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備戰的技巧之文言文虛詞
而:
1、連詞:可連結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1)表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作“和”或“及”或“又”。如:
、俾勆贫簧,皆以告其上!赌印ど型
、谝怨苤僦ザ襞笾,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俄n非子·說林》
、蹌﹂w崢嶸而崔嵬。(《蜀道難》)蟹六跪而二螯!秳駥W》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
①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读H藺相如列傳》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3)表承接關系。一般不譯,有時譯作“就”“才”“接著”。
、偃朔巧,孰能無惑!稁熣f》
、谟喾叫膭佑,而大聲發于水上!妒娚接洝
(4)表轉折關系?勺g作“但是”“卻”。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肚袀鳌
、谇,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塾腥绱酥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读鶉摗
。5)表假設關系,可譯作“如果”、“假如”。
、偎蓝兄,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恶T婉貞》
③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
(6)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不譯,有時譯作“地”。
、傥徕!恫渡哒哒f》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秳駥W》
(7)表示因果關系,譯作“因而”“所以”。
、俦韾浩淠芏挥靡病!冻啾谥畱稹
、谟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队伟U山記》
(8)表示目的關系,一般譯作“來”,或不譯。
、倏z立遠視,而望幸焉!栋⒎繉m賦》
、诩裘,封府庫,而待將軍!而欓T宴》
(9)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襯托,譯作“還”“尚且”常與“何況”“而況”相呼應,表遞進。
①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于人乎?——《淮南子?人間》
、诜蚯莴F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況于火食之民乎?——尸子《明堂》
2、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通“爾”,一般作定語,譯作“你的”,也可作主語,譯作“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洞倏棥
、谌粲蓝福辞岸贰!稌╇u者事》
、鄱噶⒂谄!俄椉管幹尽
、苡嘀鵁o罪也!蹲髠鳌ふ压辍
3、通“如”:好像,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罷了。復音虛詞,表示“限止”,語氣助詞。
、俾劦烙邢群,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稁熣f》
、谝蝗、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犊诩肌
[而后]才,方才。
、偃露蟪伞
、诔季瞎M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俳褚早婍嘀盟校m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
何:
1、疑問代詞。
。1)單獨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帶有語氣助詞“哉”“也”。譯作“為什么”“什么原因”。
、俸握撸繃来髧孕蘧匆病!读H藺相如列傳》
、谟鑷L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2)用作前置的賓語,問處所或事物,譯作“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僭ブ萁裼沃粒俊冻啾谥畱稹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3)用作定語。譯作“什么”“哪”。
、偃粍t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谄溟g旦暮聞何物?——《琵琶行》
(4)用作狀語,常表示反問。譯作“為什么”“怎么”。如: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谛旃文芗熬玻俊多u忌諷齊王納諫》
2、副詞: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詞前。譯作“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十九首·其三》
②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劾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3、構成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譯作“怎么樣”“什么樣”。
、俳袢罩潞稳纾俊而欓T宴》
、谄淙枞速v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段迦四贡洝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譯作“拿什么”“憑什么”。
、俸我栽?——《曹劌論戰》
、谖嵬跏鼛谉o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3)“奈何”,常用于疑問句中作謂語或狀語。譯作“怎么辦”“為什么”。
、倥婀篌@,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谀魏稳≈M錙銖,用之如泥沙!栋⒎繉m賦》
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譯作“嗎”“呢”。
①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谟菜鶜w乎?——《赤壁之戰》
(2)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呢”。
、傥釒煹酪,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谌辉ブ菪聰≈,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3)表猜度語氣。譯作“吧”。如: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趲焺诹,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崤之戰》
。4)表感嘆語氣。譯作“啊”“呀”。
①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诿涝蘸,山河之固!——《史記·吳起列傳》
2、介詞:用法相當于“于”。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蹲砦掏び洝
、谖嵊趾卧购踅裰!毒耪隆ど娼
、凵跷崆啊稁熣f》
3、作形容詞詞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
乃:
1、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勺g作“就”“這才”“于是”等。
①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恫軇フ搼稹
、谙な官摬萏钪,騎乃得過。——《赤壁之戰》
、鄱任抑淋娭,公乃入!而欓T宴》
(2)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譯作“卻”“竟然”“反而”等。
、俣矣谮w王……今君乃亡趙走燕!读H藺相如列傳》
、诙吣艘愿锟紦舳笾。——《石鐘山記》
、蹎柦袷呛问,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稁熣f》
。3)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譯作“才”“僅”等。
、俪寄烁疑翔。——《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譯作“是”“就是”。
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冻啾谥畱稹
、谫艘拈T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作定語或主語,譯作“你的”“你”,不作賓語。
、偻鯉煴倍ㄖ性,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②今欲發之,乃肯從我乎?——《漢書·翟義傳》(發:發兵)
其:
1、人稱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纱恕⒋挛,作領屬性定語。譯作“他(們)的”“它(們)的”。
、俪紡钠溆,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诠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靈公》
(2)作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譯作“他”。
①秦王恐其破璧!读H藺相如列傳》(“其破璧”主謂短語作賓語)
、谄渎劦酪补滔群跷。——《師說》(“其聞道”主謂短語作主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俳衩C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诙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队伟U山記》
