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階段。只有通過更為科學的評價,及時的得到反饋,激勵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不斷地改進教與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識字 評價 能力 興趣 習慣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以識字為主,評價如何實施,更是一項繁雜的工程。針對以上教學評價建議,我們年級組在具體實施中將一年級識字教學評價分為學生識字能力評價和學生識字興趣、習慣的評價兩項內容,組織實施教學評價。現就一些具體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學生識字興趣和習慣的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的日常識字興趣和習慣,對低年級學生尤其要采用適合兒童的評價方式,用積極的評價,而不是消極的評價,激勵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好的識字教學形式以識字為重點,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字詞與事物之間的這樣和那樣的聯系,從而對字詞所指代的事物展開深層次的認識活動,在逐步深入的認識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記為有情有趣的看,有滋有味的想,有感有觸的實踐,有聲有色的渲染,變淺層次的識字活動為深層次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成為極快樂極有趣的事,很多學生的識字都是由樂趣轉化為習慣,進而讓主動識字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和自覺的行動。
1、用積極評價方式激勵識字興趣
小學低年級兒童機械記憶處于優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知識大抵從興趣出發,所以教師的識字教學應千方百計運用積極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的興趣。
(1)、練習設計要新穎。新穎的練習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他們的興趣。
在教學《靜夜思》的過程中,學生初步學完生字,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摘星星”。星星的背面寫著生字,只要你拿下它,把生字讀準了,這顆星就獎給你了。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游戲,學生的興趣一下就來了。
(2)、教師評價要富有鼓勵性。
同樣一組習題,教師在練習前后的引導和評價方式的不同,對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異的。
如:①選詞填空。
公 工
A、我爸爸在( )廠里做( ),媽媽常帶我去( )園玩。
自 字
B、小紅的( )寫得很好。小青( )已去上學。
這類題應該說本身并無趣味,當如果教師提出: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并獎給紅五星,學生都會爭先恐后,饒有興味。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各種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后,教師所要做好的關鍵在于盡力維持學生的這種興趣,精心地呵護這種興趣。
2、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培養識字習慣 。
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隨著學習的慢慢深入,漢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漢字的一定的結構規律,并依自己的年齡特點在老師的引領下,形成一定的識字習慣。教師要善于發掘并疏通這種習慣,并不失時機地把它列入識字教學評價機制。
(1)在一開始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關注每個生字的讀音,學完以后還要以游戲的方式給生字按讀音分類,如:有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養成習慣以后,學生對字的讀音掌握得很好。
(2)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字后,我就從字的形狀上下手,利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借助偏旁聯想法等有規律地識字,學生的良好習慣一經養成將受益無窮。
(3)開放識字的途徑,讓識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學習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關鍵是教師要做有心人,并經常地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學習,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語文,感受語文,運用語文,鼓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每教一篇課文之前和之后,我常會布置學生到課外廣泛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一些字、詞語和句子;平時我經常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在家里,在社區,在商場、醫院、馬路上、公園里等不同場所識字,將此稱之為“和字寶寶交朋友,并鼓勵學生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制成識字卡片,裝進識字袋;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檢查反饋,評比“識字大王”。
二、學生識字能力的評價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階段。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正確默寫生字新詞作為檢測評價識字教學的最終目標,因而出現了為識字而識字的現象。《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那么,該如何科學地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呢?我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識字能力的評價。
1、從音、形、義的結合上評價識字能力。
這主要是針對新課程教材中要求達到會寫程度漢字的評價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正確地聽說讀寫及運用。為此,學生不僅要分別認識它音、形、義三個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內部結構關系,還要建立音、形、義之間的統一聯系,做到“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魯訊語),評價識字能力也必須從音、形、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
