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二中 蔣曉輝
讀了翟玉泉老師《〈孔雀東南飛(并序)〉的“相”字用法》,我想起了一個常年縈繞在心底的疑問,那就是《孔雀東南飛》中與“會不相從許”之“相”同類的“相”到底是代詞還是副詞?
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必東主編《中學語文備課全書》(高三分冊)46頁說:
“相”是一個會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為“單相”,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識”、“相同”等。此外,還可以作名詞、動詞,如:“相貌”、“輔助”等。本詩中“相”字出現過十九處,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相(xiang )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代“你”)
。。。。。。
二、 廣東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研究中心語文教材編寫組編著的《教師教學用書》(必修1)104頁說:
“相”是一個會意字,《說文》:“相,省視也。從目,從木。”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后來引申出其他一些意義。本課文中“相”字出現過19處,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相(xiang),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偏指一方,有稱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代“你”)
。。。。。。
三、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家璇等編著的《中學文言虛詞手冊》160頁說:
作副詞用
。。。。。。
(二)表示由一方發出動作、行為,涉及另一方。這種用法,“相”字包含著指代作用,可代本人,可代對方,也可代第三方。
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代“我”。“相見”,見我;“相識”,識我。《回鄉偶書》)
四、 西安出版社出版,楊希義主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575頁說:
相⑴xiang 1,(副) ①互相。白居易《繚綾》:“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②表示動作偏指一方。《詩經。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
五、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陳貽博主編《高中語文古詩文詳解》55頁說:
①相,(xiang )指代性副詞,可代“你”、“我”、“他”、“它”。
。。。。。。
以上是筆者查閱的有關資料,它們眾口一詞說“相”是副詞,有指代作用。那么它究竟是代詞,還是副詞?
(筆者謹按:“相”作副詞更好理解,因為它可以不譯出。而作代詞是要譯出來的)
作者郵箱: syxheiwei@21cn.com
[《〈孔雀東南飛(并序)〉的相字是代詞還是副詞?(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孔雀東南飛原文
3.孔雀東南飛教案
4.蜀相教學教案
5.
6.蜀相優秀教案
7.《蜀相》課文教案
8.《惠子相梁》課件
10.管仲相齊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