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方式,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優化教學方式,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課   題  研  究  報  告

天一學校語文課題組   顧新民(執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信息傳播起著巨大的基礎作用。目前,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僅使我們語文教師感到困惑,也令一些專家學者感到擔憂。在困惑中,我們思索:對于一個初中學生,為什么三年的作文教學訓練幾乎沒什么效果?而教師卻為之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作文教學效率的低下,有時連我們也感到驚訝。我們意識到解決好這個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該課題的提出,是我們許多老師的共同心愿。我們力圖從觀念上,然后從方法上改革作文教學,以期望取得成效。具體地說,我們有如下幾個目的。

1、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老師。”(愛因斯坦語),學生有了濃厚的寫作興趣,那種強烈的寫作愿望,比任何方法、任何技巧更有效。寫作本是人最具有創造力的勞動之一,作文教學若是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教學便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2、落實學生作文的主體意識

過去的作文教學其程式大致如下:教師出題,教師輔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數評語。教師的觀點主宰了作文教學過程,學生也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從寫作教學角度看,這是極端有害的。作文教學應讓學生唱主角,學生應有發表不同見解的權利,應有評改作文的權利,歸結到一點,必須落實學生作文的主體意識。

3、全面拓展作文教學的方式

作文教學不僅是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和老師生活的全部。新的作文教學應全面拓展作文教學方式,不僅在時間上,而且在空間上。再出色的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在短短的時間內,使自己的教學觸及每個學生的心靈。我們試圖打破原有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格局,全方位拓展教學方式,在作文輔導的方式、時間、空間、范圍、內容等方面作深入探究,在評與改上注重方法成效,在語文活動上加強與生活聯系。

4、初步形成作文教學訓練的科學系統

在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教學的經驗教訓,初步形成初中作文教學訓練系統。它包含作前準備系列,命名系列,輔導系列,作文評與改的系列,語文活動系列。這些系統相互依托,相互作用,力爭成為一個比較科學的作文訓練系統。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首先必須遵循寫作學,教育學的一般規律,基于這點思考,我們確定課題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探索作文教學的輔導方式

一般的輔導方式是命題后,教師在學生寫作前先輔導,其缺點顯而易見:束縛學生思維,容易使寫作教學僵化。在這方面,我們有以下幾點設想。

①提高作前輔導的實效。

作前輔導不當,容易束縛學生思維;放棄作前輔導也是不夠恰當的。關鍵是用什么方法輔導,怎樣輔導。設想作前輔導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拓展,課堂輔導力求簡化頭緒,力求著重指向學生的思維活動。

②探索作文輔導其他有效方式。這里有三點:

A、輔導與評價相結合。評價其實是對輔導和學生寫作結果的定性認識,在評價中,可以補以輔導,這也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B、輔導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學習一篇優美文章,結合文章適時進行作文輔導,不僅可能節省作文輔導時間,效果也一定不錯。

C、輔導與社會生活、社會活動相結合。作文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社會活動,作文的輔導也必須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在適時自然的輔導中,加強了作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作文的思維品質和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改進作文評改方式

傳統作文評和改的方式效率低下,原因是把作文評價和修改的過程看成是一個知識灌輸的過程,使學生缺少了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正是作文教學最需要的。我們研究的方向如下:

①學生評改作文的優點與缺點

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初中學生,與高中生相比,心理還不夠成熟,一些思維品質還沒有完全養成。我們作為普通初中老師,必須從自身特點及素質出發來看待這個問題。

②教師評改與學生評改比例的控制與方式的選擇

這里是先假定,對初中生采取教師評改與學生評改相結合的方式是作文評改的最佳方式。具體說來,包括:教師批改和學生批改作文的方式,師生評改作文的比例控制在多少為宜,教師評價方式、批改方法如何選擇,學生評價與批改的方法如何指導、如何選擇等。

③嘗試家庭社會的多樣化評價

作文評價不同于批改,它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某類具體的作文,教師與學生不見得就評價的最佳人選。據文章的內容,家庭社會的人,也可能是評價人選,而且這種評價有益也有效。比如寫家庭生活的文章,也可以請家長評價,寫說明性質的文章,也可以請相關專家評價。

3、構建語文活動方式

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對作文教學起著巨大的基礎作用、促進作用。語文活動分為語文課內活動和語文課外活動。我們有兩點想法:

