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1
讀完小說《局外人》,總想寫些什么。然后就有了以下的了。
首先是關于“局”,也就是這個世界。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謬的。其實這個咱中國人理解起來是最簡單的:想想身邊的事情就行了。
有了這個局之后,也就有了局外人默爾索——他的“出局”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殺人,在此之前,他是一個游離在這個“局”邊緣的怪人:冷漠,貌似遲鈍,對一切事物感到厭煩。甚至連母親死了,他的反應僅僅是: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但默爾索對這個“局”的認識是清晰、準確無疑的:進退兩難,出路是沒有的.。在殺死人之后,他認識到:那卻好像是在我的苦難之門上短促的叩了四下。也許僅僅是處于厭煩,他才生性孤僻,什么話都懶得說,什么事都懶得做。
之后他參加的法庭辯論是造成他出“局”的直接原因,也使得他本人同這個“局”的對立日益尖銳,“全部希望就是在奔跑中被一顆流彈打死”。讀到此我總是悲觀的。荒誕的世界,出路是沒有的,可能的選擇有:一是死,自殺或者被殺;二是妥協,也就是思想上的自殺。但是不對,局外人默爾索在最后一刻想起了他死去的媽媽,他明白了她為什么在死之將至,時日無多的時候仍然玩起“重新再來”的游戲,他醒悟了: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仍是幸福的。(他當然沒有“在精神上殺死自己的母親”,檢察官對他的指控在這一刻顯得多么可笑!)他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通過人們的仇恨,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在局外的存在,并以此為幸福。他是真實的。他以自己的真實存在完成了對這個荒謬世界和悲慘人生的一次打擊和勝利。
顯然,小說是積極的,催人奮進的。作為一種哲學思想的闡釋,那很好;但要從小說角度分析,我認為還是不夠好:作者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但事實真有這么簡單么?正所謂,人心難測啊!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2
加繆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個與世人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默爾索”,他因殺人被法庭指控,卻由于“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等一系列異于常人的冷漠行為,被評審團認定是蓄意殺人的魔鬼,整件事情異常荒誕。
格格不入的人往往會被社會的大多數排斥,這樣的現象已經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生活困境。現在都說要融入社會,只有融入社會才能更好的生活。可當你因為要融入環境中時,誠然會改變很多自己的個性,是不是這樣也失去了自我呢?其實生活本就是很矛盾的,如何抉擇取決于自己。如果你也是格格不入的人,你會在默爾索身上看到自己面臨過的絕望,但《局外人》依然在向人們證明:即使格格不入,我們也要更真實地活著。這樣的人,其實會活的很辛苦,要保持那份真實性,往往有的時候會讓人無法理解。但真實的'活著對于有一些人來說,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局外人》是從主人公母親的葬禮開篇的,說實話,對于我來說,很難理解主人公在母親葬禮上那樣的漠然,竟然連最后看一眼母親的遺體都好像懶得看,這要是怎么一個冷漠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表現啊。也許這就是世人眼中的冷漠之人吧,作者通過一系列的事情,把生活中所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細節都慢慢的放大和重現,把世間的漠然、粗糙表達的淋漓盡致,讓人直面這些荒誕的事情,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另類的真實。
對于常人來說(就比如我自己),這樣的荒誕是很難可以接受的,可這樣的小人物其實時刻都生活在你我的身邊,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就算發現了,也許你也會選擇視而不見。通過《局外人》讓人感受到了這小人物的真實,所見非所得,只有用心去體會那份真實感。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3
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養老院的一封電報,說:“母死,明日葬。深致哀悼。”這說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這是加繆《局外人》的第一段話,這種平淡而又尋常的冷漠口吻,讓我為之震驚。畢竟在我看來,無論什么人都會因他母親的去世而悲傷,這才是符合倫理和普世價值觀的。
和我一樣,書中的大部分人,包括主人公默爾索的朋友們、養老院的職工們都對這種冷漠感到驚奇。于是順理成章的,默爾索在殺人案中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而被指認為兇手,判了死刑。
就像加繆自己所說的那樣:“在我們的社會中,任何不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死刑。”我認為這簡直荒謬至極。
僅僅是因為主人公默爾索他并沒有遵循這樣的社會規則,他是一個局外人,游離在規則之外,所以他就必須被社會規則所打倒。
不會因為母親的去世而哭泣,不會迎合瑪麗的求婚、說些漂亮話,默爾索一直固執地展現出真實的自己,他一直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在被審判的時候覺得那些律師們證人們太過吵鬧,只想早點回牢房去休息睡覺。或許我們能簡單地說,默爾索真是個奇怪的人,他的共情能力很低,他不適應這個社會。
可是《局外人》整本書看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奇怪的,是這個社會呀。
不是所有流行的、受歡迎的都是好的或者正確的,雖然這種“大多數”很多時候在社會上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同情和共情也是,這是人類擁有的能力也是美德,但是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要求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能力,更不能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而對他們做出“審判”,這跟以前的教會迫害沒什么區別。所以當審判官聽取了養老院的職工說默爾索是個冷漠的'人,就要判他死刑,簡直是荒謬無理的。“因為我不喜歡你的冷漠,所以你就是違法的。”我想作者加繆正是看透了這世界的荒謬,才寫下這本小說去諷刺吧,默爾索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并不代表他不愛自己的母親,默爾索無所謂瑪麗的求婚也不代表他不愛瑪麗。一個人的表象與他的本質也許并不相同,可是大多數人往往只依循表象對一個人做出審判。
