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說明]本文是一篇悼亡之作,并不是完整的人物回憶錄,它只是擷取了作者記憶中 的幾朵浪花,連綴成文,語不艱深,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重點是通過引導學生把握感人的細節來感受作者對亡妻的一篇真情。孫犁一生為人為文,走得是澹泊寂寞之道。此文沒有“荷花淀”式的詩情畫意,只是用簡約平淡的語言來抒寫對亡人的追思與懷念。“但凡識得幾個字的人,看孫犁的文章,簡直沒有什么難的,仿佛玄機全無。倘若自己一試,卻滿不是那個味。沒有經過訓練的人,是不會真正讀懂孫犁的”(蘇北)。在教授此文的過程中,也要側重于品咂樸實無華的語言,來體會作者含蓄蘊藉的表情方式。教學設計重在啟發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體會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從而收獲健康的愛情觀。
教學目標:1鑒賞細節品味語言美2感受真情體悟人性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配樂背誦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年年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別在所難免,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那是更為深痛的。作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孫犁,對于離世十二年的妻子,又有著怎樣的一番情懷呢?讓我們一同走進《亡人逸事》。
二快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回憶了關于妻子的哪些往事?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給各個章節擬訂小標題:
緣定下雨天 初識戲臺前 弱肩挑重擔 臨終感離言
(遵循敘述類文體的閱讀規律,要求學生給每個章節擬訂小標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訓練篩選信息的能力)
2這篇文章寫得是人,是通過什么突出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人物真情的,--細節,我們這節課就通過鑒賞細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人性之美。
三鑒賞細節 合作探究
1在對亡妻的回憶中,哪些細節最能表現妻子的個性特點?
學生應該找出的細節描寫:初識 背瓜 臨終離言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
2小組討論,選擇最能打動你的細節,說說“是啥打動了你”。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要對重點的語段、句子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反復品讀,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示例:
A初識細節:
“姑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看見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照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
關鍵詞語:盯、跳、走、鉆 說明姑娘不肯與未婚夫同臺看戲
精析“盯”字,和“看、瞪、望”相比較
看:時間短
瞪:惱了
望:距離遠
盯: 意外 好奇 嗔怪
這一段描寫極其生動有趣,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姑娘得知面前站著的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深感意外;因為素未謀面,又想知道對方長啥樣,所以“盯”是有仔細看的意思的;但出于姑娘家的羞澀,又有禮教觀念的束縛,又不能長時間的看,所以只“盯” 了一眼,但這一眼足以讓對方知道自己是誰;同時對于“我 ”的突然到來還有一種不加掩飾的小埋怨;這一個“盯”字,就把一個受著禮教束縛的姑娘意外見到未婚夫時,那種又羞又嗔,靦腆而又多情的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 。
同是寫姑娘的羞澀,可和李清照的《點絳唇》相比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林黛玉“搖搖”的 賞析
一語未了,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說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
拓展訓練:
她突然不說話了,( )睫毛,臉上( ),( )的辮子在胸前,辮梢( )。
請設計幾個動作來表現姑娘的羞澀
教師示例:低垂著,飛上兩朵紅云,又黑又亮,在手指上攪纏著
B背瓜細節:
她彎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個后仰,沾了滿身土,北瓜也滾了滿地。她站起來哭了。
關鍵詞語:猛一立 哭
“猛一立”一方面說明她還缺乏經驗,另一方面說明她性格倔強;“哭”
是她本想在婆婆面前做的好一點,結果卻露出窘相,覺得難堪,自己沒受過這苦,又覺得委屈。這個細節主要突出她初為人媳的柔弱,為她后來成長為吃苦耐勞的家庭主婦作鋪墊。
C還有很多細節:
--我從外面回來,看見她兩個大拇指,都因為推機杼,頂得變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每逢孩子發燒,她總是整夜抱著,來回在炕下走。
--母親把你們弄大,可不容易,你們應該記著。
--從來沒有對我叫過苦。
--她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了一絲幸福的笑容。
從這些細節的品讀中,妻子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傳統、倔強、堅韌、寬容
孫犁的妻子沒有文化,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只是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堅韌、寬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重擔。默默無聞地支持、包容著丈夫。她就象孫犁案頭供奉的一盆樸實無華的貞石,雖然不名貴奇特,卻悅目可人;就象孫犁最喜歡的一棵清靜淡雅的白菜花,雖無冽郁的香氣,卻耀眼光明。傳統女性的美在她身上充分的展現。
3孫犁最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典型細節,通過外在的言談舉止顯示人物的內心活動。他不必編造緊張的故事情節,也無須過多的心理描寫和形象勾勒,就能寫活筆下的人物,這是生活、思想和藝術修養的一種表現。我們雖然沒有他功力深厚,也不妨一試。
寫你熟悉的一個人,用上細節描寫,可以是咱班的同學,也可以是我們的任課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真實 比如孫犁的妻子在新婚之夜就說不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
眠”這樣的話。
2)個性 “排出”兩文大錢的只有孔乙己,伸出兩個手指不肯閉眼只有嚴監生。
3 )煉字 孫犁妻子那一“盯”,一“笑”。
4)修辭
四質疑問難
五品味語言 升華情感
1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妻子的真情。重讀前面的細節,重點品讀最后一節。
(設計意圖: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而誦讀是體驗情感的好辦法)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1:正是對妻子有著深厚的感情,才會對幾十年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對妻子的一笑一哭都寫得如在目前。
學生2:他寫妻子臨終前的笑容,我卻能想象得出寫作時的滿面淚容,因為他對妻子有著深深的愧疚與自責。
學生3:在寫妻子勇挑家庭重擔一節里,我能感受到他對妻子的感激。
學生4:他們就象秦觀的詞寫得那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教師總結:同學說得很好,都有自己的體會。孫犁夫婦二人四十年相濡以沫,他們之間好象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愛情,更多的則是一種親情,因為經過歲月的沉淀而顯得更為醇厚而綿長。
孫犁作品不煽情,不造勢,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實際很深。 --馮驥才
當形容詞如女郎盛裝,排比句如情人比肩,那就一定尚未進入文章之道,文章的極致就如老街梧桐,桐下舊座,座中閑談。
--余秋雨
孫犁語言的美,美在準確地寫活人物的性格特點,美在傳神地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美在通過質樸的語言讓我們品咂出一絲苦味。他沒有濃烈滾燙的文字,沒有沒有迷離游走的語言,他只是借助一些最能表現人物心靈光點的確生活斷片,最樸實無華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真情,真正做到了“平而不淡”。
前面說過,孫犁妻子身上集中了傳統女性所有的美德,就是孫犁對妻子的追思與哀念,也都直接撞擊著我們心靈的最深處,引發著我們對人性的長久思考。
放《二泉映月》,讓學生默讀課文,再次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人性之美。音樂聲中,教師收束本節課:
孫犁是在妻子離世十二年之后,將生離死別做了一番觀照才提筆為文的,如此就將個人的情感向人類共同的情感推進了一步,從而形成一種“情感的概念”,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山東菏澤二中語文組 張峰
聯系電話:13561310576郵箱:zhangsanfengtttt@sina.com
[《亡人逸事》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左忠毅公逸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