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舟十號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1
6月20日10時許,聆聽了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首次太空授課舉行。看著神舟十號員熟練地完成太空質量測量、太空單擺運動、太空陀螺運動、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實驗,向青少年講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與地面課堂學生進行互動。這些生動的點點滴滴,使我對太空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對太空知識也有了一些理解。
上完這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課,我不得不為我國先進的載人航天技術感到驕傲,為航天員的勇氣所喝彩。從神舟一號首次無人試飛,到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到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活動,到今天神舟十號航天員進行太空授課,二十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艙外活動,從單個飛船飛行到兩飛行器對接組合飛行,從實驗性飛行到應用性飛行的歷史進程。每一次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成功發(fā)現的驚喜和激動,也讓人類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另一種無限美好的希望。
看看我們的航天科研人員,再想想自己,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平時起來,總是很不耐煩,好象是在為爸爸媽媽學習似的`。數學作業(yè)不會做,空著;語文作業(yè)不會寫,一個電話打到同學家就解決問題了。這種馬馬虎虎的學習態(tài)度帶來的結果是做錯的題目“遍地開花”。現在想起這些問題來,就連自己也膽戰(zhàn)心驚。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航天人那種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作風、學習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嗎?,我現在的學習態(tài)度,不就是好比一艘到處透風的載人飛船嗎?如果把這樣的飛船發(fā)射到天上去,不出事才怪咧!
當我們沉浸在飛船成功升空的喜悅之中,聆聽著來自神舟十號航天員的“天籟”之音的時候,請把自己和那些做起研究來一絲不茍的科研人員比較一下,經常檢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樣,做事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不放過任何問題和疑點,要有夢想,要愛學習,要有毅力,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為人民服務的真正本領,將來才能讓我們自己這艘“飛船”成功升空,為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2
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教室的電視機旁,我和同學們一起激動地觀看這次太空授課直播,看見亞平老師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當主講航天員王亞平完成一個實驗演示,同學們就異口同聲地發(fā)出“哇”的驚喜聲,并伴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在小學二年級在語文課本里,我讀過一篇《到太空去》的課文,課文里也介紹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內容太過簡單,不能滿足我對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課直播正是一個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好機會。我認真的'聽著講課,在驚喜連綿中,讓我進一步放飛科學夢想。
這次授課是在神舟系列飛船發(fā)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號是在前不久剛剛發(fā)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輝煌一頁。二十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艙外活動,從單個飛船飛行到兩飛行器對接組合飛行,從實驗性飛行到應用性飛行的歷史進程。每一次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成功發(fā)現的驚喜和激動,也讓人類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另一種無限美好的希望。而神十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太空授課生動體現了“應用性”特色,體現了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
雖然太空授課在美國早就已經開展了,但是作為載人航天的后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才剛剛開始,這次授課,也極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進科學的熱情。
作為學生,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次的“太空授課”呢?我認為,要立足于現在,也要展望未來。我們要在中國蓬勃發(fā)展的航天事業(yè)中,找到了需要借鑒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夢想的不易,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將進一步領悟它的真諦,轉而為己用,去追逐未來,去實現夢想。夢想是生活的航標,我們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與希望寄托給了夢想。要有夢想,要愛學習,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陽,恰似人生需要夢想點亮,學習載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3
本周星期五,我們懷著激動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陳老師的指引下觀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視頻。
視頻里的內容是王亞平姐姐在太空里做實驗的過程。王亞平姐姐做了許多實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做水膜。在失重的情況下,王亞平姐姐先弄好一個水膜后,再往水膜里加水,在加水的過程中,水膜里的水不會像在地球上加水時會漏出來,而好像是用磁石吸住一樣。加完水后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王亞平姐姐再往水球里加一種紅色的液體,使晶瑩透亮的'水球變成了一個紅彤彤的水球,像一顆巨大的水晶瑪瑙,美麗極了。
我心動了,這實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親自在失重的太空中做這個實驗該多好啊!