加繆在序言中說:“這本書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為他不參與這個社會設定的游戲……默爾索是以怎樣的方式抵抗這個游戲的,答案很簡單:他拒絕撒謊。”在這本書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撒謊,默爾索也是,他固執而執拗地展現出自己的本質、維護著真相,可是大多數人卻對此深惡痛絕。
默爾索確實是殺了人的,他該為罪行付出代價,而不是因為他的冷漠。
孤身抗衡這個世界,真的很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局外人。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4
讀書是人類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在讀書的過程中,人們既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尋找自己內心的寄托。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讀的書籍,還可以在與人交流中結交新朋友,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局外人》。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思想奇特的人的故事,通過他的.行為和觀點揭示出了社會中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引人深思。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類的孤獨和平淡生活的本質。此外,我還認為這本書不只是一部小說,更是對當代人的一種啟示,幫助我們看待生活和自身的問題。
分享讀書體會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以幫助自己在讀完一本書后更好地理解它的主題和理念。通過交流和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書中的內涵和價值。同時,分享讀書體會還可以讓我們得到新的思維啟發,聽到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見解,從而開拓我們的思維視野。此外,分享讀書體會還可以增加社交活動的頻率,讓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
分享讀書心得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可以參加讀書會、參加讀書小組、在社交網絡上分享讀書體會等等。其中,參與讀書會可能是最有意義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之一。在讀書會上,不同的讀者可以交流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加深對書籍的理解。此外,讀書會還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營造和諧友好的社交氛圍。
第五段:結語。
分享讀書體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所讀的書籍,也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嘗試著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和觀點,從而為自己的思維世界增添新的色彩和深度。我們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生活,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從而變得更加活躍和積極。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5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代表作,作者在后記里用一句話概括了它,“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看似荒誕的一句話,背后隱藏是主人公默爾索不肯遵循人類社會的既定規則,繼而被人類社會所摒棄的真相。作者說默爾索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謊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是的,默爾索是真實的,他與母親的感情淡薄,他母親的死,他沒有感受到哀傷,所以他沒有裝哭泣,但這被標上了冷漠無情的標簽。他對人類的許多追求都感覺索然無味,“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這看上去挺消極的,但他感受得到當下真實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實存在的當下的每一刻。
一個人真的可以的游離于這個社會嗎?如果一個人可以,那兩個人,三個人,成千上萬的人呢?人類,能在地球走到目前的這個地位,依靠的不就是那些明著的暗著的規則嗎?從種族角度而言,摒棄不遵守規則的人,并沒有什么問題,對于種族而言,你不可以不一樣,因為種族不需要你的不一樣。
但對于個體呢?前世是什么?未來是什么?種族是什么?這些看不著抓不到的虛無,不如當下真實的每一刻。所以,對于個體,你當然可以不一樣,你的感受,只屬于你。
如果個體和種族互不干擾,那么也可以相安無事。但如果個人和種族產生沖突,比如默爾索,當他因殺人被押上法庭,當報道開始 鋪天蓋地而來,那么他的個人的'自由對于整個種族而言不值一提,毫無疑問,是要被犧牲的一個。
“加繆說過,誕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說過,如果人類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們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正確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陽光的那一條。”
很多時候,你可以不一樣,但有些時候,你不可以不一樣!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6
