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就玩個痛快,心存功利的玩讓孩子很難受!

發布時間:2017-8-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史軍

--如何帶孩子出去玩?如果玩得更歡樂?如何玩得更有收獲?

  這些是著名少兒科普專家、植物學博士爸爸史軍經常被問到的,而在史軍看來,對于玩,中國家長存在了太多誤解:帶著教育的目的去“玩”、認為單純的玩就是浪費時間……

  且看史軍分享的怎樣“放開的玩,千萬別功利”、”有準備的玩,鍛煉收集整理線索和信息的能力“及如何引導并讓孩子保持長期的興趣。

正名:“玩”就是玩--不要套上功利的枷鎖

  我兒子今年7歲,從來沒有上過輔導班,就學過輪滑和跆拳道,那剩下那么多時間去干什么了呢?就是去玩了。

  其實,只要我們目的明確,方法正確,大家都可以給孩子一個愉快又難忘的科學之旅。

千萬不要以教育為目的去“玩”

  大家帶孩子玩的出發點很多,教育,健身,親子,還有睡覺……這都是好事兒,但是我的建議是,我們要明確玩這個活動的核心就是“玩”,千萬不要以教育為目的去“玩”。如果帶上了功利色彩,大人孩子都會很難受。

  比如孩子想去動物園玩,出發前就跟孩子搞條件:“一定要認識10種動物,畫下來其中3種,還要有一篇情感豐富的日記。”

  這個就不是“玩”了,完全是去動物園完成一項任務啊。當然,孩子可能不會往心里去,自顧自玩去了,大人孩子都挺開心的(當然,也有些心事兒重的孩子就開始默默地給自己加壓了,表現就是目光渙散,無精打采)。

  不管怎樣,家長回家要驗收工作啊,于是發飆:“你認的動物呢?你的圖畫呢?你的日記呢?不搞完,下次咱們就不去了!”孩子苦哈哈地做任務去了,結果一次愉快的出行狗尾續貂了……

  所以,如果我們的出發點就是“玩”,那就盡情去玩就好了,不要附加什么條件。

玩之前家長先明確自己的目的

  有教育類型的出游么?有!

  我也帶很多這樣的出行,比如去廣西研究白頭葉猴的行為,比如去調查西雙版納雨林的多樣性,比如去東非肯尼亞草原學習動物大遷徙。但是前提是,孩子認同這是一次學習型的出游而不是純娛樂。

  但是更多的玩耍就是純娛樂的,想想我們小時候夏天捉個知了,河里摸個魚,山上抓個螃蟹,都是純粹的“玩”,但是這些玩耍真的對我們后來的興趣愛好甚至人生道路有影響。

  所以,在活動開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先明確自己的目的。“學就認真學,玩就痛痛快快玩”,但是后一條卻很難做得到。

純玩也可以是系統的學習

  純“玩”就沒有收獲了嗎?當然有!

  我喜歡給孩子買樂高(其實我也喜歡玩),前兩天給孩子買了個樂高的遙控車,售價將近兩千塊錢。家人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玩具,怎么這么貴。”

  可是,玩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看說明書,學會了一些空間認知的知識,學會了一些手眼協調的能力,會操作一些小零件的安裝。

  大家說這是學習么?

  這當然是學習,還是非常系統的學習。當然,這個結果需要很多年之后才會顯現出來。

  這個技能很實用,我們很多學過的字會忘記,但是查字典的技能永遠不會忘記。

童年的玩耍會深刻影響孩子一生

  玩自然就更貴了,比如我們去一次肯尼亞就是三四萬,你說貴不貴?肯定貴!對一個工薪階層來說不是小數目。但是,很多人一年花在作文補習班的錢,應該不比這個少!

  但是當孩子看到這種景象的時候,他們的感受是會帶一生的!

  過了這個年齡,技能還能培養,但是這樣的成長過程已經沒辦法再重演了!

  好,問題就來了,很多人頭疼孩子寫作文的事情,總覺得孩子寫出的文章不像樣子,不好看。我想說,孩子連真正的草原和大海都沒見過,怎么能讓孩子們用出“草原遼闊,大海博大”這樣的類比呢?

  經歷到了,文章都是好看的。

  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到大,一到假期他們都會帶我出遠門。現在我也帶兒子出遠門。上小學之前,他大半個中國都跑過來了,這不去年去了肯尼亞。明年我們準備再去非洲。

  我的核心的意思就是:要玩,就放開玩,不要套上什么功利的枷鎖。讓孩子在玩樂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甚至玩出未來的人生道路,這都是可能的。

準備:帶上問題去玩,準備是為了讓玩更有趣

  在明確了目的之后,我們就該準備出發了。雖然說是以玩為前提,無拘無束,但是如果有點準備,大家會感覺更有意思。這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來準備的。

定好目標的玩耍更有意思

  首先,家長和孩子要商量,我們這次去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去植物園,我們就要看看櫻花,看看牡丹;

  去海洋館是不是要看鯨魚;