①語文活動課內課外的交叉方式。本著“課內活動課外化,課外活動課內化”的想法,探索語文活動的新的方式。意在模糊課堂界限,打破課堂對活動的限制。

②以學校的文學社為重要陣地,構建各種語文活動的網絡。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探索

本課題以2001年9月初一新生中兩個班為實驗班,暗設同一年級其他兩個班為對照班級。綜合運用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法等將理論思辨與實證結合起來,邊實驗邊探索。作文教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我們的做法是:

1、認真學習,優化教學觀念

過去我們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課題研究,經驗比較缺乏。我們抱著邊學習邊研究的態度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并力求取得一些新突破。首先,加強學習。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黨的教育方針,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四年來共完成讀書筆記十幾本。其次是加強師資培訓,派課題組成員參加市教科所舉辦的教科研培訓,邀請市縣教科研方面的專家來校做講座,特級教師曹津源和縣教研室龔建新主任先后到我校作作文講座。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業務素質,而且優化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觀念, 為我們開展作文教學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大膽創新,優化作文訓練序列

語文教材中對作文教學的要求是依據“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思想而設計的。人教版與蘇教版的語文教材都如此。把作文能力的訓練點分配到閱讀教學單元后進行訓練。每個訓練點一般只安排一次。編排的序列是依據閱讀教學特點進行的,而不是按寫作思維訓練的要求編排的。還有這些訓練點之間無明顯的聯系,訓練點范圍大而且難以一次達成效果,缺點顯而易見:一是不利于寫作思維的整體訓練,二是看似堅持讀寫結合,其實違背寫作教學規律。因為形成某種寫作能力,僅靠一兩次訓練是難以奏效的,而寫作能力提高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而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根據作文教學創新的特點,遵循寫作教學的規律,我們大膽的突破教材的束縛,整體創造性的利用教材,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其理念是以寫作思維訓練為主線,細化強化思維訓練的內容和方式,采用同點多次訓練,讓學生每次寫作都有所得。新的作文教學形式從根本上突破了語文教材“拼盤式”作文教學訓練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新的體驗。注重訓練點的內在聯系,同時兼顧有機穿插,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每學期在課堂上共完成大小作文各14-16篇,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盡量將課本中的訓練項目編進序列。

二是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11次左右為單項訓練,有明確的訓練目標,讓學生一課一得,還有2-3次為綜合寫作實踐。

三是各種作文形式兼顧。強調兩點:一是每學期有1-2次的詩歌寫作訓練,二是有1-3次的社會生活熱點關注式作文。

平均每學期每生共完成約1.7萬字,是過去作文教學訓練量的兩倍以上。不僅在作文訓練的數量上獲得突破,而且在質量上也有突破。

3、強化目標,優化作文教學結構。

作文課堂教學的結構從內容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作前輔導教學,二是作后評改教學。這里只是說第一點,作后評改教學放到下一點闡述。

從學生作文的角度出發,在優化作文教學結構(作前)是我們強調兩點:一要能激發興趣,所進行的教學內容要能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之上。二是強化作文訓練的目標,每一個課都應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決不面面俱到,讓學生寫作時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做到一課一得。

大作文訓練一般采用如下結構方式:

一是“思維熱身”。一般是上課鈴響前進行,采用鍛煉思維能力的小故事、小游戲,讓學生思維進入思考狀態。

二是“示例學習”。根據訓練目標,學習老師選擇的例文,在教師引導下討論領悟其中的方法和要領,不求全面,只求一點開花。

三是“實戰演練”。圍繞一個具體訓練內容,思考如何運用所學來寫文章,并開展交流和點評,以解決方法運用中的問題。

四是“快速作文”。根據要求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文

小作文一般課堂教學結構為:

一是“創意表述”。 ①創意題的設計。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設計好創意題。設計時注意兩點一是新穎的實踐性,二是與生活相交融,與多學科相融合。②創意表述,各位同學靜心思考,將自己的設計寫在規定的紙上。

