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白馬篇》曹植賞析

《白馬篇》曹植賞析

時間:2025-04-11 17:35:13

《白馬篇》曹植賞析

  《白馬篇》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的前期詩歌代表作。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為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馬篇》曹植賞析,歡迎閱讀。

《白馬篇》曹植賞析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注釋

  (1)白馬篇:屬樂府《雜曲歌·齊瑟行》。

  (2)金羈:金飾的馬籠頭。

  (3)連翩:輕捷矯健地飛奔的樣子。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陜西的一部分地區。

  (5)“少小”二句:從小就離開家鄉,在邊塞揚名。揚聲,揚名。垂,同“陲”。

  (6)宿昔:早晚。 秉:操持。

  (7)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的樣子。

  (8)控弦:開弓。 的:箭靶。

  (9)摧:毀壞。 月支:箭靶的名稱。

  (10)猱(náo):猿類,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

  (11)散:摧裂。 馬蹄:箭靶的名稱。

  (12)剽(piāo):輕捷。 螭(chī):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13)胡虜:指匈奴、鮮卑的騎兵。 數遷移:指經常進兵人侵。

  (14)羽檄: 檄是軍事征召的文書,插上羽毛,表示情況非常緊急。

  (15)厲馬:揚鞭催馬。

  (16)蹈:踐踏。

  (17)陵:壓制。 鮮卑:東胡種族,東漢末成為北方強族。

  (18)懷:愛惜。

  (19)籍:名冊。

  (20)中顧私:心里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分析

  本篇是曹植自創的樂府新題,一 作《游俠篇》。詩中描寫邊塞游俠兒捐軀赴難、視死如歸的英勇行為,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為國立功的壯士形象。朱干《樂府正義》云:“此寓意于幽并游俠,實自況也。篇中所云捐軀赴難, 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此言深中肯綮。曹植一向有 “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的宏偉抱負、此篇正是借歌頌勇赴國難的壯士來抒發自己的報國之志。詩歌情辭慷慨,充滿豪邁樂觀的精神,是曹植早期代表作之一。

  譯文

  白馬帶著那金怖的絡頭,奔騰跳躍著向西北飛馳。

  要問這馬上是誰家少年?原是那幽并的游俠子弟。

  他少小離開自己的故鄉,在沙漠邊上把威名傳揚。

  常秉持著精弓揚鞭躍馬,身掛良箭顯露高強武藝。

  把弓向左張能射透箭靶,向右張便能將靶心穿擊。

  抬手可迎射奔跑的飛猱,俯身能射碎作靶的馬蹄。

  靈巧敏捷足以賽過猿猴,又如同豹螭般勇猛輕疾。

  眼下邊城的軍情很嚴重,入侵之寇在頻繁地遷移。

  火急的情報從北方傳來,俠士又催馬登上了高堤。

  長驅踏入了匈奴的軍營,回身又擊退了鮮卑侵襲。

  他置身刀槍中毫不畏懼,哪會將自己的生命顧惜?

  他連老父母都無暇照管,更何談家中的兒女嬌妻?

  名字已編入壯士的名冊,便不能再來把私事顧及。

  為奔赴國難愿獻身疆場,他視死如歸有滿腔正氣!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體詩,又作《游俠篇》,是樂府歌辭,大約創作于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稱帝之前,是曹植前期代表作。

  鑒賞

  曹植的這首樂府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并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后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陳王,謚曰思,故世稱陳思王。自稱“生乎亂,長乎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失寵。其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后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建安文學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存詩歌九十余首。宋人輯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成就

  曹植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壯志,很少反映社會現實,只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連帶寫到友人所居的洛陽的殘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才寫出了個別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那么,曹植是哪個朝代的?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詩品》稱為“建安之杰”。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整的與殘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從這些作品來看,其成就的確在建安時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他以才華深得曹操的賞識與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志滿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爭為太子一段經歷,對他深懷猜忌,橫加壓抑與迫害,他雖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卻“抑郁不得志”,終于在憤懣與苦悶中死去。這種生活遭遇,對他的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過著貴公子生活,但頗有功名事業心。他一生所熱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當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時,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混同宇內,以致太和”(《求自試表》)。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表現這種雄心壯志。《薤露篇》說:“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在《假但篇》里,詩人自比為鴻鵠,把“勢利惟是謀”的小人比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識鴻鵠游”的燕雀。這些都表現了他追求理想和穎脫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詩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現這方面內容的作品,其情調、風貌也有顯著的差異。前期以《白馬篇》為代表,它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壯烈犧牲的愛國壯士的形象,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后期以《雜詩》為代表,更多地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如《雜詩》其五:

  仆夫早嚴駕,吾行將遠游。遠游欲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愿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曹植后期備受迫害和壓抑。《世說新語》載一個故事說,曹丕曾命他七步中為詩,不成則將行大法。他作詩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個傳說很能表現他當時的處境。他的后期詩歌也主要是表現這種處境和心情。

  作于黃初四年的《贈白馬王彪》是詩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當時詩人和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師朝會,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詩人與白馬王回返封地時,又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詩人“憤而成篇”,寫下了這首贈詩。全詩共分七章,表現了豐富的復雜的感情。詩中如“鴟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痛斥了迫使他們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表現了對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也吐露了詩人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這首詩雖然只是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客觀上卻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義的。這首詩的抒情藝術水平也很高。詩人把復雜的感情,通過章章蟬聯的轤轆體的形式,一步步抒發出來,極有層次。另外,詩人的感情雖然十分悲憤激切,卻不是一味的直接傾訴,往往通過敘事、寫景,或通過哀悼、勸勉等方式宕開去寫,這就把感情表現得沈著從容,豐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黃雀行》則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人以羅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個解救受難者的俠義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緒。曹丕即位就積極翦除曹植的羽翼,殺死了他的好友丁儀、丁異等,可見這樣的詩是有現實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壯志,很少反映社會現實,只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連帶寫到友人所居的洛陽的殘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才寫出了個別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泰山梁甫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當時邊海人民貧困生活的畫面: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雜詩》第二首則表現了對從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還寫了不少情詩,如《七哀》、《美女篇》等。這些詩與表現壯志的詩風格明顯不同,感情哀婉纏綿,與漢末古詩中的抒情詩極相近。《七哀》一首情調尤肖《古詩十九首》。這些詩中有一些可能寄托了詩人君臣不偶和懷才不遇的感情。

  《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植一生熱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壯志不衰,轉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了“骨氣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詩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講究藝術表現的。他的詩歌雖然也脫胎于漢樂府,但同時吸收了漢末文人古詩的成就,并努力在藝術上加以創造和發展。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顯的文人詩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描寫的細致和詞藻的華麗,與《陌上桑》迥異其趣,正表現了這種傾向。曹植的這種努力造成了他的“詞采華茂”的一面。他的詩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貼切,并且常常以全篇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難者,以轉蓬飄蕩喻流徒生活,以女無所歸喻懷才不遇等。他的詩又注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波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后兩聯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詩句已暗合律詩的平仄,富于音樂性。此外曹植的詩還工于起調,善為警句,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它們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詩增色。曹植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詩歌的藝術性,但也開了雕琢詞藻的風氣。

  曹植的辭賦也都是抒情小賦。《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這篇賦接受了《神女賦》的影響。它熔鑄神話題材,通過夢幻境界,描寫一個人神戀愛的悲劇。賦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寫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態和裝束,然后寫到詩人的愛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動:“于是洛靈感焉,徒倚旁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通過這些動作的描繪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劃得十分突出。最后寫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贈當而去,和詩人失意追戀的心情,有濃厚的悲劇氣氛。這篇賦想象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抒情意味和神話色采很濃,藝術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與吳季重書》和《與楊德祖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書札。后一篇直抒懷抱,譏彈時人,文筆鋒利簡潔,也很能表現他自視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是兩篇駢儷成分極重的文章。但它們都有一定的內容,而在形式上,對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間,并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錯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與后來許多形式主義的駢文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前一篇,詩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間。

  建安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個時期的文學能形成一種傳統而被接受下來是不多的。鍾嶸在反對晉以后的形式主義詩風時,曾慨嘆“建安風力盡矣”!初唐詩人陳子昂在進行詩歌革新時,也高舉“漢魏風骨”的旗幟,這說明“建安風骨”的傳統對后世文學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白馬篇》曹植賞析】相關文章:

《白馬篇》曹植09-18

高中語文《白馬篇》教案08-16

《騎白馬的蒼耳》教學反思08-13

《日出》曹禺06-30

曹禺《雷雨》(精選15篇)06-03

《曹劌論戰》語文08-13

《曹劌論戰》教案06-18

曹劌論戰《左傳》08-20

曹劌論戰——《左傳》08-12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网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