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縣城關小學 呂吉玲
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是學生成長的"檔案",是學生經過長期的、全面的努力達到學習目標的積累,是有計劃、有組織地積累自己創作物和發展性的描寫。它的建立應著眼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要求,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注重對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的評價,重視評價內容的多樣性。通過真實、深入地再現學生的發展過程,去引導、鼓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那么如何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呢?
一個完整的成長記錄應該包括:成長記錄袋的封面或封皮,撰寫資料分類說明,不同類別資料整合表和所收集的資料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成長記錄袋的封面或封皮
成長記錄袋的封面或封皮可以不拘一格,讓學生自己設計封面,可以在封面上寫一些文字,比如名人名言等鼓舞性的語言,也可以配一些圖畫,貼自己的照片等。總之,成長記錄袋的封面設計不僅要美觀,而且要大方,能夠體現學生自己的愛好、興趣、個性等。
二、撰寫資料分類說明
資料分類說明的作用是便于信息的分類、存放、檢索,為綜合評價提供方便。資料分類說明的核心是資料分類的標準,依據主要是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班級教學實際、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等,也就是說用成長記錄袋去反映、評價和促進學生在哪一方面的發展。可以包括:自我介紹、日常學習評價、個性化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階段性評價表、家訪記錄、光榮榜、游戲測評表、學期終結性評價表等單元,每個單元可以進一步細化、分解,設計若干個具體的項目。總之,資料分類說明的設計,要體現信息的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和易操作性,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在知識、能力與態度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三、制作不同類別資料整合表
不同類別的資料整合表是指學生不同方面的資料在總體評價中所占的比重。這張整合表的作用在于把成長記錄袋中各個方面的評價綜合起來,對學生有一個總體評價。不同類別資料整合表的制作有兩種途徑:以評價主體為線索和以評價內容為線索。以評價主體為線索的整合表就是將來自于教師、家長、同學和自己多個評價主體的評價綜合起來,形成總體評價結果。以評價內容為線索的整合表就是將不同的評價內容整合起來,進行評價。二者可以結合起來,形成全面的評價。
四、收集資料
成長紀錄袋主要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各種作品,用以展現學生的成就與進步,描述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反映學生學習的態度與情感。收集資料時,學生有選擇作品的權利,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代替學生選擇作品。教師應鼓勵學生考慮作品選擇的理由。所收集的學生作品不僅展示學生最優秀或最滿意的作品,還包括學生在完成這一作品過程中所產生的過程性作品(如作文的草稿和修改稿);由教師完成的核查表、教師所做的課堂觀察記錄、表現性測試的結果、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省,或者來自家長的信息等。只要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可以收集。所收集的資料必須是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這樣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切記不要把資料的收集簡單化,把成長記錄袋變為資料袋,而忽視資料的篩選、合并、歸類。同時,創設成長記錄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要堅持不懈,不能為展示而展示,使成長記錄袋成為一種招牌袋。
總之,建立成長紀錄袋,必須以激勵為目的,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有效性和發展性原則,記錄學生成長的過程,幫助學生感受成功,感受進步,得到鼓舞,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如何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相關文章:
1.
2.
4.
7.
8.建立目標演講稿
9.記錄開學了日記
10.語文聽課評語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