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亞
設計理念:
促進言語和情感同構共生的機制是什么,主要是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言語實踐的方式很多,本課的教學設計重在體現感悟和運用。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與文心的融通。感悟重于綜合,是一種整體的感知。感悟的方式中誦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言語和情感的感知活動,背誦又是全息感悟言語的學習方式。運用是言語實踐的本質內涵,是學生調用已有經驗和語言為新的表達服務,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語去感動自己、影響他人的有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能有力的促進學生言語和情感的同構共生。
設計特色: 感悟、 積累、運用
教學流程及意圖:
一、初讀課文,暢說感悟
1、 一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課文,提倡邊讀邊動筆圈畫。
2、 初說感悟。
師:同樣讀一篇文章,每一個人的感受會不一樣,你大家自由談一談你與課文對話后的感悟。
學生自由說完不同的感受時,教師應引導其言語表達的正確、通順。
3、 二讀課文。要求結合同學對文章的感受再用心來讀讀課文,看看自己對課文言語的感受是否加深一些。
4、 再說感受。
此環節是學生在沒有接受老師任何點撥的情況下,直接觸摸感受文本,自由探索的言語實踐活動。初讀課文后,又結合學習伙伴間的合作交流再讀課文,能提升自己獨特的感悟。學生感悟時,所關注的對象包括言語和言語所含的作者的情思,還有學生個體自身的情思,因而,同樣讀一篇文章,就有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應。
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語句。
有的可以隨即解決,有的在下面的朗讀積累環節中體會。
二、 反復誦讀,積淀感悟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過度)虛度光陰,無奈可惜,前途不明、傷感彷徨。這份復雜心情,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朱自清有,其實你也有、我也有。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
1、 學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讀整篇課文。
2、教師提示對“日子匆匆,一去不復返,逝去如飛的感慨”不僅寫在臉上,而且是發至內心,讓學生再讀讀課文。
(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一棟雄偉的樓宇,一曲華彩的樂章,如果將它拆分成多少梁柱,多少音符,就失去了整體的美。在瑯瑯的書聲中,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和作者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在瑯瑯的書聲中體驗言語的節奏感、音韻感。整體的多次的朗讀,課文言語和精神營養就會轉化為學生心靈的有機部分,就會成為學生語感結構和精神系統中有活力的細胞)
3、學生展示朗讀的情況。
師:課堂上最美的是書聲,在匆匆逝去的時間里,我們一遍一遍地擁抱課文的言語。你還想讀哪些語句呢?
每個人學生選擇展示朗讀水平的語句肯定不一,教師應隨機進行指導、點撥、解難。
如:(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3)我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三、積累語言,運用情景
1、 學生背誦。
師:熟讀成誦,你可以選擇其中幾個句子或者一個章節,在將要輕輕悄悄流逝的5分鐘內進行背誦,讓自己欣賞的語句留在心中。
2、 情景運用。
師:(課件出示一組音樂風光MTV片)有這么一個配樂的優美的風光片請大家欣賞,可惜的還沒有配上朗誦詞。大家看如何為他解說呢?
學生看完MTV片后,用剛才積累背誦的語段為其配上解說。
(試圖挖掘言語形象、言語內涵、言語情感的結合點,使積累與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驅動學生一顆顆靈動的心,誘發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
四、拓展延伸,個性表達。
1、 拓展激情
師: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從家境貧困的鄉野村夫到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從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或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跡發出許多感嘆。
課件出示:
孔老夫子面對流逝不返的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夫!”
三國梟雄曹操,手捧美酒,無限憂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代詩人劉秋娘說:“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說:“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我們 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里快跑幾步,雖然這幾步很小很小,但收獲卻很大很大。
吉老師說:“好好的把握業余時間,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絕的幸運之泉!“
同學們,你們會怎樣說的呢?請動筆把心中想的寫下來。
2、 個性表達。
這種運用,學生有積極活躍的精神活動,它能使所積累的詞語在運用中增殖,又能使學生在運用中生成新的新的言語和新的思想。且“每一種話語,每一種語體(風格)每一個發音的背后,都蘊藏著(典型的、獨特的)言說者活生生的個性”(《文本對話與人生》巴赫金)
五、擴大閱讀,綜合學習
布置學生或收集朱自清的詩文,或收集有關惜時的現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等辦專題小報。
(從“小課本”和“小課堂”中走出來,使學生在寬廣的心境中,在活躍的狀態下學語文,讓言語和精神同構,提高言語感悟和運用的能力)
刊于〈〈小學教學參考〉〉2004年第3期
作者郵箱: bjjchy@sina.com
[感悟與運用--促進言語與情感和諧同構:上冊《匆匆》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愛情感悟美文
6.愛情感悟說說匯編
10.說說愛情感悟的心情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