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鑒賞

時間:2025-08-24 18:18:1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詠雪》鑒賞

《詠雪》鑒賞1

  《詠雪 / 詠雪聯句》

  南北朝: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 / 詠雪聯句》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詠雪 / 詠雪聯句》注釋

  謝太傅:即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 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內集:家庭聚會。

  兒女:子侄輩。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俄而:不久,不一會兒。

  驟:急,緊。

  欣然:高興的樣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憑借。

  即:是。

  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詠雪 / 詠雪聯句》賞析二

  始出于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并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詠雪》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章第一句交代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俄而雪驟”,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賞及贊揚謝道韞的才氣,并寫出了謝道韞是“詠絮才”。

  為何說謝道韞作的詞句更好呢?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晉伍輯之《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宋代的賀鑄《青玉案》詞有“滿城風絮”句。)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比喻更講究神似:鹽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來不及,何談欣賞?無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掃滯重之感,因風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

  《詠雪 / 詠雪聯句》賞析

  這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及《世說新語·言語》篇載,謝安寒雪日嘗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安欣然唱韻,兄子朗及兄女道韞賡歌(詩即如上),安大笑樂。

  謝安所樂,在于裙釵不讓須眉,侄女之詩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謝朗少有文名,《世說新語·言語》篇引《續晉陽秋》稱他“文義艷發”,《文學》篇引《中興書》說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

  清人沈德潛說:“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形之。”(《說詩晬語》卷下)比喻是詩歌的基本修辭手法。其要在于貼切傳神,新穎入妙。這正是謝道韞此句高于他兄長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傳,播傳人口,更重要還在于它能通過形象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謝道韞的這句詩,其佳處不僅在工干設譬,還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懷。她將北風飛雪的嚴寒冬景,比作東風吹綿的和煦春色,正表現出女作者開朗樂觀的胸襟以及對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據《晉書》本傳,謝道韞的聯句不僅得到她叔父的稱賞,而且還受到在場嘉賓的一致贊許。這次聯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后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飖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

  須要說明的是,謝道韞的出色聯句。并不是一時之功,剎那靈感,而是有她平時深厚的文學修養作基礎的。《世說新語·言語》篇引《婦人集》稱她“有文才,所著詩、賦、誄,頌傳于世”。可惜絕大部分沒有保存到今天。

  《詠雪 / 詠雪聯句》創作背景

  《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詠雪 / 詠雪聯句》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詠雪》鑒賞2

  古詩原文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譯文翻譯

  我喜歡雪花不在于其輕盈的形態,更在于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人間富貴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潔品性。謝道韞是詠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無人憐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聲中任西風吹向無際的大漠。

  注釋解釋

  謝娘二句:謝娘,指晉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謝道蘊。她曾因詠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享有盛名。(《晉書·列女傳》)這里是說雪花在天涯飛揚,它雖不是富貴之花,卻實誠可愛,但又有誰憐惜它呢?

  瀚海:謂沙漠。明周祈《名義考》:瀚海,“以飛沙若浪,人馬相失若沉,視猶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詩文賞析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駕北巡塞上時,在塞外看見大雪飛揚,姿態肆揚。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誼厚重,從幾萬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纏綿壯烈的肆意態度,縱還未知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義無返顧。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強存留,它只于內心剎那光芒交觸,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每每讀采桑子的下闋,我都會覺得容若還站在寒風凜冽的塞上,遙遙是萬里的黃沙,雪已落滿他的雙肩,那雙迎著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他伸出手去,雪花飛入手心,很快被手心的溫度融化掉,成了一粒水珠。他看著那滴水,忽然明白了,雪花是矜貴冰冷的。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要沾染塵世的一星愛慕和一點點糾纏,如果承受了,就化為水來償還告別。

  他想到自己,這些年扈從皇帝四處出巡,身為乾清宮的侍衛,他算是最接近皇上的人了,人人稱他受恩寵,連他的父親也鬼迷心竅的跟著欣喜,認為他仕途大有可為。只有他自己始終落落寡歡,一個男人靠近另一個男人,允許你保護他,這就能算是了不得的恩遇嗎?看著是站著的,實際上始終是跪著的。

