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這世界遠比我們認為的更美好” 一女生患病牽動大學內外。
中國青年報訊 在緊鄰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校園里,很多師生正在牽掛著一名女生的病情。
26歲的南開大學化學系碩士研究生袁霞,上個月被查出患有尿毒癥,需要透析、換腎。她父親匆匆飛到天津,準備“割一個腎”救獨生女。可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四川農民一籌莫展。
今年即將畢業的袁霞原本要回四川工作,病情打斷了她的計劃。她甚至想過,“讓父母別管自己了,再要一個孩子吧”。
然而,事情的發展超出了這家人的預料:20天里,他們收到了超過35萬元的捐款,更多的善款還在路上。
袁霞入院3天之后,3月19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及分析化學教研室研究生黨支部聯合發出倡議,為她募捐。
3月21日下午,南開大學官方微博發出“愛心呼喚”,使更多人注意到這個女孩的遭遇。次日,天津大學官方微博轉發了南開大學的微博,號召網友“伸出手,讓袁霞知道,讓世界知道,大家在一起”。
袁霞是天津大學2005級本科生,2009年因成績優秀被保送到南開大學。在這兩所大學的號召下,師生和校友們行動了起來。
從網上看到消息的廣州淘網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南開校友陳海峰先是向校方公布的袁霞銀行賬戶匯了100元,然后打電話給南開化學學院,確認了此事的真實性。
他在一個QQ群里提到了袁霞,天津大學畢業生、周邊游旅行網營銷總監路廣春也在那個群里。
經過一番討論,3月23日上午,陳海峰與路廣春分別針對各自的校友圈子,發起了捐款接力活動。
陳海峰的口號是:“每人100,救活袁霞!”迄今為止,他一直在搜集那些為袁霞捐款的銀行匯款憑證,公布捐款數額。他還受不少人委托代為捐款,其中一些人在海外。
中信資本(控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王天波是天津大學畢業生,他正在做“把大家的善意匯聚起來”的事情--迄今他已受數十名校友的委托捐了款。4月5日晚,他與校友楊堅宏等人吃飯時說起袁霞的病情,楊堅宏當即把身上現金都掏出來,讓他務必“把心意帶給師妹”。雖然王天波再三說明“每人一百”的原則,還是沒有說服這位“師兄”。
一名外地人到天津出差,住在南開對面的賓館,外出時發現錢包丟失。他從賓館大堂經理那里找到了錢包,拿出1000元致謝,被婉拒。得知袁霞同學的事情后,他把錢包內的3000元現金全部捐出,“算是對善良的天津人民的答謝”。
在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的校園里,這些天也留下了許多有關捐款的故事。兩所學校的籌款人都發現,在南開募捐時,會有天大學生跑去捐款。在天津大學的捐款點,也有南開學生到場。
天津大學一位同學送來了自己攢的一大包零錢,沒有留下姓名就迅速離開了。“也許你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我們知道你是一個勤儉節約又有愛心的好孩子。”該校官方微博事后稱贊這位同學。
一天,袁霞的輔導員、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團委副書記張更輝接到了一個名叫張帆的女士的電話。他陪這位女士到醫院看望了袁霞。短暫的問候之后,張帆來到繳費處,交了剛取出的1萬元現金,作為袁霞的住院費用。
還有一位名叫魏杰的先生,帶著自己讀初中的兒子,跟著兒子的家教老師--一名南開學生,找到張更輝的辦公室,直接留下兩萬元。這對父子“前后待了不到10分鐘”,如果不是張更輝執意讓中學生寫下名字,這又會是一筆匿名善款。
幾年以前,袁霞在天津大學讀書時,曾撿過南開學生的一個錢包,拾金不昧。如今,這名正在讀博士的學生回憶起此事,執意捐出了那個失而復得的錢包里的現金數額。
“很多人讓我們感動。”張更輝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感嘆。
南開大學化學樓前,路過的校車司機看到捐款點,跟乘客打了聲招呼就停下來,掏出錢包。車上的乘客見此情景也紛紛解囊。
在南開商學院2011級MBA班的募捐活動中,臺灣學生張澤平捐了4000元--“這么多人都關心她,支持她,我希望能夠獻出一份愛心,希望袁霞能早日康復”。
68歲的天津電臺老播音員孫家才4月9日晚來到天津大學,義賣他個人購買的畫冊、自傳及講故事的音像資料,全部收入捐給袁霞。他計劃通過一系列活動為這個陌生女孩籌到10萬元。他說,這么好的孩子眼看要被尿毒癥擊倒,“感到自己坐不住了”。
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校方前后發了許多微博,既鼓勵校友,也向外界的愛心人士致謝。
“袁霞不僅僅是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同學,更是社會的一分子。”天津大學官方微博表示。
此事也使這兩所高校贏得了贊譽。一位網友感慨,在袁霞患病之后,兩校校友攜手救助之舉,“使人們對兩所高校高看一眼”。
如今,愛笑的袁霞恢復了笑容。張更輝發現,她現在“心態不錯”。
她承認自己“有時心情有點郁悶”,但一想到這么多人關心,就重拾了信心和力量。對于自己的病情,她表示“一點也不害怕”。
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袁霞,期待著早點換腎,期待著康復以后,“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樂觀地估計,袁霞的治療需要六七十萬元的費用,還存在很大缺口。
醫生建議的最佳手術時間是透析4~6個月后,“我們還有時間:6個月!”陳海峰鼓勵志同道合者:“相信我們能留住她。”(記者 張國)
曾有一個同事來到陳海峰的辦公室,表示自己雖然不是校友,但也想盡一份心意,放下100元,“又趕去擠公交車了”。
陳海峰感謝那些“100元”。在他看來,1萬人每人捐出100元,遠勝一人捐出100萬元。他發現,自己經手的善款中,大約有一半來自校友圈之外。
這個年輕人因此說:“這世界遠比我們認為的更美好。”
[女研究生患尿毒癥,老父欲割腎救女轟動校園(感恩父愛)]相關文章:
1.醫生女年度總結
3.女婚禮主持詞
5.丑女原文及翻譯
10.2018女生失戀個性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