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心得體會 (四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7-7-3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在中國有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教師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大概就是因為他們不僅是人類掌握知識,傳授知識,開發(fā)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而且既是“經師”,又是“人師”,因此,教師這個職業(yè)也理所當然地被人們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然而,只有真正成為一名教師之后,才能了解到教師并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都是置身于現實生活中,置身于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守身如玉”“一塵不染”,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下面,就結合我這幾年來從事教育工作的經歷,淺談我對“教師的師德”的理解與認識。

一、師德的定義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

二、樂教勤業(yè),無私奉獻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一)、教師的職業(yè)品質在教育過程中影響、教育著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無意識的模仿、效法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因而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對學生的一生甚至對于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就應該使我們的言行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切實做到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教師高尚的人格形象,從而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

  1、愛崗敬業(yè)應該是每一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基本道德要求,而對于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充分認識到它的意義。教師的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是一種德、一種善,因為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事業(yè),這一事業(yè)對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育是關乎他人幸福、民族和國家利益的大事業(yè),對教育者而言,他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求教師“淡泊名利”,以教書育人為樂,是符合國家、集體的整體利益的,而如果教師追名逐利,那么教育目的就無法實現,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實踐中應認真做到教書育人、盡職盡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認真工作、不敷衍塞責,勤奮鉆研、科學施教,淡泊名利、育人為樂。只有認識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奉獻,才能做到樂教勤業(yè)。

2、教師還應熱愛學生,用愛心去浸透學生的心靈,以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藝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有一顆摯愛兒童的心。”因而,熱愛學生應該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前提條件。就教育過程而言,一是要尊重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不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二是關心學生,時刻想著學生,關心他們的冷暖、學習進步以及各方面的發(fā)展。三是愛護學生,保護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四是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與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善于與學生平等交往、民主協(xié)商解決問題。要用“嚴愛”來約束和引導學生,用“慈愛”去溫暖、感染學生,用“友愛”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搭建起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3、在外行人看來,教師是一個待遇豐厚的職業(yè),其實不盡然。教師是個清貧的職業(yè),工作辛苦,報酬微薄,職業(yè)要求近乎苛刻,曾使很多人望而卻步。就我所認識的朋友或老師,很多人即使是師范類專業(yè)畢業(yè),但是都不想從事教育行業(yè)而該行,因為做老師工作辛苦報酬地。而我從選擇師范院校的那一刻起,就樹立了為之奮斗終身的信念。說起我與教師的“情緣”,還得從我父親說起:父親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十幾個春秋,但因家庭困難被迫辭職,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yè)充滿了向往與憧憬。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多少次暮鼓晨鐘,多少個不眠之夜,我的心都與學生們拴在了一起。哪個學生有進步,哪個學生思想有滑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關心教育學生也就失去了時空界限。 

三、嚴謹治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嚴謹治學的定義。嚴謹治學是指某人對于科研和學術問題具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精神. 嚴謹治學是指教師在求知和傳授知識和學問的過程中要做到嚴密謹慎、嚴格細致。

(二)、嚴謹治學的兩個內容。嚴謹治學對教師來說,有兩個內容:一是刻苦學習、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論、新知識,做到鍥而不舍,學而不厭,掌握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二是認真細致地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堅持真理,求真務實,做到誨人不倦。這是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思想和品德。 嚴謹治學,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精神。求是,就是根據巳有的事實,材料,尋找正確的結論。如語文教師在備《愚公移山》這一課文時發(fā)現疑問,長期以來,人們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解釋為黃河北岸,無法與"冀州之南"對應。后查地圖和文獻資料,則發(fā)現今天河南省的孟縣,歷史上稱為"河陽",從而糾正了以往的錯誤。可見,教師在求知和傳授中,對一個音,一句話、一個地名、一篇史料、一個原理、一個結論,都要認真查索、準確無誤。

(三)、嚴謹治學的道德意義。 嚴謹治學是《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第四個內容,具有重要的道德意義。嚴謹治學是黨和人民對教師的業(yè)務要求。 教師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智力資源的開發(fā)者,重要的是要嚴謹治學,遵循提高業(yè)務水平方面的準則,因為它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擔當教育使命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是專門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人,承擔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任務,將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包括文化科學技術知識、文學藝術、以及思想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吸收過來,加以總結,然后傳授給年輕一代,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適應現存社會的實踐活動,接替老一輩的工作,延續(xù)社會的發(fā)展。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學識和才能是教師從教的必備條件。教師首先必須勤奮學習,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學在前,教在后。夸美紐斯曾經指出:不學無術的教師,消極地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雨的云、無水的源、無光的燈、因而是空洞無物的。教師這一職業(yè)決定了教師一生將成為不斷學習進取的一生,學而不厭,嚴謹治學的一生。因為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為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系統(tǒng)的知識,還要具備會倒水(傳授知識)的技能和技巧;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不僅要傳遞給學生不懈求知、自我更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堅定信念,而且自身首先必須身體力行,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fā)生命潛能,使一生成為教不自滿、學不厭倦、教學互補、生生不息的動態(tài)過程。所以說,嚴謹治學是關系到能否教育好學生,培養(yǎng)好人才的大問題,是衡量教師職業(yè)道德水準高低的一個起碼尺度。

四、為人師表是師德修養(yǎng)的關鍵

(一)、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的名詞解釋就是指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樣,成為別人學習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在《現代企業(yè)教育》里也有指出舊時為人師表本來是指對官、師的共同要求,到現代才主要用于對教師的要求。只有倡導為人師表,中國科學技術水平才能得以更好的發(fā)展。

(二)、古代《師說》有云:“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從古至今,老師向來都是人們眼中的“圣人”,所謂圣人就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無論在自給自足的古代,還是在科技發(fā)達的現代,老師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老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中國不是一直都在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嗎?老師們還在課堂上大肆宣揚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可現在師者們又有幾個做到自己不是唯心主義呢?什么都是自己有理,一切皆都是學生的錯。難道老師們就沒有倚仗著自己的“博學多才”,頂著“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的頭銜,利用自己滑稽的語言技巧來展現其魅力所在?依我看來,這些只不過是向人們證實了老師的“學識”,體現了老師的“智商”,更表現出老師的“人品”!