昨天看完了一本小書,加繆的《局外人》,內容不想贅述,畢竟還有沒看的,我不想劇透。但是,這本書,也讓我將其他幾本書中看到的一個相同的觀點理解的更加清晰,其實也是一個哲學性問題,哲學就是在思考生命本身。然后,我漸漸的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生命本身,應該算是個悲劇。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注定會死,會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個誰也無法逃脫的結局,就注定了生命本身悲劇的基調,人類從來都避諱著這個字,中國人尤甚。但是,如果不知死,怎能更加珍惜生呢?清清楚楚的明白,清清楚楚的認識到,我們所有人,都會離開這個鮮活的`世界,百年之后,終歸塵土,才會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啊。前一段時間,我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偶爾鉆到了牛角尖里,甚至覺得毫無寄托,意義何在。后來又突然想通了,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就是在下大雨的時候窩在床上開空調蓋被子玩手機;就是在回憶里,浪蕩在珠江的夜晚,江風,夜景;就是在與88鬧啊、笑啊,每一個開懷的時刻;就是在這一個個細小而愜意的日常里說,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就是享受活著的每一刻。
我寫下這些話時,并不覺得悲,終將離開,這就是生命本身。88今天說我四大皆空了快,其實也是我越來越明白了這一點,放在生命這個大悲的基調之下,生活中的瑣碎,不過爾爾。那些瑣碎就是蛛網上的一個一個的'節,將人纏在那里,困在那里,唯一能解決這些瑣碎的方法,就是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以生命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日常瑣碎,因為再沒什么事情能比活著這件事更加重要了,那還有什么理由,因為一些事,因為一些人,而影響自己如此寶貴一天呢?
看透這些,以一個局外之人的存在,看著周遭的人,在世俗的邏輯之下,在人類重復了千百代的輪回中,細細的感受著生活,萬事皆可放。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7
“面對這充滿預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開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溫柔的冷漠。我感到我與這份冷漠如此相似,親如手足。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也是幸福的,將來也將如是……”
這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結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將走向刑場的人,我們一般都會認為生命的終結便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而在這篇小說里,對默爾索來說卻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終都是。
在這篇小說里,我最感興趣的是庭審現場,作為被告的`他在庭審現場卻好像是個外人,而檢察官竟然以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淚”作為重要依據而判處他死刑,卻對槍殺阿拉伯人的緣由不去追究。荒謬至極。
加繆被視作是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是認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存活過程中的孤獨、黑暗、絕望和被拋棄。便是整個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條條框框的規則都是無意義不重要的。
默爾索對一切都持無所謂的態度,命運會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這個世界和他毫無聯系……他是別人眼中的冷血動物,但他卻只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許多觀眾,用充滿厭惡和憎恨的喊叫聲送我一程”。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確一無所有,而且很快連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從未違心做過一件事,他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幾個人是默爾索那樣的?我們隨波逐流,被身邊的人左右著自己的思想行為,渴望在每個人心目中樹立一個“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過此生,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局外人》這部小說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卻給我們每個人提了個醒:不管我們今后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有沒有背離過內心。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個隱形的局外人。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8
正值青春的我,在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的故事后,不禁感慨,信誓旦旦地自稱是局外人的人,實則并非局外人。他所用理性對待的人和事,一切看起來都和他想的一樣,可有亦可無,但在我眼中,這其實均是他能擁有的了。
“今天,媽媽死了,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默爾索的這句話影射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母親的死,他并非無感,可直至母親下葬那會,他也未哭喪,守喪。在這個孝道的社會,默爾索無疑是被譴責的,可也有人會陪她做這些不合時宜的玩樂。與女友同居卻不談愛情,婚姻。插入鄰里的糾紛并為之開槍殺人卻無所謂朋友。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為之困惑。
“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么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并不使我不高興。”這種想法與當今的“佛系少年”如此類似,可又不同。對于默爾索來說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認為既然這種命運選擇了我,而成千上萬的幸運的人卻同他一樣自稱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說的上帝,他們選擇的生活,他們選擇的命運,又都與我何干?他是如此獨特,上帝的一切皆為他所憎恨,他的世界中,信仰、一切只能由自己來把握。這是令我傾佩的`,一個人能將自己對生活、理想的態度賦予行動中是很難堅持的。
當默爾索走上刑場時,他心想:“體驗到了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的我過去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原先的因證據不足,被判處罰及罰款,后在對方的“我控告這個人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里埋葬了一位母親。”結局的鋃鐺入獄,死前的言語都多令人心生憐憫阿!
