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反復通讀課文,要讀出詩的韻律。
掌握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戎、市、賜、勛、朔、柝、策、可汗、鞍韉、貼、火、惟、但。
背誦這首詩,理解它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
認識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反復通讀課文,要讀出詩的韻律。
掌握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戎、市、賜、勛、朔、柝、策、可汗、鞍韉、帖、火、惟、但。
背誦這首詩,理解它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學探究
自讀課文,積累基礎知識
1、《木蘭詩》選自( )編寫的〈〈 〉〉,這是( )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詩通過花木蘭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英勇善戰,勤勞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掌握下列漢字的讀音:
機杼 可汗 鞍韉 轡頭 啾啾 金柝 云鬢 濺濺 朔氣 胡騎 冊勛
傍地走 賞賜 撲朔 雄雌 鎧甲 紅妝 霍霍 著我舊時裳
3 自讀自譯課文,重點掌握課下注釋實虛詞含義,同桌互查
(二)整體把握:
1 試著概括每段的段意.
2、翻譯下列句的意思,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4)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三)思考問題:
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是什么?
木蘭凱旋,天子怎樣對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本文敘事中,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并說說這樣處理的作用。
(1)決定替父從軍( )
(2)征前準備,奔赴戰場( )
(3)十年征戰( )
(4)還朝辭官,家人團聚( )
作用:
展示答疑:
拓展延伸:
你還能舉出幾個我國古代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
一千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什么?
練習測評:
1、《木蘭詩》選自( )編寫的〈〈 〉〉,這是( )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詩通過花木蘭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英勇善戰,勤勞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解釋詞語:
軍帖( )點兵( )戎機()關山()金柝( )鐵衣()帖花黃()撲朔()迷離()
作業: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背誦這首詩,理解它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
認識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自學探究:
(一)復習檢查:1、同位互查掌握課下注釋。
2、互查課文背誦情況。
(二)研讀課文內容,討論完成:
1、文中表現戰場苦寒的句子是:
2、文中表現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
3、木蘭嘆息的原因是:
4、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緣由的關鍵句:
5、寫木蘭代父從軍,報效國家的句子:
6、寫木蘭做出征前準備的句子:
7、寫征戰險遠,表現木蘭躍馬橫戈,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的句子:
8、寫戰斗頻繁及戰爭長久英雄凱旋的句子:
9、寫木蘭功勞之大,賞賜之多的句子:
10、木蘭英勇善戰卻鄙棄功名利祿顯示她淳樸高深的品德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追求的句子:
11、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具有傳奇色彩的句子:
12、用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進行熱烈贊唱的句子:
13、成語“撲朔迷離”出處的句子:
(三)整體把握:
1、木蘭性格有哪些?
2、你認為“著我舊時裳”的情節,對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
木蘭到家后的一系列動作,表現了木蘭怎樣的心情?有哪些動詞?
分析“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這兩句的表達作用?
第四段主要寫什么?為什么要略寫?
結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為喻,贊頌了什么?
兩組“旦辭。。。。。暮宿。。。。。”寫出了:
兩組“不聞。。。。。但聞。。。。。”寫什么景象?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展示答疑:
拓展延伸:
1、“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一句從表現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2、對木蘭這一形象的意義怎樣評價?
練習測評:
有一個出自本文的成語是:意思是:
夸張地描寫木蘭的矯健雄姿的句子是:
寫木蘭辭官不就,突出她不圖功名利祿的高深品格的句子:
寫木蘭充軍后艱苦的戰地生活的對偶句是:
描寫邊塞夜景的句子是:
寫木蘭一家高高興興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五、布置作業:完成《伴你學》
[《木蘭詩》(魯人版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木蘭詩的改編版
3.木蘭詩現代版
4.木蘭詩的搞笑版
6.新一版木蘭詩課件
7.惡搞版木蘭詩
8.木蘭詩搞笑版作業
10.改編木蘭詩搞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