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開放的模式管理新課程(人教版)

發布時間:2016-3-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自2006年9月實驗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在甄元福校長的領導下,經過三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遇到許多的困惑和難題。現在回頭反思總結,我想,有兩點值得說一說,就是運用了科學發展觀來對待新課程改革,用開放的模式管理新課程。

一、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啟動新課程

(一)領導重視

1、校領導直接參與。從接到實施新課改的通知起,學校就成立課改領導小組,校長擔任課改領導小組組長,教務處及各學科的骨干教師擔任組員,并進行具體分工,教務處負責新課改的具體實施。

2、為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學校根據課改要求制訂了一些措施和制度,為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研究和交流,全教師必須參加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培訓和新課程培訓等。

(二)課改準備工作

1、課改方案。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基礎教育改革精神,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校制定課程改革實驗方案。實施方案明確課改實驗的指導思想,實驗目標和內容,進行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制訂實驗步驟,建立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課程改革。

2、課改的組織機構。

課改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的校長任組長,各學科的骨干教師任組員。同時還設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小組,負責這兩項課程的開發。

3、課改宣傳工作。

課改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順利完成這項任務離不開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持。首先通過張貼宣傳標語,出黑板報,創造課改氛圍。讓家長和社會及時了解學校的課改情況,爭取得到家長的協作和支持。

(三)課改常規工作

1、經常開展針對新課程的交流活動。由教研組組織開展年級和校級展示課,要求每學期必須開一次展示課,供教師討論和探討。

2、積極開展針對新課程的教學研討活動。要求各教研組也按計劃召開教研組會議,進行理論學習和課改的經驗教訓交流。

3、開始探索實施與新課程相關的評價方式。如采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及時記錄學生的階段性成長經歷,包括學習、行為、思想等各項內容。同時相應的采用“成長卡”來鼓勵進步的學生,讓學生看著自己成長,并從中獲得更大的信心。根據學生自評和班級評議相結合,學校綜合考察等形式,評選“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突出進步學生”。

(四)課改觀念轉變

1、課程觀

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有選擇的安排教學。新課程的理念認為,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教學計劃、教科書等),而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以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因此,教師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這樣教學就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新和開發的過程。一些課和我們的實際很接近,可以對教學內容做全方面的整合,運用本地區實際事例來說明,使教學更貼進學生生活,更好地實現三維目標。

2、教學觀

教學過程應該是圍繞三維目標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作為課程目標,確確實實都應該關注這三方面。而且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對一個人的一生意義更加深遠。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很注意對三維目標的實現,絕對不把三維簡化成為二維目標。

同時,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樣的改變,對學生而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重視采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評價方法,建立全面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教育評價的常用工具有測驗和測量,還有其他很多種,例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等等。嚴格意義的考試及其一定角度的同義詞測驗或測量,與評價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考試存在著種種嚴重弊端,從理論上講,其根源就在于考試原本有某種測量的作用,而人們卻把考試作為評價的唯一手段,甚至干脆把考試和評價完全等同起來。新課程下,我們注意采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評價方法,建立全面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

“突出進步獎”是我校教師采用的評價法。你這次考試沒考好,下次有進步了,一樣可以得到表彰。“突出進步獎”實現了真正的有成長就有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爭取。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

3、學生觀

把學生看作是完整的、獨立的、發展的人。學生,首先是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是這樣的人:學生是學習怎樣生存的人,是學習怎樣生活的人,是學習如何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怎樣使生命有價值有意義的人。而我們的素質教育,其目的也正是想把學生培養為這種意義上的人。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成功。

雖然許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點,但絕不能因此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霍姆林斯基說過:“有300名學生就會有300種不同的興趣愛好”。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重視學生的獨立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能更自覺、更充分、更主動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同時還看到,學生還是有差異性的人,包括個體內差異、階段性差異、個體間差異、群體間差異等。以往的教學,是以“標準化”的方法試圖把學生培養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統一的目標、統一的內容、統一的進度會磨平學生個性的棱角,使他們成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調的“標準件”,同時也造成差異的擴大化。現在我們注意多樣化的個性教學,進行個別化的教學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二、開放的模式管理新課程

  新課程的啟動實施都在開放的模式下進行的,只有開放的模式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1、學校在資金并不寬裕的情況下,確保課改經費的支出,確保參與課改實驗的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培訓和學習交流的經費支出。

2、課改培訓工作。2006年暑假,我校派各學科骨干教師赴黃山、安慶、合肥等地參加新課改省級理論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實驗教師全部持證上崗。同時學校也積極開展校本培訓,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改理念,新課標以及新課標解讀,觀看教學片斷錄像并進行討論。另外還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為新課改實施練好基本功。

3、學會學習的延伸,課后鞏固。

通過學習課程服務生產、生活及課后的學習中加以應用。如應用浮力知識、密度知識制作船,比一比,誰的船運送貨物多,行駛既快又直。

再如,通過學法指導,在各門學科中應用比較、分析、歸納、綜合、演繹等方法,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如電燈為什么熄滅?輪胎為什么會沒氣?讓學生明確學習知識不能局限于教室和學校而應向課外延伸。

4、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師備課時,能廣泛參閱各種書刊文獻資料,常用的是:(1)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附光盤);(2)新課堂學習目標與評價,作業本,習題精選,全程評價與自測;(3)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投影片及說明;(4)教學論。新課程學習資料(理論、理念、教法);

校內各種設施場所(圖書館、閱覽室、各種服務設施、教學設施、計算機房等)的建設以及對其的充分利用。

積極聯系并利用校外的場所,機構(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及其他各種社會機構),開展教育活動。

積極聯系鎮派出所,聘請法制副校長,請其到校舉辦法制教育講座,配合學校教育轉化后進生。

積極聯系退休教師到校進行校史教育。

分散開展綜合實踐課活動,開設課程有數學競賽輔導,科學競賽輔導,音體美特長活動課,開展演講培訓和比賽等,寫調查報告,建立小記者。

 

[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開放的模式管理新課程(人教版)]相關文章:

1.開放的近義詞

2.用就像和似造句

3.用像和仿佛造句

4.用仍然和還是造句

5.用假如和只要造句

6.高校管理模式論文

7.用猶如和如同造句

8.用可以和還可以造句

9.用像和又像怎么造句

10.用多么和多么造句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亚洲国产AV片一区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