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 本周教學內容:

《與朱元思書》《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縹碧piǎo 急湍tuān 軒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鳶飛yuān 戾天lì

橫柯kē  偃yǎn    葳蕤wēi ruí   罥juàn  鬼魅mèi 懸宕dàng  

悚sǒng  倏然shū  俯瞰kàn      遜色xùn 掬jū   恣縱zì   

2. 需掌握的多音多義字

 

3. 詞語

湍:急流的水,如:急湍。

軒:高。如:軒然大波。

邈:遠。如:邈遠。

窺:從小孔或縫隙里偷偷看,暗中察看。如:窺視。

獨絕:獨一無二。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阻礙。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樹:陰森森的樹。

直指:筆直的向上。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

因簡就陋:就著原來簡陋的條件。

空泛:內容空洞浮泛,不著邊際。

修巖:高巖。

遲速:快慢。遲,緩慢。速,快,迅速。

葳蕤:茂盛的樣子。

勃郁:旺盛,濃郁。

奄忽:急速的樣子。

平庸:尋常而不突出,平凡。

暝色:暮色。

倏然:忽然,疾速。

鬼魅:鬼怪。

4. 古漢語常識

(1)詞類活用

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往遠處。如:互相軒邈。

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馬。如:猛浪若奔。

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往東、往西。如:任意東西。

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如:望峰息心。

(2)一詞多義

絕:①形容詞,絕妙。如:天下獨絕;②動詞,斷、停。如:猿則百叫無絕。

百:①數詞,數目,十的十倍。如:一百許里。②數詞,極言其多。如:猿則百叫無絕。

(3)古今異義

窮(古義:窮盡。如:蟬則千轉不窮。今義:貧窮,與“富”相對)

許(古義:附在整數詞后,表示約數。今義:應允;或者;可能)

5. 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出身貧寒,自幼好學而有超群的才華。他的詩清新自然,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他的文章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深受當時行家的稱贊,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等十余種。很多讀者知道余光中這個名字,便是因為那首著名的《鄉愁》,因此很多時候余光中被稱作“鄉愁詩人”。其實,余光中除了創作《鄉愁》之外,其他主題的創作也相當可觀,而且半個世紀以來,他始終是“左手為詩,右手為文”,堪稱才情豐富與思考深邃并具之人。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學習作者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體現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寫法。

2. 領會細致入微地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三)寫作能力目標

理解景物的細致描寫與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結合即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三. 教師建議

《與朱元思書》

(一)從“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所寫出的光和色的特點,說明此句是近景還是遠景。

色彩特點淺淡純凈,淡藍的遠山才能與藍天共色。光的特點明凈,如此方可極目遠眺。

    詳見練習二第1小題。

(二)最后四句中哪些句子更有力地表現了林木的遮天蔽日?

    有時見日。在晝猶昏。詳見練習二第3小題。

(三)找出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象、幻覺的詞句,舉例加以說明。

    “負勢競上”等等。如此句,全因夾岸山勢過于險峻逼近,爭高直指藍天才帶來這樣的想象、幻覺;山不會“負”“競”,然正如此,更形象逼真地表現了山勢的特點。詳見練習二第4小題,“詞句品味積累”。

(四)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具體參見詞句品味積累及說明,練習三。

《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

(一)文章最主要的觀點是什么?還有哪些具體的觀點?

最主要的觀點即總觀點:游記應該富有感性。具體觀點還有:1. 調動多種感官;2. 寫動態的景,寫景的上策是敘事,寫得有動感;3. 寫感性的效果,以間接描寫襯托感性;4. 豐富、寬廣、精細、絢麗的色彩感;5. 奇筆妙句、寫出特點的白描,使敘事的感性更鮮明。詳見練習一。

(二)文章最為鮮明的寫作特色是什么?舉例說明。

最為鮮明的就是細讀分析,用感性材料來闡發理性道理,形象易懂,令人信服。此外,從一個論點自如地引出另一個新論點的隨筆寫法,也是其突出的特點。詳見練習二。 

(三)文章的表達還有何特色?舉例品評。

分析、評點用語精辟,多有奇筆妙句。詳見練習二和詞句品味積累說明。

四. 課文講解

《與朱元思書》

(一)文章主旨

作者通過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二)文章思路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從開頭到“天下獨絕”):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第二層(從“水皆縹碧”到“猛浪若奔”):寫“異水”。

