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故事[精品]
關于誠信的故事1
宋慶齡就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有一次,宋慶齡和同學約好下午六點到老師家里拜訪,回到家后,宋慶齡吃完晚飯,爸爸就說:“你叔這天過生邀請全家人過去。”宋慶齡聽后很高興,但一想到和同學的約定立刻就拒絕了,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同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舊站在那里等待,但是仍不見那位同學的身影,宋慶齡回到家渾身濕透了,看見爸媽早已從叔叔那里回來了。第二天,床慶齡照樣到學校上課,也沒有因為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學鬧矛盾。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說出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之后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掩護他,使他完全的度過了難關。最后,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了漢王朝的重用。評: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任信用就守住人品,守住人格。守信,總是以極其負責的態度對待別人,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我。真正的守信者不輕易許諾。是否許諾,從能否踐約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所以一旦答應,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在踐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會有意想不到的阻力壓來。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漢時期的
季節,重諾言,守信義,時人便有“得黃金百萬,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贊言守信,在人們的心目中,比金錢要得的。
關于誠信的故事2
記得孔子曾說:“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決計不會拋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里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生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后輩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后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后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為圭臬。無怪康有為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說《論語》是后世無賴偽造的。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里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里魯肅的誠信有目共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一句批語:忠厚乃無用的別名。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真是因為有些失望之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盡力提倡“誠信為本”、“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并親自蹈行。這兒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嗎?老頭說行。后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口讓老頭看著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發在風里飄啊飄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第二天入學典禮,新生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幾年后新生也畢業了,老校長說不定又在替哪個剛報到的看行李。新生是我哥,他說這件事的時候眼里仍閃著淚光。
關于誠信的故事3
一個農夫把斧頭掉進了河里,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財神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農夫卻搖頭說:“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工人還是搖頭。最后,他拿出了一把鐵斧頭,農夫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財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
一個貪心的家伙知道了,他故意把斧頭扔進河里。很快,財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財神問他,他馬上說:“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財神厭惡他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這個人最終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到了。
許多人都認為欺騙、說謊話是一種有利的行為,以為欺騙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所以許多聲譽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飾自己商品的缺點,登載各種欺騙顧客的廣告。有些人甚至以為,在商業活動中,欺騙的手段與資本一樣必需。
他們不明白,在他們多得到一分金錢的同時卻損失了誠實的品格。他們的錢袋中或許有所增益,但最終他們會損失更大!
而且,世間不知有多少人會在日后覺悟到,欺騙的行為是靠不住的,是要失敗的!所以從實現愿望這一點考慮,誠實也是一種最好的策略!翻閱商業歷史,你可以看出,50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幾乎是寥若晨星。
那些大商店,當時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爭相刊登各種欺人的廣告,做各種欺人的宣傳,真是盛極一時,然而它們的壽命同樣不能持久,因為它們缺少誠實的后盾。它們終究是不可靠的,一時的欺騙雖能得逞,但不久便會原形畢露。到最后它們就要受到冷落、衰退,直至失敗。
天下沒有一種廣告能比誠實的美譽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睞。
欺詐者是墮落的人!這樣的人因為不誠實,不能夠與人相處長久,更不能達成自己幸福和成功的愿望。
有些青年人,為了取得一些蠅頭小利,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像在跑馬場中賭馬一樣地肆意揮霍,這豈不是一種可悲?
