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貓教學反思(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舍貓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舍貓教學反思 1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這篇精讀課文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因此不必在內容上花過多工夫,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可以通過師生分工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臟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當然,在課堂中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還是沒有真正放手,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但我的這種“介入”沒有控制在一個“度”上,很多問題我都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間,遇到問題沒有引導他們如何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而是直接告訴了他們答案,這對孩子語文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不足的,另外就是教師語言不夠簡練,瑣碎的小問題比較多,導致重點難點不突出。
通過這次講課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總結經驗,逐漸提高自己的語文授課水平。
老舍貓教學反思 2
《貓》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貓寫的惹人喜愛。文章談到貓的性格十分古怪,說它貪玩吧,但是又非常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在教學這個局部時,我請一個同學來解釋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視”,這個同學由于預習不夠充沛,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依照字典的解釋來說。于是我對這個同學說:“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吧,這貓是怎樣屏息凝視的?”他解脫了這一尷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氣,接著上臺,擺出屏住氣,眼神集中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說,他雖然屏住了氣,但眼神太直了,表示不出精神集中的樣子,在其他同學的提議示范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示出了小貓屏息凝視的樣子,在同學的掌聲中走下了臺。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同學對小貓盡職盡責這一特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于我處置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首先,維護了同學的自尊心,相信同學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其次,通過這次扮演,不但這個同學,全班所有同學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小朋友扮演一下詞意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堅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貓》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同學做到了充沛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下來,覺得同學的積極性以和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沛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同學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系,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動身并結合同學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發生共鳴,從而使同學激情充分。
在指導同學體會貓老實、貪玩的矛盾性格時,總想讓同學抓住重點詞語“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一天一夜”等重點詞語談理解,幾名同學回答后,總覺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這一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使得在學小貓可愛這一段時時間較緊,同學沒時間背一背課文。課后仔細想想,假如老師當時能和時點撥一下:“你是從那些詞語讀出來的?”同學會較快說出感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另外,在理解“可是”這個表示意思轉折的詞語時,教師處置得比較匆促,只讓同學通過自由讀、男女生對讀來滲透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應該在學習貓的既貪玩又盡職的矛盾性格時,可以再通過師生對讀來滲透“可是”在文中的作用,我想,同學對它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會讓同學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和升華。
老舍貓教學反思 3
這篇課文分為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兩部分,全文字里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年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時,我請學生說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 )又( )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復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復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老舍貓教學反思 4
《貓》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貓寫的惹人喜愛。文章談到貓的性格十分古怪,說它貪玩吧,但是又非常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視”,這個學生由于預習不夠充分,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釋來說。于是我對這個學生說:“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吧,這貓是怎樣屏息凝視的?”他擺脫了這一尷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氣,接著上臺,擺出屏住氣,眼神集中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說,他雖然屏住了氣,但眼神太直了,表現不出精神集中的`樣子,在其他學生的提議示范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現出了小貓屏息凝視的樣子,在學生的掌聲中走下了臺。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學生對小貓盡職盡責這一特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反思]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于我處理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
首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
其次,通過這次表演,不但這個學生,全班所有學生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
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表演一下詞意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老舍貓教學反思 5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里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于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淀,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重點詞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后將終身受益。
老舍貓教學反思 6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尤其是在寫貓的性格時,是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古怪鮮明生動。通過平實的語言描繪出貓的形象,全文字里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老舍先生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就提到大貓的性格古怪,于是我就請學生說他們理解的“古怪”一詞時什么意思,創設了自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自信心。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鍛煉。
在這堂課上,我忽視了感情朗讀。感情朗讀,能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雖然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來朗讀課文的重點句段,但是讀的形式和時間還是不夠,學生們沒法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另外,我把理解貓的特點和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剝離開來進行閱讀,更是犯了大忌。在聽評課時,劉大鳳老師告訴我: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十分重要,學生們如果能夠充分地細心品味,便會自然而然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出作者語言的魅力了。
