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言實詞大全6(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9-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蒹葭

種樹郭橐駝傳

促織

黃州快哉亭記

黃州快哉亭記

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秋聲賦

廉頗藺相如列傳

鴻門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琵琶行

秦晉崤之戰

鴻門宴

登金陵鳳凰臺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鴻門宴

練習:

(1)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種樹郭橐駝傳》)

(2)吾又何能為哉!(《種樹郭橐駝傳》)

(3)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病梅館記》)

(4)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5)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病梅館記》)

(6)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

(7)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8)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9)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促織》)

(10)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促織》)

(11)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促織》)

(12)朝歌夜弦,為秦宮人。(《阿房宮賦》)

(13)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14)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黃州快哉亭記》)

(15)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16)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17)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

(18)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項脊軒志》)

(19)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項脊軒志》)

(20)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項脊軒志》)

(21)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登快閣》)

(22)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3)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4)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5)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6)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7)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8)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9)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0)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1)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2)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3)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夢游天姥吟留別》)

(34)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登樓》)

(35)譬如為山,未成一簣。(《諸子喻山水》)

(36)上下交樸,以道為舍。(《諸子喻山水》)

(37)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諸子喻山水》)

(38)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諸子喻山水》)

(39)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諸子喻山水》)

(4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諸子喻山水》)

(4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42)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莊子秋水》)

(43)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莊子秋水》)

(44)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莊子秋水》)

(45)何為其然也?(《前赤壁賦》)

(46)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賦》)

(47)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踏莎行》)

(48)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9)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廉頗藺相如列傳》)

(50)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51)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52)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53)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

(54)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55)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56)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57)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58)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59)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60)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61)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62)吾羞,不忍為之下!(《廉頗藺相如列傳》)

(63)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64)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65)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諫太宗十思疏》)

(66)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67)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68)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過秦論》)

(69)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70)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

(71)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

(72)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過秦論》)

(73)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74)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過秦論》)

(75)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76)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77)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78)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79)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

(80)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石鐘山記》)

(81)而陋者用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82)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

(83)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84)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表》)

(85)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陳情表》)

(86)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87)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秦晉崤之戰》)

(88)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秦晉崤之戰》)

(89)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秦晉崤之戰》)

(90)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秦晉崤之戰》)

(91)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萊駒為右。(《秦晉崤之戰》)

(92)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秦晉崤之戰》)

(93)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鴻門宴》)

(94)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95)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鴻門宴》)

(96)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鴻門宴》)

(97)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98)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99)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100)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鴻門宴》)

(101)君王為人不忍。(《鴻門宴》)

(102)莊則入為壽。(《鴻門宴》)

(103)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104)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105)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106)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107)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108)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109)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

(110)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論語〉七則》)

(111)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論語〉七則》)

(11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二章》)

(113)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孟子〉二章》)

(114)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孟子〉二章》)

(115)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孟子〉二章》)

(116)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二章》)

(117)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孟子〉二章》)

(118)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孟子〉二章》)

(119)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孟子〉二章》)

(120)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21)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22)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23)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24)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蘭亭集序》)

(125)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126)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蘭亭集序》)

(127)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游褒禪山記》)

(12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129)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新序〉二則》)

(130)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新序〉二則》)

(131)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新序〉二則》)

(132)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新序〉二則》)

(133)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新序〉二則》)

(134)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訓儉示康》)

(135)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訓儉示康》)

(136)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137)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訓儉示康》)

(138)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訓儉示康》)

(139)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訓儉示康》)

(140)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訓儉示康》)

(141)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訓儉示康》)

(142)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訓儉示康》)

(143)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訓儉示康》)

(144)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訓儉示康》)

(145)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訓儉示康》)

(146)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訓儉示康》)

(147)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148)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勸學》)

(149)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蘇武傳》)

(150)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蘇武傳》)

(151)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蘇武傳》)

(152)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蘇武傳》)

(153)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蘇武傳》)

