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錢芹書
小學生寫作文,不論是寫人、記事、狀物,都離不開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如何看待周圍的人、事、物,怎樣評價自己做過的事,都包含著不同程度的認識能力和情感因素。因此,作文教學不單是語言文字和寫作方法的訓練,同時也是思想認識和道德品格的訓練。通過作文的訓練,不僅要使學生運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觀點,使他們在作文過程中建立道德觀念、產(chǎn)生道德情感,從而在生活實踐中規(guī)范道德行為。這對學生的成長是至關(guān)重要的。劉繼榮老師遵循葉老“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的教學思想,在作文教學中堅持文品和人品的結(jié)合,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為我們提供了文道統(tǒng)一的作文教例。
首先,在審題中引導學生明確作文的目的,抓住“值得回憶”這個題眼,啟發(fā)學生確定文章的中心。教師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chǔ)上做了適時的、恰當?shù)狞c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寫這篇作文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一件事來“贊揚一種精神”或“說明一個道理”,“吸取一個教訓”,“給人一個啟示”。這就確定了德育的導向,一接觸文題就把學生的寫作動機引向認識事理的軌道,增強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在指導選材時,注意把握德育契機。當一名學生談了要寫同學助人為樂時,教師及時指出:“這件事選得好,反映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guān)心這一鮮明的中心思想。”這就為學生的選材點明了思想意義,同時贊揚了高尚的道德行為,在學生心靈中樹立了美好的形象。當另一名學生談到要寫和鄰居家發(fā)生的事時,教師指出:“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寬厚為懷……”并鼓勵學生說:“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大家都會原諒你的。”這樣的點撥,深中肯綮,學生會領(lǐng)悟到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總之,教者在指導選材的過程中,緊緊抓住學生的行為性質(zhì)和認識趨向,相機滲透思想教育,既體現(xiàn)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則。
第三,在評改草稿中強化德育效果。教者在評論草稿時,對寫做錯事的同學,既從寫法上評論,又從思想上評論。比如對寫《悔不該……》的同學,教者說:“一個人應該有誠實的美德。你雖然沒有向舅舅認錯的勇氣,但你向媽媽認錯也是好樣的。現(xiàn)在你又敢把這件事寫出來,說明你還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這里,教者沒有生硬的批評,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從作文中發(fā)現(xiàn)了孩子敢于向媽媽承認錯誤、敢于在作文中寫出來的優(yōu)點,抓住積極因素及時進行教育。教育以鼓勵為主,語言親切,相信學生一定會記住這個教訓的。這說明,在作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怎樣認識事物,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是十分必要的。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認識的直接流露;行如其人,行為是道德品質(zhì)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只有聽其言觀其行,及時端正學生的認識,強化德育效果,才能使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事物能力同步發(fā)展。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相關(guān)文章:
1.對教案的教后反思
2.
3.
4.
5.
6.
7.
8.
10.