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4篇(合集)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方案 篇1
教育目標: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運用禮貌語,逐漸成為知禮儀、善交際的新時代小公民。
教育過程:
一、 歡迎聽課老師,主動問好
師:同學們,現在教室里來了好幾位老師,我們作為一(8)班的小主人首先該怎么做呢?
(學生鼓掌,熱烈歡迎老師們的到來,并說:“老師們好!”)
師:聽到同學們這么熱烈的掌聲,他們也來了。
出示:您好 請 謝謝 對不起再見
二、學習十字禮貌語
師:他們是十字禮貌用語,你們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 學生讀。)
師:生活中,禮貌用語能幫助我們成為最文明、最有禮貌的.人。
板書:禮貌語 會使用
三、設計“你在鏡頭里”情境,使用禮貌用語
師:現在我們帶上“相機”,一起去“拍照”吧!
校園鏡頭一;借鉛筆。學會使用“請”、“謝謝”和“不用謝”。
校園鏡頭二:課間活動。學會使用“對不起”和“沒關系”。
校園鏡頭三:放學了。學會使用“再見”。
家庭鏡頭一:放學到家做作業,客人來訪。父母不在家。學會使用“您好”、“請”、“對不起”和“再見”。
家庭鏡頭二:對長輩的關心,要學會真誠地說“謝謝”。
家庭鏡頭三:打電話。學會十字禮貌用語。
……
四、 學兒歌,小結
和人交往知禮儀,
“十字”用語掛嘴邊。
與人見面問“您好”,
求人幫助加個“請”,
得人幫助道“謝謝”,
無意傷人“對不起”,
分別不忘說“再見”。
文明人兒樹新風。
五、向聽課老師道謝,并說再見。
設計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展示自我,面向學生未來”為原則,積極倡導“生動活潑”學英語,“想說、敢說、能說”說英語,“動口、動腦、動手”用英語,讓語言教學真正走向生活,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英語,在生活中輕松地活學活用英語,讓每一位學生都愛上英語。
二、活動目標
深化學校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展示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風貌,創設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營造一個濃郁的節日氛圍,突出我校英語教學的特色,為英語教學開辟一片新天地。
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英語才華的`舞臺,更大潛力地激發學生學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在全校掀起學英語的熱潮。
三、活動宗旨
認真落實,注重實效。
廣泛參與,凸顯特長。
四、活動主題
HappyEnglish,happytime!(快樂英語,快樂年華!)
五、活動口號
EnglishCorner,WorldCulture!(英語天地,世界文化!)
HarmoniousCampus,ColourfulLife!(和諧校園,五彩人生!)
六、組織領導及成員
七、活動對象
全校六至九年級學生
八、活動時間
九、活動內容
第十一周
5.10---5.14周一第二屆“英語文化節”開幕全校學生
周一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①----英語名言、格言、警句精選
周二李陽《瘋狂英語》大家講----早讀(1)六、七、八年級學生
周四李陽《瘋狂英語》專家講座六、七年級學生
周五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②----英語征文《寧波---我美麗的家鄉》八年級學生
周五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③----英文歌曲唱唱唱六年級學生
第十二周
5.17---5.21
周三
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④-----英文書簽、英文賀卡制作比賽六年級學生
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④----《暢想世博會》手抄報或海報比賽七年級學生
周四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⑤----觀看英文經典電影七年級學生
周五李陽《瘋狂英語》大家講----早讀(2)六、七、八年級學生
第十三周5.24---5.28
周三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⑥----《如何學好外語?》演講比賽八年級學生
周四英語文化節系列活動⑦----英語閱讀競賽九年級學生
第十四周5.31---6.04
周一
英語文化節閉幕
全校學生
十、設立獎項
本次活動設立的獎項分別為優秀團體獎、個人單項獎、最佳指導教師獎和優秀組織獎,其中:
優秀團體獎: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以年級為單位)
個人單項獎: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以年級為單位)
最佳指導教師獎:4名(根據班級獲獎人數)
優秀組織獎:4名老師
設計方案 篇3
【設計思想】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超凡卓絕的成就,他以融會了儒、道、佛的胸襟和氣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巍巍壯觀的文化景象,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人性的豐富性和發展的可能性,并在生活態度、人格建構、審美高度等上給后世百姓、尤其是中國文人樹立了標桿。
如何通過對該詞具象、意境、主旨等的把握,指導學生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技巧,是為基本設想;如何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擴大文本理解的范圍和加深文化感悟的深度,是為第二設想;如何通過文本揣摩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并走進作者的精神領地,尋找生存的智慧和文化的密碼,充實心靈空間,是為第三設想。
【教學目標】
一、通過文本閱讀,認識詞人形象
二、通過感悟拓展,提升審美能力
三、通過鑒賞評析,領略中國文化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
請學生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場雨的工夫”,提問:你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板書:雨
