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中心小學語文作業規范要求
一、作業設置要求
語文作業設置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特點,既重基礎、重能力又關注個性的發展。作業目的要明確,內容要精減,難易要適度。提倡對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分層和彈性作業。杜絕布置機械抄寫,甚至帶有懲罰性質的作業。要注意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結合,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結合,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一)作業類型
1.寫字。每周課內外的寫字練習時間累計一個課時。
2.課后思考練習題。結合課堂教學,盡量在課內完成,如確實無法課內完成的,要在課外繼續完成。
3.課后作業。要分層次地布置統一必做和自主選做的作業,有一定的拓展題、選做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習作。低年級每學期完成教材規定的寫話篇數,中、高年級每學期完成八篇大作文;提倡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布置適當、適量的小練筆。
5.課外閱讀。每學期開學初,教師要根據學段要求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每學期可組織2-3次的讀書交流、展示活動;提倡中高年級學生完成適當的讀書筆記或手抄報等其他實踐性作業。
6.綜合性學習。要緊密結合教學經常開展朗讀、講故事、參觀、訪問、調查、辦小報、演課本劇等有益的語文活動。三、四年級每學期根據教材要求,完成2次的綜合性學習作業,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展示;五、六年級每學期(六下除外)根據教材要求,完成1次小綜合性學習,按照教材要求完成一次大綜合性學習作業,并組織交流展示。
二、作業習慣要求
良好的作業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書寫整潔、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還要重視并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檢查,自主評價,自主訂正作業的良好習慣。
(一)作業書寫:做到認真、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
(二)作業繳交:當天作業當天完成,按時繳交不拖欠。
(三)作業訂正:養成學生及時訂正錯題的習慣,養成二次訂正的習慣。
三、作業批改要求
教師要注重作業的反饋功能,作業要認真批改,提倡面批面改,對學有困難或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激勵,促使學生自主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要求規范。批改符號要統一、規范,字跡要工整,并在學生作業的右下角標明批改日期;在每題批改的基礎上,對作業整體情況,提倡采取等級(優、良、合格、待努力或A、B、C、D等)、激勵性短語為主的評價形式,對學生作業的書寫與作業質量及時進行評價。
(二)批改及時。一般作業的批改反饋不超過兩天,作文、語文綜合性學習等作業批改反饋不超過一周;必做的作業必須全批全改,認真做好二次批改;選做作業的批改量不應少于總作業份數的三分之一。
(三)多就少改。作文批改要本著“多就少改”的原則(即教師批改作文時要盡可能少改,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原作),可精批(即教師通覽學生習作后細改,加眉批和總批)與略批(教師通覽學生習作后找出問題,寫出評語)結合輪換進行,學生自改和互改相結合,個別批改和集體批改相結合等。每學期每位學生精批的作文不少于5篇。杜絕寫公式化的批語,提倡適當的面批。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二次批改方式。
(四)方式多樣。小練筆、日記、語文綜合性學習記錄、讀書筆記等作業,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采取多樣有效的批改方式;注重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有效的、多元的激勵評價手段,如畫笑臉、小紅花和插小紅旗等;定期舉辦優秀作業、進步作業展示,學習成果交流,確保每個學期每位學生至少有一次交流、展示的機會,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小學數學作業規范要求
一、作業設置要求
數學作業設置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備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的教案必須包括作業設置內容。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從教材、教輔、校本中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內容,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布置統一必做和自主選做的作業,適時地布置一些數學學科性強的,具有探究性、綜合性的作業。
(一)作業類型
1.課內作業。以書面練習為主。
2.課外作業。以書面、口頭、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呈現。
二、作業習慣要求
良好的作業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數學教師應指導學生“獨立、按時、整潔、規范”地完成作業,對學生作業的書寫字跡、解題格式、圖表繪制等都要提出規定性要求,明確標準,加強養成性訓練。
(一)作業書寫:做到認真、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數字的書寫要美觀,數學符號的書寫要和數字搭配協調,豎式排列要對齊,圖表繪制要準確。
(二)作業繳交:作業應按時按質按量獨立完成,按時繳交不拖欠,杜絕抄襲作業。課堂作業當天完成,家庭作業隔天繳交。
(三)作業訂正:作業有錯,應及時訂正。
三、作業批改要求