一個用局外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活,理性的處理自己的事物,可現實是殘忍的。一顆孤立、封閉的心是很難在社會中很好的生存的,人們會用慣性思考,認為的,來處理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一切,使所謂的特殊人或事消失。
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卻在敘述著一個不簡單的事。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9
《局外人》是法國著名作家阿爾貝·加繆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小說分兩個部分有八十頁,描述了一個叫默而索的年輕人安葬母親之后,一直到因為防衛過當致人死亡而被判為死刑的那段日子。小說語言冷靜又干脆,卻有那么一點的單調敘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復雜的內心世界。
看了這部作品心里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進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獄后,矛盾步步升級。《局外人》是怎樣一則故事?介于上外史課對加繆的認識我很認真地讀了一下。作者先讓每一個角色都有嶄露頭腳的機會,并且寬待他們種種不良的舉止,使病態的社會得以繼續維持而又去展現。然而默而索是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他既與整個現實同污,又能堅持自己的沉默。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親下葬的第二天與女友調情,但他絕不愿意俯首于繁文縟節,甚至憎惡形式主義惡風無止境的繁衍。所有人都順從地做了形式主義沒有價值的犧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鎖鏈關系當中重要的一環,隨之,作者巧妙地設計了默而索射殺阿拉伯人的場面。這一部分按時間順序敘述,像記流水賬,顯得有些啰嗦。我們看到的莫爾索是那么冷漠,簡直只是個純感官的動物,沒有思考。莫爾索殺人僅僅是因為太陽,這看起來真的顯得荒謬,可事實就是這樣。
小說開頭一句即是:“今天,媽媽死了。”不知所措孩子一樣的口氣,大凡成人提到該類事,會尊稱母親,可是默而索卻不是。接著又是一轉:“也許是昨天。”,不經意間,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經心和恍惚。接下來,讓人有點覺得不理解,他從頭到尾沒有哭,還在母親遺體前抽煙。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樂乎,帶女友回家過夜。還幫一個名聲狼藉的鄰居懲罰他的情婦,因為“沒有理由不讓他滿意”。女友要和他結婚,他覺得“怎么樣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愛她,他竟然說“大概是不愛她”。最后迷迷糊糊殺了人,對于法庭上的辯論也不關心,好像與他無關似的。默而索被判死刑,與其說是因為殺了人,不如說因為被指控“懷著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在臨刑前夜,他拒絕神甫,卻想起媽媽。小說最后一句:“為了使我不感到不那么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許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讓我們感到震驚!
