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小故事

時間:2025-06-06 16:34:31 好文 我要投稿

漢字的小故事

漢字的小故事1

  團字和圓字的漢字故事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漢字的小故事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團圓,怎么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漢字的'小故事2

  "章":"立早章"應該為"音十章"

  今天,不少人把"章"說成是"立早章",其實,這是不對的。《說文解字。音部》指出:"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其中的"音",指"音樂"、"樂曲";"十"為萬物之終。"音"和"十"合起來的意思,是樂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由此看來,稱"章"為"音十章"更為妥當。

  "友":先民見面時用握手表現朋友之情

  古文"友"字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之形,并且為右手。可見"友"是會意字,其意思是兩只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朋友相逢時,他們也會像今天一樣用握手來表示朋友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妻":上古社會,妻子是被搶來的

  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個似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這個女子的頭發顯然是飄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惡的手,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頭部,將她的頭發抓住。可見"妻"是一個會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個女子的頭發。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為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漢字的小故事3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

  只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無其他語言能做到了。

  白話文譯文:

  《施氏吃獅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著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只獅子。

  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

  十點鐘,剛好有十只獅子到了市場。

  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

  他看見那十只獅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獅子殺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獅子的尸體,帶到石室。

  石室濕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試試吃那十只獅子。

  吃的時候,才發現那十只獅子,原來是十只石頭的'獅子尸體。

漢字的小故事4

  1、一字嫁妝

  我國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在得知女兒備辦嫁妝后,便特地從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兒春梅打開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來箱內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寫著一個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領會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妝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銘。

  2、一字聯

  清咸豐年間,有一個才子出了一個一字聯求對,曰:墨。不少人以書、筆等對之,均不巧妙。獨有一人對:泉。

  此對句十分工巧:“墨”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黑”,下半部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為顏色中的“白”,下半部為五行中的“水,“墨”“泉”二字詞性相同,平仄相對,確實不可多得。世人稱為妙對,千古流傳。

  3、一字家書

  60年代初期,大作家趙樹理收到大兒子趙廣元要錢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很精煉:“錢!”沒想到趙樹理的回信不僅快而且同樣精煉:“0”!他認為兒子既已自立,就不該再依賴父母,可見趙樹理教子有方。

  4、一字判詞

  清代年間,一寡婦想改嫁他人,受到鄰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撓。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狀紙:“豆蔻年華,失偶孀寡,翁尚壯,叔已大,正瓜田李下,當嫁不嫁?”寥寥數語,盡述了改嫁理由。知縣接狀,拍案叫絕,揮筆寫下一字判詞:“嫁!”

  5、一字社論

  1968年4月,美國《明星時報》發表了一篇約翰遜總統競選失敗的社論《約翰遜認輸》,全文只有一個字:“妙!”它把報紙和它所代表的那個階層的態度,極其鮮明地表達出來,真是耐人尋味。

漢字的小故事5

  1、曌

  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后,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并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于是武則天決定給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

  說造就造,當時人們對日月特別崇拜,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曌。

  2、籌

  清初,名人徐韜給一位朋友寫信,最后的祝頌語獨出心裁地用上“籌安”一詞。友人初讀不解,經反復琢磨,才恍然大悟,乃為“個個壽安”的意思。

  “籌”字拆開,是“個個壽”,用法十分絕妙。

  3、午

  有個叫李安義的去拜訪富人鄭生,鄭生推說外出不肯迎客,李安義便在他家門上寫了個大大的“午”字,就離去了。

  別人問這是為何,李安義答道:“牛不出頭罷了。”

  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頭”,來嘲諷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4、團

  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

  “員”說:“我不認識你啊?”

  “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團圓,怎么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5、萬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后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么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

  兒子眼珠一轉,仿佛悟到了什么,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么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么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終于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里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

  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為什么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漢字的小故事6

  第一則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后,變成了“未必敢來”。

  第二則故事

  說一個人和夫人在家里招待兩位朋友,朋友甲對女主人敬酒,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很不禮貌了;女主人指了說“醉酒之意不在翁”,說朋友偏離了和男主人敘舊喝酒的本意;男主人也有些不快,似批評的說朋友甲“醉酒之翁不在意”,胡來了;朋友乙在旁邊偷著樂,暗指主人“在意之翁不醉灑”。我看了很生感嘆,這就是漢語的'魅力。換了別的任何一種語言,恐怕也難找了如此精澌的例子了。只可惜讀書至今,漢語還是學的不好,真是慚愧啊!