第三層(從“夾岸高山”到結尾):寫“奇山”。

(三)重點語句

1.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分析:這句作為全篇的領起句,總寫富春江景色的特征。以下分別描寫“奇山”與“異水”的特點,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句在做文章。

2.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分析: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江的兩岸崇山峻嶺、高聳入云的雄奇景色。“競”、“爭”二字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疊嶂。

3.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分析:這句在結尾中出現,有飛來之感,似無著落。但細讀就會發現這是對“奇山異水”的補充。密密麻麻的樹枝橫生于河道兩岸,遮住了天空,使得朗朗白日如同黃昏一般;交錯的枝條間卻有縫隙,淡潑的透出幾絲金色陽光,照徹山谷的昏暗。

(四)寫作特點

1. 景物描寫用于言志。

六朝文人在往還書信中好用景語作點綴,吳均的這封書信也不例外。“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富春江的美麗景色,之后作者又寫了“水異”與“山奇”。本文的景物描寫其要害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上,這兩句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2. 渾然一體的結構。

形聲兼備。這篇文章時而山水之形顯露畫面,時而鳥禽之聲出于卷幅,做到形聲兼備,意舒情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狀波翻浪滾之形,聞振聾發聵之聲:“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摹鳥語串串之聲,宛見群鳥交歡之景。文章就是這樣寫形寫聲,形中聞聲,聲中有形,形聲相融的意境。

虛實相間。如果說“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是虛寫,那么前面則是實寫。實寫一方面給人以具體的感受,又為虛寫提供了依據;虛寫進一步突出實寫。兩者共同表現“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同時文章又實中有虛,虛中見實。具體描寫時,給人廣闊的想象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簡筆勾勒的美感;側面虛寫中含有形象,且從真實性角度看,又覺合情合理。

動靜互見。“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表面看來似乎是寫鳥禽聲音,實質是以聲音來反襯山林之寂靜。這是以動寫靜,寓視于聽的手法。“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光線隨枝條疏密而明暗,是因為人在船中,船隨水行。這是以靜寫動,寓動于靜的手法。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二題  1.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 遠景。寫出了陽光明媚、景色秀美的特點。3. “在晝猶昏”是關鍵句。4. 示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寫出了作者乘船游覽時閑適的感覺。又如“夾岸高山,皆生寒樹”,更是寫出了作者看了樹以后而生涼意的感覺。“鳶飛戾天者”等四句,則寫出了作者的想象。

第三題  1. 上下,左右,光景。2. 厲害。這里是“快”的意思。3. 憑借。4. 至;平息。

第四題  有一次,我到泰山去游覽,直至夕陽西下,我仍游興未盡,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

(一)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列舉宋、元、明、清各代山水游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證明了作者的中國的山水游記必須有感性這一觀點。

(二)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很少用來張羅云影天光”):結合具體作品分析中國山水游記在寫景、記事、繪色等方面的感性表現。

第二部分(從“中國古代游記中感性特強的文字并不常見”到結尾):指出中國古代山水游記少有感性強的作品。

(三)重點語句

游記少不了寫景敘事,先天上是一種感性的散文,所以游記作者應該富有感性。

分析:游記就是記游歷中所見、所聞、所感,重在感官的體驗,因此作者說游記“先天上是一種感性的散文”。正因如此,游記作者需富有感性,這樣才能寫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寫景敘事的文字,有的時候與其描寫感性的來源,不如描寫感性的后果。

分析:“感性”的來源指的是要描寫的景物,“感性的后果”指的是人的感官活動的外在表現。這句話的意思是寫景敘事不要單純地就景寫景,就事敘事,而要通過描述觀者的感受體驗來表現,這樣景物會更形象、生動。

(四)寫作特點

1. 選取典型來表達觀點

文章在表達中國山水游記必須是感性的觀點時,列舉了宋朝王質寫月寫水的文段,明朝徐霞客寫暮色攀山的文段,清姚鼐寫日出的文段,這些文段能代表當時游記的較高水平,故選材典型,有力地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2. 文字雋永,語言優美。

詩人余光中用詩一樣美的語言來羅列事例,表達觀點,文字高度洗煉、精美。例如:“因簡就陋”“空泛”等詞語,實在是作者精心錘煉之詞。又如:“不經名士登詠,奇山也難成名”“四傳至管同就氣竭力衰了”等句,巧妙精彩。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本文說了“游記應該富有感性”、游記要有動感、游記要有懸念、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每況愈下等觀點。最主要觀點是“游記應該富有感性”。