(154)為降虜于蠻夷。(《蘇武傳》)

(155)何以女為見?(《蘇武傳》)

(156)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蘇武傳》)

(157)匈奴以為神,乃徙武海上無人處,使牧羝。(《蘇武傳》)

(158)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伶官傳序》)

(159)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160)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國殤》)

(161)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指南錄〉后序》)

(162)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后序》)

(163)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164)經北艦十余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指南錄〉后序》)

(165)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166)使北營,留北關外,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167)發北關外,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還京口,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168)脫京口,趨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169)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指南錄〉后序》)

(170)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左忠毅公逸事》)

(171)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172)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琵琶行》)

(173)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174)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琵琶行》)

(175)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176)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秋聲賦》)

(177)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秋聲賦》)

(178)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秋聲賦》)

(179)又兵象也,于行為金。(《秋聲賦》)

(180)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秋聲賦》)

(181)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秋聲賦》)

(182)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秋聲賦》)

(183)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秋聲賦》)

(184)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秋聲賦》)

(185)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人間詞話〉七則》)

(186)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人間詞話〉七則》)

(187)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七則》)

(18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人間詞話〉七則》)

(189)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96.為(1)做、作為(2)做(3)作為、當作(4)作為、當作(5)作為、當作(6)作為、當作(7)做、作為,被(8)變為、成為(9)作為、當作(10)作為、當作(11)作為、當作、認為(12)變為、成為(13)任、擔任、充當(14)作為、當作、認為(15)作為、當作、認為(16)是(17)做,修理(18)成為(19)是,是(20)做、作(21)因為(22)被(23)寫、作(24)成為、變為(25)任、擔任、充當(26)是,做(27)成為、做(28)作為、當作(29)做、擔任、充當(30)為了(31)替、給(32)作為、當作(33)叫做、稱為(34)作、寫(35)做、堆(36)作為、當作(37)成為(38)被(39)作為(40)成為(41)認為(42)認為(43)做、作為(44)作為、當作(45)為了(46)成為、是(47)為了(48)任、擔任、充當(49)是(50)認為(51)認為(52)認為,任、擔任、充當(53)成為、變成(54)任、擔任、充當(55)做、指演奏(56)做、指敲打(57)替、給(58)替、給(59)替、給(60)任、擔任、充當(61)做、作為,作為(62)任、擔任、充當(63)做(64)成為(65)成為(66)作為、當作(67)成為(68)替、給(69)成為(70)成為(71)作為(72)認為(73)作為、當作(74)作為、當作(75)被(76)成為(77)成為(78)認為(79)認為(80)產生、成為(81)認為(82)被(83)為了(84)是(85)是(86)作為、成為(87)做(88)為了(89)認為(90)是(91)任、擔任、充當(92)做、作為(93)任、擔任、充當(94)替、給(95)是(96)替、給(97)替、給,做、獻出(98)對、對待(99)替、給(100)祝,成為(101)做(102)祝(103)作為、當作(104)是(105)認為(106)對、對待(107)是;是;句末語氣詞(108)替、給(109)被(110)做(111)作為(112)做(113)做(114)做(115)為了(116)為了;為了;做、干(117)作為(118)作為(119)認為(120)治理(121)任、擔任、充當(122)治理(123)任、擔任、充當(124)作為、當作(125)成為、變為(126)是(127)作為(128)是;是(129)因為(130)因為(131)做(132)當作、認為(133)作為、當作、認為;作為、當作、認為(134)做(135)作為、當作、認為;作為、當作、認為(136)作為、當作、認為(137)作為、當作、認為;作為、當作、認為(138)是(139)任、擔任、充當(140)作為、當作、認為(141)任、擔任、充當(142)作為、當作;作為、當作(143)任、擔任、充當(144)任、擔任、充當(145)任、擔任、充當;任、擔任、充當(146)作為、當作、認為(147)做、制作(148)成為、變為(149)任、擔任、充當(150)替、給(151)成為(152)成為、作為(153)任、擔任、充當(154)做(155)作為(156)成為、變為(157)作為、當作、認為(158)成為(159)被(160)成為、變為(161)是(162)做(163)作為、成就(164)被(165)被(166)成為、作為(167)成為、作為(168)成為、作為(169)成為、作為(170)替(171)裝作、假裝(172)做、成為(173)寫、作(174)成為、作為(175)替、給(176)為了(177)成為、作為(178)成為、作為(179)屬于(180)成為(181)成為(182)是(183)變為、成為;變為、成為(184)為了(185)是;是(186)寫、作;成為、作為(187)成為、變為(188)為了(189)作為、當作