  且不從愛國的角度來說,我也認為,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種語言。更不要說漢語本來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文字中,詞匯最豐富,表情達意最淋漓盡致的了。

  第三則故事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shi。《施氏食獅史》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讀給別人聽,他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漢字的小故事7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古老的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演變,發展成了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楷體。漢字共分成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幾類。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由清朝的一個學者王懿榮發現。早期的甲骨文主要是線條構成的圖畫,均勻而優美;后來逐漸演變成由字的筆畫構成的圖片,這是當代漢字的基礎。

  在商、周兩朝,甲骨文漸漸地變成了金文。西周時期,鑄青銅器并用銘文記載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被皇親貴族廣泛應用。又因金文盛行時青銅器的`造價十分高昂,所以留存至今的并不多見。

  再后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統一了貨幣和文字。當時的秦國以小篆作為文字。爾后,一個名叫李斯的人以小篆為基礎,又發明了隸書。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簡化了漢字,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因此被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漢字的小故事8

  “天”字屬于象形字。因為人的頭頂上就是天空,所以最早的“天”字是個突出人物頭部的人形。后來表示人物頭頂的圓形或方形被簡化成了一橫,慢慢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寫的“天”字。

  古時候杞國有個人,看到天就擔心天會掉下來,看到地就擔心地會塌下去。整天愁眉不展,提心吊膽的。

  有個智慧的`老人就跑去跟他解釋說:“天不過是積累起來的氣體,到處都有。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離不開它,我們整天都在空氣里活動,為什么還會怕天掉下來呢?”

  那個杞人聽了,狐疑地問:“天如果真的是氣體堆起來的,那日月星辰掛在上面,就不會掉下來嗎?”老人笑笑說:“日月星辰也是氣體聚集而成的啊,不過是它們能發光罷了。”杞人沉思了一下又問:“那要是地塌下去又怎么辦呢?”那個老人又解釋道:“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你整天在地上走來走去,踩踏著泥土,不是很牢固嗎?又為什么要擔心它會塌下去呢?”經過了這一番解釋,杞人終于明白了,心頭的千斤重擔也放了下來。以后就過上了輕松安逸的日子。

漢字的小故事9

  “天”字屬于象形字。因為人的頭頂上就是天空,所以最早的“天”字是個突出人物頭部的人形。后來表示人物頭頂的圓形或方形被簡化成了一橫,慢慢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寫的“天”字。

  古時候杞國有個人,看到天就擔心天會掉下來,看到地就擔心地會塌下去。整天愁眉到南岸的東晉城下去勸降。

  東晉知道秦軍來了,派出了大將謝石、謝玄帶領五千精兵出城偷襲了秦軍的先頭部隊。

  前秦大王得知秦軍戰敗,大驚失色,馬上登上城樓向淝水對岸觀看。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一片。

  再仔細看,淝水上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東晉士兵陣容整齊,手握刀槍。前秦大王不禁心生寒意,又回頭望向八公山,山上地勢險要,東晉士兵的大本營就駐扎在山下,一陣風吹過,山上晃動的草木遠遠看去就像無數正在行動的東晉士兵。前秦大王頓時面如土色,下令撤退。

  結果秦軍在后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打了個打敗仗。這一站后,前秦瓦解,北方再一次分裂。

  這一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此戰后便有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個典故,意思是聽到風的呼嘯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是有敵軍在追趕,看到晃動的草木都以為是敵人的士兵在行動。形容人在非常恐慌時,稍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就十分緊張害怕。

漢字的小故事10

  漢字小故事一

  那是大清乾隆年間的.事。我們低田的四個秀才相約進城,從低田到金華縣城要走幾十里路,實在無聊,甲秀才提議:我們四人一路走一路做詩豈不有趣。這樣,我們每人拆一字,做一首詩,詩中要有物有色。誰的不合規格,到城里誰請客。其他三位秀才都說:好!

  甲秀才當仁不讓,以出字為詩: ‘出’字拆開兩座山,顏色一樣煤和炭。 不知哪座山出煤,哪座山出炭! 乙秀才不甘示弱,以朋字為詩:

  ‘朋’字拆開來兩個月,顏色一樣霜和雪。 不知哪個月下霜,哪個月下雪! 丙秀才靈機一動,一呂字為詩: ‘呂’字拆開兩張口,顏色一樣茶和酒。 不知哪張口喝茶,哪張口喝酒!

