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知道數字圖書館是怎么回事并知道它的好處。
3. 培養愛進圖書館的良好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獲取信息。
教學準備
1. 學生在課前去地方圖書館或閱覽室體驗一下,感受其中的氛圍和好處,如處于農村地區,則可以組織他們到學校圖書館或閱覽室去參觀一下,并去翻閱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城市的學生可以了解一下有關數字圖書館的情況,感受利用現代化設施方便快捷獲取大量信息的好處。
2. 教師要在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弄懂數字圖書館是怎么一回事,并適當充實有關電子化、數字化方面的知識。把握數字化圖書館的本質及好處。
教材簡析
關于圖書館,我們都不陌生,在生活中常常到這樣的地方,也從中得到過許多好處。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電子時代的到來,現在的圖書館已經悄然進行著一場革命,那就是電子化。經過電子化處理的圖書就是電子圖書,通過計算機技術儲存和網絡通信設備傳播接收電子化圖書的圖書館就是數字化圖書館。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了。因此,這樣的事物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很新鮮很陌生的。
同樣,介紹這些內容的課文對于師生來說,都是很新鮮很陌生的,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習這樣的課文,我們沒有必要在關于電子知識或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方面的資料上下太大的功夫,但是,對于數字化圖書館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它的實質是什么,一定要弄明白。
正因為這些內容是十分先進而復雜的,所以,這篇說明文作者采用的是擬人化手法,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用生動活潑、簡明易懂的文字來介紹這些最新的科學技術。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一方面要知道文章告訴我們的關于數字圖書館的常識,另一方面也要學習用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說明比較復雜的知識的說明方法。文章中使用的詞語也比較豐富,可以適當地積累與應用。同時,也讓我們領略科技發展的巨大力量,保持對科普讀物以及對于利用現代科技獲取信息的濃厚興趣。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 文章第1段以第一人稱“我”作自我介紹。
* 文章第2段介紹在傳統的圖書館里圖書們的生存狀態。在對圖書館里每天的日常生活作介紹的同時,含蓄地告訴我們,傳統圖書館存在的不足,“當讀者需要的圖書……讀者失望的神情”“每當這個時候……讓更多的讀者閱讀”,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人們求知的熱情與傳統圖書館功能局限性之間的矛盾。學習這一段時,要讓學生們感受到圖書館革命的必要性。“歉意”“分身術”等詞語的表達作用可以關注一下。
* 第3段要認真體會“人物”的感情變化,“等待著”“期盼著”“羨慕著”“嘆息著”要有區別。
* 第4段用“我”--一本圖書的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來進一步說明傳統圖書館的不足,認真體會“容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傷痕累累”“疲憊不堪”這些詞句指的是什么。(指由紙裝訂的圖書容易毀損)
* 第5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在這一段里,作者用簡明的語言文字告訴我們什么是數字圖書館。第1句出現了“數字圖書館”這個名詞。第2句說明數字圖書館收藏的是“電子圖書”。第3句告訴我們什么是電子圖書,這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句子,要好好領會。第4句是說電子圖書的好處--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和更持久的保存。這兩個最大的優點是針對前面2、3、4段所反映出來的傳統圖書最大的不足--傳播范圍受限,不能同時供很多人閱讀和不利于長時間保存,容易毀損而言的。第5句說明把傳統圖書變為電子圖書,是圖書館業的一場革命。也就是說,以前的圖書館收藏的是傳統的圖書,數字圖書館儲存的是電子圖書,實現了由“印刷時代”向 “信息時代”的跨越。文章到這兒,把數字圖書館的實質和好處都介紹清楚了。革命:人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中所進行的重大變革,是事物從舊質向新質的飛躍。這一段的最后兩句也是過渡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第6、7段繼續前面的故事,介紹“我”這一本普通的圖書是怎樣變成電子圖書的。
* 第8、9段充分說明了數字圖書館的好處,凡是具有上網經驗的學生都能體會到這樣便捷查閱資料的好處。即使沒有上網經驗的學生,也能從文字上了解到數字圖書館的好處。
* 最后以贊嘆結尾,簡潔。
* 本課生字“憊”“忐”“忑”在寫的時候注意上、下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課后第1題主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讀后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內容。
* 課后第2題中的兩個小問題,提示了本課的重點。答案主要在第5段和第8段,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得到解決。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一找,讀一讀,講一講。
* 課后第3題的詞語有著很強的表達效果,要讓學生多積累和使用,鼓勵學生自選兩個詞語用在一個句子里。此練習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學設計參考
一、題目引入,知識鋪墊
1. 板書課題。
2. 從題目開始,先談一談關于電子化、數字化的基本知識,不要求太深入,談一談自己的了解或所見就行。
3. 老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字圖書館”是近些年來出現的新事物,作為現代化社會生活中的人應該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 自己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交流自己讀書所了解的主要內容。(同桌或全班)
三、圍繞板書,了解說明對象
1. 先學習課文第1~4段,了解傳統圖書館的情況以及圖書“我”和“我”所見的景況。
2.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圖書館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3. 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傳統圖書館不足的地方并作上記號。
4. 老師引導重點學習第5段。出示自學思考題。
(1) 什么是電子圖書?
(2) 什么是數字圖書館?
(3) 這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5. 學生根據自學思考題進行學習,找出答案并做上記號。
四、深入重點,合作學習
1. 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自學思考題的3個內容。
2. 請解決得比較好的合作組向大家作介紹。
3. 老師評價補充。
4. 找出數字圖書館的優點并作上記號。
5. 把數字圖書館的優點與前面找出的傳統圖書館的不足進行對照比較。深刻體會數字圖書館的好處。
6. 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把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進行比較。
7. 完成課后第2題。
五、加深認識,聯系生活
1. 學習后面段落,重點為第7、8段。
2. 進一步了解電子圖書的處理過程和數字圖書館的好處。
3. 自己默讀,勾畫認為重要的詞句。
4. 激發學生愛進圖書館、閱覽室的興趣,培養利用各種工具獲取信息的習慣。
六、完成課后題,積累詞語并選詞造句
(祝升)
參考資料
“數字圖書館”一詞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譯而來,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它是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查詢和傳播的一個大型信息系統。電子圖書館側重對收藏特色的概括,收藏品基本為電子讀物,閱讀手段一般通過電腦等。“虛擬圖書館”是網上圖書館的別稱,側重其無實體的特征。
電子圖書是無形的,它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存在,閱讀時需要一定的設備(pc機或電腦)和特定的應用軟件。
電子圖書是超文本的,可以包含圖片、聲音、電影、動畫等內容,而且支持超文本鏈接,信息量更加豐富,閱讀更加方便。
電子圖書可以無成本任意復制,便于傳播和擴散,適合大家共享。當然也帶來了版權保護等問題。
電子圖書有方便快捷的查找功能,可以迅速找到相關內容,大大提高了資料檢索的效率。
電子圖書支持剪切、拷貝等功能,對讀者有用的信息馬上可以復制,節省了大量的抄寫時間和精力。
[《數字圖書館》教學設計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10.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