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止”、“從”、“綴”、“敵”、“顧”、“弛”、“徑”、“黠”等實詞的含義。
2、文章寓意的理解。
3、訓練復述能力。
〖教學重點〗
實詞的含義的掌握
〖教學難點〗
文章寓意的理解
〖教學設想〗
使用教學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啟發,就是不要諱疾忌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寓言、故事、童話都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言,它的意義并不在表面上,所以我們在讀故事、寓言時,都要想想這個故事或者寓言后面包含著怎樣的道理。今天,我們所學的一則故事“狼”后面同樣也飲食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呢?
二、聽讀、正音
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三、朗讀
四、讀讀、講講、議議
(一)學習第一段
1、“綴行甚遠”可看出狼的什么特點?
2、請結合圖片思考:課文開篇向我們交代了幾大要素?分別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二)學習第二段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體現了狼的什么品性?
3、“并驅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點?
(三)學習第三段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修訂本)教學設計
1、請指出描寫屠夫心理的句子
2、他采取了怎樣的行動?(原文回答)
3、狼的表現呢?
(四)學習第五段請用原文回答
1、兩狼的計謀:
2、前狼假寐的姿勢:
3、前狼假寐的神態:
4、前狼假寐的目的:
5、后狼徑去的目的:
6、此節表現了狼的什么特點?
7、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前狼的經過,從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點?
請結合圖片說出屠夫殺后狼的經過,體現屠夫的什么特點?
(五)朗讀最后一段
1、作者的感嘆是怎樣的?
2、用現代漢語解說這句話的意思?
3 “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發?
五、課堂練習:
(一)說出下列紅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2、綴行甚遠
3、一狼仍從
擇其善者而從之
4、恐前后受其敵
5、顧野有麥場
6、弛擔持刀
7、一狼徑去
8、屠自后斷其股
9、狼亦黠矣
二、用現代漢語解說下列語句
1、并驅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六、背誦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此課練習。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修訂本)教學設計
八、板書
狼
遇狼 狼:綴行--狡
屠:投骨--懼
避狼 狼:并驅如故--貪
屠:窘,恐
倚薪,弛擔持刀--智
殺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徑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嘲笑了玩弄陰謀,自食其果的惡狼,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教育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敵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相關資料〗
[狼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課文狼優秀教案
4.蒲松齡狼的教案
6.蒲松齡狼教案
10.狼蒲松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