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原文及賞析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無題(八歲偷照鏡)拼音解讀:
bā suì tōu zhào jìng ,zhǎng méi yǐ néng huà 。
shí suì qù tà qīng ,fú róng zuò qún chǎ 。
shí èr xué dàn zhēng ,yín jiǎ bú céng xiè 。
shí sì cáng liù qīn ,xuán zhī yóu wèi jià 。
shí wǔ qì chūn fēng ,bèi miàn qiū qiān xià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詩詞賞析:
注釋⑴偷:指羞澀,怕人看見。⑵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雹翘で啵骸对铝畲饩帯芬肚刂袣q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雹溶饺兀汉苫!峨x騷》:“集芙蓉以為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⑸箏(zhēng):樂器,十三弦。⑹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⑺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⑻懸知:猜想。⑼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⑽背面:背著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⑾招邀:邀請。⑿裛(yì):沾濕。⒀風蝶:風中之蝶。嬌饒:柔美嫵媚。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參考譯文其一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其二隱居的人不因游賞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熱邀請賓客時候,無人請我。我在碧竹林中來回走動,惆悵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無人。野地里的花終被沾濕,風中的蝶強作妖嬈。種種憂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攜手同行,我還是感到煩悶無聊。賞析《無題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為五言古詩,第二首為五言律詩。第一首寫的是一位聰明早慧的姑娘。從詩的內容看,詩人對少女的觀察是細致入微的。從她八歲開始“偷照鏡”寫起,直到待字閨中,這么長一段生活經歷,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二首寫作者因己之“不自聊”雖值秋暑而不邀賓客同游,以及作者內心的憂愁。其一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2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
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
靜聽江叟語,盡是厭兵人。
翻譯
許多喬木遮住西下的夕陽,我系住行船取來一捆柴薪。
靜聽那江邊上老翁的談話,原來都是厭惡戰爭的人們。
注釋
翳:蔭蔽。
喬木:高樹。
維:系住。
束薪:一捆柴薪。
江叟:江邊老翁。
厭兵:厭惡戰爭。
創作背景
《江行無題》組詩作品是作者被貶為撫州司馬赴任途中所作。晚唐朝庭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寧。當時,楊行密與朱全忠等在長江一帶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詩人對混戰的軍閥十分痛恨,有感而作這組詩。
賞析
作者對軍閥所進行的戰爭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對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懷著深厚的同情。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長期戰亂后沿江農村的殘破景象和人民強烈的厭戰情緒,富有時代氣息,為唐末優秀的詩作之一。
這首詩開始塑造了凄寂悲苦的意境,描寫了詩人自己的活動。在喬木遮住了西下夕陽的時刻,詩人系住行船,取來了一束柴薪。這就使三、四句的描寫有了著落—詩人停船之后自然聽到了江邊老翁的`談話,而江邊老俞談話的內容便是這首詩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厭兵”是江邊老翁談話的中心,也是詩人的現點,也是這首詩的主題。一個“盡”字說明人們(包括詩人自己)“厭兵”的程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多么深重。
在表現藝術上,詩人直接出場,錄其所聞;結句含意比較外露,但卻不是詩人直抒胸臆之辭。由于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客觀抒情詩人的姿態出現,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詩境、詩情具有冷靜的客觀真實性,從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3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注釋: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這里指代女子。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后常以巫峽云雨指男女愛情。
梨花院落溶(róng)溶月,柳絮(xù)池塘淡淡風。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淡淡:輕微的意思。
幾日寂寥(liáo)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蕭索:缺乏生機。禁煙: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后因以“魚書”指書信。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8-192、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2-633、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56-574、黃瑞云.兩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20
譯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么無緣,像那巫峽的彩云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里傾吐著情衷。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傷懷寂寞;眼前凄涼的寒食節,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賞析: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然而,長期受儒家思想束縛的古代人們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隱以無題的形式,柳永以詞的形式寫了一些,卻遭到不少的非議。晏殊的這首詩受李商隱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讀。首聯給人以飄忽的感覺,含有無可奈何的情調,出句比李商隱“車走雷聲語未通”還要深沉些。對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達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悵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夢”,“云雨巫山枉斷腸!”恨只恨自己“身五彩鳳雙飛翼”,而今“何處西南待好風?”最值得贊頌的是頷聯,詩人創造出一種清幽的'境界,傳達出心中纏綿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貴氣”,那倒在其次。梨花飄香,柳枝搖曳,月色溶溶,微風陣陣,這迷人的景色蕩起詩人無限遐思!霸律苋芤,花影寂寂春,如何臨浩魄,不見月中人?”即使見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樣,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彼嫉氖恰傲z長玉驄難系”,思的是當時怎不“乞君留取兩三條!”頸聯寫當前苦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齋”,不能不感到蕭索。尾聯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和“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也和詩人自己寫的《鵲踏枝》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相似。尤其是末句中“處處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曠達,實為深沉,比“知何處”更進一層。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4
原文:
無題(孩兒立志出鄉關)
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賞析:
一九一零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懷著激動心情,臨行前他寫下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里,以作告別。
1910年秋,他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在離家別鄉時,他抄改了下面這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痹姙椤澳袃毫⒅境鲟l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是日本人所作。這詩在日本影響甚大,傳人中國后也廣為流行。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第1卷第5號曾譯載此詩。毛澤東將原詩的“學不成名死不還”改成“學不成名誓不還”很可能是與記憶中的“不斬樓蘭誓不還”之句相關。毛澤東用此詩借以表達自己一心求學、胸懷四方的志向、決心和意志。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5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