另外,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構建一中主動探求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這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活動。但是我在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講讀到貓的什么都怕時,非要學生概括出我預設的“膽小”一詞,處理課堂生成的靈活性不足。這節課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相信他們的潛能、挖掘他們的潛能,搭設舞臺讓他們展示才華。
通過上這件課,我收獲很多,尤其向劉老師及高年級組的老師學到很多教學的經驗,相信這些經驗必將成為我今后教學中的財富。當然這樣一個反思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在不斷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時常反思。
老舍貓教學反思 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簡短,但寫出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學生自讀課文后,說說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重視感情朗讀。感情朗讀,能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努力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比賽讀,大聲讀、默讀、快速讀等,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最后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情感升華,感悟作者語言的魅力。
二、抓住關鍵詞句仔細推敲、品析。在學習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閉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理解詞語的意思。再通過查字典,知道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讀出了什么?學生說,在這個詞里讀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后,我讓學生也進行屏息凝視并說體會。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愛它。
教學本課時,我注意了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一定的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學生讀還只能停留通順上面,對文章的悟及積累還有所不夠。
老舍貓教學反思 8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貓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么生動活潑,那么惹人喜愛。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雖然課前進行了充分準備,認真備教材,但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讀有些忽略。
教學中,朗讀是體會感情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教學時,我引領學生通過抓重點詞,重點句子,創設情景等方法去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但在體會之后未能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從而缺失了語文課上“書聲朗朗”的重要環節,沒能讓學生在讀中展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課上我將注重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引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讀中體味語文課的個中魅力。
二、備學生不夠充分。
課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對于學生掌握課文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方向,各種問題回答的預設準備不夠充分,以至于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語過于單一,引導不夠深入。如,我在講到貓的盡職時,重點分析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并創設了小情景,讓學生試著屏住呼吸10秒鐘,問學生:“貓為了抓老鼠,一連就是幾個鐘頭,而我們剛才才做了10秒,你們有什么樣的體會?”當時有一個學生就回答說“這只貓簡直就像一個神仙。”當時我若是能就著他的回答挖掘下去,反問他:“貓是神仙嗎?”他可能會回答:“不是。”這時我就可以總結說:貓不是神仙,但它卻做了神仙才能辦到的事,充分體現出了貓的盡職。這樣課文的挖掘就會更深入一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出貓的盡職。因此,在備課中要注意學生的存在,全方位的去考慮學生會從哪些方面回答問題,才能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材。
老舍貓教學反思 9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抒發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個單元的練習重點是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方法。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這種文章的段落里都有總起句或中心句。如《貓》,每個自然段開頭都有一個總起句。但第2、3自然段總起句只是分別概括第2、3自然段內容,只有第一自然段的開頭“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內容,可作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樣第4自然段總起句的前半部份“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可作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這篇課文按照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的特點可以用歸并法把文章分成兩大段。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又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著的既顯而易見又不著痕跡的感情抒發。
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作者采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貓的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現這三個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的性格特點。
第二自然段中,“這可都憑它的高興。”一句,一個“可”字,形象地寫出了貓的古怪,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自己的朗讀中體會貓的可愛以及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我覺得這篇課文學生都很喜歡,因為學生自己家里也養貓,雖然有的學生非常喜歡貓,但對于貓的情感沒有老舍爺爺對貓的情感深。
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
老舍貓教學反思 10
今天,我執教了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這篇文章非常簡短,描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訓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我抓住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這三個特點,先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貓的這些特點,并反復朗讀。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只貓,倒像寫一個可愛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老實,作者就抓住貓愛睡覺這一事例來寫的。因此,我布置的課后作業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然后寫一寫。
不足之處:
1、對課文的深度和廣度挖掘的`不夠,我引導孩子們從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但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講解,最后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進行總結。
2、學生齊讀的次數過多,用的時間長,以至于后面的內容一帶而過。以后需要掌控好時間。
3、講解第一自然段時用的時間太多,后面貓的溫柔可親,勇猛,都沒有進行深入講解。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之處也沒有體現出來來。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課前備課很重要,但是課后反思也很重要,通過反思,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使我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可以使自己今后的教學過程更充實,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學經驗更豐富。
老舍貓教學反思 1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專題是側重于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的方法。所以第一課時我以掌握字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發現貓的特點:成年貓性格古怪表現在:老實貪玩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膽小勇敢。而滿月的小貓則既淘氣又可愛。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字里行間都充滿了作者對貓的喜愛。那么,作者是怎樣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呢?就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要內容。
