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課堂需要老師的引導,所以最讓我受益的還是朱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了。
首先,因為上的是二年級的課,面對的是低年段的小朋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吳老師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表揚語言的運用。這樣做不但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的在教學《一株紫丁香》的時候,有一個環節,就是讓個別學生朗讀詞語,吳老師就說:“等他讀完了,我們小朋友就給他鼓鼓掌。”“還有誰想贏得大家的掌聲。”這一系列的話比那些“你讀得真好”,“你真行”有用多了,這些話更能激起學生的競爭念頭,所以課堂氣氛就濃郁起來了,活動起來了。
在這次的上課過程中也有許多,如在齊讀課文這一環節時,有一部分同學的課本是放在桌上的,所以吳老師親切地說了一句:“把課本拿起來會讀的更好。”許多小朋友都樂于接受,很聽話的拿起來讀了。這么和藹、親切的一個老師比一個大吼大叫的老師更易于被人接受。
其次,直觀形象的教學設計。在感悟詞語的時候,吳老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起點,有重點的、有選擇性的挑了幾個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詞語(雪中送炭助人為樂、索取、奉獻、熱忱、真誠等),甚至在幫助學生理解的時候也是用不同的方式的。直觀感受: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讓學生看,看完了在說,加深他們的印象;形象代言:分別用蠶和老鼠,讓學生來“對號入座”,并且要說說為什么。此外還有用兩個句子來比較“熱情”和“熱忱”;用辨析法來理解“真誠”等等。這些都是讓學生更好理解詞語的方法,從中可見吳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有多深了,真正的名師風采。
第三,從生活實際出發。吳老師在幫助學生理解詞語以后,都進行了適當的拓展活動,如:學習了“雪中送炭”之后,老師就問如果一個人很餓,我們要送什么?在家中,誰代表“奉獻”,誰又代表“索取”?而且蠶和老鼠是生活中的物體,學生容易接受。特別是最后的活動體驗,播放了《西游記》的音樂,然后給四個朋友送卡片,用這個形式鞏固詞語,學生更有興趣。
總體來說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持久時間不是很長,吳老師就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形式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吳老師都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在自主學習中,在相互學習中鞏固知識,讓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樂中掌握。
之后我們又聽了吳老師的講話,真是有很大的收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自己的教學方法不適應自己的學生,就是你有再淵博的知識學生也是接受不了的;如果你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那么要上好課也是一句空話。學生重要,教材也是重要的,因為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更好地運用它,不一定要用本本條條去限定它,這樣的教學才是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這樣的老師才是新的老師。所以我們也要學會與書本對話;學會與學生對話。
而我在備課的時候,自己的思維總會受到教參的影響,所以沒有很好的了解教材內容,沒有自己的理解,而對于學生,我只考慮到能否激起他們的興趣,忽略了他們的年齡特征,和他們的知識起點。所以這些方面我還要多多學習,讓自己快樂上課,學生快樂學習,真正的寓教與樂。
這樣的課我們應該要多聽,這樣的老師我們應該要去多問。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寓教于樂(二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3.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隨筆
6.七下語文教學隨筆
8.語文教學隨筆簡短
10.二年級語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