  去自然博物館是不是看恐龍化石

  ……

  因為這些場地通常特別大,做好準備,大家就有了目標,可以和孩子更好地參觀和玩耍。

玩自然前和孩子分頭準備

  等定下目標之后,我們就該去分頭準備了--

家長準備篇

* 家長有必要先研究一下路線。比如交通路線,參觀路線,那展品究竟在哪,多了解一些,大人和孩子都少跑冤枉路,游玩興致也會更高。

* 家長最好準備有關的便攜的介紹手冊,比如通用的動植物手冊,古生物手冊,博物館手冊,如果碰上不清楚的問題,可以隨時翻閱,跟孩子探討。

* 準備一些小用具,去體驗大自然,我們一些常規的器具是要有的。比如相機,望遠鏡,便攜的小顯微鏡或者放大鏡,簡單的捕蟲網,有的時候,甚至是一張紙,一支畫筆都是很棒的用具。

這個準備因人而異,就地取材,如果你愛好攝影,家里有空閑的相機,不妨讓孩子隨意去用,雖說不一定有什么特別棒的照片,但孩子會很受用,讓他有記錄的快樂也挺好的。

孩子準備篇

  那孩子的準備是什么呢--我究竟想去哪兒看什么呢?

  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呢?比如說吃肉的恐龍大,還是吃草的恐龍大,哪種恐龍腦袋大?

  帶著問題去發現,會更有趣。

  去哪兒玩?菜市場也可很好玩

  至于目的地的選擇,也不定非要非洲草原,熱帶雨林,很多地方都可以去,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甚至咱們家邊上的菜市場都是一個很好的接觸自然和學習自然的好地方。

  有人說,菜市場有啥好玩的。可是您別說,我的系列講座里面最受歡迎的就是《餐桌上的植物學》。這里的知識太多了--

  比如我們吃的萵筍,生菜,油麥菜其實是一個種;

  比如我們吃的橙子是柚子和橘子雜交的后代;

  比如皺皮的辣椒更辣,是因為里面的木質素少,辣椒素更多……

  孩子們一定會提出很多很多問題,比如洋蔥是不是長胖的大蔥啊,毛豆和大豆是不是一個東西啊。

  這個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不懂裝懂。這是中國家長的通病,有時我也不能免俗,但是,每到這個時候,就應該明白的跟孩子承認,這個問題我不清楚,咱們一起去查查資料,或者一起去問問專家。

  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張勁碩,他是動物學博士,所以每次碰到不懂的動物學問題,就告訴兒子問張博士去。有時候過了很久,我都忘記這事兒了,他們一見面就問上了。

  中國教育最缺的就是文獻檢索能力,還有資料的分析整理能力。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劃重點,做重點題,背重點概念,其實到真正工作了,你會發現這些都沒用。重要的反而是收集整理線索和信息的能力,但是學校完全都沒有教給大家。

  昨天看到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題目,娘唉,我完全不會解了。但是,當年學會的查字典技能,至今依然會用。

  是的,中國的教育在改變,但是我們特殊的國情不是一下子能完全變理想,但是真的在變。最大的推動者不在學校,不在教育部,而是在我們家庭之中。

引導:珍視探索行為,引導和鼓勵激起孩子興趣

  怎么引導孩子的興趣?要從我們家長開始做起。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1、給孩子正向引導和鼓勵,不要強化負面信息

  比如衣服太臟了,袖子怎么弄濕了,臉上怎么都是土。我想說,當年我做博士的時候,弄得比這慘多了,下山的時候就跟要飯的差不多。

  說到底,這兩個行為都是探索性行為,都是應當鼓勵的。至于解決辦法,那就是在外出時,搞點耐臟的衣物好了。

  2、對成果要充分理解,給予適當鼓勵和表揚

  比如孩子好不容易收集了很多花瓣,或者貝殼。千萬不要一股腦扔垃圾桶了,再加上一句,“都什么玩意兒,有病菌,扔了扔了。”那么,孩子的興趣就死了。

  我兒子收的貝殼都裝了一箱了,凡是能收集的時候,他都收集,包括海灘上,菜市場,飯桌上,只要能收的都收起來,那是他的財富。

  3、創造機會讓孩獲得更廣泛的認同感

  鼓勵孩子整理好自己的照片,整理好自己的稿件,尋找一下合適的刊物或者媒體,發表出來,這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促進。

  不可否認,人都是有點小虛榮的。有了這種程度的激勵,孩子肯定對所做的事情有更濃厚的興趣,也許就成為一項事業也說不定的。

  所以,總的來說帶孩子玩自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雜,但關鍵還是我們和孩子都能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如果大家都能感受自然和科學的樂趣和美好,那樣的玩耍一定是愉快的!

[玩就玩個痛快,心存功利的玩讓孩子很難受!]相關文章:

1.《玩筷子》教案

2.大班安全教案玩沙

3.中班安全教案《安全的玩》

4.游玩公園的優秀日記

5.青島游玩日記

6.去公園玩日記300字

7.小朋友公園游玩日記

8.去公園玩日記范文

9.小朋友去公園玩日記

10.去公園游玩日記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 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 最新AV资源在线观看网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