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祝福》中提到的幾部書
魯迅先生的小說名篇《祝福》為了塑造魯四老爺這個“講理學的老監生”的形象。特意提到了幾部書。《祝福》中說:“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對于《四書》,學生是知道的,有關《四書》的注解書,數之不盡,駱培的《四書襯》只是其中的一種,這書在《四庫全書總目》和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中都查不到,想來無關緊要。至于另外的《康熙字典》和《近思錄》,卻有很多學生提出了疑問。
學生的問題是:《康熙字典》只是一部字典,為什么會是“一堆”并且還“似乎未必完全”?《近思錄》又是一部什么性質的書?
說到《康熙字典》,它是清代康熙皇帝命令張玉書、陳廷敬等編纂的。筆者有一部上海書店1985年版的影印本,三十二開精裝本,就一冊。它雖然厚了一點,可也絕對不會是“一堆”。那么。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堆”,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與古今書籍的排版、紙張有很大關系。古代書籍一般都是木刻本,就是把字刻在木版上。然后印刷出來,這樣字就很大;同時,古代的紙張比較松散,這樣書就顯得比較厚。因為這些緣故。我們現在拿在手里薄薄的一本書。古代卻往往要做成幾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字典,收字極多,有47035字。它按部首排列,分為214部。全書又按十二地支分成12集,古代一般也就印制成12冊。另外,有一些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冊數可能更多,例如有一種清康熙五十五年版的《康熙字典》,竟多達38冊。這么多冊書放在一塊。當然不容易一下子數清。所以說“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有很多錯誤,清代學者王引之曾做《(康熙字典)考證》,改正了2588條。由于中國古書都是豎排,且不加標點,又是用反切注音(反切是用兩個漢字給一個漢字注音).所以很不方便于一般人閱讀。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在2002年整理出版了《康熙字典》。整理本橫排出版,全書逐句加標點,又加標漢語拼音和注音符號。現在使用《康熙字典》,當然方便多了。
至于《近思錄》,今天的年輕人一般都不大清楚了,但是在封建社會后期的幾百年時間里,它真是一部大名鼎鼎的書了。《近思錄》是朱熹和呂祖謙選編的北宋幾個哲學家或說理學家的言論語錄。原來,在北宋,有邵雍、張載、周敦頤、程顥、程頤五個理學家,被稱為“北宋五子”。朱熹和呂祖謙尤其佩服除了邵雍外的另四人,“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宏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以為此編”(朱熹《近思錄題詞》)。朱熹認為,“窮鄉晚進,有志于學,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人矣”,同時他還說:“《四子》(即《四書》),《五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
《近思錄》書名取義于《論語》中子夏的話:“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它包括六百余條言論,分為十四門(類):一、道體;二、為學大要;三、格物窮理;四、存養;五、改過遷善,克己復禮;六、齊家之道;七、出處、進退、辭受之義;八、治國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處事之方:十一、教學之道;十二、改過及人心疵病;十三、異端之學;十四、圣賢氣象。
《近思錄》是封建時代士人的必讀書,它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一直到當代,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在1978年提出了一個“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的書目,只包括七部書,《近思錄》赫然就在其中。
需要說明的是,清代茅星來和江永分別都為《近思錄》作了注解,書名也都叫“近思錄集注”,但卻是兩部書。教科書上的注釋不夠清楚,容易讓人誤會是只有一部注解書,建議改為:“清初茅星來和江永都分別為它編了集注,書名也都叫‘近思錄集注’。”
二、《祝福》中的對聯
在教學過程中,有細心的學生問了一個問題.解答這個問題很費了我一番斟酌。
《祝福》中說:“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已經脫落”的“一邊的對聯”,小說中沒有說,是什么呢?
要知道“已經脫落”的“一邊的對聯”是什么,就必須知道“事理通達心氣和平”的出處。根據教科書的注釋,這是朱熹對《論語季氏》的注解。檢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論語季氏》部分,有這樣一段文字:
陳亢問于伯魚日:“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禮乎?’對日:‘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日:“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73-174頁)
在這段文字中,朱熹對“不學詩,無以言”的注解是“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對“不學禮。無以立”的注解是“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據此,我們就能夠知道,“已經脫落”的“一邊的對聯”應該是“品節詳明德性堅定”。并且,根據對聯“仄起平收”的規則,“品節詳明德性堅定”應是上聯,而“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是下聯。
[祝福備課札記(人教版高一必修)]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一數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