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九江中學語文組 郭毅峰
當前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學生學習。要“會學”,學生就要不斷實踐,因為“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葉圣陶語)。所以,課堂練習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而練習題的優化則是提高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我們認為優化練習題的設計應體現現代科學系統論的整體、有序和反饋等原理,還應服從于教師、學生和教材三要素整體優化的需要。
一、練習題設計服從于教材整體優化的需要。
(1)高中語文教材是一個整體系統,體現《大綱》總目標;年級教材又是一個整體,體現階段目標;單元教材又作為一個整體,體現單元目標;而課文又作為一個整體,體現達成能力目標。因此,設計課堂練習就要考慮到這個有序的整體,避免隨意性。如關于詞語閱讀能力培養,我們可設計如下一道練習題:
例1.不查字典,解釋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
②我們的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化險為夷了。(《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
③夜深人靜,他獨自在院里蹣跚徘徊,看著那些缺少陽光而不能結桃的棉苗。(《為了周總理的囑托……》)
④他們把這些人叫做“異端”。(《火刑》)
這是一道“從詞語搭配看詞義”的能力點訓練題。①是“同位互注”見義:從“直面”可推知“正視”有正面注視,絕不回避之意;②為“相反”見義:從“險”知“夷”為平安之意;③為“相對”見(近)義:從“徘徊”可推知“蹣跚”有走路緩慢、搖擺之意;④從分析成分搭配見義:從前面“這些人”可知“異端”(賓語)為名詞--背離正統思想或教義的人。這是從第一冊第二單元各課中抽句組合的一道解釋詞義能力點練習題。根據這一整體優化思路,我們可分別在后面各單元設計出從上下句意、從上下段意、從全文及背景解釋詞義等練習題,組成一個“詞語理解”能力階段達成目標系列,體現詞語知識點、能力點和學法點的整體性和有序性。同理,我們還可設計句子、句群、段落和篇章等閱讀理解能力練習序列,以優化課堂教學。
(2)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整體,其材料、結構、表達、語言等都圍繞中心立意這一主腦,因此,練習的設計應體現整體性。如教《風景談》,可從整體考慮設計一道填空練習題。
通過做這道題,學生自然容易理解課文:①中心--寓“政治”于“風景”之中;②組材--自然景觀+人的活動;③表達--議論抒情,畫龍點睛;④結構思路--遞進深化;⑤特點--形散神聚等等知識點。也訓練了學生判斷、理解、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還教會學生找主題詞(“偉大更偉大尤其偉大最偉大”等)、中心句等學習方法,可謂“一箭三雕”,優化了課堂教學。
二、練習題設計服從于學生整體優化的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以 “樂學”為最優化境界。要“樂學”,首先就要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激發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我在教學中采用過如下練習形式, 效果較好。
(1)圖像式練習。如教《蒲公英》一課,可做如下一道練習,觀圖形,對照課文,在各圖下橫線處填寫相應的三個片斷和一個場面的內容要點;然后按時間順序標上序號,最后在相應的橫線上分別填寫“排列好處”、“線索”和“中心主題”的答案。例3.
A.安排好處:筆墨集中、銜接自然、前后呼應、結構緊湊。
B.貫穿線索:蒲公英。
C.課文主題:和平歡樂→反戰←戰爭悲慘。
運用圖像練習,化難為易,形象易懂,遠比那些抽象的闡述,諸如何段寫眼前景,何段寫過去事等 等要強得多,優化效果顯而易見。這種練習一般適用于寫景狀物散文和介紹實物的說明文等,且以畫 簡筆畫為宜,簡單易行,提高效率。
(2)坐標式練習。如教《荷塘月色》,讓學生找出文中寫立足點和感情變化的詞句,填寫下列坐標圖。例4.
坐標圖化繁為簡,直觀形象,學生答題既能全文在胸,又能深入文章的精髓;既能學到必要的“語知”,又能在填圖過程中開啟智力和培養思維能力,而且能省時高效,整體把握課文,達到訓練優化。
(3)曲線式練習,使文脈清楚,便于鑒賞文章。如教《雄關賦》,可讓學生用曲線畫出山海關不平的“山姿”,然后在書中找出感情起落的詞語標在曲線上。例5.
