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故事

時間:2025-08-30 12:17:53 好文 我要投稿

三顧茅廬的故事(錦集15篇)

三顧茅廬的故事1

  東漢末期,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

三顧茅廬的故事(錦集15篇)

  這時,謀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帶著禮物專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外出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就在這間茅廬中,諸葛亮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愿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此后,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三顧茅廬的故事2

  劉備脫離曹操后,占有荊州自立為王,以皇叔身份招賢納士。可后來劉備的謀士之母被曹操挾持,謀士被迫投靠曹操。那謀士走前向劉備推薦了能人諸葛亮,要劉備必需親自去請。

  劉備第一次到了臥龍崗后空手而歸,因為諸葛亮當時去游山玩水了。第二次去的時候,劉備遇見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知劉備諸葛亮又與一幫賢士好友去山中賞梅了,要一兩個月才回來,劉備只好又怏怏而回,不過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訴諸葛亮自己十分地敬仰他。

  第三次來時,諸葛亮恰好就在屋中睡午覺,劉備不愿打擾諸葛亮,就在屋外等候。諸葛亮醒后,將劉備迎進屋中,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對”,出山輔佐劉備成就大業。后來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水淹萬軍、巧奪三城、火燒赤壁、收服千將、七擒孟獲、七伐北魅、火燒上方谷、收姜維……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顧茅廬的故事3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人馬互相攻伐,連年征戰。劉備胸懷大志,欲建立一番功業。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諸葛亮(字孔明),隱居在隆中臥龍一帶,人稱“臥龍先生”。劉備聽謀士徐庶說諸葛亮很有才能,便帶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親自去隆中拜訪他,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大業。

  可是他們來到諸葛亮的草屋時卻沒能見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失望而返。不久,劉備又帶著關羽和張飛,冒著風雪第二次來到諸葛亮的草屋,沒想到還是沒能見到他,劉備只好留下一封書信,表明自己的誠心,想要邀請諸葛亮出山,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又過了些日子,劉備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準備再次去拜訪諸葛亮。關羽卻說:“諸葛亮也許只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去也罷。”張飛也說:“不如直接將諸葛亮拿繩子捆來。”劉備責備了兩人一頓,又帶著他們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草屋。這次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打擾,于是和兩個兄弟等候在外面。直到諸葛亮醒來,三人這才進草屋,真誠地說明來意。

  原來諸葛亮早就知道劉備要請他出山,他為了試探劉備的誠意,前兩次故意外出不見,這次又假裝睡覺。然而劉備并沒有放棄,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誠,最后終于感動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盡心盡力地輔佐劉備,建立起蜀國的'基業。

三顧茅廬的故事4

  三顧茅廬,這個被世代傳唱的經典故事,在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里卻是另外一個面孔,不是劉備親自上門邀請,而是諸葛亮的自我推薦。這多少讓喜歡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記載的是事實的話,那么在諸葛亮的《出師表》里,“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這句話又該如何解釋?難道是諸葛亮說了假話?還是《出師表》根本就不是諸葛亮所作呢?那么,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要解清這個謎呀,這里面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劉備從袁紹那兒跑出來,然后投奔了劉表,在荊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為什么六年工夫諸葛亮和劉備都沒有見過面?這其實也是本案的一個關鍵,那么也有不少歷史學家試圖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覺得這個事情說不過去,于是提出一種說法,說實際上劉備是找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去沒見著,第二次去又沒見著,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來荊州六年之后,第三次他才見著了。這個說法有點問題,你說劉備這三顧,是不是建安十年一次、建安十一年一次、建安十二年一次,一年去找他一次?好像很難說得通,平均兩年找他一次,更很難說通。也有人提出說,那是因為諸葛亮不好找,住得很隱秘,這個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我們武俠小說里寫的那種躲避仇家追殺的大俠,隱姓埋名躲在一個旮旯里,你找他不著,他老早就來到了荊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是劉表的親戚啊,他和荊州的官場,和荊州的上流社會,和荊州的士人集團是有往來的,他怎么是一個找不到的人呢?所以這些理由看來是不能成立的。