朝代:南北朝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一作:蓬萊)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妻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襲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有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5.應覺:是設想之詞。月光寒:指夜漸深。6.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7.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8.東風:春風。9.殘:凋零。10.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11.鏡:照鏡,用作動詞12.但:只
賞析: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據考,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6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
唐代: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及注釋
颯(sà)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東風颯颯,蒙蒙細雨飄灑,荷花塘外傳來了聲聲輕雷。
芙蓉塘:荷塘。
金蟾(chán)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嚙鎖的香爐所散發的香氣沁人心脾,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金蟾:金蛤蟆。古時在鎖頭上的裝飾。嚙:咬。玉虎:用玉石作裝飾的井上轆轤,形如虎狀。絲:指井索。
賈氏窺簾韓掾(yuàn)少,宓(fú)妃留枕魏王才。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于窗格中見韓壽而悅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宓妃:指洛神,傳說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里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后改陳王。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向往美好愛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春心:指相思之情。
鑒賞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幻滅的絕望之情。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泵枥L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蒙蒙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
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悅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边@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說:“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彼^“遠神,是指這種富于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筑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睂懪泳犹幍挠募。
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戶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系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傊,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賈氏窺簾韓掾少”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
見《世說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辟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后窺見韓壽,私相慕悅,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后,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辈苤哺衅涫伦鳌陡姓缳x》,后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盡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愿望之強烈,奔放。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回相思一回灰!”突然轉折,向往美好愛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回回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系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跋嗨肌北臼浅橄蟮母拍睿娙擞上沅N成灰聯想出“一回相思一回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7
原文: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唐代: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譯文: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注釋: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頂:指帳頂。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燼(jìn)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zhuī)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一作:待)
賞析: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首七律無題,內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起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制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也往往不愿意寫得過于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像這一聯,就只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著什么,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制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睂Ψ津屲嚧掖易哌^,自己因為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制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不只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復雜心理。起聯與頷聯之間,在情節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識、相愛等)統統省略了。
頸聯寫別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聯通過一個富于戲劇性的片斷表現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卻是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征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對方便絕無音訊。已經有多少次獨自伴著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了!跋灳娉苫覝I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只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征。石榴花紅的季節,春天已經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敖馉a暗”、“石榴紅”,仿佛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
末聯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鞍唑K”句暗用樂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并不遙遠,也許此刻正系馬垂楊岸邊呢,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秀的愛情詩,多數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著一種執著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讀者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艷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這些詩盡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至今仍然能打動人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8
原文:
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
東風官柳舞雕墻。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燕雙雙。
譯文:
流水無情送客,潮水拍打著空城,人因離愁而頭發變白。聽到離別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陽無情,催人離別,頓生斷腸之痛。
東風吹動,柳枝在雕花的宮墻上漂浮。離宮別院里,群花因傷感時節而落淚。雙燕聲聲,好像訴說歷代興亡之事。
注釋:
空城:石頭城,建康的舊稱
葉夢得《滿庭芳》:“一曲離歌,煙村人去!
