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5-07-24 17:01:09 賽賽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賞析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詞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賞析,歡迎閱讀。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朝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

  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注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

  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

  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望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物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

  上闋中“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對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作者邊聽邊飲,望現境觸發了對“去年”所經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望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望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望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么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

  “夕曾西下幾時仗?”夕曾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望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曾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仗”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闋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望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望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望一句承上“夕曾西下”;然而望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望一句應上“幾時仗”。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望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望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詞中無意間描寫的現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望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創作背景

  此詩一般認為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知應天府時所作,根據是“張寺丞”與“王校勘”應為晏殊在應天府時的下屬張公壽與王君玉,以及《能改齋漫錄》《苕溪漁隱叢話》等書上所載的,“晏元獻赴杭州,道過維揚,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誦壁間詩板,戒其勿言爵里姓名,終篇者無幾。又使別誦一詩云:‘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沈影,鳴蛙只沸羹。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徐問之,江都尉王琪詩也。召至同飯,又同步游池上。時春晩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書墻壁間或彌年未嘗強對,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也。’王應聲曰:‘似曾相識燕歸來。’自此辟置,又薦館職,遂躋侍從矣”。有人認為這兩個根據不可靠。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學家。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當時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和詞人張先等,均出其門。卒謚元獻,世稱晏元獻。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亦工詩善文。其詩屬“西昆體”,詞風承襲五代馮延巳,閑雅而有情思,語言婉麗,音韻協和。有《珠玉詞》。

  故事成就

  北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江南地區鬧旱災,朝廷派遣兩位官員分路巡視安撫江南。其中有一位官員叫張知白,他到江西撫州視察時,聽說臨川有一位叫晏殊的“神童”。北宋的都城在現今的河南開封,當時稱“東京”。臨川距離東京很遙遠,屬于窮鄉僻壤。臨川會有神童,張知白將信將疑,召來一試,果然名不虛傳。他回京復命時,順便報請朝廷特許晏殊不經過地方考試,直接進京參加會試。

  景德二年(1005)五月的一天,年僅十四歲的晏殊來到東京,參加會試。他看到都城里街道縱橫,沿街店鋪鱗次櫛比,街道上車水馬龍,來往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榮景象,打心眼里高興。他白天游大相國寺,晚間逛州橋夜市,連日來遍游京師,興奮極了。而那些從全國各地進京趕考的成年舉子,不是投親靠友,就是租賃寺廟閑房,整日焚膏繼晷,溫書備考。

  開考那天,從全國各地趕到京師參加會試的舉人,熙熙攘攘,有一千幾百號。晏殊按時趕到考場。他仔細觀察著,在這些舉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成年人,也有少數長出花白胡子的老年人,只有一個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舉子姜蓋。但跟這些大人們一起比試,他一點害怕的感覺也沒有。他那張充滿稚氣的臉上,仍舊跟往常一樣,帶著可愛的笑容。監考官一聲令下,試卷迅速發下來。晏殊接過試卷,先仔細地審題,然后凝神思考了片刻,便提起筆來沙沙沙地寫了起來。他答完試卷,又檢查一遍,就交上去。在他離開考場的時候,絕大多數考生還在那里用手托著下巴,冥思苦想哩。

  考試結果,晏殊和姜蓋兩位少年舉子成績都很優秀。尤其是晏殊,援筆立成,意蘊豐富,詞藻優美。宋真宗非常賞識晏殊。可是,丞相寇準卻認為,晏殊是偏遠的江南人,想抑制晏殊,推薦姜蓋。宋真宗不贊成丞相寇準的意見,反駁說:“朝廷開科考試,只憑才能取士。四海本是一家,豈能以舉子生長地的遠近加以限制?唐朝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朝廷并沒有因為他生長在邊遠的窮鄉僻壤而拋棄不用嘛!”于是,賜晏殊進士出身。晏殊初試順利通過了。

  但是,初試錄取只是考取功名的第一步。按照規定,兩天以后還要進行更嚴格的殿試。所謂“殿試”,要在朝堂上舉行,是由皇帝親自出題、親自主持的考試。初試錄取的舉子們來到朝堂上,看見威嚴無比的皇帝,不少人緊張得直冒汗。可是,別看晏殊年齡小,他卻不緊張,神態自若,一如平常。輪到皇帝給晏殊出題了,皇帝讓晏殊寫一篇《長江賦》。晏殊一聽題目,心里暗暗發笑。原來他在家里時寫過《長江賦》,老師還給他做過詳細的點評。這時候,他想:“如果做這個題目,肯定比較容易,而且一定能寫得很好,但是這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水平。再說,對跟自己同時參加考試的舉子來說,有些不公平。應當怎么辦呢?”他那烏黑明亮的眼珠滴溜溜轉了幾下,很快拿定主意,如實地報告皇帝。他對皇帝說:“陛下,這個題目我已在下面做過了,您能不能重新為我再出一個題目?”晏殊的話,讓皇帝和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考進士,是當時讀書人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徑。考中進士就取得了做官的資格,榮華富貴一下子全都到手;考不上進士就得回家繼續做平民百姓。當時,讀書人都把考進士看做是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關鍵,誰都想走好運,碰上個容易的題目,好一舉高中。有的人為了能考取進士,不惜重金賄賂考官竊取試題,也有的人千方百計取巧作弊。可像晏殊這樣,碰巧遇到自己練習過的題目,卻主動要求更易,這種事人們從來都沒見過,甚至也從來都沒聽說過。這就難怪皇帝跟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啦。

  皇帝仔細端詳著這個誠實可愛的少年,打心眼里感到喜歡。他跟幾位陪考的大臣商量了一下,為晏殊重新命了題。新題目有詩、賦、論三道,晏殊依然很快答完交卷。皇帝接過晏殊的答卷,一邊看一邊連聲稱贊:“好,很好!真是品學兼優,難得,太難得!”

  晏殊當官后,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始終保持淸亷正直的作風。他官至宰相,注重興學,獎掖后進,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都受到過他的提攜。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及賞析09-16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賞析09-17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及賞析09-22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及賞析08-1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賞析08-05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7-0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11-2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及翻譯07-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亚洲2020久久久久久久 |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