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市徐塘小學 黃敏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論是改革程序結構,還是建立新的課程標準,也不管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強調發展性評價,其最終落腳點都在于改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就是創建一種新的學習文化。新時代,新教育,新課程,兒童的幸福成長,需要一種什么樣的新學習文化呢?本文即就此作一探討。
一、開放融合:讓兒童用心靈去觸摸世界
學習,是學習者用心靈去體驗世界的活動。然而,在過去,我們往往把他們的學習活動“窄化”,只局限于閱讀書本,甚至限定在教科書的框架內:把他們的學習活動“窄化”,只允許接受書本中的現在知識,不允許有自己的見解;把他們的學習活動“功利化”,只求應考和在現實中的直接的照料。忽視學習活動對人的心靈的照料。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種開放的、融合的學習文化,讓兒童用稚嫩的,純凈的,好奇的心靈去觸摸,去認識世界,去改造世界。比如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就一篇作文而言,可以設計常規性預習作業和自主性選擇作業。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會讀、理解意思、寫正確),初步理清文章條理,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畫出文中含義深刻或讓你感動的語句。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及創作作品的背景。這可作為預習展出性作業選擇的內容。圍繞佳詞佳句,在其旁邊空白處寫一寫簡單的體會,熟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體會文章寫作特色,用喜歡的方式朗讀最喜歡的段落(或自已練習高聲朗讀,或讀給父母、同學聽,或錄制成磁帶),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可作為自主性作業完成。在大量的課外信息和課內信息的交互、整合中,營造了開放的大語文教育觀,使語文課“活”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心靈充實起來。
二、浸潤學習,讓學生暢所欲言
浸潤,在這里主要指兒童可以憑借信息技術,置身于內外信息全面溝通的世界之中。浸潤,不僅意味著學習是無邊界的,兒童可以把整個世界作為學習的課堂,也意味著每個兒童敞開心扉與世界對話,在交互中豐富和完善自我。換句話說,讓兒童在三個世界中去學習。
(1) 走進現實世界。這里有兩種含義,一是突現兒童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來學習。二是讓兒童投身于大自然,走進火熱的生活中去學習。當他們感到有一滴純潔的水滴落在靈魂深處的時候;當他們被沒膝的豐劃所震憾的時候,當他們被蜻蜓的輕薄而感動的時候,通過符號與語言,自然與生靈,真誠與熱情播撒的種子,就已經在一顆幼小的生命里生根、發芽。我們也可以說,教育的目的達到了。
(2) 投身虛擬世界。由計算機網絡構成的虛擬世界博大而無邊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信息的“源頭活水”。學生完全能夠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學習。
(3) 敞開心靈世界。也就是要讓學生真的情感、思想都參與到學習中,去感悟,去碰撞,去豐富,去升華,在對話中迸發智慧的火花。比如,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生病真好。靜靜地躺在床上,想自己的心思,又不用做那一大堆家庭作業。爸爸,媽媽還會放下手中的活兒來照顧我。”這段話寫出了真實的感受,是可以表揚的。
三、學會叩問,在問中探索知識
兒童對自然世界、人文世界的探尋往往是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看到樹葉在風中翻飛,他們會問:什么是風?它是怎樣形成的?等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幾年學習,不少兒童去變得一臉木然,心扉緊鎖,猶如被秋雨中臺階上暗淡的青苔所包裹。因此,倡導自主感情的學習文化,首先要喚起一顆塵封的心,讓他們問題中產生新奇,在陌生中產生疑問,用心靈去叩問賴以生存的世界。鼓勵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質疑;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作反思,問得失。其次要針對提問相機誘導:及時作出評價,對閃現智慧火花的問題加以肯定;引導學生在書上打問號,使學生會提問,并針對問題指點思路,讓學生學會思考;對問題進行歸類、篩選,明確思考的重點,捉進學生在“問”與“答”中,主動發展語言。
教師要多提供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的機會:組織小組討論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講的機會;指名回答問題,耐心幫助、指導,給學生講好的機會;創設爭論情景,利用理解中的矛盾點、分歧點,鼓勵學生在爭辯中磨煉語言、磨礪思維。
四、在踐行中學以致用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這里所說的踐行是讓兒童學以致用,在行動中去學習。這既是傳統學習中的精華之舉,更是現代網絡學習觀的必然要求。美國學者提出了對網絡學習的看法:“個人或組織上的交通,并不在于他學得多快,多好,多聰明,而在于他是否富于創意,彈性及專注于對事情上的方式,把學到的東西有系統地應用出來。由此中見,網絡的出現并不是讓我們盲目追求新知,而是釋放了我們的行動力,讓我們能即知即行,即行即知。比如,一位教師讓學生學習時間這個概念,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時間這個概念,他主要是讓學生在行動中去學習。一是讓學跳繩,拍球,在運動中感受時間;二是讓學生用音樂的節奏,美術的繪畫攝影的光線來表現時間,三是通過讓學生采訪不同的人對時間的看法來從理性認識時間。這就是即知即行的典型例證。
語文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寫的訓練常常被擱至課尾、拖至課外,抄寫詞句、片段等書面課堂作業變成了課外作業。實踐證明,把寫的訓練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寫的態度,提高寫的訓練能力,也是一種踐行學習,讓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歷史的必然回歸。開放是手段,發展才是目的,這樣的學習是讓語文課程既開放而又充滿活力。
作者郵箱: hxhm@mail.jtcsx.com
[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氛圍(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開放的近義詞
2.文化氛圍校園標語
3.慘淡經營造句
7.校園文化氛圍標語
10.語文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