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牡丹江分局高級中學第一教學部語文組 李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2、閱讀課文內容,理清線索,列出提綱。
3、識記重點字詞,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講讀結合,學習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能夠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的學習借鑒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提高對我國傳統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同時激發自己對我國建筑文化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篩選主要信息,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布局特點,學習寫作特色。領會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幻燈片展示著名建筑圖片)人們常說,世界上有三種不需要語言交流就可以達到心靈溝通的事物。那就是音樂、美術與建筑。剛才給同學們看的圖片是不是很美呢?它的魅力何在?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中國傳統建筑,了解《中國建筑的特征》。
一、作者介紹:
說起中國著名近現代建筑師,就不得不提起建筑界的一對伉儷--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成,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培養了大批建筑人才,以嚴謹、勤奮的學風著稱。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筑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筑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筑學方面貢獻突出。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梁思成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的負責人。
二、題目解讀
“中國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語,中心詞是“特征”,指示物的顯著特色。“建筑”一詞界定了作者的專業學術領域,“中國”一詞,氣宇軒昂,視野開闊,表現了作者作為建筑學一代宗師開闊的視角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整體感知
1、觀察圖片,選擇屬于中國特色的建筑。談一談為何這樣選擇,通過圖片對比,說說中國建筑有什么特點。教師解釋圖片I是韓國的昌德宮。
2、要了中國的建筑特征,就得先了解什么是中國建筑。閱讀課文第一段,找出“中國建筑”的定義。再來回答剛才看到的圖片,I是不是中國建筑。(屬于同一建筑體系,因為受到中國建筑的影響,而有了中國建筑的一些特點,但不屬于中國建筑)
3、仔細觀察圖片,找不同種類中國建筑的共同點。
四、信息篩選:
1、文中介紹的中國建筑特征有哪些,怎樣分類。
(板書) a總體特征:分三部分;對稱布局
b結構特點:木質結構;斗拱;舉折和舉架
c裝飾特點:屋頂;用色大膽;裝飾;材料
2、提示閱讀:
這些建筑都是中國建筑,因為他們同具有中國建筑的特點,但是他們又形式各異,各具特色。這是什么原因呢?閱讀課文并回答這幾個詞在文中的意思:文章、文法、詞匯、大文章、小品
3、觀察圖片,聯系課文了解“可譯性”。
五、合作探究
1、什么是“斗拱”“舉架”?
2、為什么你能很準確的找到斗拱和舉架?本文文體是科學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的特點:科學性、創造性、實踐性
3、本文除了以上的特點之外還有的特點就是語言準確,比喻形象,深入淺出。結合課后練習二分析本文運用比喻的妙處。
六、拓展探究:
談一談家鄉或者校園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
作業: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已修建完成了,請擬寫一片宣傳稿。
[中國建筑的特征(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