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總是那么執著;一直以來,一種信念支撐著那面旗幟;一直以來,總看到陽光的燦爛和月色的朦朧。直到那一個傍晚,朋友來我家,提及他們的作為,倏然間,活躍了那些遙遙的身影--仿佛山的脊梁的身影!
--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一頭擔著雞蛋一頭擔著牛奶,伴周末夕陽的余暉,加上一根用于防滑的拄棍,還有那年過半百的歲月滄!蠛诘纳降谋秤,瑟縮踟躕的腳步,靜靜行走的是兩位老人,他們從各自的家出發,擔起未來一周的希望--周末便開始了下一周的工作。他們太熟悉這條小路了,以至于可以默念出哪里有一棵小樹、哪里有一塊容易踩滑的石頭;他們太默契了,以至于不用相互招呼便知道該在哪里歇歇腳、該在哪里喝口水;他們太守時了,以至于這里的山這里的水在每個星期天的傍晚都習慣了他們的呼吸、他們沉穩的腳步……或許,他們在家里沒有為父母為妻兒端過一盆水、做過一餐飯;卻,為這些孩子做了;蛟S,很熟悉的教材《挑山工》,他們已經爛熟于心;卻,在即將退休的歲月為人們重塑了“挑山工”的形象;蛟S,他們在家里的傍晚可以品茶閑談,與家人共敘天倫之樂;卻,為了那一份信念毅然獨守清苦、用腳步丈量家到學校的距離……
--依然是山路,依然和牛奶雞蛋相關。一輛兩輪摩托車,一個因特崗來到這里的帥小伙,每周總要跑上單程1個多小時山路兩趟,運輸孩子們一周的營養。一個只有三個教師的山區小學,只因另兩位老師不會騎摩托,年輕的特崗老師便與這山路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周上完自己的課,周末便“理所當然”成了運輸員。當別人還為他摩托車油錢誰來買單的事糾結時,他淡淡笑答:“如果雞蛋在運輸中損失,就得自己掏錢或八角或一元一個補齊,確保每個孩子每天都有雞蛋吃!惫珗@、霓虹燈、悠悠的音樂、輕歌曼舞--已然成了這個孩子(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他,因為他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到末或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學生時代悠遠的回憶;而他,卻用自己的摩托車燈點燃了一群孩子的希望、照亮了一群孩子未來的夢……
--蜿蜒盤旋的山路,孤行的摩托車,那是回老家看望父母后歸校的教師。漸行漸遠的家,是老人深邃的眼;愈走愈近的學校,是學生期盼的眸。冰清玉潔的心,絲絲縷縷無言的深沉;滿腹詩書滿腹經綸,怎解這千古結癥?坦然自言,暗自苦笑,唯有幽幽蒼山伴、茫茫蒼穹見……茫然間,車離軌跡,幸好眼疾手快,棄車跳開;情緒稍作調整,仔細查看車況,暗自慶幸。正準備推車上路,忽聽隆隆似山石滾動聲,又一次棄車急逃。再度回首,摩托車早被滑坡的山體吞沒……
朋友道出的見聞,對于很多人是一個個故事;于我,則是悠遠的懷想--那山的輪廓,那路的崎嶇,還有那教師的身影,零零總總斷斷續續,續寫日出日落,普就春夏秋冬……日復一日中,送走自己的青春和年華;年復一年里,接力人間的文明與智慧。于是,我們看到了山的巍峨、山的偉岸,還有那凸顯著與天相接的山的輪廓--你的身影。
這就是山區教師!
這就是山的脊梁!
[山的脊梁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音樂教師隨筆
2.歷史教師隨筆
3.教師數學隨筆
4.教師工作隨筆
5.美術教師隨筆
6.教師隨筆感悟
7.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8.教師生活隨筆
9.美術教師工作隨筆
10.感謝有你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