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水滸傳》
2、了解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歷程
3、賞析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4、了解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能力目標 :
1、分析林沖的性格特點,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過程。
2、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細節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現能力
3、理解古典小說的特點,理清本文草蛇灰線的結構特點。
德育目標:
1、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理解本文的社會意義,學會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問題。“和諧社會”“民生社會”的經典價值
二、【教學重點】
1、領會本文“官逼民反”現實。
2、理解隨著情節的展開顯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對小說的鑒賞和分析理解。認識林沖性格質變的社會意義。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水滸傳》
2、交代與課文有關的情節
3、歸納課文情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在情節發展過程中認識林沖性格的轉變及這一轉變的意義。
2、認識林沖軟弱性格的成因。
3、辨證地看待林沖的“忍”。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景物描寫和細節刻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比較中西方小說在表現手法上的差異引出
二、分析景物描寫
(一)明確我國古典小說的突出特點
我國古典小說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善于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而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別是單純的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寫,也是運用白描手法,以極為簡潔的筆墨來達到特定的目的。舉例:《紅樓夢》《三國演義》的景物描寫
(二)、環境描寫的種類、手法和作用:
分類:環境描寫分兩種: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屬于環境描寫。
手法:1、描寫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
2、觀察的角度、順序,(如從遠到近,從高到低,或分層寫景,遠近高低結合等。或者從時間的順序)。
3、靜態描寫和動態貓寫 正面和側面描寫
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或展示世態風情;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④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奠定情感基調;
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等。
(三)分析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的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描寫大風雪的?
1、側面襯托風雪:
①、學生指出哪些語句是側面描寫風雪。
②、在這些語句中能夠表現風大雪猛的詞語有哪些?
明確:“搖振”“壓倒”“向火”“踏著碎瓊亂玉”“背著北風而行”“迎風”。
2、學生指出直接描寫風雪的語句:
共有三處:
“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來”(大)
“……那雪正下得緊”(緊)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越緊)
問:這三處描寫中,有一個最有表現力的詞,是哪一個?
明確:“緊”,一個“緊”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簡潔地寫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而且是一個綜合感受,展現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生存條件和險惡的社會環境[敵人對他的迫害也在加緊實施]
3、明確本課景物描寫的作用:
(1)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
(3)暗示情節,推動發展
(4)暗示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三、巧妙的細節描寫:
(一)明確細節描寫的含義及作用
(二)分析本文中的細節描寫(例句學生從課文中找出)
(1) 有的細節描寫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
(2) 有的細節描寫則使故事情節前呼后應,使作品布局更加嚴謹。
(3) 有的細節描寫同時兼有以上兩方面作用。
四、總結林沖形象的現實意義
林沖身上有著突出的俠義精神,扶危濟困。這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仍有重大意義。如青海玉樹地震中,有一位香港籍義工黃福榮,他堅持做義工已十年,在這次地震中因搶救災民犧牲,難道說這不是偉大的俠義精神嗎?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人間。
至于林沖性格中的忍,需辨證看待。身邊小事,無關大局,還要多忍,絕不能因為別人瞪了我一眼就拳腳相向,鑄成大錯。即使遇到壞人欺侮,也要講方法策略,畢竟現在是民主法治社會。
五、拓展訓練
(1)分析景物描寫的手法和作用(2008年浙江省高考現代文閱讀)
⑤烏米坐在門旁的石頭上,她的身材勻稱頎長,白發蒼蒼。她那布滿細小皺紋的臉,已被太陽曬成了棕褐色。層層疊疊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熱的藍天襯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頂,以及在太陽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這一切在老人周圍形成了一種肅穆靜謐的氣氛。在烏米腳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過果園的綠樹叢看去,它們那五顏六色的屋頂,酷似一個被打翻了的顏料箱。從山下不時傳來馬具的叮當聲,還有潮水拍擊海岸的沙沙聲。偶爾還可以聽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館附近的人們的喧嚷聲。在這兒的山頂上是一片寧靜,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隨著還在六年前已經開始了的烏米的幽思漫漫的歌聲。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采用的手法,并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
手法:①襯托 以動寫靜,以景襯人 ②分層寫景,遠近高低結合。
作用:①烘托出肅穆靜謐的氣氛 ②突出烏米孤獨無助的處境
③暗示人物的命運
(2)、小練筆
以“愛”為主題寫一段短文。
要求用細節描寫表現親人或朋友對你的關愛,200字以內。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三課時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10.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