方式:漫談,由學生前后左右,三言兩語完成。
點撥:前者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后者有了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愿、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
說明:通過簡單議論,來激活思維,最后引到“雨”,引到“蘇軾會怎么看”,自然過渡到《定風波》。
二、整體感知
1、一讀:教師范讀(或錄音范讀),調動情緒,營造氛圍,正音正形;一問:就剛剛那題,東坡會怎么回答?請聯系文本來解釋。
方式:由學生根據自己初聽本詞的最初感受來簡單回答,要求盡量在原詞中尋找回答線索。
點撥:
——他沒躲雨。(小序中,詞中可見。順便解讀小序作用。)
——他說風雨皆無。
——他化了所有的風雨。
2、二問:蘇軾給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二讀:齊讀一遍,然后從文本中尋找與之呼應的句、詞。
方式:小議,然后作答。
點撥:
——沉著。再大的穿林打葉聲,都打不亂一個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視風雨為無物,照樣吟嘯徐行。
——豪邁。竹杖芒鞋不可懼怕,只要你以之為樂,一樣可以輕勝過馬。
——隨意而安。料峭春風冷,山頭斜照暖。氣候不定,人生不定,禍福難曉,不如聽其自然。
——通達。也無風雨也無晴。陰晴可以等同,盛衰榮辱,又何足掛齒?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滅了,有幾分禪意。
(可根據學生回答調整點撥語言和點撥順序)
3、三問:詞中有禪意,蘇軾出世了嗎?你怎么知道?他這首詞寫在什么時候,當時背景如何?為何獲罪?以對這樣的背景來理解東坡,本詞應當如何讀(三讀)?
方式:追問。
點撥:
(1)出世了嗎?沒有。根據他人生經歷得知:一生都在仕途上。22歲中進士,先是當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貶黃州還掛著個團練副使,出來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學士,后又出知杭州、穎州、揚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也還有個節度副使、別駕什么的。
(2)寫在什么時候?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好多人都記得余秋雨的這句話:蘇東坡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東坡。
(3)請同學來談談蘇軾去黃州的背景。(知識鏈接:烏臺詩案。)
(5)為何獲罪?“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提示可多解。(推薦余秋雨《蘇東坡突圍》,看如何從社會文化心理角度來闡釋東坡獲罪原因。)
說明:三問三讀,以穿插背景知識來檢查學生的預習和積累,引領學生由粗略感知到內容理解,逐漸走近蘇軾,走進詞人細致而豐富的世界。
三、重點探究
1、抓關鍵句子: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讀一遍;想想這首短短的詞中,作者的情感有沒有變化?尋找關鍵句子。
方式:自由討論發言
點撥:
上片關鍵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自巋然不動。
——“誰怕”:瀟灑鎮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的心,幾分笑傲江湖的味道。
——“任風雨”,似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另一個版本。
板書:任
下片關鍵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歸去”,轉身,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似的。
——“也無晴”,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無風雨”,似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極佳呼應了;無一物,無風雨,空蒙之感,濃濃禪意。
板書:無
由“任”到“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由沉著、瀟灑到空蒙、超脫。
2、抓關鍵詞: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
方式:學生靜思然后作答。
點撥:“歸”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變,這種渴望退隱于江湖,悠然于田園之心是一種歸;
——“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超凡拔俗是一種歸;
——“回首”實指剛剛遇雨之處,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3、比較鑒賞:這“歸”字讓你想到誰?蘇軾和他們能劃等號嗎?
方式:追問
點撥:
(1)聯想莊子《逍遙游》“御風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齊彭殤”等;聯想陶潛《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等。
(2)不能劃等號。聯系前面所說蘇軾的人生經歷和人生態度:他是入世而非出世。知人論詩,知人論文,蘇子宦海沉浮一輩子,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
4、探究“歸”字:蘇軾360首詞中,歸字出現100多次。他要往哪歸?
方式:教師提供拓展文本,學生朗讀議論感悟。
拓展(1):“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
點撥:吾鄉何在?在心安處。
拓展(2):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
點撥:人生如飛鴻踏雪,一切皆為偶然、虛幻,無論功名利祿,還是痛苦災難。所以還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和悲喜不形于色還不同,“不形于色”是心里有,而他是化了悲與喜。
拓展(3):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
點撥:別人以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頭卻發現他在呼呼大睡。可見心的江海遠在俗世之外。他的江海是什么?
拓展(4):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點撥:“九死而不恨”,心里裝著什么,才有這樣的胸襟?這是何等的超越乃至超脫!