  對于這個問題也有歷史學家試圖做出解釋,比方說尹韻公先生就提出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認為諸葛亮當時的知名度不夠。我們去讀《三國志》對諸葛亮的`描述是什么呢?“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就是說諸葛亮自己自信是很強的,但是當時荊州的士人集團并不是一致認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對他不以為然。那么劉備聽到別人對諸葛亮的介紹的時候,劉備會掂量一下,說這個是真呢還是假呢?他會猶豫,這么一猶豫幾年就過去了。

  另一方面,在諸葛亮這方面有心理障礙。因為諸葛亮給自己設計的這個目標,是到了這個集團以后他一定要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要當首席謀士,要當這個集團的二號人物,而劉備和關羽、張飛的關系過于密切,食則同器,寢則同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你很難擠進去,他也要猶豫。

  那么這兩個說法都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就是年齡。我們要知道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是多少歲?26歲,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多少歲?46歲,那么將心比心,讓一個46歲的身經百戰的天下梟雄把一個26歲的從來沒有表現過自己什么特殊能力的年輕人奉若上賓,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可能要求劉備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到一個鄉下去請出個二十歲的人來當他的總參謀長呢?所以年齡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不是后來曹操那么咄咄逼人,這個事說不定還要拖下去。總而言之,劉備他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決定放下皇叔和長輩的架子,下鄉去見一個比他小了二十多歲的沒有任何頭銜和功名的這么一個年輕人,所以三顧茅廬是可信的,登門自薦只能存疑。

三顧茅廬的故事5

  【出處】

  元代馬致遠《薦福碑》。

  東漢后期,群雄割據,漢室衰微。皇族劉備痛感漢室沒落,決心興復漢室。聽說隱居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是個曠世奇才,劉備決定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第一次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二次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仍然避而不見。當時,張飛十分生氣,但是劉備仍然不泄氣。第三次,劉備又一次遠路而來拜訪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的誠意打動,親自出迎。在諸葛亮的茅草棚中他們暢談當前時局,探討奪取天下的'策略。劉備為諸葛亮的遠見卓識所打動。劉備于是拜孔明為軍師,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復興漢室,消滅曹操。

  諸葛亮出山不久后,曹操出兵伐劉備、孫權。諸葛亮獻策聯合孫權,指揮了著名的赤壁之戰,殺得曹操落荒而逃。不久后,諸葛亮又輔助劉備占領荊州、益州,北向中原,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后來,劉備去世,劉禪繼位。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后,諸葛亮打算繼續伐魏。在他出師前給劉禪寫了一個《出師表》,其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三顧茅廬”即源于此表。

  釋義

  三顧茅廬原來是指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草舍中拜訪。后人常用此成語來形容誠心誠意地多次專程訪問或多次邀請。

三顧茅廬的故事6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邀請出山輔佐。

  第一次,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第二次,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第三次,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親自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前兩次都沒有見到,但劉備誠懇的等到第三次終于請到諸葛亮出山

三顧茅廬的故事7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顧茅廬的故事8

  207年的冬天,劉備逃離袁紹大本營又投靠了劉表,當時曹操已經掌握了朝廷權利,而天下諸侯又各自為政,劉備想要增強競爭力的話就必須找到一位能為他制定長遠戰略的軍師。剛好徐庶和司馬徽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的學識淵博,而且為人忠誠,如果能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天下大事都不用愁了。但是諸葛亮性格孤僻,一直住在山上的草房里不聞天下事,能不能把諸葛亮請出山就看劉備有多大的能耐了。劉備心想這位諸葛亮如果真有如此實力,那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請出山。所以劉備就帶著關羽和張飛第一次起身前去拜訪諸葛亮,而且還帶了一些禮物。但是這次很不湊巧,書童說諸葛亮出門有事去了,所以劉備也是比較失望,第一次并沒有見到諸葛亮本人就回家了。等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再次起身前往諸葛亮的家中,而且這天還下著大學,上山的路特備不好走。結果又不巧,書童說最近天氣太寒冷,諸葛亮到氣候比較溫暖的地方閑游去了,這段時間都會不在家。這個時候關羽和張飛已經逐漸失去耐心了,覺得這個諸葛亮實在太大牌,而且他到底是不是真材實料也不知道,所以就想放棄諸葛亮。但是劉備把兩人訓斥的一頓,覺得他們沒有耐心,如果真是一位人才那將會是他們一輩子的損失,所以劉備一行人只能再次無功而返。

