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創造性閱讀的培養

發布時間:2017-9-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并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即條件、氛圍,讓閱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讓閱讀成為張揚個性的個性釋放的過程,讓閱讀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以提高閱讀的質量。

    一、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無疑,對話將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它意味著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挑戰書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也意味對話過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將成為涌動的生命流程中的快樂驛站。在這個流程中,師生共同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盡情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交際學理論告訴我們:對話需要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以消除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因為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融洽,會使彼此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心靈的愉悅……此情此景中,學生能大膽展示內心的感悟,進而表達出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上課不說、不讀、不問,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讀得不好、說得不好,同學看不起,老師指責批評。因此,我在教學中,總是教育學生認識到,學習是個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而這些意見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同學可能想錯了、說錯了,但是,他們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而且,我都是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特別是后進生,不僅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還肯定他們發言、朗讀中的點滴優點及進步。由于這些做法,許多學生逐漸消除了心理障礙,就連原來總是不發言的同學也敢于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朗讀了。

    二、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解讀文本,而且要讓學生實現自我建構,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發展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在歷史與現實的溝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內容的視角轉換中讀出新意,讀出有創意的感悟。這句話啟示我們,讀者的感悟體驗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個性化的解讀。因此,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應該是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對作者所提出的主題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價值觀做出自己獨特的解讀。

    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主要內容,理清條理后,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諸葛亮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忌妒心強,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學生已經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對話,在交流時,有的就提出:“魯肅并不忠厚,也不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撒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說出來,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設計陷害諸葛亮,卻沒有將實情告訴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那么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試想,沒有對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這么一個有理有據的獨特看法嗎?

    三、創造性的感悟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使學生學會生字新詞,提出幾個問題,讀懂課文的內容,還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向深層次發展,讓學生去進行新的思維創造,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人又是個體,他有他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說讓人都一模一樣,我想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學閱讀教學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就顯得猶為重要。小學閱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閱讀教材是作者的文學創作,小學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于說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作為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復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當然也不是讓學生孤立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斷的判斷力相結合。培養學生閱讀教學的創造性。

    如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大家都說狐貍是個很狡猾的壞東西,專門欺騙其他小動物。可是有個學生提出:狐貍很聰明,它能夠想辦法從烏鴉的嘴里得到肉,我們應該學習它遇事多動腦筋。這位學生打破了定向思維的模式,從另一種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這是一種超越,是真正意義的創新思維。

    實踐證明,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的創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為個性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自主閱讀的基礎去創新,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四、個性化的閱讀

    傳統的教學往往遵循統一的原則,學習內容是有計劃性和指令性的。對于老師給出的教學任務,每一個學生必須無條件地完成,結果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導致學生無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可嘗試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三自”原則的指導下,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和有創意的表述。

    課堂上,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促進其個性化的發展。如有位老師在教學《黃山奇石》,賞析課文時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伙兒介紹黃山奇石的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有的選擇有感情地朗誦,解讀黃山奇石的美;有的選擇當導游,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黃山奇石;有的則干脆發揮自己的繪畫特長,有創意地畫了一幅“黃山奇石圖”……

    五、評價的多元化

    一直以來,僵化的考試方法及評價體系,嚴重地束縛著語文教學的個性培養。現在,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老師把評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個性化的閱讀評價。

    課堂上,學生最有效的直接動機是希望得到老師的激勵性評價。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不要吝嗇贊許的微笑,哪怕是學生非常微弱的思維火花,教師也應不失時機地加以“助燃”。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是否合理、準確或富有藝術性,將會直接影響他下一次參與的欲望。

    如上完一篇課文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人或事或物,并說一說理由,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應注重學生參與的意識,即時捕捉學生顯現出來的獨特個性,使評價的目光面向個性化發展。及時發動學生展開互評與自評,使評價成為一種民主參與、民主交流的過程,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教師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造條件,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成為一個個獨具個性的小哈姆雷特。

 

[淺談學生創造性閱讀的培養]相關文章:

1.淺談義務教育中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論文

2.造句訓練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論文

3.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4.探究初中數學教育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優秀論文

5.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論文

6.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7.淺談大學生畢業論文

8.培養孩子閱讀心得體會

9.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讓他贏在起跑線上

10.淺談態度閱讀參考答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一页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色依依Av在线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