誠實是人生的一種美德,盡管誠實的人有時會被人嘲笑,但最終會像斧頭掉進河里的農夫那樣得到獎賞。
待人應以誠信為本。不虛美,不隱惡,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宋朝丞相張知白向朝廷推薦年輕的.晏殊。朝廷召晏殊來到宮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試,就命令晏殊參加考試。晏殊見到試題后說:“這首賦我在10天前已作過,請皇上另出別的試題。”他的誠實博得了真宗的喜愛。之后,晏殊擔任了館職。有一天,太子東宮缺官,內廷批示授晏殊擔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而皇上對他說:“近來聽說館閣里的巨僚,沒有一個不宴樂玩賞的,只有晏殊與兄弟埋頭讀書,如此謹慎持重,正可以擔任東宮官。
”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當面向他說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聽了后,說:“臣下不是不喜歡宴樂和游玩,只不過是因為貧窮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錢,也想去玩的。”皇上對他的誠實備加贊賞。宋仁宗時,他終于做了宰相。
雖然有些實話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或誤會,但終究會被人理解,博得對方的信任。
誠實是待人處世的絕妙法寶。雖然對人誠實,你可能付出一定代價,但日后你得到的,將遠比付出的多得多。
人生箴言:
誠實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是每個人都應當堅守的偉大情操。就算是向人誠實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受到嚴厲懲罰,你也應該這樣做,因為做人理應如此。
關于誠信的故事4
爸爸常常告訴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連誠信都沒有的人,將來走入社會就沒有人會信你。”
我看過一個典故: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傳說講:有一個國王為博美人一笑,一個謀士為這個國王出主意,把烽火點著讓各方諸侯盟友從四面八方慌亂趕來支援,美人看著人們慌亂的樣子笑了。
但是,后來有敵人入侵,國王點著了烽火卻沒有一個盟友或諸侯來支援,最后國王被殺了。這個故事傳說講我們要誠信。不能為了一時之快,隨意欺騙別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人朋友。最后卻有無法預知的后果。
現在,有很多商家為了掙更多的錢財用了很多辦法如:有一些肉明明稱的八斤,但回家以后切好馬上就成了七斤,這是商家的一個手法,但在我想,我以后在也不會去這個攤點,買東西,而且我還會告訴左領右舍的人,也不去他那買,這個商店沒有誠信。
有一次,我和同學去上學的時候:我們看見一元的果粒橙,這個價錢讓我有點吃驚,果粒橙不是要3。5元嗎?怎么一下一元一瓶,同學毫不猶豫的買了一瓶。我走的時候給同學說給我看一下,這個東西的.日期。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日期是20xx年1月2日過期,今天都2月12日了,幸虧我沒有買,我把這個事告訴同學,同學立馬扔了,我想:為什么,不去換要扔了,哎!好可惜。
有一次,同學告訴我不要去三校買樂高,因為他門店樂高零件不全,說好零件不全可以換的,但是他最后說100元的東西你拆開了我再怎么賣,他答應的東西沒有做到,店家沒有誠信,老板還老訓人,有人在那挑東西,但他說你來偷東西。我點點頭,表示我知道了。
看了這幾個故事傳說,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信中國人。
關于誠信的故事5
他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勉強供他念到大學。
畢業后,他在一家雜志社謀到一份差事,并開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他雄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幾年過去了,他發表了不少文章,但仍然沒有成名。他認為整天寫豆腐塊沒出息,于是考慮寫長篇小說。28歲那年,他終于寫出了一部,但作品出版后,反應平平,既沒有賺到錢,也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名聲。他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恰逢此時,他和雜志社老板鬧意見,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魷魚。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他氣憤之至,卷起被鋪就走人。他四處求職,可是身上的錢已花得差不多,工作還沒著落,他越來越窮困潦倒。偏偏這時,一場人生的災難驟然降臨,他病倒了。
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在短期內沒法痊愈,需要長期住院觀察,他聽了,感到人生被劃上一個圓圈,他徹底絕望了。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病情仍未見好轉,他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感到全身空洞洞的。他開始胡思亂想起來。一天他忽然想,何不找些輕松的書籍來閱讀,譬如推理小說之類的呢?
說看就看,他真的找來幾本看起來。兩年后,他出院了,竟在不知不覺間看了兩千多冊。或許是潛移默化,或許是其他原因,總之,他漸漸喜歡上推理小說,最后,他干脆寫起推理小說。讓他感到驚訝的是,他覺得自己竟然很適合寫推理小說。
不久,他就寫出一篇,小心翼翼地送到編輯手上。讓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篇名叫《班森》的推理小說,一出版就大受歡迎,他由此迅速走紅。
他叫范達因,美國推理小說之父。他創作的《菲洛·萬斯探案集》,成為世界推理小說史上的經典巨著,全球銷售量達8000萬冊。
貧窮,失業,患病,失意,這看似可怕,其實未必是件壞事。許多時候,只有當一個人跌到了人生的谷底,遠離了欲望喧囂,才能徹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關于誠信的故事6
很久以前,有位國王要挑選一個孩子做繼承人。國王吩咐大臣給全國的每個孩子發一些花種,并宣布: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
有個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花盆里的.種子卻不見發芽。雄日又給種子芽了些肥,澆了些水。他天天看啊,看啊,種子就是不發芽。
國王規定的日子到了。許許多多的孩子捧著盛開著鮮花的花盆擁上街頭。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著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突然,國王看見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他停下來問:“你怎么捧著空花盆呢?”雄日把花種不發芽的經過告訴了國王。國王聽了,高興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就是我的繼承人!”
孩子們問國王:“為什么您讓他做繼承人呢?”國王說:“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這樣的種子能培育出美麗的鮮花嗎?”