  丁秀才抬頭一看,天上紅日當空,已是中午,便以昊字為詩: ‘昊’字拆開日和天,顏色一樣云和煙。 天上天天飄白云,地上日日冒炊煙。

  前三個秀才異口同聲地說:不行!不行!你的詩不符合規格,你輸了,你請客!

  丁秀才本是富家子弟,自知理虧,欣然同意,進城后大家就樂呵呵地歡飲了一餐。

  漢字小故事二

  自從老虎做了獸中之王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一天,無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當年的師傅——貓.老虎盡管仍為貓沒教會自己爬樹的本領而耿耿于懷,但為了顯示自己的大王氣度,決定設宴招待貓.于是,老虎派狐貍直接向貓發出了邀請.

  貓接受了邀請,決定準時赴宴.

  這一天,貓如約來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雙方寒暄之后,宴會便開始了.老虎對貓說:“今天的宴會我特地為你準備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貓聽后回答說:“不,我要吃魚,因為魚的味道最好.”老虎則說:“羊肉的‘膻’味最美.”貓則堅持說:“魚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說:“我是大王,我說了算!”貓卻并不買賬,反唇相譏道:“我是師傅,應該我說了算!”這時,在一旁的狐貍見狀搭了腔,說道:“一個大王,一個師傅,二者都是權威,話說得都有道理.你們爭下去也沒個結果,干脆待我去討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為你們造一個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魚,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貓聽罷,都表示贊成.

  就這樣,狐貍來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這下一定會難倒始祖.沒想到,說明來意后,始祖表示這很簡單,當即造一個字,折衷了二者對味道的偏好,使該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魚”,發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訴狐貍說,老虎和貓在這個字的具體寫法上,還會有爭吵.狐貍問:“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這般地教導了狐貍一番.

  狐貍回到山洞,告訴老虎與貓,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魚”,發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這個字的寫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與貓又發生了爭執.因為老虎愛吃“羊”,便堅持要把這個新字寫作“羊”字頭、“魚”字底;反之,貓則堅持要寫作“魚”字頭、“羊”字底.那么,到底這個字該怎么寫呢?雙方又各不相讓.最后,狐貍根據始祖預先設置的方案從中打圓場,說:“這就不必非得要爭個高低不可了吧.‘魚’和‘羊’平起平坐,‘魚’在左、‘羊’在右.在讀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貓聽了很高興.老虎則問:“這是為什么?”狐貍想了想,回答:“這是因為貓做師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這樣“鮮”字就產生了!

漢字的小故事11

  漢字小故事【一】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后,變成了“未必敢來”。

  漢字小故事【二】

  一天,蘇東坡到妹夫家走親戚。妹夫秦少游舉辦酒席,宴會上舉杯祝酒,順口吟出一首絕句詩,一則字謎:“我有一物生得巧,半邊鱗甲半邊毛,半邊離水難活命,半邊入水命難保。”席間,蘇東坡一聽就附和,微笑著說:“我有一物分兩旁,一邊好吃一邊香,一邊上山吃青草,一邊入海把身藏。”這時,蘇小妹文思敏捷,脫口而出:“我有一物生得奇,半身生雙翅,半身長四蹄。長蹄跑不快,長翅飛不起。”他們三人說的都是同一字,你猜到了嗎?

  漢字小故事【三】

  楊修是東漢相國曹操的謀士。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園。落成時,操去觀看,在園中轉了一圈,臨走時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了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你們把園門造得太寬大了。工匠們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后再請曹操驗收。操大喜,問道:“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虧楊主簿賜教!”