、劾铣家詪嫗殚L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队|龍說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譯作“那”“那個”“那些”“那里”。
、賱t或咎其欲出者!队伟U山記》
、诮癫俚们G州,奄有其地!冻啾谥畱稹
。5)指示代詞。譯作“其中的”,后面多是數詞。
、儆趤y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妒娚接洝
②其一人專心致志!掇那铩
2、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表語氣。相應譯作“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
、倨浣猿鲇诖撕?——《師說》(表猜度,譯作“大概”)
、谄涫肽茏I之乎?——《游褒禪山記》(表反問,譯作“難道”)
、酃ブ豢耍瑖焕^,吾其還也!稜T之武退秦師》(表祈使,譯作“還是”)
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表期望,可省去不譯)
3、連詞。
。1)表選擇,兩個“其”連用。譯作“是……還是……”。
、倨淙缓,其不然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谄湔鏌o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表假設,譯作“如果”。
①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②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
4、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俾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谂謇_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且:
1、連詞。
(1)表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尚且”“再說”,
、偾已芍猛潦俊队薰粕健
②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芮覍④姶髣菘梢跃懿僬撸L江也!冻啾谥畱稹
(2)表并列關系。一般連接兩個動詞或形容詞。譯作“一邊”“又”。
、俸铀迩覞i漪!斗ヌ础
、诜菜姆街繜o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段迦四贡洝
③先生倉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卻。——《中山狼傳》
2、副詞。
。1)表動作或情況就要發生。譯作“將”“將要”。
、俨怀,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谌魧俳郧覟樗敗而欓T宴》
。2)表接近某個時間或數字。譯成“快要”“將近”。如: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诼势潼h且萬人降匈奴!稘h書·匈奴傳》
(3)表短暫時間。譯作“暫且”“姑且”。如: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犊兹笘|南飛》
若:
1、代詞。
(1)作第二人稱。做主語或定語。譯作“你”“你的”。
、偃羧肭盀閴郏瑝郛叄堃詣ξ琛!而欓T宴》
、谌舳局酰俊恫渡哒哒f》
③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
(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
2、連詞。
(1)表假設。譯作“如果”“假如”。
、偃裟芤詤恰⒃街娕c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②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2)表選擇:可譯作“或”“或者”。
①以萬人若一軍降者,皆萬戶!稘h書·高帝記》
、跁r有軍役若水旱……——《漢書·食貨志》
3、動詞,像,好像。
、僖曋稳敉凉,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洞倏棥
、谖岵蝗唐潇馋,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燮淙羰,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所:
1、助詞: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贂鞔倏棧刹桓覕繎艨,而又無所賠償!洞倏棥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③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蛾惽楸怼
、艹妓^屠者朱亥!缎帕昃`符救趙》
2、“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儋勅缂Ц笧槿怂鶜。——《信陵君竊符救趙》
、谄鸵钥谡Z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秷笕伟矔
3、“所以”連用
。1)表原因,譯作“……的原因”。
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冻鰩煴怼
、谖崴詾榇苏,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根據、依靠或憑借,譯作“……的根據”“……的方法“靠他來”“用來”等。
、傧韧踔詾榉ㄕ撸我?——《察今》
②吾知所以拒之矣,吾不言。——《公輸》
、蹘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稁熣f》
4、名詞:表處所,地方。
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蛾惿媸兰摇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勰乘,而母立于茲!俄椉管幹尽
為:
1、介詞:表被動時讀二聲,其它讀四聲。
。1)表對象。譯作“向”“對”等。
、俅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薄短一ㄔ从洝
、趮嬛脱嗪笠,持其踵為之涕。——《觸龍說趙太后》
。2)表替給。譯作“替”“給”等。
、佼敊M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②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3)表時間。譯作“當……的時候”如: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跒槠湄氁,使之有屋廬而多祿廩。——王安石《上執政書》
。4)表目的。譯作“為著”“為了”。
、偬煜挛跷酰詾槔麃恚惶煜氯寥,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谙驗樯硭蓝皇,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睹献印じ孀由稀
。5)表原因。譯作“因為”“由于”。
、偬觳粸槿酥異汉草z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天論》
、谖嵋娖潆y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
。6)表被動。譯作“被”,“為”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施動者,有時也可不出現施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被動式。
、偕硭绹鴾,為天下笑!哆^秦論》
②賢能為之用!堵≈袑Α
③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肚袀鳌
、懿徽,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萁癫凰偻,恐為操所先!冻啾谥畱稹
2、助詞:讀二聲,放在疑問句末,表反問,譯作“呢”。
、偃缃袢朔綖榈顿蕖无o為?——《鴻門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酆喂蕬谚砧ざ粤钜姺艦?——《屈原列傳》
焉:
1、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陳述或反問語氣,用在句中,表提頓,相當于“也”。一般譯作“嘛”“呢”“呀”等。也可不譯。
、僦恋ひ郧G卿為計,始速禍焉!读鶉摗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洱R桓晉文之事》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④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萦谑茄珊硬廊蛔韵病!肚f子·秋水》
、蘧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稁熣f》
2、代詞。
。1)相當于“之”,作賓語。
、傥┵狗蛴^人風者得焉!恫渡哒哒f》
、讵q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燮ぶ淮,毛將焉附?
(2)疑問代詞。作狀語,譯作“怎樣”“哪里”等。
、傥粗芍溃俊墩撜Z》
、诟铍u焉用牛刀?——《論語》
3、兼詞。一種兼“于+何”,作狀語,譯作“在哪里”。一種兼“于+是”或“于+之”,用在句末作補語,譯作“在那里”,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诜虼髧y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
、芪峋怂烙诨,吾夫又死焉!抖Y記?檀弓下》
、菁脸缮,風雨興焉!秳駥W》
4、作詞尾。譯作“……的樣子”。
、俦P盤焉,困困焉……——《阿房宮賦》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文言文備戰的技巧之文言文虛詞】相關文章:
文言文虛詞之的用法05-24
高考文言文虛詞的解答技巧05-27
文言文的虛詞04-15
文言文虛詞“之”的常見用法歸納11-12
中考語文《之》文言文虛詞整理05-16
高中文言文虛詞的解答技巧03-24
文言文虛詞的教案08-26
常見文言文虛詞于05-26
關于文言文虛詞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