雕墻:雕花的宮墻。
賞析:
這首詞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1174-1175)春,是辛棄疾送別友人時所作的詞。
創作背景:
詞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寫離愁。“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送行的場景是在長江邊上,本來沒有感情的江水此時扮演了一個無情的角色,因為友人就要離別,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樣,讓人產生無限的.傷感,簡直就要把人的頭發都急白了。“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離別的歌曲惹人傷感偏偏夕陽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樣越來越向西斜!皻堦枴秉c明了送別的時間,詞人送別友人,肯定不會在傍晚才送,這里用“斜陽”是為了說明作者與友人依依難舍,從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離,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將暮,可是詞人依然抱怨夕陽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會,可見其離愁之深。
下片由離別之傷感生發而去,寫到古今興亡之事。一般送別作品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抒發離別愁緒。作者卻一反常理,將建康這樣一個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滄桑的歷史興亡之感用沉痛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建康也曾是魏晉六朝時極其繁華的城市,現在卻是殘柳搖曳,百花落淚,飛燕來去,似乎在訴說那朝代更迭的舊事。
這首詞突破了一般送別詞單為離愁而作的窠臼,不僅抒發了深深的離愁,而且還懷古傷今,抒發了沉重的興亡之感,體現了稼軒沉郁雄渾的詞風。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9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边@兩句是女子回想與意中人相遇時的情景——對方驅車而來,自己雖用團扇遮面,羞怯之意卻難掩飾;車隆隆地響著走過去了,彼此暗含情意,卻未及通話。詩句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復雜心理,寫得委婉別致,韻味悠長。
注釋
、砒P尾羅:鳳文羅。《白帖》:“鳳文、蟬翼,并羅名。”
、票涛膱A頂:一種碧青色波紋圓頂百折羅帳。
⑶扇裁月魄:班婕好《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鄙炔眉磮F扇;月魂:指月。羞難掩:樂府《團扇郎歌》:“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
、冉馉a:燈盞或蠟燭殘燼之美稱。燭花燒完了,故暗。
⑸石榴紅:石榴花開的季節。
、拾唑K:黑白雜毛的馬。
⑺西南:東川在西南。
參考譯文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 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 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 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 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賞析
《無題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第一首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主要寫了深夜難眠,回憶起當時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悵的心情,期待著有機緣能再相遇。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第一首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起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制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也往往不愿意寫得過于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像這一聯,就只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著什么,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制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睂Ψ津屲嚧掖易哌^,自己因為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制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不只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曲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復雜心理。起聯與頷聯之間,在情節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識、相愛等)統統省略了。
頸聯寫別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聯通過一個富于戲劇性的片斷表現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卻是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征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對方便絕無音訊。已經有多少次獨自伴著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了!跋灳娉苫覝I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只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征。石榴花紅的季節,春天已經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敖馉a暗”、“石榴紅”,仿佛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