  漢字小故事【四】

  洲是古今字。“州”是“川”加三個點新造的形意字:川是河流;“、”是河流當中的沙地,即現在的.洲,如:沙漠中的綠洲。因為人居住的地方似川中陸地,所以把某一聚集居住的地方叫做“州”。為了區別人住的聚集地點與水中的陸地,又加“氵”另造“洲”。

  這樣,州、洲二字大體分工如下:州表示人聚集居住地,后來作行政區劃,如:九州、自治州、州府。洲表示水中的小塊陸地,如:湘江橘子洲。地球多數地方被水覆蓋著,所以大塊陸地也叫洲,如:亞洲、歐洲。

  州(洲)是水中陸地,是人可居住的地方;舟(船)也是人在水中可居住的地方。舟與州、洲音同義近,三字同源。

漢字的小故事12

  當我牙牙學語時,就對大門旁對聯上的漢字十分感興趣,只要一看見他們那可愛的身子,我就樂得不得了,還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

  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開始教我們正確地認讀、書寫拼音。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我用了不久的時間就基本上學會了拼音,只是在讀翹舌音時舌頭卷不太起來。于是,老師又教我規范地把舌頭卷到位,耐心地指導我讀好每一個聲母、韻母。過了不久,我終于學會了拼音。

  從此,我開始閱讀一些注音的兒童書籍。慢慢地,認識的字多了,我就如饑似渴地去讀沒有注音的書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借助字典,學會它的正確讀音。書籍中那一個個童話、寓言、精彩的小故事讓我在幼兒階段就初嘗了漢字拼文的美妙。

  當上了小學以后,我清楚地意識到:學好每一個字就學好了每一句話,學好了每一句話就學好了每一段話,學好了每一段話就了解了整篇文章的意思。所以,學好漢字太重要了。

  在與漢字的.不短接觸中,我的視野漸漸開闊,見聞不斷增長,知識更加豐富。

  是漢字使得中國具有這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詩詞歌賦!是漢字使華人的凝聚力如此之強!更是漢字鑄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明史!中國,漢字,我為你自豪!

漢字的小故事13

  1、籌

  清初,名人徐韜給一位朋友寫信,最后的祝頌語獨出心裁地用上“籌安”一詞。友人初讀不解,經反復琢磨,才恍然大悟,乃為“個個壽安”的意思。

  “籌”字拆開,是“個個壽”,用法十分絕妙。

  2、午

  有個叫李安義的去拜訪富人鄭生,鄭生推說外出不肯迎客,李安義便在他家門上寫了個大大的“午”字,就離去了。

  別人問這是為何,李安義答道:“牛不出頭罷了。”

  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頭”,來嘲諷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3、勤

  我國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何紹基,在得知女兒備辦嫁妝后,便特地從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兒春梅打開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來箱內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寫著一個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領會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妝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銘。

  4、肉、婆

  肉說:“瞧見沒?我是內字加個人字,就是內人的意思。有方言為證,有的地方,男人會管自己的妻子親昵的稱做‘肉肉兒’。”

  婆說:“如此說來,我是女字上邊一個波字,就是說我是個波霸女子,身材超正點。有典雅詞匯為證,人們常說婆娑,就是夸我曲線玲瓏曼妙呢。”

  5、火

  傳說有一天,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有一個叫伏羲的人拿起一根木棍扔向天空。這時,一道閃電打在了木棍上,木棍就這樣燃燒了起來。于是伏羲就從天上給人們帶來了火種。

  后來又有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明了鉆木取火,于是人們用火更方便了。有了火,人們可以吃到熟的食物,可以照明,可以取暖,可以驅趕動物,于是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美好了。

漢字的小故事14

  “天”字屬于象形字。因為人的頭頂上就是天空,所以最早的“天”字是個突出人物頭部的人形。后來表示人物頭頂的圓形或方形被簡化成了一橫,慢慢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寫的`“天”字。

  古時候杞國有個人,看到天就擔心天會掉下來,看到地就擔心地會塌下去。整天愁眉不展,提心吊膽的。

  有個智慧的老人就跑去跟他解釋說:“天不過是積累起來的氣體,到處都有。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離不開它,我們整天都在空氣里活動,為什么還會怕天掉下來呢?”

  那個杞人聽了,狐疑地問:“天如果真的是氣體堆起來的,那日月星辰掛在上面,就不會腔,說道:“一個大王,一個師傅,二者都是權威,話說得都有道理。你們爭下去也沒個結果,干脆待我去討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為你們造一個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魚,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貓聽罷,都表示贊成。

  就這樣,狐貍來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這下一定會難倒始祖。沒想到,說明來意后,始祖表示這很簡單,當即造一個字,折衷了二者對味道的偏好,使該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魚”,發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訴狐貍說,老虎和貓在這個字的具體寫法上,還會有爭吵。狐貍問:“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這般地教導了狐貍一番。

  狐貍回到山洞,告訴老虎與貓,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魚”,發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這個字的寫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與貓又發生了爭執。因為老虎愛吃“羊”,便堅持要把這個新字寫作“羊”字頭、“魚”字底;反之,貓則堅持要寫作“魚”字頭、“羊”字底。那么,到底這個字該怎么寫呢?雙方又各不相讓。最后,狐貍根據始祖預先設置的方案從中打圓場,說:“這就不必非得要爭個高低不可了吧。‘魚’和‘羊’平起平坐,‘魚’在左、‘羊’在右。在讀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貓聽了很高興。老虎則問:“這是為什么?”狐貍想了想,回答:“這是因為貓做師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這樣“鮮”字就產生了!

