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全
教學《跳水》一課時,發現學生讀“桅桿”的“桿”時有不同的讀音。我問學生“桅桿”中的“桿”怎樣讀?挑了兩個讀法不同的學生來回答。然后問他們:“你為什么這樣讀?”學生不答,下邊的學生竊竊私語。我又問:“遇到讀不準的音時,該怎么辦?”“查字典!”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錯了。”我的回答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接著說:“其實有些問題,只要你們潛心思考一下,就能找到答案。”以前我們學過的哪些詞中,“桿”讀一聲,哪些詞中讀三聲。一位學生說出了幾個詞:讀一聲的有“欄桿”“電線桿”;讀三聲的有“筆桿”“槍桿”“煙袋桿”。我讓同學們認真想想,在這些詞中,桿的讀音變了,意思有什么變化呢?另一學生說:“老師,我知道‘桅桿’怎么讀了,它應該讀一聲。因為讀一聲時,表示物體細、長。讀三聲時,表示物體細、短。”接著我又說:“遇到問題有三種解決的方法。一種是置之不理。一種是直接翻找答案,還有一種就是通過思考,去推斷答案。第一種,你什么也學不會。第二種,你知道了答案,但是你沒有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第三種,在自己的思考過程中,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提高。”
說到這里,我似乎還覺得不夠,就又問學生,那么,我們剛才經過推斷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呢?怎樣知道它是正確的?”這次學生想了想,才回答:“查字典驗證。”“非常正確,靠推理得來的答案或許有誤,所以,我們最好還是通過驗證來確定。這是一種科學的學習和思考的精神。”
對于自己這個教學的片段,我感到處理得比較到位,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郵箱: zjq135942@163.com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跳水》一課中桿的讀音(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跳水的課件教案
2.跳水教學課件
3.木蘭詩課文的讀音
5.杠桿的研究課件
6.杠桿教學課件
10.開學第一課中班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