數學教師必須對所布置的數學作業提前進行解答;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規范,避免錯批漏批;非書面作業要及時了解、檢查、指導;杜絕形式主義,努力探索作業批改的有效方式。
(一)課內作業批改。可將講評、抽改、學生互改等各種批改形式相結合,提高課內作業的實效性。
(二)課外作業批改:
1.必做的作業要全批全改,選做作業可視具體情況采取合適有效的批改方式。
2.作業批改與反饋要及時,批改反饋不超過2天。要認真做好學生訂正后的二次批改和作業講評工作。對于學生抄襲作業或字跡潦草、不符合要求或少做、不做作業的,要進行批評教育,并要求其重做或補做,但不能罰做作業。
3.各校要制定一致的批改符號、格式及等級評定方式。教師批改應標明日期、等級,批改書寫要工整、規范。
4.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典型錯例,從概念理解、算理算法、空間觀念、解題思路、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歸類,尋找對策,改進教學。
5.注重對學生解題策略、數學思維等方面的輔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作業必須有重點地進行面批面改面導。
6.注重評價學生的作業態度、作業習慣、創新解法等,可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評等形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
小學英語作業規范要求
一、作業設置要求
(一)作業類型
小學英語作業包括從教材中的練習、教材配套練習中選編的作業以及富有英語學科特色的實踐性作業,可根據實際需要在課內和課后完成。提倡活動性、實踐性強的英語作業,小學英語作業應以聽、說、讀、唱、玩、演、視聽等作業為主,書面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為輔。
(二)作業總量
作業量要適中。每節課要保證學生有10-15分鐘做作業的時間。
聽、說、讀、唱、玩、演、視聽等作業不超過20分鐘。一至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四年級書面作業不超過15分鐘;五至六年級不超過20分鐘。實踐性作業可根據教學需要給予充分的完成周期,如一周或半個月等。
(三)作業難度
小學英語作業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布置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統一必做和自主選作的作業。
(四)作業呈現方式
不同類型的作業要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小學英語作業可以采用紙媒記錄、電子文稿、音像作品、實物等不同的呈現方式。
二、作業習慣要求
作業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活動之一,要引導學生養成“按時、獨立、規范、整潔”的良好英語作業習慣。每一次的英語作業應在“作業登記冊”中進行記錄并對照完成,并養成自覺訂正作業的良好習慣。
(一)聽、說、讀、唱、玩、演、視聽等作業
聽、說、讀、唱、玩、演、視聽等作業主要指聽音模仿作業、口頭交際作業和英語課外閱讀(包括視聽)作業。
聽音模仿作業應以教材配套的錄音為聽音模仿練習標準,鼓勵學生盡量模仿純正的語音語調;口頭交際作業要考慮學生實際完成作業的可行性,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口語交際作業。以上作業,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視頻、錄音等形式記錄。
英語課外閱讀(包括視聽)作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教師要根據實際條件合理利用英語課外閱讀(視聽)資源,盡量為學生尋找、提供原汁原味的、適合小學生閱讀(視聽)的英語課外讀物和英語節目。
(二)書面作業
小學英語書面作業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不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練習。
小學英語書面作業主要有英語簿和教材配套練習冊。英語簿用于教材中字母、單詞、詞組、句子等新語言項目的抄寫訓練、功能句運用訓練、語段、短文的仿寫或寫作訓練。相同類型的作業簿(本)要統一;教材配套練習冊用于隨堂練習或者課后練習。
書面作業的英文字體要采用教材中出現的手寫體;每個字母都稍向右傾斜,斜度要一致,一般為5度左右;字母與字母之間、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要均勻,標點符號要書寫規范。
英語書面作業統一用鉛筆書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繳交書面作業,及時訂正當天的作業;各區(校、片區)要統一訂正作業的形式要求,并體現訂正情況。
(三)實踐性作業
實踐性作業主要指因教學實際需要而設計的校本作業(特色作業),其呈現方式多樣,如英語口頭表達或英語節目表演的音像作品、復印材料、手抄報、畫報、報告、英語讀書筆記、摘抄等,學生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三、作業批改要求
教師布置的英語作業要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并選取部分優秀作業進行不定期展示。
聽、說、讀、唱、玩、演、視聽等作業與實踐性作業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并及時進行檢查和反饋。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現場演示或播放錄音、視頻等手段向學生進行反饋。
書面作業要全批全改,做到字跡工整,符號規范;采用A、B、C、D等級制進行評價,使用鼓勵性評語,并用英語標注批改時間;對寫錯或書寫不規范的作業不使用打“×”的符號,而采用各區或各校統一制定的提示性符號,并指定修改位置,以便學生訂正和教師二次批改。
[作業規范要求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音樂教師隨筆
2.歷史教師隨筆
3.教師數學隨筆
4.教師工作隨筆
5.美術教師隨筆
6.教師隨筆感悟
7.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8.教師生活隨筆
9.美術教師工作隨筆
10.感謝有你教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