抒發。前兩句,作者營造了一個秋天黃昏孤寂清冷之境。緊接著用飛鴻打破沉寂,使得畫面充滿生機與活力。最后三句,由遠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秋的畫卷,一切令人賞心悅目,凄涼冷清孤寂之感一掃而光。人生就如此曲描寫之境界:只有忍受得孤寂冷清,只有在孤寂冷清中振翅高飛,努力不止,人生才會變得色彩斑斕。《天凈沙·秋思》借秋景抒發游子的思鄉之情。枯藤老樹昏鴉乃夕陽西下時凄涼之景,令人心悲;小橋流水人家則為溫馨之景,易勾起游子思鄉之情思;古道西風瘦馬勾勒出了游子只有瘦馬相伴、西風相隨,而腳下古道卻悠遠、漫長、崎嶇、坎坷的悲涼處境。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描寫已然襯托出斷腸人流落他鄉、有家難歸、遙思故園的凄楚。教學時,就是通過讀出情感,想象意境,玩味語言,讓學生與文本交流,與作者溝通,使心靈受到觸動。

  2、語文要讀,詩歌更要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想景,在讀中念人。

  讀首先要讀得熟練,有節奏,培養學生的語感。其次,讀中想象,把文字轉化成畫面,在腦際形成意境。再次,讀中悟情,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入情入境,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與意,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斷腸人在天涯一句乃該曲情感之中樞。怎樣體悟游子肝腸寸斷的情緒?因為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所以采取把口述景致與誦讀相結合,層層遞進,步步累積,直至感情到達爆發點。

  3、讀與寫結合,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工具性特點。

  在讀、想、悟、說的基礎上,在對語言凝練的文本充分解讀之后,讓學生自由改寫,是對文本的再學習,是對學生想象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具體體現。

  4、注重扶放的過渡,授之以漁,滲透學法。

  對事物相似性與相異性的鑒別是人類思維的基礎,鑒別相似性與相異性是一種高強度的學習活動。因為兩首元曲相仿的地方甚多,為學生自學提供了相似的文本基礎。通過找出相似性(共同點)和相異性(不同點),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引導發現兩首元曲諸多共同點之后,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悟,體會其不同點,進而深刻體會:文因情而生,不同的心境產生截然不同的文學作品,即使在所選取意象大致相同的情況下。

  板書設計:

  (文因情而生)

  凄涼、孤寂、冷清

  凄涼之悲

  天凈沙·秋

  充滿活力、振翅高飛

  天凈沙·秋思

  溫馨之悲

  斷腸人在天涯

  絢麗五彩斑斕

  處境之悲

設計方案 篇4

  1、運送29.5噸煤,先用一輛載重4噸的汽車運3次,剩下的用一輛載重為2.5噸的貨車運.還要運幾次才能完?

  還要運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還要運7次才能完

  2、一塊梯形田的面積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幾米?

  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車間計劃四月份生產零件5480個.已生產了9天,再生產908個就能完成生產計劃,這9天中平均每天生產多少個?

  這9天中平均每天生產x個

  9x+908=5408

  9x=4500

  x=500

  這9天中平均每天生產500個

  4、甲乙兩車從相距272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向而行,3小時后兩車還相隔17千米.甲每小時行45千米,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時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時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級有兩個班,上學期級數學平均成績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績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績是多少分?

  平均成績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績是83分

  6、學校買來10箱粉筆,用去250盒后,還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級共有學生200人,課外活動時,80名女生都去跳繩.男生分成5組去踢足球,平均每組多少人?

  平均每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組32人

  8、食堂運來150千克大米,比運來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運來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運來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運來面粉60千克

  9、果園里有52棵桃樹,有6行梨樹,梨樹比桃樹多20棵.平均每行梨樹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樹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樹有12棵

  10、一塊三角形地的.面積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七年級數學上應用題精選帶答案:11-20題

  11、李師傅買來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兒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兒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兒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兒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親歲數是女兒的6倍,今年母親33歲,女兒今年幾歲?

  女兒今年x歲

  30=6(x-3)

  6x-18=30

  6x=48

  x=8

  女兒今年8歲

  13、一輛時速是50千米的汽車,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追上2小時前開出的一輛時速為40千米汽車?

  需要x時間

  50x=40x+80

  10x=80

  x=8

  需要8時間

  14、小東到水果店買了3千克的蘋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5元,1千克蘋果比1千克梨貴0.5元,蘋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蘋果x

  3x+2(x-0.5)=15

  5x=16

  x=3.2

  蘋果:3.2

  梨:2.7

  15、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50千米,乙每小時行40千米,甲比乙早1小時到達中點.甲幾小時到達中點?

  甲x小時到達中點

  50x=40(x+1)

  10x=40

  x=4

  甲4小時到達中點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4-08

設計方案04-09

設計方案04-01

設計方案04-01

設計方案04-02

設計方案04-02

設計方案03-28

設計方案04-08

設計方案04-10

設計方案04-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