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說課稿【合集】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滕王閣序》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滕王閣序》,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一、說教材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第五冊文言文單元中的古代散文單元。本單元的單元要求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領略文言作品在抒情、敘事中顯示出來的藝術魅力。本文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經典之作,音韻鏗鏘,文采飛揚,名句迭出,是駢文中的佳作,也因此流傳千古。
二、說學情
通過高一和高二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單元的單元要求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領略文言作品在抒情、敘事中顯示出來的藝術魅力。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古代散文,已初步具備了賞析語言、品味意境、把握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學設計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展開。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或用法;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了解王勃生平與作品,了解駢體文的文體特征,積累一些文言、文化知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理解典故,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感悟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
四、說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對學生的分析,本單元主題和本文的特點,我設定本課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典故,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感悟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孤鶩渡落霞》攝影作品,請學生談談感覺,并引題:這張照片是滕王閣新址上拍攝的江景圖,看到這幅圖,我們就會想到那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實這一句是出自初唐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寫的是1300多年前王勃登臨滕王閣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當年的滕王閣,是怎樣的一番的光景。
此環節目的在于先給學生視覺上的美感體驗,激發對文章的興趣,還可以結合圖片,發揮想象,多角度地感受文本語言的意境美。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解釋全文,進行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一步是初步感知文本的過程,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可感受到本文的強烈的音韻美。在學生已感受到畫面美和音韻美的前提下,對文本的興趣進一步加深。
其次,我會講解文言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點,經過這一步,字詞的障礙被清除,學生可更為清晰全面的感受文本內容。
最后,我會介紹相關的知識,如作者生平、滕王閣基本情況、駢文的相關知識等,這些內容雖不是理解文本的主要知識點,但會對學生深層理解課文具有輔助作用。
(三)深入研讀
在這一環節,我會從內容、結構、名句鑒賞和修辭幾個部分提出互相關聯的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目的在于帶領學生理清段落之間的邏輯,“用典”這種修辭的相關文本以及作用,這些屬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深層學習文本的過程,同時我還設計了針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的鑒賞環節,學生經過小組合作探究,集思廣益,最終從形式、色彩、動靜和空間等角度進行了文學價值的鑒賞。這在學生體味語言美感的同時,也學到了對文言散文鑒賞的角度和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能力都大有幫助。
(四)延伸作業
深入研讀環節,學生已經合作探究了文章的內容、語言和情感,這一環節就是實踐的環節,學生先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理解的情感進行體悟,我會相機進行朗讀指導;其次就是對比閱讀的環節,請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找出類似的詩句,并進行賞析,這是鑒賞方法的應用。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不僅很有學問,也是一門直觀表達的藝術。在課堂上,學生除了用聽覺接受教師的信息外,利用視覺觀看板書,也是吸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充分體現了板書為教學服務的功能。
【《滕王閣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說課稿06-15
滕王閣序說課稿04-10
《滕王閣序》說課稿05-11
滕王閣序說課稿09-24
滕王閣序的說課稿10-07
《滕王閣序》說課稿01-20
《滕王閣序》說課稿04-14
《滕王閣序》說課稿件08-26
滕王閣序的詩意/滕王閣序的意思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