關于誠信的故事7
誠信,似一灣清泉,如縷縷陽光,用純凈洗去不潔的鉛華,讓心靈煥發勃勃生機,,讓我們感受道德與良知,感化懵懂與扭曲,讓我們的民族之魂昂然屹立。
講一個故事。一個商人帶著“健康、美貌、機敏、才學、金錢、榮譽、誠信”七個包袱去渡河,在中途遇到了海浪的襲擊,船夫就去告訴商人:“現在我們遇到了海浪,而船上的東西太多,船會負荷不了,所以你現在就必須決定要扔掉一個包袱,不然我們都會葬身魚腹。”
面對船夫的話,商人很猶豫,因為他不知道應該扔掉哪個包袱,他在想:“如果扔掉了健康,那就算能成功的上岸,以后也會早早的就面對生老病死,那豈不是和現在面臨一樣的處境,但如果丟掉了美貌,他以后也會為自己丟掉美貌而后悔;但是選擇丟掉機敏和才華,那么作為商人來說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但選擇丟掉今天好不容易才擁有的金錢,那么他以后要面對的還是一貧如洗的生活;假如選擇丟掉了榮譽,那對商人來說沒有了榮譽就沒有和別人合作的資本,那也是很殘酷的。所以,商人在想了一番后決定,把誠信丟下了海里。后來商人和他的六個包袱以及船夫都幸運地回到了岸上,但以后的生活卻讓商人后悔丟棄了誠信這個包袱。
自那次海浪襲擊,商人丟棄了誠信之后,商人的生活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因為沒有了誠信,讓他的生意在別人的心中降低了標準,他的才華和機敏也因為失去了誠信而無法施展,而滿嘴的謊言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不到女朋友,那么就算有再好的美貌也沒有用,最后他因為承受不了這些打擊,患抑郁癥而死。
看吧!想必大家現在應該知道誠信的重要性了吧!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那么他將一無所有,反之,他則會收獲滿滿。
所以,我們要重舉誠信的旗幟。
首先,從我們和老師開始,師生之間,理所當然應該坦誠相待,摒棄所有虛偽的笑容,可惡的謊言,取而代之的是真誠的問候,信任的眼神,還回到那種干凈溫和的.氛圍,不要再讓謊言和欺騙影響和老師的感情,更不能讓它們占領我們的教室,讓我們摘下沉重的面具,脫去邪惡的偽裝。誠信,讓我們受益匪淺。
接著,我們要揚起誠信的風帆。
首先從我們和同學開始,真誠待人,表里如一,言而有信,讓流言蜚語從此煙消云散,讓勾心斗角從此無跡可尋。教室里我們應該為夢想而共同奮斗,親密合作;寢室里我們應該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團結互助。誠信,讓我們心情開朗。
最后,我們要拾起誠信的行囊。
首先,理應從我們自身做起,樹立遠大的志向,用青春和熱血澆灌夢想,用我們的努力為我們的夢想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們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誠信為人,誠信處事,會讓你獲得更多地信任,更多地幫助,讓許多難題迎刃而解。誠信,讓我們懂得自尊和擁有更多的朋友。
誠信,檢驗靈魂的標準,千萬不要因貪圖私利而丟棄誠信,朋友們,不要拒絕誠信,擁抱誠信吧!
因為......
誠信為人,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誠信處事,你的前程將會一片輝煌!
關于誠信的故事8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里的一句話給驅散了:老師,你說過要給我看你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樣還沒給我看啊?
