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渭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曹化清
農村基礎教育薄弱,文盲屢掃不止。尋根溯源,根子在于農村語文教學薄弱。而語文教學薄弱的根本原因是識字關沒有過好,以致影響到閱讀和寫作。所以,探討快速高效的識字教學方法,是擺在農村學校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
經過多年的觀察、摸索。我們清楚地看到:農村學生學語文和城市學生學語文有很大差異。首先是生活環境, 由于農村居位分散,經濟落后,農村的學前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孩子到 八九歲甚至十一二歲才能入學;其次是語言環境,農村孩子入學前接受的是方言教育,入學后學習普通話,方言與普通話一時難以溝通,要有一個階段的適應期,方言語匯與普通話語匯也難以對上號,這對學習語文造成了一定障礙。針對這兩個“環境”,我們認為,農村識字教學應避開不利因素,充分發揮農村學生年齡大,認識的事物多、方言語匯豐富等優勢,就地就近,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識字教學活動。
文字,是事物進一步抽象起來的符號,識字,就是依音形建立符號與事物之間的意義聯系。對兒童來說,這種意義聯系越直接,越直觀,兒童識字就越快。農村孩子直接接觸的事物多,符號與意義聯系最快。其次是音,最難的是形。因此,從熟悉的事物開始,以“熟”帶“生”,說“事物”“識形”“寫形”是識字教學的捷徑。
一、說寫同學姓名識字
學生入了學,一起活動學習,在交往中熟悉了,了解了,有的成了好朋友,這時教師組織學生說寫全班同學的姓名,能激發起學生寫字的興趣,這比傳統的念《百家姓》識字更有意義。
二、說寫家庭成員的稱謂及姓名識字
可采取分散說寫,也可集中說寫,還可以把家庭成員的稱謂編成韻語說寫。如一位老師編的《家族歌》就是很好的例子。
爺爺: 爸爸的爸爸是爺爺;
奶奶:爸爸的媽媽是奶奶;
外公:媽媽的爸爸是外公;
外婆:媽媽的媽媽是外婆;
……
這種形式句意單純,生字新詞反復出現,人物關系饒有趣味,學生先閱讀,后寫字,練習幾次就能達到識字目的。
三、寫家畜家禽名稱識字
農家少不了家畜家禽,農村孩子 從小和家畜家禽生活在一起,放牧喂養,和它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寫家畜家禽名稱,是很好的識字方法。比如牛羊雞鴨豬狗魚鳥,只需按字的間架結構寫“形”就可以了。
四、寫家電農機具名稱識字
范成大有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農民使用農機具,農村孩子也熟悉并運用簡單的農機具,所以,寫鋤頭、鐵鍬、犁、拖拉機、三輪車等農機具的名稱,也是較好的識字方式。另外,近年來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等家電紛紛進入百姓家庭,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家的家電名稱,然后指導寫出來,同樣能識很多的字。
五、字族文韻語識字
字族文韻語識字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一種識字方法。它把相同字根的字放在一起,組成字族,教學時分散在瑯瑯上口的韻語歌訣中,好讀易記,重點字清晰明了,分散了識字教學的難度,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農村學校運用這種方法,關鍵是結合農村生活實際編寫字族文韻語歌訣。下面摘錄我編的一首予以說明。
字族:巴--笆 把 疤 粑 把 靶 耙 葩 爸 吧 爬 琶 杷
《巴蜀地 多奇葩》
巴蜀地, 多奇葩;爬上山,有枇杷;聽音樂,奏琵琶;打磨地,用犁耙;住人家,栽籬笆;芭蕉扇,一把把;孩子最愛吃糖粑;爸爸講個故事吧;當年民兵去打靶,掩護戰友留傷疤。
六、說寫游戲內容識字
游戲,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之一。游戲又具有地方性,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口述游戲內容,書寫游戲內容,寓教于樂,是識字的又一方式。比如我們這里孩子們跳橡皮筋時口里念的韻語歌訣,就是很好的例子。下面試摘錄一首。“一年又一年,我給地主干三年,地主給我三分錢,你說可憐不可憐。”
七、猜謎語識字
猜謎語能激起兒童的探求欲望,猜謎語識字是廣泛運用的一種識字方法。它的作用不僅僅是識字,更在于啟智。如“牛字沒尾巴,口字在底下(告)。”“羊字甩尾巴,目字在底下(著)。”等。
以上幾種方法是從目前廣泛運用的先進識字法和傳統識字法中借鑒來的。它是借助口頭詞匯拓展書面詞匯,借助口頭語言拓展書面語言的識字方法。它突出體現了兩個“結合”,一個是和農村語言環境的結合,一個是和農村學生認知特點的結合。它作為看圖識字,隨課文分散識字,歸類識字,注音識字的補充,能加速農村學生識字的數量,并且能迅速地運用于日常閱讀當中。如果每一個農村語文教師密切聯系當地實際,采取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方式,必將給農村語文教學注入巨大的活力。
作者郵箱: chq650914@163.com
[多渠道多形式加強農村學校識字教學(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識字教學課件
3.識字教學計劃
4.識字寫字教學課件
6.漢字識字教學課件
7.小學識字教學課件
10.雷雨識字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