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曉泗提醒,學校應多為學生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多享受些與同齡人面對面的時光,在面對面中學會人際交流的技巧。
記者日前調查了解,近年來發展迅猛的短信交流方式已經“侵”入大學和中學校園,并且呈日漸“泛濫”之勢。由此引發的戀愛、暴力事件以及短信聊天上癮癥正在困擾著青少年,專家告誡沉溺短信的青少年要及早自拔。
短信超人讓你高人一等
秋冬季節如何防治過敏
患乙肝能與愛人接吻嗎
快樂避孕--享受激情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校園里的“短信狂”
合肥七中高二學生肖峰(化名,本人不愿透露姓名)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然承認自己發短信已經上癮了。家境優越的他剛上高一就擁有了一部手機!俺烁依锶寺撓,手機對我來說主要的功能就是發短信!碑攩柤八粋月發多少條短信時,他說很多很多,記者試探地問有沒有三百條時,他笑著搖頭說:“遠不止這么多!庇浾哂謫栍袥]有六百條,他依然搖頭!安粫猩锨l吧?”在記者追問下,他默認了。
記者調查發現,大、中學生每個月發一兩百條短信再正常不過,肖峰班上有64名學生,一半以上常發短信,像他這樣的“短信狂”有五六個。南京市27中高三學生何金龍告訴記者,他們班49個人中有40個人有手機,一下課就掏出來忙著發短信。他說,一兩百條短信只要一二十塊錢,有的短信業務只要交二三十元就可以發五六百條短信,父母能接受。合肥一中、六中、七中、八中等中學都有約一半學生經常發短信,幾乎每個班上都有“短信狂”。
“這么多短信你們發給誰呢?”記者問肖峰。“當然是同學啦,短信聊天方便,坐在車上,走在路上都能聊,你來我往隨便說說就幾十條了!毙し宀灰詾槿坏鼗卮。肖峰告訴記者,他和同學什么都聊,主要聊學校里發生的事以及對同學和老師的看法等等,由于平時學習緊張,同學們放學后就各自回家了,很難有時間在一起聊天,短信彌補了這一不足,有些當面不方便說的話,也可以用短信交流。
縱然短信有這般好處,肖峰也承認短信有不良影響,讓他沉迷其中難以自拔,他讓手機24小時待機,只要一閑下來,首先想到的就是發短信,通常每天至少有一個小時用來收發短信,這使本來不夠用的學習時間更加緊張。如果有一天不發,就覺得渾身難受。最近兩天放假在家,因為短信量太大,手機欠費停機了,他感覺一下子與外界斷了聯系,不知該干什么好,就像丟了魂一樣。
據記者調查,由于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大學生中的“短信狂”更多,嚴重的已經發展成病態:一刻不發就寢食不安。記者采訪到的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大學的十多位大學生每月發短信都在600條以上,有兩個達到5000條左右。大學生利用上課時間發短信,甚至在不喜歡的課上從頭至尾不停發短信的現象非常普遍,有的已經到了老師無法控制的地步
●短信誘發:上癮+戀愛+暴力
合肥一中的語文老師劉蓓蓓分析認為,青少年發短信就像網絡聊天一樣容易上癮,因為同齡人之間話題多,他們年紀又小、缺乏自制力,聊起來往往不能自控。一些學生迷上短信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劉蓓蓓反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理由是助長了攀比之風,而短信、游戲嚴重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干擾了正常的學習環境,增加了校園不安定因素,對于家庭也是不必要的開支。
事實上,短信誘發的不止“上癮”癥。一個高中女生的手機短信恰好被家長看到,上面某男生寫著:“你在嗎?我想你,我愛你。”“接到這種短信還怎么有心思學習呢?!”這位家長為當初給孩子配手機感到追悔莫及。
類似這樣因短信而引發的早戀現象并不鮮見。肖峰對記者說,他們班有好幾對“以短信為媒”的學生情侶。平時在學校不方便在一起,也不能傳紙條,只有短信來去。男女同學之間短信發多了,不可避免地會彼此產生一些朦朧情感。而對那些本就互有意思的同學,短信更是成為增進感情的便利手段。
對此老師和家長頗為頭疼,劉蓓蓓告訴記者,由于手機短信方便快捷、隱蔽性強,不易被家長、老師察覺,所以管理起來十分困難。特別是對黃色、反動的不良信息的傳播更是無法及時發現。據了解,北京海淀區一所高校曾就學生上課玩手機問題組織過幾次專門檢查,當場收繳了部分手機,從查收手機情況的來看,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悄悄發送的信息,“黃段子”占七成以上。黃色信息泛濫,不僅腐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干擾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合肥七中去年和今年發生的兩起學生打架暴力事件,都是由于男同學向女同學發送內容極不健康的短信,造成同學之間矛盾進而打架斗毆的。七中保衛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12月,高三學生申磊上完最后一節自習課準備收拾東西回家,突然收到一條來自陌生手機的短信,約他到附近公園見面。他按短信約定趕到公園后,被幾個人不問青紅皂白地暴打了一頓。末了,那些人撂下一句話:“看你小子以后還敢不敢亂發短信!”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是自己發的一條短信惹的禍。幾天前,他開玩笑將一條黃色短信發給鄰班女同學錢坤,女同學接到不堪入目的短信后,覺得被羞辱,就叫外校的男朋友找人替她“出氣”來了。
事件發生后,學校對召開全體學生大會,要求引以為戒,不要亂發不良信息,最好不要帶手機到學校。校領導說,事情發生之前,一些同學覺得發發“黃段子”沒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兩起打架事件發生后,經過學校的教育引導,大家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一些學生家長也表示要配合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管理。不過他認為,短信來源多、刪除快,光靠學校和家長管理難度很大,關鍵還是教育學生自己要正確使用好短信。
●專家告誡:沉溺短信者要及早自拔
鑒于短信對青少年已經造成的危害,專家提醒:沉溺手機短信者要盡早自拔。
專門研究青少年網絡成癮癥的安徽省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曉駟認為,短信聊天類似網絡聊天,只是手機比電腦更方便,不容易被家長、老師發現。因此,防范短信的危害更困難。在如今信息日益發達,家長和孩子希望隨時保持聯系的情況下,強行禁用手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找準原因,因勢利導。李曉泗說,學生沉溺短信與現行教育體制下,青少年課業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有關。許多孩子為了學習,不得不放棄和同齡人玩耍、聊天的機會,而現代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遇到的問題和壓力找不到同齡人可以傾訴,這時,借助短信聊天,成為他們尋求溝通,釋放壓力的最好渠道。
李曉泗提醒學校多為學生提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多享受些與同齡人面對面的時光,在面對面中學會人際交流的技巧。學校和家長不應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孩子也有自尊和自我實現、自我認同的需要,對于沉溺短信的孩子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承認他們熟練使用手機技術的能力,加以教育和引導,這樣有助于標本兼治。(完)
[上癮早戀暴力三大頑癥困擾校園短信狂(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校園暴力小論文
2.預防校園暴力的演講稿
3.拒絕校園暴力演講稿
5.校園暴力專項應急預案
6.防止校園暴力標語
7.杜絕校園暴力口號
8.杜絕校園暴力班級口號
9.拒絕校園暴力課件
10.遠離校園暴力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