  官場的傾軋看多了,亦明白御前侍衛的榮銜只是御座前花瓶。皇帝只需要他做一個錦上添花盛世才俊的標本,為天下和滿族的男子們做做樣子,不需要成為一個實干家。所有的才華派不上用場,壯志蜷曲難伸。容若漸漸漸棄絕了富貴之心,登龍之意。他不愛牡丹,卻迷戀雪花,因為他看出了雪花有自清冷矜貴不可輕言的好處。也忍不住黯然,雪花能如此干脆而潔烈,人卻做不到,即使心上別有根芽,也必須把自己偽裝成世人接受的.富貴花。

  唐以來世人多以牡丹海棠為富貴之花,容若卻贊雪花自有風骨,別有根芽,不同與俗世繁花。這不是故作驚人語,而實在是他心性有別于眾人,容若一生心境不減悲苦凄涼,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卻也應了那句:“情發無端”。出身富貴事顯赫卓著仕途順利相貌清俊夫妻恩愛子嗣圓滿。似乎,這個男人是上帝的寵兒,沒有什么是他不能夠得到和不滿足的。然而,周身的溫柔富貴結果卻種出一株別有根芽的“富貴花”。

  容若問道:“謝娘別后誰能惜?”然而,幾乎在他在塞上完成這首詠雪花的絕調的同時,他已經給出歷史答案,謝娘之后,能惜雪花的還有他——納蘭容若。這是,《飲水詞》名篇中的名篇。不但在《飲水詞》里別具一格,就是放在歷代詠物言志的佳品中,也能拔節而出。

  與容若詞中別的“謝娘”不同,這里的謝娘是實指東晉才女謝道韞,引的是《世說新語-言語》中謝道韞詠柳絮的故事。據載:“謝安見雪因風而起,興起,便問子侄輩,此物何物可比之?有答之:“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搖頭不語。謝道韞對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激賞。

  我一直覺得,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固然是千古奇喻,可惜卻少了個人的感情在里面。縱觀她的一生,并沒有這種飄零的情結,所以只是一時靈機忽現。好象一個人吟“月落烏啼霜滿天”時,卻沒有“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真實心遇,固然精彩,但也只能說是精彩。

  容若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他取的是冷月涼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靈魂的自由不羈。

  白雪擁抱茫茫著黃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親密的接觸。天與地。瞬息無緣。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憐,天地之苦,又有誰能憐惜?

  也許,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飛舞,他幻覺到靈魂羽化的樣子,它們片片飛旋起落。

  那一刻,他領悟自己一生的追尋。

《詠雪》鑒賞3

  作者:黃庭堅 年代:北宋

  連空春雪明如洗,忽憶江清水見沙。

  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

  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

  正使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

  【作者小傳】: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進士。曾任地方官和國史編修官。在黨爭中,以修《神宗實錄》不實罪名被貶。最后死于西南貶所。 黃庭堅以詩文受知于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詩宗法杜甫,并有“奪胎換骨”“點石成金”“無一字無來處”之論。風格奇硬拗澀。他開創了江西詩派,在兩宋詩壇影響很大。詞與秦觀齊名,少年時多做艷詞,晚年詞風接近蘇軾。 有《山谷集》,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詞》)。又擅長行,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書跡有《華嚴疏》《松風閣詩》及《廉頗藺相如傳》等。

《詠雪》鑒賞4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清]納蘭性德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②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③沙。

  【注】 ①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所作。②謝娘:指晉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謝道韞。她曾因詠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享有盛名。③瀚海:謂沙漠。

  (1)作者借詠雪花抒發了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詞簡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析這首詞的表現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借詠雪花而詠懷,抒發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詞的上片說處于冷處的雪花是令人喜愛的,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它不是那些爭妍斗艷的牡丹、芍藥一類的.富貴花。下片前二句是說此花于天涯飄泊,很少有人憐惜,大有知音難覓的孤寂之感。結句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聲里的惡劣環境,增加了凄涼冷寞的氛圍。

