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外結合有效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浙江舟山沈家門小學    陳  佳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前言部分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并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一章里,專用一節講"語文實踐活動",把"語文實踐活動"與"課文"并列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將二者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視為不可切割的兩大塊。因此,在貫徹、執行新大綱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拋開那些陳舊觀念的禁錮,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重新構建語文教學的新體系。

    "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是"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時,教師應該不斷豐富活動形式,在活動中重實踐、重體驗、重過程,把課內外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語文、用語文,熟練掌握各項技能,發展思維。

一、課內外結合,不斷豐富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怎樣才能選擇出恰當的語文實踐活動,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呢?我認為,只有不斷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

在實施中,我把語文實踐活動概括為以下幾個內容:

1、可以作為課外活動的,如參觀、訪問、調查、辦手抄報、攝影、錄像;

2、有些可以直接引進到課堂教學中來,如課外閱讀指導與交流,開故事會,演課本劇,成語擂臺賽等。

    不論采取那種形式,語文教學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充盈著豐富的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要改變對語文教學那種傳統的理解,打破語文教學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定勢,使語文教學活起來,使教學中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多起來。

二、聯系教材內容,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可以在課內進行,生動有趣的活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

1、與識字教學緊密聯系,提高課堂效率

    中段由于識字量較大,學生特別容易寫音近、形似的錯別字,爭對這種情況,我有效地把識字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開展“寫好中國字”“錯別字鬧笑話”、“找錯字,獎新詞”“漢字醫生在行動”等活動。讓學生多留心身邊的標語、廣告,找出錯別字。在這些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學生增強了意識,減少了錯別字的使用率。

2、與閱讀教學密切照應,提高課堂效率。

    閱讀教材中,每單元之間的課文是相互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也可以成為該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例如:第四冊第六單元,本組課文安排了《一束鮮花》、《朱德的扁擔》、《數星星的孩子》等課文,這些課文講述了周恩來、朱德、張衡的動人故事。該單元就以“名人”為主題設計活動。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些題目:

A、雷鋒(或其他著名人物)的故事。(搜集資料、故事比賽)

B、了解舟山著名人物的故事。(參觀紀念館、走訪老一輩、搜集資料)

C、著名人物知多少(知識競賽)

D、想象:如果你也成了名人,會有那些成就。(口頭編故事、寫作)

    學生在逐個進行上述活動時,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資料、自行安排參觀、走訪時間、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當學生津津有味地談著一個個名人的故事時,頭頭是道地從林茂成談到三毛的時候,你會驚異地發現,一個個“小雷鋒”、“小蓋茨”誕生了……

    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體現了開放性原則。讓學生探究的觸角伸到歷史、未來,延伸到文學、科學,延伸到地理、生物,延伸到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在內容上與閱讀有著緊密聯系,而且以課文學習為生長點,是課文的一種延伸和拓展。

三、聯系現實生活,不斷拓寬學習領域

    新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要寬泛。教科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中外文學名著、其他人文科學讀物、科技讀物,電子音像資料,網絡資源,博物館、紀念館,以及鮮活的現實,都可以經過篩選作為教學內容。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語文教育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培養語文能力。使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聯系現實生活學,學了為現實生活服務。

1、利用各大節日,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每年的各大節日前是讓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良好時機。通過活動讓學生知識得到內化,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把實踐活動融入到節日中,這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三八婦女節到了,首先我在學生中發放“個人意見”調查表,按三八節到了“我想說……”、“我想做……”、“我想了解……”三欄了解學生的活動意向;而后指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并提供一定的準備時間(這中間提醒準備送禮物給媽媽或奶奶的同學事先作好保密工作);實施階段,學生按自己的活動計劃各自進行(送禮物的送禮物,交流信息的交流信息);實施后,發反饋單給家長請家長及時作出評價,學生完成活動報告。

    又如: 植樹節到了,我請學生搜集信息,交流:(1)我最喜歡的樹是       (作詳細介紹)。(2)人和樹的關系?然后 3月12日親自種一棵樹,可與同學合作一起種植(寫一份植樹體驗報告)。最后設計一條號召人們愛護樹的標語。

2、親近自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大自然是最大的課堂,也是學生最親密的朋友,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收獲知識,讓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不知不覺就產生了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練習三》“找春天”一題后,我請學生分組合作,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學生分成了四大組:

“空中收集隊”--(收集燕子、蜻蜓等在春天里的活動情況)

“陸地收集隊“--(收集爬行在墻壁上的壁虎和蜘蛛的活動情況)

“水中收集隊“--(收集水中游魚的活動情況)

“水陸兩棲收集隊“--(收集青蛙、蟾蜍的活動情況)

    找來了資料我又請學生交換“春天”,最后,我請每個同學根據自己對春天的記錄,編繪以“春天”為主題的圖片。也可大家相互合作,以“春天來到我們身邊”為主題的圖片展。(在每幅圖片的下面還可以寫上說明詞或配上詩歌,到時再由小講解員講解,最好能夠用上老師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描寫春天的優美的詞語,或者自己積累的有關詞語。)

3、利用海島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各個地區都蘊涵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作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不斷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如,結合我們海島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正是菊黃蟹肥時”的實踐活動,有以下幾項內容:

A、觀察梭子蟹,并描述。(寫作)

B、為舟山的梭子蟹寫廣告詞,作廣告畫(廣告策劃)

C、采訪漁民家庭,了解蟹的生長過程。(口語交際,記錄采訪內容)

D、了解舟山環境污染情況,訪問環保部門。

(調查訪問)

E、為了子孫后代寫一封致漁民的公開信。(應用文)

    這一次語文實踐活動,既有內容的結合,又有能力的綜合,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整個活動,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探索,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最后讓我們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幾十年前的愿望作為我們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作者郵箱: cj@mail.sjmxx.com

[課內外結合有效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語文課背影的課件

2.語文教育研究課論文

3.開學第一課如何結合實際

4.校內外安全活動教案

5.語文課開學第一課講義

6.《語文園地八》第2課時教案

7.語文課詩經的教學設計

8.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9.四下語文第19課課件

10.難忘的一節語文課周記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嫩草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亚洲开心激情在线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 欧美一级在线免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