二是“交流評價”。 

三是“示例學習” 。①根據創意,教師預先設計好需要學生將自己的創意的作文題及示范性的例文;②學習欣賞例文,討論領悟寫作的方法。

四是“創意成文” 。生根據自己的創意(也可以采用別人的優秀創意),根據題目的要求及例文的展示的方法要領,快速作文。

這些教學結構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內容和實際需要作相應的變動。

4、自主合作,優化作文評改方式。

在作文的批改和評價上,我們探索出一套較為實用的方法:即“小組合作-批評作文-班級講評-自我評價”。

一是師生合作,評改作文。學生必須參與作文的批改和評價,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實際能力,我們從扶到放,逐步培養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評改作文的比例由最初的100%到25%,50%的比例情況較多。完全由學生批改和評價(小組評價)不妥。撰寫下發《實驗班作文寫作與評改的要求和建議》,具體做法是:①4人(或5人)為一小組(固定),設組長一人。②每小組每次批改2-4篇作文。③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批改初評任務。④在小組批閱的基礎上,老師據需要作適當補充批閱。

二是師生研討,集體講評。一般有“病文診斷”“佳作點評”“精彩片段”等環節。以學生發言為主,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點評。

三是認真反思,自我評價。學生在集中講評后進行自我評價。

    當然“小組合作,評改作文”的形式,不是一層不變的,一般有三種形式,采用何種形式要根據作文評改的難度、學生的興趣點及訓練的實際情況而定,以學生把握的由易到難分為三種形式:

①先改后評:先分組批改,小組推薦佳作,然后集中講評。

②先評后改:先選擇典型例子,集中講評,然后分組批改。

③在改中評:將集中講評,放到小組的評改過程中同步進行。

5、因地制宜,優化語文活動方式。

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我們將語文活動分成三部分來開展。

一是課堂小活動。圍繞作文思維訓練,在課堂中進行2到3分鐘的小活動。“思維熱身”即是屬于課堂小活動,效果相當不錯,受學生歡迎。

二是課外校園活動。以文學社為陣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有辦報,有文學講座,有征文比賽,有發行社刊,有辦廣播站等等。

三是社會實踐活動。設想每學期進行一次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且需完成相應的作文。比如,公園采風、參觀工廠等。

由于條件限制,語文開展系統性還不夠。

五、課題研究的幾點收獲

經過四年的作文教學研究,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還不能說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現有幾點收獲在此作小結:

1、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文,對一部分中學生比較頭疼的事,2003年初一實驗班新生,在開始的問卷調查中,認為自己對作文感興趣的學生占所有調查對象的36.7%,一年之后的調查結果為59.3%,可見,新的作文教學形式初步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一位學生在日記中說:“真不敢相信,我也能寫這樣美的文章!”

2、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素養。

通過課題研究,讓老師學習了許多作文教學改革的理論和經驗,也積累了一些可喜的實踐經驗,讓老師們第一次嘗試了課題研究的滋味,讓老師體驗到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的喜悅和幸福。研究期間課題組成員發作文教學論文6篇,交流獲獎6篇,參與編寫自主作文兩冊,計15000字。

3、初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從平時的觀察和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班中,平時作文中的佳作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從年初的10%左右提高到年末的23%到30%左右,個別作文訓練中可以達到50%。二是在學校及其以上舉行的各項作文比賽中,實驗班的獲獎比例和層次遠高出對比班級。三是期末會考中,實驗班的作文平均分高出對比班2.65分。輔導學生發表作品21篇(首),獲獎11篇。編輯印制學生文集(詩集)5本。

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在開展教學研究的過程中,還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在下階段的教學研究中注意解決:

1、學生作文水平的整體提高。在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我們需要注意解決少數學生寫作興趣和作文水平的提高,處理好個別和整體的關系。

2、如何擴大學生閱讀量。應該說學生的大量時間都花在做各種習題上,暫時還沒有辦法減輕學生的這些負擔。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是我們下階段研究工作的一個重點。

3、外部評價的良性化。在我們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說作文評價日趨合理,各種評價相互并存。而外部評價卻不盡合理,仍然是老套路,評價缺少激勵性。期末會考的作文批閱有待改進。

在下階段的作文教學研究中,我們將以更勤奮謙虛的態度做好這項課題的研究。

                                       二○○五年十二月

[優化教學方式,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讀書提高計劃

2.教師業務進修提高計劃

3.教師演講稿《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提高學生作文自改水平小學作文教學隨筆

5.關于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論文

6.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論文

7.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

8.初中心理優秀說課稿

9.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

10.小作文教學課件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一级 | 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 |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 |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