末聯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斑騅”句暗用樂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并不遙遠,也許此刻正系馬垂楊岸邊呢,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秀的愛情詩,多數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著一種執著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讀者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艷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這些詩盡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仍是動人之作的原因。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0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原文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鑒賞
這首七律無題,內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這首詩側重于抒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寫法非常概括。一開頭就撇開具體情事,從女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氛圍寫起。層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籠罩著一片深夜的靜寂。獨處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輾轉不眠,倍感靜夜的漫長。這里盡管沒有一筆正面抒寫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但透過這靜寂孤清的環境氣氛,讀者幾乎可以觸摸到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覺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彌漫著一層無名的幽怨。
頷聯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遇合的回顧。上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下句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币馑际钦f,追思往事,在愛情上盡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還正像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這一聯雖然用了兩個典故,卻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有用典的痕跡,真正達到了驅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別是它雖然寫得非常概括,卻并不抽象,因為這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本身就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想。兩句中的“原”字、“本”字,頗見用意。前者暗示她在愛情上不僅有過追求,而且也曾有過短暫的遇合,但終究成了一場幻夢,所以說“原是夢”;后者則似乎暗示:盡管迄今仍然獨居無郎,無所依托,但人們則對她頗有議論,所以說“本無郎”,其中似含有某種自我辯解的意味。不過,上面所說的這兩層意思,都寫得隱約不露,不細心揣摩體味是不容易發現的。
頸聯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不幸的身世遭遇。這一聯用了兩個比喻:說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卻偏遭風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這一聯含意比較隱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惡勢力的摧殘,另一方面又得不到應有的同情與幫助!安恍拧,是明知菱枝為弱質而偏加摧折,見“風波”之橫暴;“誰教”,是本可滋潤桂葉而竟不如此,見“月露”之無情。措辭婉轉,而意極沉痛。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1
《無題》(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意思:
說好的約會卻成了空言,你再也尋覓不見;夜半醒來,斜月空照,聽得見曉鐘初鳴;夢里又一次為你的遠去而哭泣醒后,相思成災倉促寫信,水墨未干;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麝香微透芙蓉似的紗帳;劉郎怨恨那蓬萊仙山的遙遠,而我與你隔著的卻不止是一座蓬山。
賞析: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開篇即埋怨對方失約,自己失望失落?梢韵胂竦竭@樣的畫面:他們之間曾經相愛,離別之際訂下重逢之期。今夜,詩中的他癡癡等待愛人的到來。但天快亮了,還不見愛人蹤影,當初的承諾成了一句空言,愛上的人一去杳如黃鶴。月光下,獨倚西樓,望穿秋水,一個傷心,失落的癡情人如在眼前!
“絕”:既是對方消失無影無蹤的不解與埋怨,又摻雜著欲說還休,欲斷還連的憂慮與無奈,傷心與失望,又讓人猜測失約的一方遭遇了什么才會如此決絕,可見主人公是癡情的,而失約的人也未必無情,否則不會訂下重逢之期。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帶著失望與無奈的主人公入了夢鄉,又夢見為和愛人遠別而哭泣,千呼萬喚也留不住離去的身影,醒來趕緊寫信詢問信息,傾訴情懷,因為心情太急切,墨尚未研濃書信已寫就。夢里夢外的傷心不斷,主人公深深為情所困。
這一句中書墨未濃的急切更讓人心疼主人公幾分,是什么樣癡情的公子或佳人欲書信傳情,如此雅致而情深!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環視四周,燭光半籠罩著鎦金的翡翠色屏風,繡有芙蓉花的床帳微微散發著麝香熏過的幽香。從色,香兩方面寫居處的環境,優雅而溫馨。這里也許是兩人共處過的地方,而今燈猶可見,香猶可聞,但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只剩下冷清,孤寂。