第二題  示例:只有這樣細讀分析,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如作者說宋朝的王質寫月、寫水很感性,便分別列舉了王質的兩個文段;為了說明錢文比姚文寫日出更具感性,作者將二者寫日出的兩個文段并列列出,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給加點字注音。

縹碧(    )  戾天(    ) 橫柯(   )  經綸(  )

急湍(   )   軒邈(  )  嚶嚶成韻(    )

二、解釋下列粗線字。

猛浪若奔(    )  一百許里(    )   負勢競上(  )   爭高直指(    )

鳶飛戾天者(    ) 水皆縹碧(    ) 百叫無絕(     )       

窺谷忘反(    )  在晝猶昏(    ) 橫柯上蔽(      )

三、下列各句朗讀時,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B. 自富陽/至桐廬

C.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D.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四、文學常識填空

1. 本文作者       、字       ,       朝人。其主要作品有《         》和《         》等。

2. 駢文,又稱“四六文”,南朝時尤為興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的《蕪城賦》,孔稚圭的《        》和江淹的《        》等。本文也是駢文中的代表之一。

五、描寫一個家鄉風貌的片斷(100字以內),要求寫出家鄉風貌的特征。

六、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 第1段中對富春江山水的特點作總的概括的語句是                             

2. 第2段緊承第1段,具體分寫了富春江水之“        ”,描寫時緊緊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通過寫水   ,水      ,水      ,及水       突出表現了一個“         ”字。

3. 第2段寫水的情態,從動、靜兩方面著筆,其中描寫靜態之水的句子是             ,描寫動態之水的句子是                        。

4. 請用兩個字概括富春江水的特點:                 

5. 翻譯。

①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譯文: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文:

(二)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 從選文中找出從聽覺方面和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組:

①聽覺:                                  

②視覺:                                   

2. 本段重點寫富春江兩岸群山之美,山美在“        ”,主要體現在         、      、

       這三方面。

3. 作者寫景立足點(在船上)未動,卻能注重視角的多變,比如由低處的水寫到了        

       的山,而且著力寫樹以顯山高,這里用的是        的方法。

4. 情由景生,以景顯情,使情與景水乳交融,這是游記散文常用的方法。比如本段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寓靜態的山以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就給人以鼓舞。山的偉大、富有活力,還在于它養育、包容了自然界的許多有生命的東西。請就此點舉例,具體闡述情與景的融合。

5. 本段在寫景的同時,情因景染,不由得發出慨嘆,這兩句議論性的語句是           。體現了作者                                的情懷。

6. 翻譯。

①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譯文:

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譯文:

③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譯文:

 

 

【試題答案】

一、piǎo lì   kē   lún   tuān   miǎo   yīng

二、奔馬  表大約的數量   憑借  向   至   青白色  停   看見   還  &nbspr>四、1. 吳均  叔庠   南   《后漢書注》《錢塘先賢傳》

2. 鮑照   北山移文   別賦

五、略

六、(一)

1.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 異  色   清  深  勢   異

3.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清    急

5. ①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看見水底。

②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奔馬。

(二)

1.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 奇   山勢    山景    山色    

3. 遠處   襯托

4. 選文中描寫了樹、好鳥、蟬兒、猿猴,它們在山中生活得那么悠然自得,快樂地發出了對大自然的頌歌,正是這一片美好的歌聲,把安靜的奇峰幽谷融成一個熱鬧、和諧、美妙的世界,令人激動,意氣奮發,受到感染,似乎世間的政事俗務都被淡化了。情與景達到了統一。

5.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留戀自然,冀圖歸隱。

6. ①(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競爭著。

②(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追求功名利祿之心。

③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一樣陰暗。

【勵志故事】

唐李封任延陵縣令時,如官吏有罪,不用杖刑,只要他們裹綠頭巾,罪重的多縛幾天,罪輕的少縛幾天,期限一到就除去頭巾。凡是戴了綠頭巾出入官衙者,都視為奇恥大辱,不敢再犯。此后延陵稅收都比其它各縣豐裕。一直到他離職,從未杖責過一個官吏。

 

[《與朱元思書》(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與朱元思書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8.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9.《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10.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 亚州毛多水多久久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