97.務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

wù 動 ①致力、從事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過秦論

98.徙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xí 動 ①遷移

②調職 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種樹郭橐駝傳

過秦論

練習:

(1)匈奴以為神,乃徙武海上無人處,使牧羝。(《蘇武傳》)

(2)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琵琶行》)

答案:98.徙(1)遷移(2)遷移

99.狹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0

xiá

100.鮮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4

xiǎn 動 ①少、引申為無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陳情表

練習:

(1)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訓儉示康》)

(2)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訓儉示康》)

答案:100.鮮(1)少(2)少

101.向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1

xiàng 動

名 ①對著

②向著

③以前、往昔、原來

④朝向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莊子秋水

莊子秋水

項脊軒志

練習:

(1)夫妻向隅,茅舍無姻。(《促織》)

(2)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游天姥吟留別》)

(5)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夢游天姥吟留別》)

(6)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7)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石鐘山記》)

(8)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9)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鴻門宴》)

(10)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11)噲遂入,披帷西向立。(《鴻門宴》)

(12)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13)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水調歌頭》)

(14)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琵琶行》)

答案:101.向(1)向著(2)向著(3)向著(4)向著(5)以前、往昔、原來(6)以前、往昔、原來(7)以前、往昔、原來(8)向著(9)朝向(10)朝向(11)朝向(12)以前、往昔、原來(13)對著、向著(14)以前、往昔、原來

102.效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3

xiào 動 ①效果、見效、有成效

②模仿、效法

③報效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項脊軒志

種樹郭橐駝傳

諫太宗十思疏

103.信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7

xìn 形

副 ①言語真實、誠實

②可靠

③確實、實在、的確

④相信、信任

⑤媒人

⑥信陵:戰國四君子之一

⑦信用、守信用

⑧隨意、隨便 言善信,正善治。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諸子喻山水

諫太宗十思疏

促織

石鐘山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過秦論

《指南錄》后序

琵琶行

練習:

(1)成述其異,宰不信。(《促織》)

(2)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

(3)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秋水》)

(4)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5)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

(6)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

(7)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訓儉示康》)

(8)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蘇武傳》)

答案:103.信(1)相信(2)確實、實在、的確(3)相信、信任(4)可靠(5)可靠(6)確實、實在、的確(7)確實、實在、的確(8)相信、信任(9)(10)

104.行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0

xíng

háng

xíng 動

副 行走

去、前往

實行、做

運行

經過

行為、品行

古詩的一種體裁

五行

行列、成行

行列、隊伍

排行、輩分

將、將要

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

趙王畏秦,欲毋行。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踏莎行》

又兵象也,于行為金。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種樹郭橐駝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諸子喻山水

阿房宮賦

陳情表

鴻門宴

踏莎行

秋聲賦

黃州快哉亭記

過秦論

蘇武傳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訓儉示康

歸去來兮辭

練習:

(1)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2)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促織》)

(3)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促織》)

(4)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促織》)

(5)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促織》)

(6)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夢游天姥吟留別》)

(10)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11)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諸子喻山水》)

(12)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莊子秋水》)

(13)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14)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15)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16)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諫太宗十思疏》)

(17)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過秦論》)

(18)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說》)

(1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20)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21)憂心孔疚,我行不來!(《采薇》)

(22)行道遲遲,載渴載饑。(《采薇》)