  (2)借物抒懷或以雪花自喻(寫一點即可),寄托了如雪花之漂泊無依的情感。用典,謝娘之后無人能和自己一樣懂雪。

《詠雪》鑒賞5

  詠雪

  吳均〔南北朝〕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譯文

  微風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飛雪落入竹簾的縫隙。

  雪花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著,凝結于臺階好似落花堆積。

  看不見院中楊柳發芽迎春,只見桂枝上掛滿白色的雪花。

  傷心淚下,愁情無人可以傾訴,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知識分子只能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寄情山水風光,此詩即是詩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詠雪而作。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江南特有的細雪,詩人名為詠雪,實為傷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作者立于簾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寫風搖庭院之樹,是因樹動而知風,并且知是微風,顯然庭樹之動不同于大風下之搖動。次句的“細雪”與前面的“微風”相應,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點。“下簾隙”的“下”,正與風之微、雪之細相應,故能從竹簾縫隙中落入。

  “縈空”二句寫雪在空中、階上之姿。這里的“轉”為回環飄動之意。雪縈繞于空中如霧一樣回轉不定,這種狀態唯“細雪”才能有。因其“細”,故能“縈空”,似乎久飄不下;因其“細”,故迷朦“如霧”。“凝階”與“縈空”相對,但見“縈空”,但見階上之雪凝積如花,而不見其飄落。這與“下簾隙”不同。詩人立于簾下,見簾邊之雪,故知從簾隙落下。

  “不見”二句用反襯法過渡,“楊柳春”是聯想之景,是虛寫,“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實寫,“白”字從色彩上暗合“雪”。“不見”、“徒見”對比鮮明,突出了雪后玉樹瓊枝的.美麗景象。其實,這兩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見”、“徒見”的頓挫間還透露出詩人盼春、思春的情感信息。這一聯是由寫景轉入抒情的關鍵。

  “零淚”二句則直接展現詩人自我。“零淚”是傷懷的表現。有感如此,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自責多情若此,無益。直以此二句表現詩人的苦寂、孤獨之感。觸發詩人“相思”、“零淚”的是何物,詩中沒明確講。然而從前面對雪景的描繪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詩中先言“似花積”,又以“不見”春與“徒看”相對舉,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見非花之雪,不見春葉、春花。詩人的“相思”,就在于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對“不見”的春之盼望,對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觀的假象的嘆惋,同時,也隱約透露出詩人對自己機遇難逢的感傷。

《詠雪》鑒賞6

  [唐]韓愈

  只見縱橫落,寧知遠近來。飄飖還自弄,歷亂竟誰催。

  座暖銷那怪,池清失可猜。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

  慢有先居后,輕多去卻回。度前鋪瓦隴,發本積墻隈。

  穿細時雙透,乘危忽半摧。舞深逢坎井,集早值層臺。

  砧練終宜搗,階紈未暇裁。城寒裝睥睨,樹凍裹莓苔。

  片片勻如剪,紛紛碎若挼。定非燖鵠鷺,真是屑瓊瑰。

  緯繣觀朝萼,冥茫矚晚埃。當窗恒凜凜,出戶即皚皚。

  壓野榮芝菌,傾都委貨財。娥嬉華蕩漾,胥怒浪崔嵬。

  磧迥疑浮地,云平想輾雷。隨車翻縞帶,逐馬散銀杯。

  萬屋漫汗合,千株照曜開。松篁遭挫抑,糞壤獲饒培。

  隔絕門庭遽,擠排陛級才。豈堪裨岳鎮,強欲效鹽梅。

  隱匿瑕疵盡,包羅委瑣該。誤雞宵呃喔,驚雀暗裴回。

  浩浩過三暮,悠悠匝九垓。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

  厚慮填溟壑,高愁斗魁。e日輪埋欲側,坤軸壓將頹。

  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水官夸杰黠,木氣怯胚胎。

  著地無由卷,連天不易推。龍魚冷蟄苦,虎豹餓號哀。

  巧借奢華便,專繩困約災。威貪陵布被,光肯離金罍。

  賞玩捐他事,歌謠放我才。狂教詩硉矹,興與酒陪鰓。

  惟子能諳耳,諸人得語哉。助留風作黨,勸坐火為媒。

  雕刻文刀利,搜求智網恢。莫煩相屬和,傳示及提孩。

【《詠雪》鑒賞】相關文章:

詠雪的作文11-25

《詠雪》原文及翻譯10-08

詠雪原文及翻譯10-04

詠雪課堂實錄07-16

詠雪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劉義慶《詠雪》翻譯及常析10-17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精選13篇)11-22

《著》鑒賞10-21

《大車》鑒賞07-08

對雪鑒賞06-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色资源在线播放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免费在线播放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先锋亚洲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