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著》鑒賞
《齊風·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寫男女新婚時新郎迎親的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著》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著》
先秦:佚名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譯文
我的郎恭謹等候在影壁前,冠上潔白絲絳垂在兩耳邊,綴飾的美玉懸蕩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謹地等候在庭院,冠上青綠絲絳垂在兩耳邊,晶瑩的美玉懸蕩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謹等候在正堂前,冠上明黃絲絳垂在兩耳邊,精美的玉石懸蕩在我眼前。
注釋
著(zhù):通“寧(zhù)”。古代富貴人家正門內有屏風,正門與屏風之間叫著。古代婚娶在此處親迎。
俟(sì):等待,迎候。乎而:齊方言。作語尾助詞。
充耳:又叫“塞耳”,飾物,懸在冠之兩側。《毛傳》:“充耳謂之瑱(tiàn)。”古代男子冠帽兩側各系一條絲帶,在耳邊打個圓結,圓結中穿上一塊玉飾,絲帶稱紞(dǎn),飾玉稱瑱,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素:白色,這里指懸充耳的絲色。
尚:加上。瓊: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華”與下文的“瑩”“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協韻而換字。
庭:中庭。在大門之內,寢門之外。
青:與上文的“素”、下文的“黃”指各色絲線,代指紞。
堂:庭堂。
鑒賞
此詩寫男女結婚儀式,寫新婦到男方家看到丈夫形象的情景。全詩寫的只是一個小剪影,但有步驟,有層次,有色彩,有新婦微妙的心理狀態,把華夏古老的結婚儀式寫得饒有情趣,全詩三章九句,皆從新娘眼中所見來寫,新進門的妻子在憧憬與期待中慌亂而羞澀地抬起美麗的雙眸,卻只看見丈夫的一個背影,他在迎接她,引導著她一步步走近他們的洞房。吳闿生《詩義會通》引舊評稱其“句法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詩中全不用主語,而且突如其來。這一獨特的句法,恰切而傳神地表現了新娘此時的心理活動。當她緊隨著迎親車輛踏進婆家大門的那一刻,其熱鬧的場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場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誰不想一睹新娘的風采,然而新娘對著這稠密涌動的人叢,似乎漠不關心,視而不見,映進她眼簾的唯有恭候在屏風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覥,使她羞于說出“他”字,但從“俟我”二字卻能品味出她對他的綿綿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兩句更妙在見物不見人。從新娘的心理揣測,她的注意力本來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詳一番,然而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頭仔細瞧。實際上,她只是低頭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沒看清他的臉龐,所見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發光的玉瑱。這兩句極普通的敘述語,放在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這特殊的時刻和環境中,便覺得妙趣橫生、余味無窮了,給人以豐富聯想和審美的愉悅。“乎而”二字甚妙,就好像后世民歌中“呼而嗨呦”類的襯詞。
這首詩風格與《齊風·還》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賦體,句句用韻,六言、七言交錯,但每句用“乎而”雙語氣詞收句,又與《還》每句用常見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詩音節輕緩,讀來有余音裊裊的感覺。在章法上它與《詩經》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樣,而又別具韻味。全詩每章只在三處換了三個字,就表現出新娘出嫁的喜悅和對新郎的滿意與贊許。
創作背景
揣摩詩意,此當是女子回想出嫁時夫婿迎親情景的。據《儀禮·士昏禮》,新郎到女家迎親,新娘上車后,新郎得親自駕車,輪轉三周,再交給車手駕御,而自己則另乘車先行至自家門口等候,然后按照規定以次將新娘引進洞房。此詩表現的就是這一古老的結婚儀式。
基礎知識題
《齊風·著》中“俟我于著乎而”的“著”指的是什么?
答案:古代富貴人家正門內有屏風,正門與屏風之間的空地被稱為“著”,是古代婚娶親迎的地方。
“充耳以素乎而”中的“充耳”是什么?
答案:古代掛在冠冕兩旁下垂到耳的玉制飾物,絲帶稱為紞,玉飾稱為瑱,因紞上的圓結和瑱剛好塞住兩耳,故稱“充耳”。
“尚之以瓊華乎而”中的“瓊華”指的是什么?
答案:形容玉瑱光彩照人的詞語,這里特指系在紞上的瑱,即美玉。
《齊風·著》全詩分為幾章?每章幾句?
答案:全詩分為三章,每章三句。
《齊風·著》中的“乎而”是什么?
答案:齊方言中的語尾助詞,無實際意義,用于增強詩歌的韻律感。
內容理解題
《齊風·著》主要描繪了什么場景?
答案:主要描繪了新婚時新郎迎親的場景,通過新娘的視角,展現了新郎在不同地點(著、庭、堂)等候新娘的情景,以及新娘對新郎的微妙心理狀態。
《齊風·著》中新娘為何只看到新郎的“充耳”而未看清其面容?
答案:新娘在眾目睽睽之下,羞于抬頭仔細瞧新郎,只是低頭用眼角瞟了一下,因此只看到新郎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發光的玉瑱,而未看清其面容。
《齊風·著》中的“素”“青”“黃”分別指什么?它們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素”“青”“黃”分別指白色、青色和黃色的絲帶,用于懸掛充耳。它們在詩中不僅描繪了新郎冠冕的華麗,還通過色彩的變化,展現了新娘在不同地點(著、庭、堂)看到新郎時的不同感受,增強了詩歌的層次感和色彩感。
《齊風·著》中的新娘對新郎持何種態度?
答案:新娘對新郎充滿了喜悅和滿意,從詩中“我的郎恭謹等候在……”等描述可以看出,新娘對新郎的迎親行為感到幸福和滿足。
賞析題
《齊風·著》在句法上有什么獨特之處?
答案:《齊風·著》在句法上獨特之處在于九句詩中全不用主語,情節突如其來,頗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這種獨特的句法手法,精準地反映出新娘此時的心理狀態,即羞澀、慌亂而又充滿期待。
《齊風·著》中的“乎而”二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乎而”二字作為齊方言中的語尾助詞,在詩中起到了增強韻律感的作用。它們的運用使得詩歌讀起來輕緩流暢,余音裊裊,給人以美的享受。
《齊風·著》如何展現華夏古老的結婚儀式?
答案:《齊風·著》通過描繪新郎在不同地點(著、庭、堂)等候新娘的情景,以及新娘對新郎的微妙心理狀態,展現了華夏古老的結婚儀式。詩中的親迎、等候、引導等環節,都體現了古代婚禮的莊重和浪漫。
《齊風·著》與《詩經》中的其他篇章相比,在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齊風·著》與《詩經》中的其他篇章相比,在風格上獨具一格。它不像《關雎》《蒹葭》等篇章那樣以抒情為主,而是以敘事為主,通過新娘的視角描繪了新婚迎親的場景。同時,它在章法上也與《詩經》中的典型篇章不同,每章只在三處換了三個字,就表現出新娘出嫁的喜悅和對新郎的滿意與贊許,這種獨特的藝術手法使得詩歌更加生動有趣。
【《著》鑒賞】相關文章:
青春著華章作文06-09
《長安遇馮著》原文及賞析08-24
長安遇馮著的原文及賞析11-14
《長安遇馮著》 原文翻譯及賞析07-28
《寒食》鑒賞03-02
《綠衣》鑒賞08-24
《詠雪》鑒賞08-24
《金谷園》鑒賞08-24
《清明》鑒賞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