從今以后,我更要好好的學習知識,加強體育鍛練,為著登上太空的目標而努力,去探索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謎!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4
今天是六月十二日,星期三。今天是端午節(jié),也是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和爸爸打開電腦搜到神舟十號發(fā)射的新聞看了起來。
發(fā)射神舟十號飛船的火箭是一個長長的圓柱體,頂端的部分是圓錐體,它像一個豎立的巨大飛鏢,似乎隨時都可以騰空而起。它包括助推器、一級火箭、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神舟十號飛船就藏在整流罩里面。
聽到指揮員發(fā)出“5、4、3、2、1、點火”的指令后,火箭開始點火,助推器和一級火箭向下噴出了巨大的'火焰,火箭升空了。到了一定高度,火箭的逃逸塔首先和火箭分離,逃逸塔的模樣就像一個小火箭,它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把飛船帶到安全的位置。接著是四個助推器和火箭分離,然后是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分離,二級火箭迅速點火。當火箭進入外太空時,整流罩開始和火箭分離,火箭繼續(xù)向前飛行。當飛船快進入預定軌道時,二級火箭開始和飛船分離,飛船的折疊型太陽能帆板開始打開,飛船的樣子特別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這個時候,我看見宇航員王亞平在飛船里用手去拿筆,由于那支筆處在失重狀態(tài),它竟然在里面自己旋轉起來了,真是有趣!
看到這里,我禁不住想:如果我是一名航天員該多好啊……,我一定要認真學習,掌握許多科學知識,還要每天早起鍛煉,讓身體健康強壯,更要刻苦學習一些天文知識,對外太空更加了解,來實現我的航天夢想!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5
咦?家里怎么這么安靜?哦!原來,神舟十號的飛船要起飛了。
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每個人都很緊張。會不會失敗呢?會不會一定成功呢?姐姐緊張地連眼睛都不眨,仿佛在說:“一定會成功的!面我呢,在心里對三位航空飛行員說:“加油!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開始起飛”電視里的指揮員說,家里更安靜了,就連我們緊張的呼吸聲都能聽的見,酒泉中心里的人近揮手向三位航空飛行員告別。我希望我現在就在酒泉發(fā)身中心現場,可以親眼目睹火箭飛天的樣子。“點火”火箭快速地上升,全國人民歡呼起來,家里一下子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2分鐘后,逃逸塔分離,再接著,30秒之后,火箭助推器分離,火箭成功地飛上太空。我們想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成功啦!我為你們驕傲。作為中國人,我深深地為自己的福國感到自豪。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6
2013年6月26日早上8點05分,是一個被中國人民做稱贊和驕傲的日子。因為今天,我們的神舟十號回家了,帶著無限的民族自豪感,三名航天英雄回來了。他們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神舟十號飛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fā)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fā)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任務。
在這樣的時刻,我不得不為祖國的強大而喜出望外,我們的祖國向世界一次次的證明著,這條東方的巨龍正在強大起來。神舟十號回來了,帶著無限的榮譽和自豪,回家了。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7
“神舟十號,發(fā)射成功了,神舟十號發(fā)射成功了!”只見電視里的主持人歡呼著,我也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了解神十的一些資料,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它的.發(fā)射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的喜悅呀!
我想這就是歷年以來中國人的中國夢吧!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在太空飛行,實驗,探索,發(fā)現吧!現在,中國人已經實現了這個夢,作為中國人,怎會不自豪?怎會不為自己的國家驕傲呢?在神十宇航員中我最敬佩的是那位女宇航員——王亞平,她每天除了學習課程以外,還得進行體能訓練軍事訓練、拉練、游泳、跳傘等特殊的訓練,我想她在成為宇航員之前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要用她的成功來激勵自己,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實現我的夢,我的夢很簡單,就是做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現在上好學校的每一節(jié)課,幫助老師做好每一件事,課外多讀書,多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一直堅持到自己走上講臺,教導好每一位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人要有夢想,有夢想就才有動力,讓學生不斷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我的學生都能成為祖國的棟梁!這就是我的中國夢,一個簡簡單單的、現實的夢,來吧,讓我朝著這個夢奮進!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8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號員在太空給上的一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課,看見實地演示太空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制作水球等實驗,我第一次體驗到了太空中原來如此的神奇和生動。
看到這些,我的心沸騰了。這是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雖然這只是我國航天事業(yè)所走過的小小的一步,但是也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飛速的發(fā)展,使我國建立永久空間站的夢想慢慢切近。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近日成功發(fā)射成功后,我一直在關注著,今天,看見航天員在太空中為我們講解太空知識,使我既驚喜又激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讓人類突破了地球的束縛,為世界開辟了宇宙探索的新的`廣闊空間,怎能不叫人激動呢?但我們在聆聽了航天員描述外太空的瑰麗和燦爛后,更應該看到航天工作者為此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要經常檢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樣,做事認認真真,扎扎實實,不怕吃苦,勤學好問,在學校中,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尊重師長,與同學之間相互關心;做一個好孩子。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9
天宮二號發(fā)射在即,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天宮二號發(fā)射后擇機發(fā)射,并與天宮二號對接。提到神舟系列飛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給大家秀一下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十號飛船的“肖像照”,讓我們一起期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拍攝“肖像照”的那天。有這樣一位航天人,他堅守航天科技攝影近30年,用鏡頭記錄了中國航天一個個輝煌瞬間,見證了神舟飛船一次次歡騰升空的精彩時刻。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多年,從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fā)射成功,14年間,已經成功發(fā)射10艘飛船和一個目標飛行器,成功將10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跨越,圓了“九天攬月”的千年夢想。
中國人用自己的神舟飛船十問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輝煌成就。這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與驕傲。事實證明,作為最早懷有飛天夢想的民族,我們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的神話,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有把“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的能力。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10
