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精神在語文課堂蕩漾

發布時間:2016-1-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礎上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以形成豐富而獨特的綜合素質。這一綜合素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創新精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為此,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結合語文聽、說、讀、寫的訓練,寓創新與語文教學的肥沃土壤之中。

  

 一、以激發興趣為切入點誘導創新。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要產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創新意識才能得以激發。教師要點燃學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激發創造興趣,創造意識才會不斷得到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連。因此,教師的思維應具有創造性,要把創新意識帶入課堂,為學生創造敢想敢思的學習環境。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秘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樂趣,依據學生心理特征認識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欲望,推動學習的進程。

    以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楊修之死》一文,我們就可以向學生提出:曹操為什么要殺死楊修?為什么要厚葬楊修?這樣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潮,興趣油然而生。

    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語文范文大多文質兼美,有的課文文筆清晰;有的課文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課文富有幻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這些課文可以通過朗讀、錄音、掛圖等來創設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感調控,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橋梁,引導學生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圍之中,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主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如《白楊禮贊》第一自然段中,描繪了一幅色彩斑瀾的高原景色,這是作者對高原無比熱愛的直觀因素。上課時,教師可以先用美讀示范,讓學生受到感染,然后讓學生小聲讀--放聲讀--欣賞讀,這樣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初步了解高原的美,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還有以游戲激趣、以導語激趣、以活動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師應認真挖掘語文教材中能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靈活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線”,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以密切聯系實際為著力點引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重新組合知識的綜合能力,準備首創前所未有事物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實際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創造性學習。在教學《松鼠》后,我讓學生用本課學過的知識,根據不同的觀察目標和任務,選擇不同的方式去觀察一種動物,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新的發現。當然,在語文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離不開想象,創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的想象,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打破成規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現實實際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學《羚羊木雕》一文后,我以《我的心愛禮物》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禮物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三、啟發想象,開拓創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如對有些充滿活力詩情畫意的正詩文,就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畫一幅能夠表達出詩意的圖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然而,從文字到圖象,需要殉思維的加工過程。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讓學生通過仕表表現自已腦海中詩的畫面,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鑒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問題,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邊討論、邊思考:畫什么,該怎么畫?這樣,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各抒已見,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古詩《天凈沙。秋思》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的認為應該在房子旁邊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認為小溪不應繞屋而過……所有這些爭議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么畫都無所謂。但可貴的是,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進教材中的部分古詩有一定的故事內容,可表演性強。讓學生把古詩編演成一個故事,學生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理解詩意,充實內容。例如,學生表演《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詩中詩人詢問蒼天的場面時,他們運用已有生活經驗,充分展開想象,進創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學生對作者當時的神態、動作的設計都有所不同:有摸著后腦,一片茫然的,有仰天長嘆的……學生種種表現,不正是創新的表現嗎?求新、求異,就是創新精神的所在。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角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例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教學的最后,教師進行這樣的啟發: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自已最不舍的人。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出自已的詩篇。我們不強求學生的詩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他們一個自超越、自我創新的過程嗎?只要有這樣的土壤,孩子們創新之花必定燦爛縮放。

四、以科學評估為切入點鼓勵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個創造”“你有獨立見解”“老師還沒有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這一聲聲的贊揚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追憶

[讓創新精神在語文課堂蕩漾]相關文章:

1.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課件

2.語文課堂教學課件模板

3.語文課堂演講稿600字

4.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5.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

6.關于語文課堂中審美教育的探究論文

7.一年級語文課堂課件

8.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9.《濟南的冬天》語文課堂教案

10.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香蕉网伊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香蕉国产精品网站 |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 亚洲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