(23)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陳情表》)

(24)且行千里,其誰不知?(《秦晉崤之戰》)

(25)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秦晉崤之戰》)

(26)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秦晉崤之戰》)

(27)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28)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二章》)

(29)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孟子〉二章》)

(30)從軍行(《從軍行》)

(31)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訓儉示康》)

(32)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訓儉示康》)

(3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34)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國殤》)

(35)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指南錄〉后序》)

(36)于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指南錄〉后序》)

(37)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指南錄〉后序》)

(38)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指南錄〉后序》)

(39)行城子河,出入亂尸中,舟與哨相后先,幾邂逅死。(《〈指南錄〉后序》)

(40)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41)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42)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43)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秋聲賦》)

答案:104.行(1)去、前往(2)去、前往(3)行走(4)行走、指“跳”(5)實行、做(6)行為、品行(7)行為、品行(8)行走(9)實行、做(10)行走、遠行(11)行走、指流走(12)行走、指流(13)去、前往(14)去、前往(15)去、前往(16)行走(17)行走(18)行走(19)實行、做(20)行走、指航行(21)去、前往(22)行走(23)行走(24)行走(25)(行走26)去、離開、前往(27)行走(28)行走(29)行為、品行(30)古詩的一種體裁(31)行走(32)實行、做(33)行為、品行(34)行列、隊伍(35)去、前往(36)去、前往(37)去、前往(38)行走(39)行走(40)行走、出行(41)古詩的一種體裁(42)古詩的一種體裁(43)行走

105.形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3

xíng 名 ①形體、身體

②形狀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陳情表

諸子喻山水

練習:

(1)視之,形若土狗。(《促織》)

(2)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諸子喻山水》)

(3)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諸子喻山水》)

(4)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莊子秋水》)

(5)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

(6)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

(7)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蘭亭集序》)

(8)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秋聲賦》)

答案:105.形(1)形狀(2)形體、身體(3)形狀(4)形體、身體(5)形體、身體(6)形體、身體(7)形體、身體(8)形體、身體

106.興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0

xīng

xìng 動

名 ①興起、建立、產生

②起來

③征集、征調

④興盛、昌盛

⑤興致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遂發命,遽興姜戎。

中興機會,庶幾在此。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前赤壁賦

《論語》七則

秦晉崤之戰

《指南錄》后序

蘭亭集序

練習:

(1)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

(2)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蘭亭集序》)

(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傳序》)

答案:106.興(1)興致(2)興起、發出(3)興起、建立、產生(4)興盛、昌盛

107.修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1

xiū 形

名 ①長、高

②治理、整治、修理

③增進、加強

④修禊:古代風俗名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蘭亭集序

項脊軒志

廉頗藺相如列傳

蘭亭集序

練習:

(1)審視,巨身修尾,青頂金翅。(《促織》)

(2)成視之,籠然修偉,自增愧怍,不敢與較。(《促織》)

(3)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項脊軒志》)

(4)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

(5)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蘭亭集序》)

答案:107.修(1)長、高(2)長、高(3)治理、整治、修理(4)修建、修造(5)長、高

108.徐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4

xú 形 ①緩慢、慢慢地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前赤壁賦

練習:

(1)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促織》)

(2)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桴止響騰,余韻徐歇。(《石鐘山記》)

(4)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石鐘山記》)

答案:108.徐(1)緩慢、慢慢地(2)緩慢、慢慢地(3)緩慢、慢慢地(4)緩慢、慢慢地

109.許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8

xǔ 動 ①答應、允許

②期望

③贊同、贊許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書憤

《人間詞話》七則

練習:

(1)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廉頗藺相如列傳》)

(5)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6)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廉頗藺相如列傳》)

(7)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

(8)秦王怒,不許。(《廉頗藺相如列傳》)

(9)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陳情表》)

(10)文嬴請三帥……公許之。(《秦晉崤之戰》)

(11)項伯許諾,謂沛公曰:(《鴻門宴》)