啊?就是啊,我怎樣把這個“諾”給忘了個一干二凈了啊!雖然那只就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話:雪天未必如你說的那樣搞笑吧?我以后給你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就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并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就是隨改好后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于腦后。殊不知學生那邊卻就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就是失信于人又就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就是所有的話都能夠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就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就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立刻阻止,說自我只就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騙。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那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必須把文章給你……
關于誠信的故事9
相信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可是三國時蜀國足智多謀的軍事,可謂是料事如神那種。沒錯,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鉆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臥龍”。求賢若渴的劉備聽聞后,高興地說:“我需要這樣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句話并不是帶貶義,說明劉皇叔確實有別樣的智慧。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著讓你一再去請。”
劉備說:“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么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說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著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說。”劉備卻說:“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托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并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說:“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著輕蔑的口吻說:“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說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愿,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于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于是諸葛亮終于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著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于誠信的故事10
唐太宗的誠信之道
歷代以來,中國的統治者都擁有著無窮無盡的小聰明,并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誠實執政,坦白對人。結果當政者用詭計馭使部屬,部屬也依樣畫葫蘆用詭計蒙蔽首腦。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誠實執政的唯一人選只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任時,對臣僚敞開胸懷,不行欺詐之術,臣僚也盡忠職守,不搞欺瞞哄騙的傳統官場伎倆。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氣整頓吏治,下決心要在官場根治貪污受賄的不治之癥。為了偵查那些暗中受賄和將來有可能受賄的'貪官污吏,李世民令親信暗中向各部官員行賄,結果還真查處了幾個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謀略告訴一位隋朝遺臣,沒想到這位大臣當場潑了他一瓢冷水。他說陛下平時總告戒臣民要誠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卻先行欺詐之術,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會一樣用欺詐的手段報答你。李世民不但沒發怒,反而認為大臣的話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這句逆耳的忠言。
還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齡雖不滿十八歲,但體格健壯的男子也要應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絕在詔書上簽字(注意這是李世民最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沒有分管大臣的簽字就沒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沒有哪個皇帝會主動限止自己的無限權力),李世民解釋說:“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報年齡。”魏征回答說:“陛下常說我以誠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詐欺;可你卻先失去誠信。陛下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李世民深以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關于誠信的故事11
在一次國會選舉期間,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利經常被一個記者如影隨形地跟蹤。因為此人效力的報紙與麥金利政見相左,他經常發表一些于其不利的報道。麥金利對這個人感到很是惱火,可內心倒是禁不住暗暗“欽佩”其攻擊自己的那種執著勁兒。
一天,麥金利坐著馬車去附近一個小鎮演講。天氣異常陰冷,沒走多遠,麥金利就聽見后面傳來熟悉的咳嗽聲,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個正患感冒且衣著單薄的記者,坐著簡陋的馬車尾隨而至。麥金利吩咐車夫停下,下車走到記者跟前,說:“年輕人,從你的座位上下來。”記者走下車,心想這個政敵報仇的時機到了。“拿著,”麥金利脫下自己的大衣遞給記者,“這件大衣你穿上,坐進我的馬車里去。”“可是,麥金利先生,”記者頗感意外地說,“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誰。這次競選我一直對你緊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發表演說,我就會在報上罵你,我今天過來就是要盡我所能將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麥金利微笑著說,“不管怎么說,你穿上這件衣服,先坐進那輛車里暖和暖和,等會兒你好打個漂亮仗。”結果,從那以后,這個記者再也沒有發表過一篇詆毀麥金利的文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一顆友善的心,因為它能真正使人體會到尊重和溫暖。心靈高貴的人能對他人萌生憐憫和同情,因為友善會使對方的敵意漸漸消釋,沒有人會拒絕友善所帶來的溫暖。所以,當你試圖打開對方的`心扉
時,友善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生活中,許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友善的溫暖、感情的溫馨,卻又常常用無端的猜疑將滿腔的好感冰封在堅硬的假面具背后。其實,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愛,那么必定會贏得共鳴,使你從中感受到溫馨,并擁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試想,如果你對他人沒有真誠之心、毫無友善之舉,又怎能期望從他人身上得到友善的回饋呢?正如手中的一杯茶,今天你用它溫暖了別人,將來,對方也一定會將一杯熱茶送到你的手中。
關于誠信的故事12
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一古訓流傳至今。自己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乘諾。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它早已融為我們的血液中。一句名言說得好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是的,如果一個想活出生命的`精彩,就不可能不守信用,不守誠信。
西漢初年有個叫季布的人,為人正直,特別講信用,凡答應了事,無論多么困難,他都想方設法的去完成。當時流行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的季布一諾。可見,誠多么寶貴。一句話贏得啦富裕,贏得啦贊賞。
當然,講誠信不是一時誠信,要保守誠信,堅持一生。從我們所學的課文《信客》就可以來說明。信客就是以誠信為生。誠就是內誠于己,誠實無欺。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文中的老信客以前雖輝煌過,但是,就是一時的不守信,毀啦他一生的名義。但年輕信客不一樣,不管生活有多么艱辛,仍然以信為主,最終贏得啦社會的贊譽。但有些人卻恰恰相反。《桃花源記》中的漁人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守信。本來一件很美好的事,桃園里的人對他友好,熱情招待他,臨走前告訴他:這的事情不可告訴他人,可他呢?處處志之復尋桃園,本來萬無一失,但美麗的桃花源卻煙消云散。我想,他一定被高官處罰以欺君之罪,他做人不守信,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騙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識破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即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道德的升華。
關于誠信的故事13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里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關于誠信的故事14
每當經過小區旁“惠好小賣部”時,看見店主人那慈祥和藹的笑容,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店主人那誠信的一幕。
寒假,我到“惠好小賣部”買雞蛋。我走進小賣部,里面等著好幾個顧客,賣貨的卻只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他拿貨找錢,累得氣喘吁吁。
這時,男主人急匆匆走進來。“哬,人還不少。”說著轉過臉來,對小男孩說:“你今天幫了爸爸一個大忙。”邊說邊熟練地接待顧客,不一會兒,小店里就剩下我和另一個顧客了。男孩對店主人說:“爸爸,這會兒人少了,您清點錢吧!”
