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 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發布時間:2016-10-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王新明

【學習目標】

1、了解陶淵明生平及作品

2、誦讀品味詩歌,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分析、感受寧謐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悟陶淵明閑適恬淡的生活情趣。 

    3、學習詩人潔身自好,不與俗世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感受詩人固守回歸自然的本性,回歸精神家園的淡泊心境。  

【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境界。

2、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分析本詩中田園風光的描寫,來領會詩歌的意境。

【知人論世】

1、溫故

⑴陶淵明,又名     ,字       ,      (朝代)潯陽柴桑人。自號“         ”,謚號             。杰出的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⑵《桃花源記》中的理想生活境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⑶《歸園田居(其三)》中的勞動艱辛與快樂心境: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

⑷《飲酒》中的遣興田園、怡然自得:采菊東籬下,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

2、拓展

★陶淵明,出身于仕宦家庭,但少時家境貧寒。少時雖有“大濟蒼生”之志,然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理想難得實現。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實里隨波逐流,又本性愛慕自然,故時隱時宦,年過不惑,大悟人生是道,終于棄印歸田,耕隱山林,并寫下了許多田園詩歌,被后人稱為“田園詩人”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有《歸

去來兮辭》、《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桃花源詩并記》等。

★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

小兒折腰”,掛印回家。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從此結束

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組詩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的愉悅心情。

3、小結:說說你眼中的陶淵明

【自學檢測】

⑴朗讀并給下列字詞注音 

羈        拙       蔭       曖       墟       樊      

⑵詞語釋義

羈鳥:                            守拙:                    

曖曖:                            依依:                    

樊籠:                   

⑶《歸園田居》是陶淵明辭官歸隱農村寫的一組詩共    首,課本中所選的是第    首。

【合作探究】

1、探討詩眼--“歸”,帶著四個問題研讀,用原句作答。體味作者情感。

從何而歸?

                  ,                    。   

為何而歸?

 ⑴               ,                  。⑵                 。

歸去何地? 

                ,               。

歸去如何? 

               ,                。               ,                。

2、發揮想象,描繪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體會詩人寫景特色。(150字左右)

【技法借鑒】動靜結合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與靜態,并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里的“動”含動與聲),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㈠分類:⑴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⑵以動襯靜即通過描寫、渲染動態,反襯靜態,突出靜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包含以響襯靜,以聲顯寂。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⑶化動為靜、化靜為動,主要在體現在煉字方面。如“遙看瀑布掛前川”“兩山排闥送青來”。

㈡鑒賞示例:王維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受。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前一句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㈢答題模式:手法+分析+氛圍(情感)

【學以致用】

(2005年全國卷Ⅲ)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王新明

[歸園田居 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談中國詩》導學案

6.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

7.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9.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人人视频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专区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 性高爱潮视频免费一区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