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

時間:2025-04-12 10:21:51 [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我要投稿

民風民俗作文(集合)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民俗作文(集合)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大家好,我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小姑娘。苗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我就帶大家走進我苗族,了解我們苗族的民風民俗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布在貴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還認為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為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為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為,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霉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為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為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為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里面包著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為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我們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苗族,我們的民風民俗是獨具一格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炎黃”的始跡在黃河流域,而從夏禹始,先民的傳聞則已開始南漸。禹的'出生地相傳有三處,都在長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據大量史籍所載,禹就是生于四川境內的汶山郡廣柔縣石紐鄉,娶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慶。秦滅巴國設巴郡后,巴人更是長足步入了漢化的過程。 三千多年來,重慶處處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處,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園,是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大足石刻,匯集了中國唐、宋時期石窟藝術的大量珍品;合川釣魚城,保存著南京軍民抗擊蒙哥軍隊入侵的古戰場遺址,

  。歷代詩人如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陸游、郭沫若等,都在這里寫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巴渝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范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重慶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劇、曲藝、繪畫,手工藝品及群眾節令活動等,也頗能反映巴渝風俗民情。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老家,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還沒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線,卷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后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里,奶奶說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著我們去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著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粽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沒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初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一個通宵。這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著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鏈、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靠著放牧為生,他們也跟我們漢族人民一樣以食為天,十分注重飲食。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內蒙古品嘗一下那里的特色飲食吧!

  這次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行駛著,過了一會,只見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原來是主人們到幾十里外來迎接遠客。我們跟著主人們向目的地緩慢地行駛著,不一會就到了幾座蒙古包前。

  我們下了車與主人們握手,大家說說笑笑,不知不覺的,就進了蒙古包,大家禮貌地盤腿坐了下來,只見熱騰騰的奶茶被端了上來,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飲用的飲食,是磚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鍋內放入幾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后倒茶,加適當鮮奶煮開,加少許的鹽。

  這時,香噴噴的全羊宴被擺了上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整只羊肉,頓時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們是客人要注意禮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著這整只羊肉。這時,有一個游客終于按捺不住了,準備伸手去抓羊肉吃,這時作為導游的我立馬阻止了他:“現在還不是吃的時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視飲食的禮節,在酒宴開始之時,一般要唱著贊歌敬酒三巡。在舉行‘全羊宴’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時,要將肥軟的羊尾獻給長者,把戶胛骨獻給尊貴的客人……”當一切禮節都完畢時,早就忍不住的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又對游客們提醒道:“蒙古族的飲食講究先白后紅,白即白食,紅即肉食。蒙古人以白為尊,在宴席上要先嘗奶食品,再品嘗肉食。”游客們聽完了話又開始吃了起來,不過他們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來吃的!

  吃完了飯,主人們又端上了飯后點心,里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還有蒙古族人民最愛吃的炒米拌酸奶加“烏如莫”和白糖。

  ……

  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其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形成了獨特的蒙古族飲食文化,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其中的奧妙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王安石的《元日》里有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又過年了!春節將要來臨了,大家都忙里忙外的,連小孩也要幫大人干活,大人們每天都在準備著過年用的,吃的,玩的,連小孩也不能閑,每天都在家里啃瓜子,看電視。專門給大人添亂,即使這樣年還是來臨了。

  除夕是家鄉最值得慶賀的時候,因為今天除了特殊原因外,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子女,父母都會吃團圓飯的,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會說一年中發生的所有有趣的事情,一年中的所有收獲,還有說說下一年的生活目標。吃過團圓飯,所有的人都坐在客廳里,大人們在打麻將,而家鄉這些讀書人會在一起對別人訴說著自己在學習中的'趣事。“嘭!彭!彭!"窗外五顏六色的,哦!原來是每年必要的節目開始了——放鞭炮,每家每戶都點燃自己準備的節目——煙花!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希望今年所有的同學們一起努力吧!用一個好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侗族最古老的盛裝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節或蘆笙節,亦稱蘆笙衣。上衣為左衽長袖式,下為草條式簾裙,飾有白羽。盤蛇紋與游蛇紋圖案繡在深色布面上,既華麗又神秘。其“連環鎖絲繡”技藝精湛,歷史悠久。