  等到劉備第三次要去拜訪諸葛亮時,劉備已經把最近的天氣和所有外界因素都給考慮到了,這次諸葛亮應該不會又不在家了吧。結果這次諸葛亮的.確在家,但是在睡午覺所以書童讓劉備他們等等。期間張飛和關羽又發了幾次牢騷,但好在劉備的心能平靜下來,諸葛亮醒后終于是和劉備他們見面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對劉備刮目相看,能有這樣毅力的人可見未來一定能成一番大事業。擴展資料:隆中對原文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南陽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三顧茅廬的故事9

  東漢末年,劉備為了日后成就一統天下的大業,求賢若渴。他聽說襄陽城西隆中的諸葛亮雄才大略,是個杰出的人才,便準備了禮物,與關羽、張飛專程去拜訪。快到隆中的時候,遠遠望見山坡上有幾個農夫一邊鋤地,一邊唱著歌。那歌聲優美動聽,最后兩句是:“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劉備聽完歌,停住馬,叫過一個農夫問道:“這歌是誰作的?”農夫說:“是臥龍先生作的。”劉備問:“臥龍先生住在什么地方?”農夫說:“從這山坡往南走,有一帶高岡,高岡前邊樹林中的草房,便是臥龍先生的住處。”劉備謝了農夫,打馬繼續往前走。走出三四里地,就看見樹林了,果然松竹交翠,景致清幽。劉備來到莊前,跳下馬敲開柴門,不大工夫,一個看門小童出來告訴劉備:“先生外出了,不知何時才會回來。”劉備聽了十分失望,便對童子說:“如果先生回來,請說劉備來拜訪過。”

  幾天后,劉備派人打聽到孔明已回,便叫人備馬。張飛說:“孔明只不過是個鄉村百姓,用不著哥哥親自去,派個人把他叫來得了!”劉備把張飛斥責了一頓,說:“孔明是天下的大賢,怎么能隨便去叫呢?”于是,劉備上了馬,第二次去拜訪孔明。關羽、張飛也跟著去了。

  這時正是深冬,天氣很冷。他們走了幾里地,天空忽然刮起北風,下起大雪來。張飛說:“天這么冷,還跑遠路去見那個沒用的人,真不如回去避避風雪。”劉備說:“我頂著雪去,正是想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兩位弟弟如果怕冷,就先回去吧!”張飛一挺身子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冷?我只是擔心哥哥又空跑一趟。”劉備說:“別多說了,跟我走就是了。”

  三人到了孔明的莊院前,童子迎了出來。劉備下馬問:“先生今天在家嗎?”童子說:“正在屋里讀書。”劉備很高興,和關羽、張飛隨著小童走進院子。走了幾步,忽聽屋里傳出吟詩的聲音。劉備在門前站了一會兒,等屋里吟完詩歌才進去,只見一個青年正在桌旁讀書。劉備上前施禮說:“我一直在想念先生,只是沒有機會見到您,前些天來過一次,恰好先生出去了。今天我頂著風雪跑來,總算見到了先生,真是幸運!”

  那青年慌忙向劉備還禮說:“將軍是要見我哥哥吧?”劉備一聽,驚訝地問:“先生不是臥龍?”那青年說:“我是臥龍的弟弟諸葛均。我們兄弟三個,大哥諸葛瑾,現在江東;孔明是我二哥,與友人出游去了。”劉備嘆口氣說:“我們緣分怎么這么淺,兩次都沒有遇上大賢!”張飛說:“那先生不在,哥哥上馬走吧,不用等了!”劉備說:“我既然來了,怎能一句話不留就走?”于是向諸葛均要了紙筆,給孔明留了封信,信中希望諸葛亮能出來幫助他安定天下,救國救民,并說幾天后還要來拜訪。劉備把信寫好,交給諸葛均收下,向他告辭。

  劉備告別出來,小童指著遠處喊道:“老先生來啦!”劉備以為是臥龍,忙上前施禮。諸葛均說這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劉備只好悵然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過了幾天,又挑了個好日子,誠心誠意地洗了澡,換了干凈衣服,準備再上隆中請孔明。關羽不高興地說:“哥哥親自去拜訪過他兩次,這已經超出禮節的范圍了。我想那諸葛亮只不過是徒有虛名,不見得有什么學問,所以才躲著不敢見您。哥哥不要被他迷惑了!”劉備說:“春秋時,齊桓公去看一個小臣,親自去了五次才見到,何況我們是去拜訪大賢呢!”