燭光半照,芙蓉帳暖,可見是一個精致而高雅的環境,可以想像相愛的雙方也一定是高雅之人,曾經的.甜蜜也可見一斑,這一句寫自己獨處的凄苦,也在回憶曾經的美好,浪漫與孤寂同存。
相對于首頷聯的清淡自然之味,這一句要艷麗濃烈得多,似乎帶著“芙蓉帳暖度春宵”的輕浮,但李商隱卻寫得很美,可見,就算是一次簡單的邂逅或艷遇,在詩人心中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致于分離,才會如此痛徹心扉。
劉郎的典故
用了劉晨阮肇的典故。劉郎:東漢的劉晨,歷史上確有其人,據說28歲往天臺上修仙。阮肇:劉義慶筆下的文學人物。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漢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溪邊有二女子,資質妙絕,遂留半年而歸!焙髞,劉晨又進山找那女子,但仙凡路隔,再也不能相見了。據后人考證,劉晨隱居在天姥山腳的劉門山(今新昌縣),娶妻生子;而阮肇則看破紅塵,云游四方,不知所終了。
蓬山:神話中的蓬萊仙山!稘h書》:“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相傳在渤海中!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借劉晨的故事暗示兩人之間存在無法逾越的障礙。劉晨和他鐘愛的仙女已是仙凡異路,故恨蓬萊仙山太遙遠,而詩中主人公與相愛的人更是相距“一萬重”了,造成良緣阻隔的或許并不是空間的距離,而是詩人無法言明的社會原因。從今后,可能再也難相見,深愛和對愛的絕望糾纏在一起,有情人后會無期的痛苦在詩的最后流露無遺。
詩人用了典故,顯然美化了愛人與這一段戀情,增添了浪漫情懷。而最主要的,仙凡相戀不得,又預示著詩人的這次戀愛必然也是悲劇的結局,詩人已經接受這樣的結果,非人力而能挽回,這一句在嘆失戀,其實又在感嘆世事無常,甚至是自己滿心的期待,滿腹的才華,卻不被接納的感傷!
能將一次愛情既寫出唯美又寫出世味的滄桑,恐怕只有李商隱,沒有見面,沒有佳人,沒有原因的分離,詩人全都沒有交代,只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情緒流露以及環境的渲染,卻已傳達了一個失戀的故事,以及詩人無法言喻的苦衷,便是李商隱的無題高妙之處。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2
《無題》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參考注釋:
、佼嫎恰⒐鹛茫憾际潜扔鞲毁F人家的屋舍。
、陟`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鬯豌^: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
、芊植埽悍纸M。
、萆涓玻涸诟财飨路胖鴸|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薰模褐父。
、邞伲邯q上班。
、嗵m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無題》賞析:
這是一首純潔的`愛情詩。從詩中看,作者懷念的是一位貴家女子。作者從追憶昨夜回到現實,引出了詩人復雜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蓢@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馬蘭臺,開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詩人描述了事件與場面來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了詩人與情人時間太短,頗感無奈。全詩跳躍變幻,感情真摯,情意深長,形象動人。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3
原文: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譯文: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云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煙火不生一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只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注釋:
、賺{:巫峽。峽云:即巫山神女故事。
、诮麩煟汉彻潯
、埕~書:書信。
賞析:
[注釋](1)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2)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3)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4)淡淡:輕微的意思。(5)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6)蕭索:缺乏生機。禁煙:指寒食節禁煙火。(7)魚書:指書信。[譯文]坐在油壁香車里的美麗女子再也見不到了,她就像峽上之云,行蹤不定。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邊,陣陣微風吹來,柳絮在空中飛舞。這幾天寂寞得很,喝多了酒傷了身體,又是寒食禁煙日,更感到眼前一片蕭索景象。我寫好一封信,想寄給她,但不知如何才能夠送到?你看水這般遠,山這般長,到處都是高山遠水阻隔,怎能送到此信!
《無題》原文及賞析 篇14
《無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賞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后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后門,令狐陶升官之后,為了避嫌謝絕見客,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斗終生之人。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云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無題》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無題二首原文及賞析03-01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原文及賞析12-18
無題原文翻譯09-28
無題原文、注釋09-09
無題二首原文03-10
無題二首原文【優】03-10
無題·八歲偷照鏡原文、翻譯02-29
別離原文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