  北侗最華麗的服飾是鎮遠縣報京地區的姑娘服飾,頭上系一銀花環,發髻上,插滿放射狀的銀花,后腦吊一組銀花。上衣右衽無領,長及膝上一、二寸,衣領四周鑲深色坎肩,衣袖鑲深色花緞,胸前系一起衣長的圍腰,圍腰配有色彩艷麗,繡工精美的刺繡紋樣。戴銀耳環。銀項圈兩三只,胸掛大銀牌,戴銀手鐲,穿長褲,衣褲同色同料,褲腳鑲有五寸寬的深色花邊。腳穿繡花翹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婦女夏裝:從江貫洞地區的婦女夏裝,頭上挽髻,略偏于左側,髻旁飾有鮮花或銀花。戴耳環,環下吊有三四顆亮珠。上衣白色,為自織的侗布。胸前開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內系一菱形圍腰、青色,圍腰上方衣領處,飾有對稱的三角形挑花紋,圖案多為蝴蝶的變形。圍腰上端有兩條線帶,垂于背后,系在一個呈雙圓形∽的銀垂飾上,既是圍腰的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裝飾,有的是呈多面球體的銀背砣。衣袖細小,袖口有花邊。上衣長及大腿中部,兩旁開叉五寸,顯得修長飄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長及膝蓋處。小腿上著青布綁腿,腳穿草鞋或布鞋。整套服飾優美、簡潔。行走時,長衣裊娜,短裙擺動,不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體,更顯現出侗族姑娘獨特而動人的風韻,無不與服飾的選料、款式、色調,做工絲絲入扣,天趣自然,使人傾倒。

  最典型的侗族男子服飾:黎平縣黃崗地區的青年服飾,頭包花格帕,為藍、青、白色自織侗布,包法呈左右向上交叉狀,包頭較大。上衣為紫色閃光的特制侗布,款式獨特。上衣無領,開襟從領口正中橫向右側二寸處,又直下至腰部,再向左橫至正中,再直下到下擺。衣扣分圓銀珠和蠶形布扣兩種,六對,每對為雙排扣。上衣短小貼身,衣袖緊貼手臂,腰系布帶,顯得緊扎壯實。穿長便褲,褲腳寬大。腳穿青布鞋或草鞋。戴銀手鐲,有的將精致的銀煙盒吊于上衣擺右側。衣褲上緊下松,大有粗獷陽剛的男性美。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泉州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個個習俗就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而《泉州習俗》把這一顆顆珍珠串成一條珍珠項鏈,供人們觀看。《泉州習俗》主要講泉州的習俗、節日、游藝與工藝等習俗。

  除夕在泉州不叫除夕,而叫“年兜”,具體日子是在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有祭祀祖先、張貼春聯、吃團圓飯、分壓歲錢、“跳火盆”|辭年守歲等主要習俗。而祭祀祖先是“年兜”的重要節日。

  “年兜”中午桌上要堆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征衣食豐足),上面在擱碗糕(象征興旺發達)、紅橘(象征吉祥如意)、紅雞蛋、紅米丸、紅棗(象征團圓美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征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供桌前還要在置放一個火爐(象征家運享通、紅火)。祭祀祖先就完成了。

  吃完團圓飯,男生要“跳火盆”,女生則要收拾桌面,洗刷鍋灶碗筷。接著,長輩晚輩壓歲錢(有的是春節早上發),亦稱“分年”。諸事完畢后還要守歲,俗謂守歲的父母或長輩可以延長益壽,故又稱“坐壽”。

  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節日,比如“清明節”、“七夕節”、“冬至節”等節日,但有的泉州節日我們都遺忘了,如“浴佛節的.重要節日。

  《泉州習俗》使我了解了我們泉州這里特有的節日,使我明白了許多風俗習慣和工藝名俗,讓我更加明白這個美麗的泉州。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經典]民俗民風的作文11-07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經典】民風民俗的作文08-10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民風民俗的作文11-17

民俗民風作文12-26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06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