  張飛說:“哥哥說錯了!諸葛亮只是個種地的,算什么大賢!這次不用哥哥去,我用一條麻繩就能把他綁來!”劉備聽了,生氣地說:“你太無禮了!這次你別去,我和云長兩人去。”張飛著急地說:“兩位哥哥都去,可別把我留下!”劉備說:“你要去也行,到那兒可不許撒野!”張飛答應了。

  劉備到了隆中,離孔明住處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到了孔明院外,童子出來說:“今天先生雖然在家,但正在屋里睡覺,還沒有起來。”劉備說:“那就先不用通報了。”劉備吩咐關羽、張飛在外面等候,自己輕輕地走進屋里,也不說話,在臺階下靜靜等候。站了好半天,孔明也沒有醒來。

  關羽、張飛在外面等的'時間長了,也不知里面是怎么回事,心里著急,就闖了進來。他們見劉備還在那恭恭敬敬地站著,心里很生氣。張飛對關羽說:“這先生太傲慢了!我哥哥在臺階下站著,他竟裝睡不起來。等我到屋后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關羽好歹把張飛勸住了。劉備擺擺手,叫他們還到院外等候。

  劉備又站了一會兒,只見孔明翻了個身。童子想去報告,劉備說:“不要驚動先生。”孔明又睡了一個時辰才醒,口中吟了一首詩: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然后,翻身問童子說:“有客人來嗎?”童子說:“劉皇叔在這兒站著等半天了。”孔明說:“怎么不早告訴我!請等我換換衣服。”說完,起身到后屋去了。過了一會兒,孔明穿得整整齊齊出來迎接劉備。劉備一看,的確是英姿瀟灑,人才出眾。

  兩人敘了禮,分賓主坐好,童子獻上了茶。孔明說:“我是個鄉下人,懶散慣了,蒙將軍幾次來探望,心里真是過意不去。上次看到將軍留下的信,對您憂國憂民的心情,我非常敬佩。但我年紀輕,才識淺,恐怕回答不好將軍的問題,誤了您的大事。”劉備說:“請先生以天下百姓為重,開導開導我吧。”孔明笑笑說:“我愿意聽聽將軍的志向。”劉備說:“現在奸臣掌握了朝廷大權,漢朝江山眼看就要完了。我想討伐奸賊,伸張正義,安定國家;但是能力低,見識淺,一直沒有什么成效。因此,特意來向先生請教。”

  孔明說:“自從董卓作亂以來,英雄豪杰紛紛招兵買馬,搶占地盤。曹操力量不如袁紹,最后卻把袁紹打敗了,這主要還是靠人的智謀。現在曹操擁有百萬大軍,又能用皇上的名義對各地發號施令,目前絕不能和他交鋒。再說江東,傳到孫權已經是第三代了,那里地勢險要,百姓也擁護他,因此可以把他作為盟友去結交;荊州與益州的主人無能,這兩個地方,以后一定會歸將軍的。到時,將軍領著這兩地兵馬進軍中原,百姓一定會歡迎您的!”

  孔明說完,叫童子拿出一幅西川地圖,掛在墻上,對劉備說:“這是西川五十四州地圖。將軍可先拿下荊州做立腳點,然后奪取西川建立大業,和曹操、孫權成為三足鼎立的形勢。”劉備聽完,異常振奮,向孔明拱手道謝說:“聽了先生的話,我的心里一下敞亮了!”劉備再三請孔明出山相助,感情真摯,眼淚都打濕了衣襟。孔明見劉備心意誠懇,便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此后,劉備拜孔明為軍師,授予印綬,請他掌管軍馬。兩人同桌吃飯,同床睡覺,共議大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從此被天下人傳為美談,表示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顧茅廬的故事10

  三顧茅廬的主要講的就是劉備經過徐庶的暗示,告訴他在一個地方有個軍事人才,但他從來沒有出來參加過戰爭,整天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徐庶說如果大王能夠得到這個人才,便能夠幫忙大王統一天下。由此能夠看出這個人是有多厲害,哪個大王聽了不會動心。