今天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更是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一天。因為我們即將會上一節(jié)非比尋常的課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在清晰的電腦畫面上,我們能看到三位偉大的航天員正準備給我們上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太空課程。在僅有的40分鐘里,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
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huán),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里,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針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發(fā)未傷”,這對于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11
2013年6月20日,這是一個令許多熱愛科學、向往太空的人們激動的時刻,神舟十號上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為大家進行授課。我們也沒有忘記,美國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為學生們展開人生中精彩的一課,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光榮的女教師卻隨著“挑戰(zhàn)者號”隕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國的三位英雄航天員實現了她的夢想。
授課航天員分別是女航天員王亞平,男航天員聶海勝,由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在浩瀚的太空上為我們講授了精彩的一課。這節(jié)課共40多分鐘,王亞平共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是在太空中的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球和水膜的實驗。這五個實驗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許多地方都有著深厚的物理知識,這一課也可以說是物理學家們研究的結晶。
首先,王亞平老師講授了質量測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用幽默、親和的語言為我們講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礎知識,又讓聶海勝老師在太空艙里表演雜技——半空打坐,我驚奇地發(fā)現,聶海勝老師用手在地上一撐令自己浮起來,然后竟然在半空中盤起來雙腿,穩(wěn)穩(wěn)當當的坐了起來。然后,王亞平老師又說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聶海勝老師身上輕輕一推,聶海勝老師就向后飛了過去。王亞平老師說,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人的體重會輕很多。那么,怎樣才能測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體重呢?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速度,根據這個原理,就能測出物體在太空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這時我想:這小球一定會左右大幅度擺動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慢悠悠地懸浮著!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很好玩,材料是我們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師把干擾力用各種方式施加給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飛行著,多有趣啊。
第四個實驗的材料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放大鏡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師首先擠了擠水袋里的水,我不禁有些擔心:水灑出來不會帶來麻煩嗎?但是王老師擠了半天才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珠!這個水珠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毫不猶豫的`落下來,而是像航天員們一樣在空中飄浮著,格外有趣。然后,王老師張開嘴,一口將小球吞了下去——我還真沒聽說過“吞水喝”的呢。然后用到金屬圈了!王老師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又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后的金屬圈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這個神奇的現象。
第五個實驗還是需要水膜,王老師將水膜體積變大,又用針管將紅色液體打入其中——只見紅墨水的顏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開來,逐漸“占領了”水球,圓圓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滿了妖嬈的紅色。
神舟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說明我國為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征著我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和逐漸昌盛的國運。我看到,中國這個巨人又站起來了!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12
同學們可苦學習,為中國夢增添色彩帶著航天員的美好祝愿,我們結束了今天這堂特殊的科學實驗課,我也相信我們能夠為中國夢增添色彩,能夠為中國夢添磚加瓦,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科學實驗結果實在令人感嘆。
科學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科學在我們得瑟還能干活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中國夢的實現還需要我們去努力,還需要我們去用科學的'力量建設我們的祖國。今天宇航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上的這堂特別的科學實驗課,將會是我以后的動力,是我為中國夢增添色彩的動力,竟會是我開啟科學世界大門的鑰匙,加油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科學的力量為我們偉大的中國增添色彩!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 13
2013年6月20號上午10時,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女航員王亞平在神十的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太空授課。我們班在老師的組織下,準時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內容使我們了解微重力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太空老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里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還與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通過太空授課進行科普教育活動,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讓廣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更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在這次太空授課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神舟十號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神舟二十號感悟(精選14篇)04-24
關于神舟十號的詩歌08-13
神舟二十號心得體會(通用14篇)04-24
神舟二十號發(fā)射感想(通用19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