店主人一邊疊錢,一邊用驗鈔機檢驗人民幣。突然,他舉起一張50元面額的人民幣照了又照,驗了又驗,還用手指彈了彈,然后說:“這是一張假幣!”男孩頓時傻了,不住地說:“都怪我,都怪我。怎么沒顧得上驗一下呢?”我旁邊的顧客說:“這還不容易?拿去進貨,誰能那么認真一張一張地看呀?”小男孩略有所思地說:“找給別的顧客就行了。”不料,店主人慈祥的神色消失了,變得嚴肅起來。他撫摸著小男孩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爸爸不怪你,你畢竟還是個孩子,失誤是難免的,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損失轉嫁給別人。”小男孩不服地說:“那我們不是被坑了嗎?”店主人繼續說:“如果知道這張錢是假的,咱們還去蒙騙別人,就失信于人,就違犯了國家法令。雖然假幣給我們帶來了損失,但我們不能因錢而失去人格,失去良心,失去誠信。要知道,誠信是無價的!”
聽了這番話,小男孩羞愧地低下了頭。我愣住了,原以為店主人只想著掙錢,萬萬沒想到他卻有一顆閃亮的心。我頓時覺得他特別高大,可敬可親。隨后,他一轉身,對小男孩說:“我去趟銀行,把這張假幣交上去。”
我出于好奇,陪同店主人來到隔壁的銀行。營業員聽完店主人的來意,不由一愣,隨即就投來贊許和欽佩的目光,開了一張收據,雙手遞給了店主人。
從此,我家需要的`物品,都到這家小賣部買,因為這個店主人值得我們信賴。有了店主人的誠信,小賣部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是啊,誠信是無價的!
關于誠信的故事15
他是一位農民,又是一位慈父,為了深愛著的兒女,他辛勤勞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富甲一方的莊園主。他的土地富饒肥沃,面積很大,邊界是一處陡峭的懸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兒子帶在身邊,到莊園里去查看。孩子才5歲,見什么都新奇,趁父親不注意就溜到園子里,一個人玩開了。正午時分,他發現兒子丟了,四處尋不見,最后,在小河里發現了兒子的尸體。
流轉百年的誠信遭遇如此不幸,他簡直要發瘋了。為了能夠天天“看見”兒子,他在莊園里壘了一個小墳冢。每天黃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佇立在風中懺悔,傷心欲絕。
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又過了好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賣自己的莊園。出于對兒子的愛,他對承買人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兒子的陵墓必須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掉。他將這一要求鄭重地寫進了契約。
墓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一年年過去,土地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轉的`過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這個無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張又一張契約的保護下完好無損。
幾十年后,這塊風水寶地被政府圈定為格蘭特將軍的陵園。紐約市政府遵守關于墓地的契約,把這個無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來。格蘭特將軍就安葬在這個無名孩子墓的旁邊。孤獨百年的孩子,有了一個偉人做伴。格蘭特將軍是美國第18任總統,南北戰爭時期的北方軍隊統帥。這么一個英武的將軍,改變歷史的風云人物,死后竟與一個無名孩子毗鄰而居,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觀。
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時任紐約市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已是河濱公園一部分的格蘭特將軍陵園,隆重紀念格蘭特將軍逝世120周年。與此同時,朱利·安尼市長作為土地主人的代表親自簽約,承諾要讓無名孩子的墓永遠存續下去,并把這個故事刻在墓碑上,豎在無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親在天有靈,知道契約流轉百年依然不變樣,一定會含笑九泉。
誠信如金。無疑,這個孩子和他的父親是幸運的。誠實守信,對于整個人類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03-10
(經典)誠信的故事04-20
誠信的故事05-12
誠信交友的故事 誠信交友的經典故事07-06
關于誠信的故事05-30
有誠信的故事05-31
身邊的誠信故事08-24
誠信小故事03-12
關于誠信的故事03-12
有關誠信的故事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