  于是劉備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劉備問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時候會回來,童子說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沒有固定的時間,這次劉備只好遺憾的回去了。過了幾日他又和手下帶著禮物前往諸葛亮的.茅草屋,這次依舊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正好被朋友約出去了,劉備甚是遺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過完新年后,劉備又準備出去前去諸葛亮家了,這次但是冒著風雪前往,可見諸葛亮對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這次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諸葛亮最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時諸葛亮正在睡覺,他只好等著了,不久,諸葛亮醒來了,和劉備進行了一番交談后,同意跟隨劉備前去指導軍事策略。

三顧茅廬的故事11

  “喔喔喔——”公雞一聲長鳴,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劉備、關羽聽到雞鳴聲,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只有張飛還躺在床上繼續打著呼嚕。用不著劉備“動口”,關羽就把張飛喊了起來。張飛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耐煩地說:“才幾點呀,這么早起來干嗎?”說完又要埋頭大睡。劉備一把把張飛拉了起來,鄭重其事地說:“三弟,今天我們要去拜訪諸葛先生,你怎么這么沒記性?”張飛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來:“就這點小事,不勞大哥您親自去,我這就去把他捆來。”說著,張飛從床底下拿出一條麻繩,隨后閉上雙眼,默念:“飛飛飛,飛向臥龍崗;捆捆捆,把孔明捆來!”麻繩飛了起來,飛出窗外,飛向臥龍崗。劉備明白張飛的舉動,也念:“乖乖乖,回回回,乖乖麻繩速速回。”麻繩又轉彎飛了回來。劉備責備張飛:“你怎能如此魯莽,諸葛先生神機妙算,法術高強,如果有他幫忙,我等必能統一中原,想當初咱們桃園結義為的是什么?我和二弟親自登門去請,依我看,你就別去了!”張飛急了,他可不想落單,趕緊上前討好劉備:“大哥,我們桃園三結義,少了我怎么行呢,我聽你的就是了!”劉備這才同意讓張飛同去。

  劉、關、張三人騎馬快速向臥龍崗飛奔。突然,三匹馬齊刷刷臥倒在了地上,三人從馬上摔了下來,劉備腦門上摔了個大包,張飛來了個狗啃泥,關羽還好,只受了一點點的.皮外傷。劉備嘟噥道:“怎么回事?”關羽踢了踢一動不動的馬,對劉備說:“大哥,沒有馬,我們怎么去臥龍崗啊?”張飛突然尖叫:“眼鏡……”“蛇”字還沒說出來,張飛的嘴就被關羽用手捂住了,一條眼鏡蛇正朝他們吐著舌頭,發出可怕的“咝咝”聲。

  據說,無論什么人被這種眼鏡蛇咬到,都將必死無疑。關羽給劉備和張飛同時使了一個眼色。說時遲,那時快,眼鏡蛇向他們,發起了進攻,劉、關、張三人快速運用了“空間轉移”術,眼鏡蛇撲了空,癱倒在了地上。

  此時,劉、關、張三人已利用“空間轉移”術站在了茅廬外。關羽上前去敲了敲門,童子開門見是劉、關、張三人,就皺著眉說:“哎呀,又是你們,你們這是第三次來了吧!我家先生正在睡午覺,如果想見他。就進屋等吧。不過我提醒你們,我家先生不睡幾個時辰是絕不會醒來的!”關羽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揍他一頓,不過礙于面子,卻只能微笑著說:“我們可以等。”

  三人坐在茅廬外。張飛恨恨地對劉備說:“真是死氣我了,大哥,還是讓我進去把那諸葛亮給揪出來吧!”“不不不,”劉備意味深長地說,“千萬不可冒失。”說完就慢慢閉上了眼睛。張飛疑惑地對關羽說:“大哥這個時候也能睡得著?”關羽說:“大哥那么聰明的人,一定是在閉著眼睛想辦法呢。”

  劉備到底在干什么呢?當然不會是睡覺,劉備可沒那么笨,他到諸葛亮的夢里去啦!“臥龍先生,早就聽說您法術高強,神機妙算,在下佩服不已啊!”

  “不敢當,不敢當。”

  “在下很想請先生出山輔佐,統一中原,但是前兩次來都沒見到先生,這次終于得償所愿。”

  “我很想為你效勞,那就先和我過兩招吧。”

  “先生請!”

