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4 k12網友:黑白齋主
質疑二:公正?
前不久,《南方周末》刊登了由一名重點中學語文高考閱卷老師揭露的“高考閱卷內幕”。“內幕”說能決定考生命運的高考閱卷,其實閱卷的質量并不高。由于種種原因,閱卷老師對每份試卷根本來不及認真批閱。以作文閱卷為例,閱卷老師在每天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內要批閱三百五十多篇作文,平均每篇作文上花的批改判分時間只有九十秒。如此的批閱速度,怎能較準確地評判好每一篇高考作文?事實上,由于閱卷老師的知識水平、個人經歷、工作態度各不相同,評閱結果往往是一人一個樣。特別是在文科方面的主觀試題,由于不同的老師會對同一標準產生不同的理解,評閱判分實際上就沒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了,也就沒什么客觀、公正可言了。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先生應《南方周末》的邀請為兩位作家根據高考作文題寫出的命題作文打分。根據韓先生的說法,似乎一篇總分為60分的作文,在他手下打出39分到56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還有可能打出低于36分的可能性。在這里,同一篇作文的分數已經相差20分了。只要關注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20分對一個考生來說意味著什么。 同一篇作文在同一位老師中尚且有如此大的彈性,那么,眾多的作文與眾多的閱卷老師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彈性區間呢?難怪一位在指導學生估分的語文教師對學生要求是:作文不論好壞,一律估45分。
閱卷中的不公正現象只是高考招生中眾多的不公正的一個側面。其實,對全國高考的整體而言,不公正在考生走入考場前就已開始。由于高考的結果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這些利益除了方方面面的榮譽外,學生因此升學,學校因此獲譽,老師因此得獎金,部門因此顯成效,校長因此被提拔,地區官員因此有政績等等。于是許多考生家長、教師與地方官員,為了個人與部門的利益,置法律而不顧,挺而走險,大肆作弊。一九九九年黑龍江望奎縣二中高考考場,由于出現了十六份雷同試卷,最后牽出了二十二個涉案人,他們中有主管副縣長、教委主任、副主任、二中校長及考場教師,全套人馬一起上陣,可謂奇跡。二OOO年,廣東電白、湖南嘉禾兩縣的高考作弊案更是轟動全國。如今,許多地方對作弊已不再遮遮掩掩,很多人在考生進考場前已做好了方方面面的準備工作,監考教師也做好了睜只眼、閉只眼的心理準備。所有這些,我們能說高考對那些寒窗苦讀,既無心、也無力作弊的考生是公正的么?
事實上,由于在高考的招生工作中存在著不公平的因素,不公正也就必然相伴而生。如果說由于閱卷過程中的彈性,人們很難保證對主觀題的絕對公正的話,那么,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在高考的錄取政策中也同樣存在著極大的不公呢?
我們撇開對參加高考的烈士子女、少數民族、華僑及僑胞考生在錄取時的加分政策不談,我們為何對有著“榮譽稱號”的考生也實行加分政策,難道在一個和平環境中取得省級榮譽稱號的學生不應該是一名成績優秀者,在高考中還用得著單獨加分。更為離奇的是,有的省份居然擬訂出針對博士子女的加分政策,再則,這么多年來,不少體育、影視明星用不著參加高考就能上大學,而且是參加高考的廣大考生極度羨慕的大學。至于給他們單獨組織的考試,是開卷還是閉卷,監考松嚴、試題難易、考得怎樣,為什么要游離于高考之外,是文化水平太差,還是為國爭光太忙,以致恰好高考那三天沒時間,是沒有人對此作出解釋的。 也許,有人說他們在為國爭光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但我們也不要忽視,他們也從中獲得了許多。以體育明星伏明霞為例,她為國家爭得了許多榮譽是不可否認的,但她從中獲得的經濟收入恐怕也是人們難以想象的,而她以清華學子的身份而不知“盧溝橋事變”,看不出一句常見的英語臟話,這不僅使清華大學蒙羞,也足以讓人們對她的大學身份產生質疑。所有這些都透視著對那些寒窗苦讀的考生極大的不公平,人們也難從中看到這些錄取操作過程中的公正性。
我們也承認,用高考分數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也不是絕對公正的。因為高考的確存在著是一考定終身的現象,一次性的高考選拔,對那些考場失誤的考生來說,是存在著很大的不公的。但我們并不應該以此為理由,制造新的、更大的不公。
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在招生章程中提出,經該校審核確定為推薦生的考生,成績達線后,可加5分“道德分”參與專業錄取,且該優惠條件可與其他加分累加。這看似為考生著想的條款,實際上又透視出更大的不公。因為這“道德分”的彈性比高考作文的彈性更大,而且我們還得關注由誰來給這些考生打這“道德分”,看看往年那些保送生的“道德分”,我們就能想象出這“道德分”的公正程度。
事實上,既然我們制訂了統一的高考的錄取標準,我們就沒有必要再沖著少數人的利益去制訂有損廣大考生利益的附加標準,也許正因為有附加標準的存在,民間才有“七月考學生,八月考家長”的民謠存在,而且用錢來買分的現象在考生中早已是公開的了。這些難道不會讓絕大多數考生感覺到高考錄取中存在著不公正現象。
此外,高考過后的入學收費更是不存在公正可言。我們為什么允許一個爛三流的大學與北大、清華執行同一收費標準?為什么我們的大學讓農村的考生與城市的考生繳納相同的費用?為什么我們不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考生與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考生加以區別?.......
[質疑高考招生的三公原則(二)]相關文章:
2.教學課件設計原則
3.單位三公經費自查報告范文
7.交際禮儀的原則
9.饋贈的禮儀原則
10.小學課件制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