拓展(5):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東欄梨花》
點撥: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輩子也不明白這個社會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謫仙人。蘇軾呢,春來秋去,盛與衰,他將人生看得幾清明,因為看透,所以通透。
還可課后拓展以下詞作,以大閱讀量加深學生對蘇軾的理解。
《南柯子》: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萬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行香子》: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總結:他想歸哪兒?歸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歸心,而是自歸于心。
呼應第一環節“東坡為何不躲雨”,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最好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
他從來就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歸隱”,是因為沒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場,逃離塵囂,而是要逃離人生。可是,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廊廟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
板書:歸于心
說明:此為重點環節,引導學生入于文本,出于文本,在對詞作鑒賞、拓展的同時,走近蘇軾靈魂,走進中國文化。教師的點撥都應該由學生的回答轉移而來,延伸而來。
四、溫故知新
我們以前讀蘇軾的詩文是不是都是這個感覺?請舉例。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春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點評: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衰老而嘆息。表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點評: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美好祝愿,人間情懷。
《念奴嬌·赤壁懷古》:壯志難酬。
《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點評:“歸”的味道已滲透其中。
“任”也好,“無”也好,有風雨才有歸意。聯想蘇軾另一首詞《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天涯處處芳草處處可歸。心里有就有。墻里墻外,多情無情,面對一切悲劇,都能笑而歸了。
說明:溫故知新也是一種縱向的比較,主要交給學生來回憶、品評,以形成知識的關聯和遷移。
五、個性閱讀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歡蘇軾?請聯系本詞來談談。
設例:
問:如果不喜歡,原因何在?
答:風雨本客觀存在,他卻視而不見,說“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慰藉。
問:你覺得這種慰藉不好嗎?
答:如果命運強加給他的這種風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應該憤怒,應該抗爭,這才是真性情。
高興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推薦網上一篇文章節選:
“像蘇軾這樣的好官卻最終落了個“貶謫瓊崖”的下場,是不正常的,而蘇軾最終能夠對這一結果接受并心平氣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這種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理念其實只是“隨遇而安”的另一種富于欺騙性的表達。在這種不正常的情況下,“曠達”實則是一種無奈,“突圍”其實是一種逃跑。
在人格的堅硬性上,蘇軾不足以和中國歷史上那些堅持真理而不怕殺頭的人比肩而立!把這種“純正的窩囊”演變成了一種“虛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2、鼓勵多元閱讀和個性閱讀,鼓勵爭議,可根據需要安排簡短的辯論,以進一步認識蘇軾,認識人生。提示:你認為人生之雨來臨時,到底是假裝沒看見,就當不存在,還是主動去躲避或抗爭呢?
3、點撥(總結辯論或爭議):
人生是復雜和多元的。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你到底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姿態,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對得起人生這一場雨的工分,對得起容納我們的這個世界就行了。
說明:首先鼓勵創新閱讀、多元解讀,在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前提下勇于表達個性見解,教師的拓展點評可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其次,將經典閱讀和當今生活、個體人生結合起來,以輔佐學生思想發育和人格建構。
結語:人生再多的雨,經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設計方案 篇4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么會想到本課題的):
運籌思想和對策論的理論都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常常被應用到。如我們外出旅行需考慮選擇怎樣路線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所需費用最少以及排隊等時間‘優化’問題。在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單元,滲透著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過理論學習這些內容后,想到讓學生們學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時間,從多種策略中選擇最優方案;因此設計了“合理安排時間”為主題的研究活動,讓學生嘗試從最優化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課題的意義(為什么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使其體會到在合作中從事科學研究的'魅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課題介紹
在學生學習《數學廣角》中的《合理安排時間》一課的知識后,設計了“合理安排時間”為主題的研究活動。其基本目標是:(1)鞏固所學知識;(2)養成科學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3)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與興趣。(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生活中簡單的事例,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學會本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合理安排時間”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采用多種方式途徑收集資料(網絡下載、參閱電子圖書、查閱書籍報刊雜志、調查訪問等),并能對各種資源進行篩選、分析、整理、歸納。
(2)、通過分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初步學會探究學習的方法,能寫出調查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
(2)、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豐富學生的數學生活,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合作中從事科學研究的魅力。
三、參與者特征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1、參與課題學生是四(5)班全體學生,他們好奇心強,對身邊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有探索的強烈欲望;
2、學生剛學過本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合理安排時間》的基礎知識;
3、學生思維活躍,渴望得到同學和教師的贊許;
4、學生對研究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之前沒有進行過課題研究,不知道如何選題,沒有寫過研究報告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下:
1、排隊時怎樣合理安排時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從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中,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4、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可通過以下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些目標:
1.通過研究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單元知識,結合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如沏茶、貨船卸貨、汽車排隊加油、數字游戲等,讓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2、讓學生經歷探索的全過程,通過計算、比較和交流,發現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應用能力。
3、調查“合理運用時間”知識應用研究與數理運用的直接關系。
學生可能的選題內容是:
1、合理安排時間
2、排隊能手
3、數字游戲
4、對策論
5、合理安排做事的順序
6、最優時間使用天使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是:開題報告、演示文稿、研究報告、各種記錄表格、反思報告等
六、資源準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第四階段:評價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經典)08-21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經典]設計方案08-05
【經典】設計方案07-22
設計方案[經典]10-28
(精選)設計方案09-04
設計方案【經典】09-19
設計方案(精選)09-14
設計方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