  “很簡單,我給你出三道題,如果你全答對,我跟你走,如有錯,恕不相從。”

  于是,諸葛亮和劉備過起招來,這里的過招不是打架,是比魔法。

  “請問,如果你的皮膚很黑,怎樣才能使皮膚變白呢?”

  “運用‘魔法聚集’把全身的黑色素聚集到手指上,然后加熱手指,黑色素就會蒸發,皮膚也就會變白了。”

  “好,第二題,如果你正在做重要的事情,但又有人請你幫忙,你該怎么做?”

  “首先進行‘靈魂切割’變成兩個人,一個繼續做事,一個去幫助別人。最后再,‘靈魂合璧’。”

  “嗯,不錯!最后一個問題:我睡醒后你會做什么?”

  “帶著你一起回去輔助我統一中原!”

  這時,諸葛亮醒了,劉備也醒了。童子大喊:“我家先生醒了!”張飛興奮地對劉備說:“大哥,快去和諸葛亮‘談判’吧!”張飛一時想不出什么好詞語,只能用“談判”。可劉備說:“諸葛亮已經答應和我一起走了。”劉備的回答讓張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諸葛亮的人還沒見著呢,怎么可能答應呢。

  結局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劉、關、張三人高高興興地帶走了法術高明的諸葛亮。

  感言: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真地去對待,拿出自己的真誠,就一定能辦成。

三顧茅廬的故事12

  意思:比方屢次專誠訪問。又作“三請諸葛”。

  東漢末年,天下決裂,曹操據中原黃河、濟、淮流域,劉備據益州、漢中地域,孫權據長江下游一帶,相互攻伐,連年爭吵,逐步構成魏、蜀、吳三國局勢。

  劉備據說諸葛亮極有才干,便恭恭順敬地親身去尋訪。這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寄籍山東瑯邪,當時隱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陽鄰近),人稱“臥龍先生”,并稱住處一帶的高岡為臥龍岡,他就住在岡前的茅廬(草屋)里。劉備經過徐嫡先容,曾前后三次專誠造訪他。頭兩次,他成心避而不見,最后一次才見了面。劉備懇求了半天,諸葛亮許可出山相助。從此,諸葛亮當了劉備的智囊,指揮若定,打了良多勝仗,奠破了蜀漢的`國基。后來,劉備稱帝,諸葛亮做了丞相。(參看“如魚得水”)

三顧茅廬的故事13

  成語名稱:三顧茅廬

  成語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顧:拜訪;茅廬:茅屋。比喻真心誠意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來源: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成語造句: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的成語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三字開頭的`成語

  三月不知 三思而后 三十六計 三十六策 三年不窺 三過其門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顧茅廬 三人成虎

  包含有三字的成語

  余音繞梁 此地無銀 二桃三士 二桃殺三 馮諼三窟 三日打魚 三十六策 士別三日 一飯三遺 一沐三捉

三顧茅廬的故事14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 (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 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 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 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 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 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 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 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 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 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 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 心求才的意思。

三顧茅廬的故事15

  今天,我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

  書中講的是:東漢未年,劉備去為了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就去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卻外出郊游,不在家,劉備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后來,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又外出閑游,張飛本不想再來,見諸葛亮不在,便氣呼呼地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食,準備三度造訪諸葛亮。

  于是便動身再次拜訪諸葛亮,到了草廬外,只見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劉備的誠意,終于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愿意出馬輔佐他,打敗敵軍。

  讀了《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故事之后,讓我明白了:去拜訪別人,必須有一顆誠懇之心。這樣,才會有回報。我們學習也是一樣,只有我們認認真真的聽好每一堂課,把所學的知識要點充分掌握住,按時完成布置得課堂作業,課外作業,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最好自己能獨立完成,檢查自己真正學會了多少知識內容,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水分,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績。如果,平時學習馬馬虎虎,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就會靠的成績很差。所以,我們要用《三顧茅廬》的態度去學習。

【三顧茅廬的故事】相關文章:

三顧茅廬的故事09-29

三顧茅廬的故事06-02

三顧茅廬故事梗概07-05

三顧茅廬的故事優秀10篇09-17

三顧茅廬的故事15篇[薦]05-18

《三顧茅廬》解讀10-02

三顧茅廬讀后03-10

三顧茅廬縮寫07-25

三顧茅廬課后反思05-28

劉備:三顧茅廬的隱情09-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最新国产精品第二页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址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