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09-25
本報訊(記者 楊占蒼) 河北省衡水中學今年有1300多名考生參加高考,重點大學上線675人,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達到332人,最終沒有上本科線的只有20多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30多家著名高校,紛紛前來這所地處河北東南部的小城中學來搶奪生源。
至此,衡水中學的高考“升學率”、高考重點大學上線人數、高分數段(600分以上)人數已獲衡水市八連冠和河北省三連冠。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神話般成績的取得是該校長期堅持走素質教育之路的結果。
10年前,衡水中學也曾走過“應試教育”的老路,到1995年,校長被累垮了,老師被累垮了,有的學生也被累垮了,“升學率”雖然達到了衡水市第一,但也僅有50%多。衡水中學從1995年開始扭轉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和作法,把學校工作的重點由研究如何提高“升學率”轉變為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和學校的整體教育工作,通過學校教育,發展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品質,使學生掌握知識等方面。學校提出了“不追求學校的高升學率,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口號。
1997年,衡水中學提出了教學改革的“三轉”、“五讓”。“三轉”即三個轉變,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五讓”即五個要讓: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明確提出把長期以來學生服從教師、“學”服從“教”的觀念變為“教師的教要服從學生的學”。1997年以后,學校又先后引進了“誘思探究教學論”、“研究性學習”、“尊重的教育”等一系列先進教育思想,并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教學理論。
依據新的教學理論,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文件形式規定減少教師的授課時數,把時間和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自習課還給學生,教師不準以任何形式占用自習課;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質量。
通過改革,該校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大題量”、“時間+汗水”的應試教育模式。
為了徹底把教師從“升學率”的重壓下解放出來,學校從1997年以后,就改變了過去向教師壓“升學率”指標的做法,而是向他們每年壓一定的科研任務。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教師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化。
校長李金池做了這樣一個對比,在學校一門心思追求“升學率”,大搞“應試教育”的時候,學校本科“升學率”最高的年份也不過達到50%多一點;學校不再以“升學率”為目標了,而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目標,其升學率卻達到了98%以上。
[素質教育更能提高升學率]相關文章:
2.素質教育論文
4.我國素質教育論文
5.有關師德素質教育論文
6.素質教育的論文
9.幼兒素質教育論文
10.公民素質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