漢字的小故事15

  相傳,上古時期有一條河名為繁水河(今南樂縣梁村鄉吳村北),依河定居著一個部族,他們靠種植農業和打魚捉蝦繁衍生息。部族首領倉頡,二目重瞳,且是睜目降世,眾人皆稱奇事。

  少年時代的倉頡聰明過人,且擅于描摹繪畫。有一天,倉頡與同伴在繁水河旁打鬧玩耍,忽然從河水中游出一巨龜,同伴見狀驚慌而去,獨倉頡于沙地上畫巨龜形狀。這巨龜受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已成靈物。它睜目細看,見倉頡生得虎頭燕頷,日月角起,伏犀貫頂,大耳垂肩,二目重瞳猶似電閃,心中大悅,說道:“天生你大貴之相,必委以重任。今天下有一圣賢之君,以土為德,名為黃帝,你將來可投奔于他,定成大器。”說罷,那龜飄然而去。

  后來繁水河泛濫,部落之民無法棲身,四散逃亡。倉頡投奔了黃帝。黃帝知其擅長描摹繪畫,而且聰明過人,就封他為史官,負責結繩記事。倉頡就把大事在繩上打一個大結,小事打個一小結,特別的事情則打一個特別的結,凡事相連就打一個連環之結,甚是細致。

  有一年,蚩尤請出風伯和雨師,縱起狂風暴雨,困住黃帝,搶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黃帝不服,讓倉頡帶上結繩前去評理。那蚩尤為人狡詐,否認搶走了牛羊和人,倉頡拿出結繩上前理論,蚩尤卻說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顏色,就立即送回。由于結繩記事簡單,無法記得那樣詳細,結果黃帝與倉頡失敗而歸。此后,倉頡決心研究出能詳細記事的辦法。

  有一次,倉頡到陽虛山,只見河水濤濤,滾滾東去,忽見一只大龜背負一丹書前來,倉頡上前相拜,認出是曾經點化他投奔黃帝的那只靈龜。倉頡便說,為創制詳細記事的辦法而苦惱。靈龜就把背負丹書賜給了倉頡。丹書全用紅色寫成,故稱丹書,文字深奧,凡人不能認讀。得丹書后倉頡廢寢忘食,朝夕研讀,常仰觀天上奎星圓曲之勢,俯視山川脈絡之象,又旁觀鳥獸魚蟲之跡,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繪寫,造出各種不同的形勢。歷經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成字那夜,狂風呼嘯天下粟雨,神鬼亂號。

  后來,黃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見倉頡問道:“聽說你借靈龜神書,方成文字,可否一觀神書?”倉頡把丹書呈上。黃帝觀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寫些什么,就讓倉頡解說其中的原故。倉頡說:“此乃六體六字之式。一是象形,是用摹擬事物形狀方得一種造字法。如日像一輪紅日,月像一彎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辦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號標出事物的`特征。四是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組成新字的一種方法。如:“賞”字,“貝”是意符,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與錢財有關,“尚”是音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五是會意,是合字表義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借日月之強光,來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轉注,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山有之字。如“老”可以訓“考”。天下禮儀歸于文字,文字必歸于六書類。黃帝聽后高興地說:“你將六書更加詳解,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萬世之功也。”

  呵呵,就這么多了,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漢字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漢字小故事08-27

漢字小故事(優秀)08-30

[經典]漢字小故事21個12-23

漢字小故事(優選15篇)08-30

漢字的演變過程小故事11-28

漢字小故事匯總(15篇)06-03

(精選)有趣的漢字故事12-20

關于漢字的故事06-03

有趣的漢字故事【優秀】03-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亚洲女同第一区 |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熟女国产日韩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一本久久亚洲综合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