老師們辱罵學生、毆打學生、體罰學生、對學生置之不理的種種現象,報紙上刊登的種種事例皆都可以說明現在的老師不配做孔子所謂的“圣人”。古人亦有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對一切事物皆為懵懂的孩子們,都有著模仿人類的本性優(yōu)勢。這都使得老師的引導作用和以身作則尤為重要。然這一切皆都歸類于為人師表!

臺灣作家林清玄一次去一家羊肉飯店吃飯,老板對他說:“您還記得我嗎?”林清玄看了他半天,搖了搖頭。老板拿來20年前的一份舊報紙,上面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當時他在一家報社做記者),這是一篇關于小偷的報道,文章中說小偷手法高明,作案數千次,屢屢得手,最后才載在一個扒手專家手里。文章最后感嘆說:有這樣一個心思細密,手法如此靈巧、風格如此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成就的!老板告訴他:“我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偷,是您的話激勵了我向上的信心,引導我走向正路。”如今他開了好幾家羊肉館,成了當地有名的大老板。

五、教師禮儀修養(yǎng)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一)、禮儀的定義。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禮儀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二)、教師禮儀的規(guī)范。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職務時所必須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廣博的知識經驗、現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還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教師禮儀關系到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學校的整體形象。教師的禮儀修養(yǎng),對推進中華民族的禮儀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增強教師禮儀修養(yǎng),是有效提升全民族禮儀素質的重要途徑。    

1、禮儀教育既包括禮儀常識的灌輸,更需要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禮儀教育的最好時期是在人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青少年時期。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對幾乎所有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決定著他們6-18歲的生活,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未來。兒童青少年時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教師是影響學生人格和個性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教科書、電腦和大眾傳媒都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的外在形象和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儀表端莊、樸實、整潔、大方、自然,風度優(yōu)雅,可以給學生充實、穩(wěn)重、積極向上的感覺;而生活懶散、衣冠不整、不講衛(wèi)生、做怪動作等不良儀表和習慣,會有損教師的形象。那些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嚴謹求實、無私奉獻、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教師總是會得到學生肯定并會影響到學生的終生。

六、師德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對教師師德行為的具體要求。教師對師德規(guī)范內容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如將育人等同于思想教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榜樣示范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前,教師晉升職稱除主要硬件標準外,實際決定教師職稱晉升的是所謂“小分”的區(qū)別,即論文、獲獎和“優(yōu)秀”、“先進”等各種榮譽,而對教師師德行為要求并不突出,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有高職稱的教師師德素養(yǎng)不高,教學水平也不突出。有的教學水平不錯,但師德形象很差,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訓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心理,不敢問教師問題,擔心被教師瞧不起。相反,有的教師為人厚道,師德素養(yǎng)高,教學水平也很高,是學生認可的好教師,但因不會寫論文而顯得不突出。而發(fā)達國家和國際教育組織在20世紀末就明確指出,“聘任未來教師的標準應該不僅僅依賴于申請者的知識基礎,個人的素質,如良好的道德責任感、與人團結、對小組工作態(tài)度積極以及交際的能力同樣是必要的”。所以,建議對教師職稱晉升將師德行為表現放在重要的地位,甚或對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晉升職稱的特優(yōu)待遇,以激勵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規(guī)范師德言行,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七、加強師德修養(yǎng)是時代的需要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尤為必要。為此,應該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愛崗敬業(yè)。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它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神圣使命。教育工作是一個光榮的崗位,擔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教師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yè)。雖說目前與某些壟斷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相比,教師收入還不算高,教學科研工作具體平凡,但是我們青年教師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忠誠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做好本職工作。

(二)、要嚴于解剖自己。師德修養(yǎng)就其本質來說,是教師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要敢于自我批評,嚴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己。作為教師不能認識自己,又談何了解、教育學生。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聰明的人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別人,還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不容易,認識自己則更難。從師德修養(yǎng)上看,如果一個教師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談不上進行自我教育為特征的修養(yǎng)。

(三)、要增強責任心,敢于負責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更應該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育服務。最近,我們在召開期中教學檢查學生座談會時,就有學生反映,訴說我們院某位老師備課、上課不認真,使他們無法真正學到實際有用的知識,同學們意見很大,要求更換任課老師。這里,我不敢保證學生是百分之百的正確,但是,起碼一點,學生們懂得了他們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后,他們就有權利要求我們提供與學費價值相當的知識,這是一個常理,假如我們不能提供足夠質量的教學服務,這實際上也是以特殊形式表現出的“缺斤短兩”現象。這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表現,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心得體會 (四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教師職業(yè)道德學習心得體會

2.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心得體會

3.教師職業(yè)道德試題

4.教師職業(yè)道德試題及答案

5.教師職業(yè)道德論文

6.學習新教師職業(yè)道德心得體會

7.職業(yè)道德心得體會作文

8.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心得體會

9.職業(yè)道德培訓心得體會模板

10.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培訓的心得體會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一码 | 日本美女高潮视频免费 | 日韩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在线午夜不卡Av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