這不禁讓我去想,默而索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從上面的簡述,默而索似乎是個冷漠的人,因為在母親下葬時候竟然不哭。默而索為什么不哭?小說最后解釋道:“媽媽已經離死亡那么近了,該是感到解脫,準備把一切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默而索的冷漠似乎來自他的理性,但是正是這樣的“理性”使得他和整個社會道德系統脫節。
小說進行到將近尾聲時,我看到檢察官評判莫爾索的那段話,卻覺得這似乎是加繆借檢察官的口所說出的大多數人所能看清的一種判斷,也讓我開始去體會主人公的“接受”和“不在乎”。 如:他說,陪審員先生們,他曾仔細探索過我的靈魂,結果一無所獲。他說實際上我根本就沒有靈魂,對于人性,對于人們心中的道德原則,我都是一竅不通。他補充道:“當然,我們也不能責怪他。他不能得到的,我們也不能怪他沒有。但是說到法院,寬容所具有的全然反面的作用應該轉化為正義所具有的作用,這不那么容易,但是更為高尚,特別是當這個人的心已經空虛到人們所看到的這種程度,正在變成連整個社會也可能陷進去的深淵的時候。”
最后,他說他的職責是痛苦的,但是他要堅決地完成它。他說我與一個我連最基本的法則都不承認的社會毫無干系,我不能對人類的心有什么指望,因為我對其基本的反應根本不知道。他說:“我向你們要這個人的腦袋,而在我這樣請求時,我的心情是輕松的。在我這操之已久的生涯中,如果我有時請求處人以極刑的話,我卻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到我這艱巨的職責得到了補償、平衡和啟發,因為我已意識到某種神圣的、不可抗拒的'命令,因為我在這張除殘忍之外一無所見的人的臉上感到了憎惡。”
我們活在社會,必須接受傳統的價值觀,如愛情,事業,金錢等等。我們不能不遵守約定的風俗習慣,像母親下葬時候要慟哭,娶一個女人時候要說“我愛你”,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背離這一切,那么就會成為社會這個“局”外面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的。
在社會拋棄了默而索,默而索也同時拋棄了社會。雖然生活在社會中,可是價值觀游離在社會之外。默而索的悲劇在于——他沒有明確否認永恒,但是也不為永恒做一點努力,是一種含糊的態度。當大家都這樣解釋世界的時候,默而索卻要另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難免成為局外人。
生存的無奈,往往在于精神往往和肉體的分裂,人和社會的背離生之無限渴望和死亡無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就顯得就很荒誕。
小說是積極的,催人奮進的。作為一種哲學思想的闡釋很好,但是我覺得作者還是把人心想的太簡單了但事實真有這么簡單么?當然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特點和社會因素,一個人的生存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 10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代表作,作者在后記里用一句話概括了它,“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看似荒誕的一句話,背后隱藏是主人公默爾索不肯遵循人類社會的既定規則,繼而被人類社會所摒棄的真相。作者說默爾索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謊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是的,默爾索是真實的,他與母親的感情淡薄,他母親的死,他沒有感受到哀傷,所以他沒有裝哭泣,但這被標上了冷漠無情的標簽。他對人類的許多追求都感覺索然無味,“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這看上去挺消極的,但他感受得到當下真實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實存在的當下的每一刻。
一個人真的可以的游離于這個社會嗎?如果一個人可以,那兩個人,三個人,成千上萬的人呢?人類,能在地球走到目前的這個地位,依靠的不就是那些明著的暗著的規則嗎?從種族角度而言,摒棄不遵守規則的人,并沒有什么問題,對于種族而言,你不可以不一樣,因為種族不需要你的'不一樣。
但對于個體呢?前世是什么?未來是什么?種族是什么?這些看不著抓不到的虛無,不如當下真實的每一刻。所以,對于個體,你當然可以不一樣,你的感受,只屬于你。
如果個體和種族互不干擾,那么也可以相安無事。但如果個人和種族產生沖突,比如默爾索,當他因殺人被押上法庭,當報道開始 鋪天蓋地而來,那么他的個人的自由對于整個種族而言不值一提,毫無疑問,是要被犧牲的一個。
“加繆說過,誕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說過,如果人類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們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正確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陽光的那一條。”
很多時候,你可以不一樣,但有些時候,你不可以不一樣!
【小說局外人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京華煙云小說的讀書筆記(精選13篇)06-18
小說誅仙讀書筆記(精選13篇)10-25
小說《家》讀書筆記(通用15篇)10-31
小說盜墓筆記讀書筆記(精選19篇)06-27
短篇小說讀書筆記范文(精選45篇)05-27
小說《水滸傳》讀書筆記(通用14篇)01-07
小說簡愛第一章讀書筆記(精選3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