通過畫線填詞,引導學生鑒賞到文章步步鋪墊,層層深入,卒章顯志,使人如攀高峰,愈見愈奇,最后峰回路轉,別有洞天的藝術特色;受到美的享受,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這種練習一般宜用于理解小說情節、散文感情等內容。
(4)地圖式練習,化難為易,開啟思維,有助掃除障礙。如教《殽之戰》一文,教師先畫出線性地圖(不寫文字),然后讓學生讀文后做練習:①根據文中“秦師遂東……春,過周北門……及滑……告于鄭……鄭有備矣……滅滑而還……夏四月辛巳……(晉)敗秦師于殽”等文字,在地圖上劃橫線處填上各諸侯國名;②劃出秦東征鄭國的行軍路線;③據圖分析蹇叔論戰的話與后文內容的關系。這樣,陌生的文言,艱深的內容在學生填圖思考中形象地化解了。見下圖:例6.
地圖式練習常用于涉及古地理文化常識的文言文和內容復雜的現代游記文教學。它較易吸引學生注意力,觀圖入文,便于理解內容,化抽象為形象,達到學習優化。
(5)綱目網絡式練習(見例2)。它是將讀物中零散的內容,采用以綱帶目的方式有機地組織成一個網絡,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有助于理解、記憶和掌握所學內容的一種練習。它特別適用于知識的總復習。
(6)歸納式練習。如教《促織》一文,可出一道歸納式填空題。
例7.請閱讀全文后,在下列線索練習橫線上填相應的動詞:
征促織--找促織--得促織--斃促織--獲促織--試促織--獻促織--言促織--評促織。
這道題,抓住《促織》的線索,高度濃縮了課文的主要情節內容,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益。由于題目出得精要,便于學生提取文段信息,因而學生樂于思考、討論,興趣盎然。
(7)表格式練習。這是一種簡易、實用、高效的便于整理知識的練習形式。它可化復雜為簡明,使理解知識由膚淺變為深刻。如教《藥》一文,可列表格練習。
例8.
序號類別
一
二
三
四
時間
一個秋天的后半夜
當天早上
當天下午
第二年清明
明線
老栓買“藥”→
小栓吃“藥”→
茶客談“藥”→
華大媽上墳→
交
匯
點
刑↑連
│
場↓結
茶↑交
│
館↓織
茶↑交
│
館↓織
墳↑融
│
場↓合
暗線
夏瑜就義→
夏瑜血被吃→
夏瑜獄中斗爭→
夏四奶奶上墳→
結構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這個表格練習不僅使復雜的課文內容簡明化,而且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文章主題:①愚昧的群眾用革命者的鮮血當作治病的良藥,人血饅頭不是治病的良藥;②只有喚醒民眾、擺脫封建精神毒害、動員群眾起來革命,才是療救中國病態社會的良藥。
可見,表格練習可幫助我們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文章的重點,起到直觀識記和認識深化作用,經常進行這種訓練,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練習題設計服從于教師控制系統優化的需要。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方可實現有效的控制。而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則是為反饋信息提供最優“信道”。因此,練習的設計起碼應注意如下兩點:
(1 )設置分組式練習,讓學生多向交流,自能解決淺顯問題,留下深難問題,便于教師調控。如教《師說》,在翻譯這個教學環節上,可采用分組練習,有四步:①先讓學生瀏覽全篇,粗知大意;②分兩人一組書譯各段,讓同桌口頭交流譯文,討論訂正;③再擴大四人一組,將存疑再討論;④學生提出疑難,教師引導答疑。這樣,各層面的學生都參與訓練,而且“聽、說、讀、寫”能力都訓練到,體現主體作用;討論出來的疑難集中,便于教師點撥關鍵,達到整體優化效果。
(2)設置臺階式練習,以滿足各層面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整體優化,而且問題由淺入深,便于教師施控。如教《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可設置如下由淺入深的四個練習:①周瑜定了何計?②周瑜為何要定計?③周瑜采用何種步驟施計?④蔣干、曹操為何中計?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思維步步發展,并且由優生帶動差生。讓他們共同分享到解答疑難的快樂,使教學目標能夠預期實現。達到課堂整體優化。
總之,運用現代科學系統論整體、有序和反饋等原理,從教師、學生和教材三要素的整體優化原則出發,恰當地、多樣化地設計出最優化的課堂練習題,使之成為教師利導、學生樂學、教材優用、教學省時高效的最佳手段,將會迎來整個語文素質教育的春天。
(1998年8月25日寫于九江中學。獲1998年南海市高中語文科優秀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
[語文課堂練習設計優化談]相關文章:
6.語文教學課件設計
8.高二語文《談中國詩》教案
10.詩經語文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