課上,老師抓住讀中思考、讀中領悟、悟有所得,學以致用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去領悟、學習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不同方法并給予充足時間讓學生去練筆,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鼓勵學生勇于展示,樂于表達。老師語言干練,引導到位,關注學生,關注文本,關注個性,點評中肯,褒貶適中;學生感情飽滿,積極投入,感情朗讀,樂于表達。但習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時間的閱讀積累,留心觀察,感悟生活,不斷學習方法,時常練筆,由興趣到能力,慢慢地提高習作水平。所以,盡管孩子們的習作片段令人不甚滿意,但我還是相信今后孩子們的作文會越來越好的。
課件精致,容量大,效率高,力求樸素簡潔之美;時間駕馭充分。
老舍貓教學反思 1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細致、生動地描述了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復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以及“貓和人”的和諧情趣。如學習第二節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體驗,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會“人和貓”的和諧情趣。
接下來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主要手段,通過自由朗讀第四節,讓學生感受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但在這節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盡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其次、是讓學生齊讀課文,一定程度上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讀理解,不能由老師設定模式來約束學生。
第三、是在學生評論其他同學讀課文時,評語不是很豐富,比較刻板,應引導學生使用多變的語言評價。
通過本課的學習,覺得自己在蛻變。盡管現在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堅信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在我不斷的努力下能夠更快成長。在這里也感謝親愛的老師們,你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給予我無窮的力量。
老舍貓教學反思 13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生動有趣的散文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突出了語文學科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上課時以研究性閱讀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個性化閱讀,使課堂充滿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的和諧統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驅動力,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多種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畫
面中,獲得生動、直觀的感受,引領學生融入文本去閱讀、去探究,讓學生樂學、善學。
注重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
對本文中“蹭、屏息凝視、豐富多腔”等字詞的`理解,沒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體驗去想象、去嘗試、去感悟。學生已經充分地朗讀了獲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體會到了那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韻。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本節課采用了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間蘊含的人文情懷,從而樹立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的教學,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在品詞賞句中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學到了語文閱讀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大膽想象的天地。
老舍貓教學反思 14
10月25日,我有幸聘為2016年xx縣“國培計劃”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實踐性教師培訓觀摩課執教教師,我上的是初中語文《貓》。我因為公開課的經驗不足,缺乏自信導致緊張過度,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現就自己執教的《貓》這一課做深入剖析。
首先,教學設計的能力弱,教學理念陳舊。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握不準示范課的要點,區分不清該闡述的內容范圍的寬度和廣度。例如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我不知道是為了考試而介紹簡單要點,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詳實闡述,因而在矛盾之中,讓學生拓展了知識,致使實際的教學在此出現了費時過多的情況。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更改,想法太多,導致課堂上的問題的出現。
因為平時自己極少主動上公開課,但喜歡學習像其他教師學習,也因此否定了自我,只聽從他人的建議而忘記了自己的思想,致使自己上課時是表演別人的東西,而忘記自己思想的存在,讓自己在教學中沒有了自己。《貓》這篇文章的篇幅過長,我的設計是將兩節課的內容緊縮為一節來展現,但后來采取他人的建議更改分為兩課時來上,因此導致上課時寫作特點這一重點知識完全可以理清,卻改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導致這節課的重點不突出。
再次,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到位。
這次執教的班級七(1)班的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高,與我所教班級的閱讀水平相差很多,因此在問題的設置上偏向簡單,當要求交流的`問題,該班學生不用交流、不用閱讀課文就解答出來了,雖然我也極力要求他們先討論,但這個交流的教學環節形同虛設,也失去了語文教學課堂的內涵。
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我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清楚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接下來,我急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多找機會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上語文公開課的水平;同時加大閱讀先進教育理論書籍的力度,扎實語文的教學功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老舍貓教學反思 15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語言風趣親切,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反思之一:通過檢查預習,理清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分兩部分;大貓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其實是流露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兩者聯系起來考慮,學生就不會只覺得貓只是有古怪的性格了,其實古怪就是貓最可愛的地方。注重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使學生懂得古怪的背后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如: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師就隨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邊讀邊圈出有關貓性格的詞語,先讓學生找出表現貓性格特點的三個重點詞語——老實、貪玩、盡職。結合描寫老實、貪玩、盡職的句子,抓住“吧,呀,呢”以及“非---不可”等詞句,通過學生各種形式的讀,以及老師的指導,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與關心。那么學生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的理解,就很透徹,很全面了,原來作者寫貓的古怪,這是作者喜愛貓的原因啊,這樣的閱讀教育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反思之二:在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努力體現“教—扶—放”的思想。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閱讀方法;然后,歸納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最后,讓學生獨立閱讀第3自然段。教育教學中不平均使用力量,體現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鼓勵學生用表演、想象、聯系生活實際、比較等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反思之三:注重講練結合,感悟和訓練并舉。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本課教育教學力圖在閱讀的實踐中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讓學生根據填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練習,滲透了“利用總起句”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如,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部分時,三次出現的練習,一次是檢查預習時,讓學生填一填,找到了貓的三個性格特點“老實,貪玩,盡職”。二是用“我從-------這個句子(詞語)中體會到貓的-----。”句式來回答問題。三是完成作業本的照樣子,改寫句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運用關聯詞語的能力和捕捉重點詞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口頭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理解文本的能力。