(12)項王許諾。(《鴻門宴》)

(13)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新序〉二則》)

(14)雖然,吾心許之矣。(《〈新序〉二則》)

(15)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蘇武傳》)

答案:109.許(1)答應、允許(2)答應、允許(3)答應、允許(4)答應、允許(5)答應、允許(6)答應、允許(7)答應、允許(8)答應、允許(9)答應、允許(10)答應、允許(11)答應、允許(12)答應、允許(13)答應、允許(14)答應、允許(15)答應、允許

110.尋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0

xún 動

名 ①尋找

②探求、追溯

③不久、隨即 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促織

歸去來兮辭

陳情表

練習:

(1)惟旁徨瞻顧,尋所逐者。(《促織》)

(2)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踏莎行》)

(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

(5)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琵琶行》)

(6)“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110.尋(1)尋找(2)不久、隨即(3)尋找(4)尋找(5)尋找(6)尋找

111.業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6

yè 動

形 ①從事、做

②事業、功業

③職業

④學業

⑤業障、罪惡

⑥高大健壯的樣子 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業根,死期至矣!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種樹郭橐駝傳

過秦論

種樹郭橐駝傳

師說

促織

采薇

練習:

(1)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2)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3)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促織》)

(4)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過秦論》)

(5)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過秦論》)

(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7)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詠史〉其二》)

(8)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訓儉示康》)

(9)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人間詞話〉七則》)

答案:111.業(1)職業(2)職業(3)職業(4)事業、功業(5)事業、功業(6)學業(7)事業、功業(8)事業、功業(9)事業、功業

112.遺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2

wèi 動 ①遺失、丟失

②遺漏、忽略

③流傳下來(的)

④遺留下

⑤余下(的)

⑥送給、給予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過秦論

師說

石鐘山記

過秦論

前赤壁賦

過秦論

練習:

(1)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黃州快哉亭記》)

(2)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項脊軒志》)

(3)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

(5)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蘇武傳》)

(6)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答案:112.遺(1)流傳下來的(2)流傳下來的(3)送給、給予(4)遺棄、遺失(5)送給、給予(6)遺留下的

113.貽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

yí 動 ①贈送、送給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

114.夷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

yí 名

動 ①十二律之名

②古稱東方少數民族

③平坦

④誅滅、消滅 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秋聲賦

蘇武傳

游褒禪山記

秋聲賦

115.異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9

yì 形

名 ①奇特、與眾不同

②優異

③不同、不同的

④奇怪、驚奇

⑤區別

⑥分

⑦別的、另外的 成述其異,宰不信。

撫臣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歐陽子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異史氏曰。 促織

促織

過秦論

秋聲賦

黃州快哉亭記

項脊軒志

促織

練習:

(1)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促織》)

(2)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項脊軒志》)

(3)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5)異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6)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

(7)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新序〉二則》)

(8)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訓儉示康》)

(9)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訓儉示康》)

(10)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訓儉示康》)

(1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答案:115.異(1)不同、不同的(2)不同、不同的(3)不同(4)不同(5)不同、不同的(6)不同(7)奇特、與眾不同(8)奇怪、驚奇(9)奇特、與眾不同(10)不同(11)不同

116.易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9

yì 動

形 ①更換、代替

②交換、換取

③改變、更改

④容易、平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諸子喻山水

廉頗藺相如列傳

種樹郭橐駝傳

諫太宗十思疏

練習:

(1)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蘭亭集序》)

(3)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訓儉示康》)

(4)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答案:116.易(1)交換、換取(2)容易(3)容易、平易(4)容易、平易

117.詣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3

yì 動 ①往、到……去 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 促織

練習:

(1)成妻具資詣問。(《促織》)

(2)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指南錄〉后序》)

答案:117.詣(1)往、到……去(2)往、到……去

118.益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5

yì 名

副 ①利益、好處

②更加

③漸漸、逐漸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孟子》二章

黃州快哉亭記

蘇武傳

練習:

(1)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2)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促織》)

(3)成益驚喜,掇置籠中。(《促織》)

(4)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促織》)

(5)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師說》)

(7)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二章》)

(8)上以無隱,益重之。(《訓儉示康》)

(9)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

(10)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蘇武傳》)

(11)《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伶官傳序》)

答案:118.(1)利益、好處(2)更加(3)更加(4)更加(5)更加(6)更加(7)利益、好處(8)更加(9)漸漸、逐漸(10)更加(11)利益、好處

119.陰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8

yīn 名 ①山北、水南,山陰:地名

②陰天、沒有陽光

③與“陽”相對的哲學概念

④光陰:時光

⑤暗中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蘭亭集序

終南山

莊子秋水

病梅館記

蘇武傳

練習: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促織》)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

(3)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秋聲賦》)

答案:119.陰(1)山北、水南,華陰:地名(2)陰天、沒有陽光(3)與“陽”相對的哲學概念

120.引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9

yǐn 動 ①引導、疏導使流

②領、引見

③牽、拉

④調轉

⑤取過來

⑥牽引、供出

⑦拿、舉

⑧帶領

⑨引決:自殺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虞常果引張勝。

引佩刀自刺。

為除不潔者,引入。

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蘭亭集序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去來兮辭

蘇武傳

蘇武傳

左忠毅公逸事

《指南錄》后序

121.盈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

yíng 動

形 ①滿、充滿

②圓滿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諸子喻山水

前赤壁賦

練習:

(1)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諸子喻山水》)

(2)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諸子喻山水》)

(3)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莊子秋水》)

(4)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歸去來兮辭》)

答案:121.盈(1)滿、充滿(2)滿、充滿(3)滿、充滿(4)滿、充滿

122.余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0

yú 動

代 ①剩下、多余的

②遺留、遺存

③整數后表不定余數

④我、我的

⑤以外、其他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前赤壁賦

過秦論

鴻門宴

黃州快哉亭記

訓儉示康

練習:

(1)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織》)

(2)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促織》)

(3)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阿房宮賦》)

(4)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黃州快哉亭記》)

(5)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

(6)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

(7)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8)語未畢,余泣,嫗亦泣。(《項脊軒志》)

(9)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項脊軒志》)

(10)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11)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12)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項脊軒志》)

(13)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項脊軒志》)

(14)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項脊軒志》)

(15)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6)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7)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1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

(19)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過秦論》)

(20)秦王既沒,余威震于殊俗。(《過秦論》)

(21)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過秦論》)

(22)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23)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石鐘山記》)

(24)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鐘山記》)

(25)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

(26)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27)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石鐘山記》)

(28)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29)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30)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31)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歸去來兮辭》)

(32)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陳情表》)

(33)庶劉僥幸,卒保余年。(《陳情表》)

(34)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晉崤之戰》)

(35)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3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

(37)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

(38)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蘇武傳》)

(39)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蘇武傳》)

(40)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蘇武傳》)

(4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蘇武傳》)

(42)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國殤》)

(43)經北艦十余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指南錄〉后序》)

(44)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左忠毅公逸事》)

(45)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秋聲賦》)

(46)余曰:“噫嘻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秋聲賦》)

(47)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秋聲賦》)

(48)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秋聲賦》)

(49)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22.余(1)整數后表不定余數(2)整數后表不定余數(3)整數后表不定余數(4)剩下(5)我(6)我(7)我(8)我(9)我(10)我(11)我(12)我(13)我(14)我(15)整數后表不定余數(16)整數后表不定余數(17)整數后表不定余數(18)剩下、多余的(19)整數后表不定余數(20)遺留、遺存(21)整數后表不定余數(22)我(23)剩下(24)我(25)我(26)我(27)我(28)我(29)我(30)我(31)我(32)剩下的(33)剩下的(34)我(35)整數后表不定余數(36)我(37)我的(38)整數后表不定余數(39)整數后表不定余數(40)整數后表不定余數(41)整數后表不定余數(42)我的、我們的;我、我們(43)整數后表不定余數(44)我的(45)我(46)我(47)剩下的(48)我(49)我