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識字的難點。評價識字,就要抓認清字形這個關鍵。
如: 利用形近字進行填空。
做 作 坐 座
A、小河上面有一( )石橋。
B、媽媽在工廠里 ( )工。
C、小明把自己的( )位讓給老奶奶。
D、爸爸的工( )真辛苦。
檢測這些題目,可用投影或小黑板讓學生去寫、去做,也可以口答,比較簡便易行,學生可以及時鞏固已學生字,老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在某一階段內的識字情況。
2、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考察運用能力
單純地識某個字,非但不好記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義印象就更難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體語言環境中去學情況就不同了。由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義”,學生可聯系上下文去認清字形、了解字義。近年來一些專家在語言認知心理研究中發現,字詞語義的心理貯存是按以具體到抽象的社會生活經驗的意義緯度進行的。因此,考察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對漢字的實際運用,充分尊重了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符合人類語言認知規律。如:①以“商場”一詞為例,孩子對“商場”一詞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在教學中告訴學生“商場”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大超市”,再讓學生聯系平常的生活,說說各自在超市里買東西的感受:“超市里東西真多。”“在超市買東西真方便。”從而引出:“商場里東西真多。”“在商場買東西真方便。”這樣一個語言環境,他們就基本了解“商場”的意思。通過一定的反復后,對這兩個字的掌握相信不會有什么問題。在考察時如帶上這個語言環境“我在商場里買了許多文具。”要學生認讀“商場”一詞,學生會比較容易認出。
改換漢字出現的語言環境來檢測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這是識字教學評價最基本的方法。識字的目的全在于運用,我們要求學生識字,并不在讓學生僅能認識出現在固定的某篇課文中的字,而必須使學生做到當這個字出現在別的語言環境也能正確認讀,基本了解意義。進而能獨立運用,在兒歌、故事的閱讀中,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
如:《兩只小獅子》這一課的生字有:獅、整、練、習滾、撲、咬、苦、懶、洋、吞、將、靠、應,上完《兩只小獅子》后,小獅子真是太懶了,你也勸勸小獅子吧!
兒歌出示:小獅子,懶洋洋,
做事慢吞吞,
整天曬太陽。
練習本領用處大,
滾、撲、撕、咬需刻苦,
將來才能靠自己。
兒歌將生字的語言環境改換了,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說, 能很好的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識字評價的有效方法,也更是漢字學習的有效途徑。正是在這反復多次地接觸過程中,漢字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記憶模塊,經過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變化過程,而認識漢字。
三、識字教學評價的方式及檢測
1、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據此,我們讓家長參與評價,設計《單元學習情況評價表》,在一個主題單元完成后,讓學生帶回請家長進行評價填寫。例表:
第四單元學習情況評價表(家長)
內容 項 目
識字 本單元共56個生字
1.會認55-60個★( )
2.會認61-70個★★( )
3.會認70個以上★★★( )
寫字 本單元共寫36個生字
1.會聽寫28-30個生字★( )
2.會聽寫31-33個生字★★( )
3.會聽寫34個以上★★★( )
朗讀背誦 1.會背誦《古詩兩首》、《荷葉圓圓》★( )
2.會背誦《古詩兩首》、《荷葉圓圓》、《要下雨了》★★( )
3.都會背★★★( )
口語交際 1.會續講故事《小白兔和小松鼠》★( )
2.講得完整、通順★★( )
3.講得生動有趣★★★( )
評價 1.一共得了 顆★
2.孩子自評:我真棒!( )我挺滿意!( )加油呀!( )
3.家長評價:好樣的!( )學得不錯!( )再努力呀!( )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讓家長參與評價,一方面使他們能更直觀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為自己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點進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不足,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學業水平。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評價,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與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學習情況評價表(學生),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學習情況評價表(學生)
第幾課 自檢或互檢(每項都會了,就涂一顆星)
如:第 1課 《畫》
1.會認11個生字☆
2.會背《畫》☆
3.會聽寫4個生字☆
這一評價方法比較簡便易行,教師只要在黑板的一角寫上評價的內容即可。每次新課前換上數字。學生一眼便明白了本課要完成的學習內容和達標要求。新課學完后,利用 3-5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省時省力,效果明顯。
利用這一方式進行評價的關鍵在于一開始教師要指導學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當習慣成自然后,操作起來就簡便了。
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才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定位,教師才能隨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使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始終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新課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評價初探》作者 伍云波
網址:http://www.vastman.com
[做好識字教學評價 拓展學生發展空間]相關文章:
1.識字教學課件
3.識字教學計劃
4.識字寫字教學課件
6.小學識字教學課件
8.漢字識字教學課件
10.雷雨識字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