反思之四:抓住“可是和關聯詞語”,理解貓性格中的矛盾點,寫出了貓性格特點“古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連詞成句,成篇的方法。
老舍貓教學反思 16
《貓》這篇精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悟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第一課時以學習生字詞為主,在多種形式的識記中,讓學生達到識記生字的目標,并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對文本內容了解。第二課時則抓住重點語句和課文主線“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讓學生感受貓的古怪性格和它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老舍貓教學反思 17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的效果較好。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后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再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古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糖、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學生樂學,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改進。
老舍貓教學反思 18
一、我覺得本課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1)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先談貓,用圖片激趣,激發學生對小貓的喜愛,再進入課文學習。整個課堂氣氛比較輕松。然后幫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理清文章內容。再細品貓的古怪性格。
(2)理解重點詞句的環節設計比較合理。例如在“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句話的品讀中,我創設情境對話,讓學生通過對話感悟出有語氣詞和沒有語氣詞的'句子在感情表達上的差別。又如為了讓學生理解貓的盡職,我讓全體學生做一做“屏息凝視“這個動作。這些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能夠找到重點的詞句理解貓的古怪,感悟作者和貓之間的情感,還能夠正確運用反語等修辭手法,這些都是做得不錯的地方。
二、但是,本課的教學過程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或是回答的語句不通順。例如,在回答“哪些句子能體現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或者貓對作者的喜愛?說說你的理由”這個問題時,部分學生在說理由時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也有學生只找出了句子,沒有說明理由。還有,當我出示小貓的照片后,提問:“看完圖片,你對小貓有什么感覺?”好幾個學生都只回答“有趣”“可愛”,沒有把句子說完整。所以以后我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及時地糾正和指導學生,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
老舍貓教學反思 19
《貓》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的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愛護動物的情趣,二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抓住事物主要特點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步驟:
一、游戲導入,提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做動作猜常見動物的游戲,進而導入本課的學習。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盡快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初讀——感知貓的特點
讀通讀懂課文是體會文章表達中心的基礎,因此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著理清課文層次;最后復習中心句。
三、品讀——體會“古怪”和“可愛”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本環節主要通過合作探究、自讀自悟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
四、悟情——人愛貓,貓親人
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擬人、比喻的手法能讓文章生動起來,字里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的愛護動物的情感。
五、作業超市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學是為用服務。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兩個作業:一是讀語文書上的拓展閱讀《貓》,旨在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二是小練筆:介紹自己心愛小動物可愛的一面。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較濃的,課上通過品讀感悟重點語句,如“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等,貓的古怪與可愛確實讓學生深刻印象。但是,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因勢利導,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是我在備課中要多下功夫與探索的。
老舍貓教學反思 20
學校教導處開始聽推門課了,所以我每次上課前我趕緊把教學流程再詳記一遍,還要仔細看看需要添加什么,想盡量讓缺點、錯誤減少一些。但內心里當然不希望“中獎”。
今天第二節我剛走上講臺,教導處的人員閃進教室。好在我多少有些準備,心撲通撲通跳了幾下便逐漸趨向平穩。這節課教授內容是第二單元第一課《貓》的第一課時,內容并不復雜。教學內容有三:一是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二是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小貓生氣勃勃的可愛之處;三是讀寫好本課的生字詞語。正好下課鈴聲響起時,各項教學內容順利完成。我暗暗松了一口氣。我征詢王麗主任改進意見,她脫口而出:“第一課時缺少了寫字訓練。”我猛然記起,我安排的是有這個環節的,在指導學生認讀、分析字形之后,讓學生進行描紅,我還讓學生把寫字書都帶到教室來了呢。可為什么還是在講課時毫無知覺地丟掉了這個環節?這是因為有領導聽課緊張的偶然教學行為嗎?
不是,不是的.。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
平時上課,在指導學生認讀完生字、詞語之后,總害怕教學時間緊,所以把描紅練寫這個環節當家庭作業布置了,一次也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過,應了余映潮老師所說的“輕慢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要徹底改變”。其次,還以為寫字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高年級可以點到為止。所以盡管明白,課標中規定,寫字訓練要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高年級字詞教學時間要保證十至十五分鐘但還是沒放到心上,沒落實到課堂活動中。現在想來,還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課堂上學生不練寫,自己不知道學生容易在哪兒出錯,課下反復讓學生聽寫、補寫、糾錯,事倍功半還埋怨學生笨死了。一個生字寫十幾遍也記不住。究竟誰之過?
我開始嘗試把描紅落實到課堂上,哪一課的生字多了我就挑幾個難寫的具體指導,然后讓學生只描紅這幾個字;如果生字少了,全部描紅。
讓寫字走進課堂。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所有好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做的好。
老舍貓教學反思 21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語文閱讀教學應追求文意兼得,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在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時,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感悟。不僅教給了孩子一種閱讀方法,讓孩子具體地感受到了貓的古怪,體會到了作者的愛貓之情,而且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運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表達喜愛之情的寫作方法。借機讓學生進行仿寫的片段練習。實現了文意兼得的閱讀效果。
【老舍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老舍《貓》教學反思06-08
老舍貓的教學反思10-13
老舍的《貓》教學反思09-03
老舍的貓的教學反思09-30
老舍貓教學反思12-02
老舍的貓教學反思08-05
老舍《貓》教學反思09-26
老舍貓教學反思07-04
老舍的貓教學反思07-16
老舍的貓教學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