123.逾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1

yú 動 ①越過、超越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項脊軒志

124.緣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

yuán 名 ①機會、緣分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練習:

(1)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答案:124.緣(1)機會、緣分

125.遠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24

yuǎn 形

名 ①遙遠、空間距離大

②深奧、深遠

③差距大、多

④遠離

⑤遠地、邊遠地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論語》七則

過秦論

師說

陳情表

秦晉崤之戰

練習:

(1)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宮賦》)

(2)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3)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4)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登建康賞心亭》)

(5)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閣》)

(6)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諫太宗十思疏》)

(7)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諫太宗十思疏》)

(8)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師說》)

(9)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10)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七則》)

(1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

(12)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13)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游褒禪山記》)

(14)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訓儉示康》)

(15)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訓儉示康》)

(16)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訓儉示康》)

(17)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18)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國殤》)

答案:125.遠(1)遙遠、空間距離大(2)遙遠、空間距離大(3)遠地、遠方(4)遙遠、空間距離大(5)遙遠、空間距離大(6)遙遠、空間距離大(7)遙遠、空間距離大(8)差距大、多(9)遙遠、空間距離大(10)遙遠、空間距離大(11)遙遠、空間距離大(12)遙遠、空間距離大(13)遙遠、空間距離大(14)遙遠、空間距離大(15)深奧、深遠(16)遠離(17)遙遠、空間距離大(18)遙遠、空間距離大

126.云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33

yún 名

語氣 ①云彩

②像云一樣的

③說

④句末語氣詞 濤瀾洶涌,風云開闔。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黃州快哉亭記

過秦論

蘭亭集序

種樹郭橐駝傳

練習: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阿房宮賦》)

(2)綠云擾擾,梳曉鬟也。(《阿房宮賦》)

(3)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黃州快哉亭記》)

(4)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

(5)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0)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夢游天姥吟留別》)

(11)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夢游天姥吟留別》)

(1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夢游天姥吟留別》)

(13)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夢游天姥吟留別》)

(14)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

(15)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登樓》)

(16)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

(17)《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石鐘山記》)

(18)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石鐘山記》)

(19)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

(2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七則》)

(21)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七則》)

(22)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從軍行》)

(23)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訓儉示康》)

(24)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月夜》)

(25)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國殤》)

(26)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27)余宗老涂山……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

(28)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秋聲賦》)

(29)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板橋題畫三則》)

答案:126.(1)云彩(2)云彩(3)云彩(4)云彩(5)句末語氣詞(6)說(7)說(8)句末語氣詞(9)云彩(10)云彩(11)云彩(12)云彩(13)云彩(14)云彩(15)云彩(16)說(17)說(18)云彩(19)云彩(20)云彩(21)句末語氣詞(22)云彩(23)句末語氣詞(24)像云一樣的(25)云彩(26)說(27)句末語氣詞(28)像云一樣的(29)說,表現

127.責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6

zé 動 ①責令、要求

②索取、索要

③責備、責罰 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上于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促織

促織

陳情表

練習:

(1)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促織》)

(2)令以責之里正。(《促織》)

(3)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促織》)

答案:127.責(1)責令、要求(2)責令、要求(3)責備、責罰

128.章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5

zhāng 量

名 ①樂曲奏完一段

②篇

③文章

④成年男子戴的帽子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二章》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諸子喻山水

《孟子》二章

前赤壁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29.知 高中文言文出現次數:78

zhī

zhì 動

名 ①知道、懂得

②了解

③交好、知己

④智、智慧 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

[中學文言實詞大全6(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高中常見文言文實詞

2.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

3.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120個

4.高中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區別

5.高中文言文虛詞實詞區別

6.正確使用實詞教案

7.小學文言文大全

8.文言文大全及翻譯初中

9.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譯

10.初中文言文精選大全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 |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