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如何應對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16-8-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教師報     2003-02-19     曹高仁 

 

在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論教”使得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準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 

新課程課堂教學由學科本位轉向人的發展本位,符合、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不再是教師的表現,而是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的行為表現、學生的參與熱情、情感體驗與探究、思考的過程等。但目前,許多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時,依舊把知識傳授作為第一要素,把教師的主要引導放在核心位置,把過多的練習當成學生提高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接受狀況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手里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卻是傳統課,“新瓶裝舊酒”。面對這種狀況,要使本次教學改革真正走向成功,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的,教育觀念轉變的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轉變中進行,前者是方向和基礎,后者是落腳點和歸宿,二者相輔相成。我們是應該請教育專家來學校撒播先進觀念的種子,是應該進行數天甚至數月的集中培訓,但最根本的一點是,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革教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而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落實到學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轉變上。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有的教師還能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出發,而有些教師則只是憑借經驗和頭腦中的設想),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即便有一些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要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范圍內,為某個教學環節服務的。而新課程倡導新的教學、學習方式,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也就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因而,我們首先要強化教研組和備課組在新課程指導下的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在吃透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精講精練,充實課堂教學容量,從發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點出發,講究課堂教學的層進性、探究性,注重基礎練習、拓展練習和提高性練習的有機結合,從而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積極貫徹新課程的精神。 

二、著力改變自己的備課方式,加強科學性和針對性 

在傳統觀念中,傳授知識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知識就是外在于人的、與人毫無關系的客觀存在物,在知識面前,人們只有去“發現”,去掌握。因而,在學校教學中,“以書本為中心”就進一步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儼然成為“知識”的天使而存在著。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于人的認識范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因而,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究、選擇、創造、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是培訓學生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能力的過程。由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也已經從“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桎梏下擺脫出來。基于這種觀念,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準備當中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 

教師在課前必須充分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擬定多種可能有的相應對策。教師要注重花時間去認真琢磨學生、琢磨活的課堂,不僅僅滿足于對教材的通透和在課堂中深刻地重現教材。而更多地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知識儲備狀況和他們特別關心的一些話題、社會現象等,并把大綱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到這些學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師的備課就意味著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把社會實踐的真實內容作為附著物,進行重組教材、有自我個性地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學生工作。這樣,教師備課的教學教案就需要隨著新的教學精神而有所改進,以增強其適應性,如教師設計“學情分析”、“課堂學生問題隨記”、“課后教學追記與反思”等內容,采取課前認真分析、思考,課中及時發現問題,課后總結、反思和補充等方式面對新課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編寫,已經不能再是傳統的重點難點分析和簡單的設問對答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更加鼓勵教師編寫“學案”。 

三、對課堂教學能力要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課堂教學評價的重心逐步由“教”轉向“學”,教師就應當認真思考自己在這種課堂上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我們現在對課堂的關注,集中體現為學生在課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領悟了什么等等方面。我們認為的一堂好課應當是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也許在這種課上,教師的口頭表達并非完美,板書并不漂亮,而是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那么這依然是好課;當然,這不是說,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夠重要了,相反,我們更應當嚴格要求教師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因為這是他們之所以成為教師的必備條件,是作為教師的根基之所在。 

那么,在這種課上,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究竟與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了呢?首先,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絕對不夠的。學生的自主實踐和探究將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學科教材,追求知識深度;另一方面要盡量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寬知識的外聯度,努力做好跨學科的綜合知識整合的工作。其次,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問題應當辯證地看待,以往的課堂是要求學生安靜地聽、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課堂中安靜則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但“熱鬧”又是課堂教學的大忌,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能保持“熱鬧”,又能和諧、有序,“鬧而不亂”,從而使學生進入一種熱烈研討、你爭我辯的自主學習氛圍中,是教師們進行課堂管理的新課題。還有,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講究策略性、靈活性,因為這種課堂很有可能不會按照教師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學生的獨立或合作學習很可能打亂教師頭腦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師應當隨著學生的課堂表現來靈活調整教學步驟,充分施展自己的隨堂機智。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建立更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贊賞每一個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目前,一些教師仍然存在不太務實、不愿挑重擔、只能教好學生而不能教差生和個別生的問題。這些教師對教育的本質認識不透或者說缺乏為師的必要責任和敬業精神,在學生觀方面相對滯后,這就嚴重影響甚至制約了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以一種分類關心、個別引導、全員幫助的態度來積極營造和諧、互學、相幫的教學氛圍;對有智力問題、有嚴重缺點、有過錯失誤、有不同意見的學生更要關注;特別注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隨意批評、羞辱、體罰學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課程精神和違反教育法規的不當行為。 

尊重學生還體現為激勵、贊賞學生。抓住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誠摯的鼓勵,能使他們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奮發的學習動力。贊賞不僅僅針對學生學習中小小的進步、積極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和專長,贊賞學生對教科書的大膽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積極成長、教學效率極大提高的效果。 

新課程為基礎教育打開了一片自由發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都能開辟出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

 

[新課程如何應對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1.新課程開發論文

2.教師課堂教學如何評語

3.小學課堂教學教案

4.物理新課程培訓總結

5.高效課堂教學隨筆

6.化學課堂教學評語

7.課堂教學計劃

8.英語的課堂教學課件

9.高中新課程培訓總結

10.大學創新課程設計論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按摩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